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617 lines (445 loc) · 38.8 KB

README.cn.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617 lines (445 loc) · 38.8 KB

OpenWrt 制作及使用方法

查看英文说明 | View English description

使用 GitHub Actions 云编译 OpenWrt 的方法,以及本说明文档中的很多内容,来自 P3TERX, Flippy 等众多技术创新者和资源分享者, 因为众人的奉献,让我们在盒子中使用 OpenWrt 变的如此简单。

Github Actions 是 Microsoft 推出的一项服务,它提供了性能配置非常不错的虚拟服务器环境,基于它可以进行构建、测试、打包、部署项目。对于公开仓库可免费无时间限制地使用,且单次编译时间长达 6 个小时,这对于编译 OpenWrt 来说是够用的(我们一般在3小时左右可以完成一次编译工作)。分享只是为了交流经验,不足的地方请大家理解,请不要在网络上发起各种不好的攻击行为,也不要恶意使用 GitHub Actions。

目录

1. 注册自己的 Github 的账户

注册自己的账户,以便进行固件个性化定制的继续操作。点击 github.com 网站右上角的 Sign up 按钮,根据提示注册自己的账户。

2. 设置隐私变量 GITHUB_TOKEN

根据 GitHub 文档,在每个工作流作业开始时,GitHub 会自动创建唯一的 GITHUB_TOKEN 机密以在工作流中使用。可以使用 ${{ secrets.GITHUB_TOKEN }} 在工作流作业中进行身份验证。

3. Fork 仓库并设置工作流权限

现在可以 Fork 仓库了,打开仓库 https://github.com/ophub/amlogic-s9xxx-openwrt ,点击右上的 Fork 按钮,复制一份仓库代码到自己的账户下,稍等几秒钟,提示 Fork 完成后,到自己的账户下访问自己仓库里的 amlogic-s9xxx-openwrt 。在右上角的 Settings > Secrets > Actions > General > Workflow permissions 下选择 Read and write permissions 并保存。图示如下:

4. 个性化 OpenWrt 固件定制文件说明

经过前面 3 步准备工作,现在开始进行个性化固件定制吧。在 config/lede-master 目录下的 3 个是进行 OpenWrt 固件个性化定制的文件。这个章节我们只做最简单的说明,让你一动手就能体验到个性化定制的快乐,比较复杂的定制化操作我放在了第 10 节里,这需要你有一点点基础。

4.1 .config 文件说明

这个文件是 OpenWrt 软件包个性化定制的核心文件,包含了全部的配置信息,文件里面每一行代码代表一项个性化配置选项。虽然项目很多,但管理很简单。我们开始动手操作吧。

4.1.1 首先让固件支持本国语言

在# National language packs, luci-i18n-base: 以法国为例,启用法语支持,就把

# CONFIG_PACKAGE_luci-i18n-base-fr is not set

修改为

CONFIG_PACKAGE_luci-i18n-base-fr=y

.config 文件里的个性化定制全部这样操作即可。把自己不需要的项目,在行首填写 # ,在行尾把 =y 改为 is not set 。对于自己需要的项目,去掉行首的 # ,结尾把 is not set 改为 =y

4.1.2 选择个性化软件包

#LuCI-app: 启用和删除默认软件包的做法和上面一样,这次我们删除默认软件包里的 luci-app-zerotier 这个插件,就把

CONFIG_PACKAGE_luci-app-zerotier=y

修改为

# CONFIG_PACKAGE_luci-app-zerotier is not set

我想你应该已经很明白怎么个性化配置了,.config 文件每行代表一个配置项,都可以使用这样的方法启用或删除固件里的默认配置,这个文件的完整内容有几千行,我提供的只是精简版,如何获得完整配置文件,进行更加复杂的个性化定制,我们放在第 10 节里介绍。

4.2 DIY脚本操作: diy-part1.sh 和 diy-part2.sh

脚本 diy-part1.sh 和 diy-part2.sh ,它们分别在更新与安装 feeds 的前后执行,当我们引入 OpenWrt 的源码库进行个性化固件编译时,有时想改写源码库中的部分代码,或者增加一些第三方提供的软件包,删除或者替换源码库中的一些软件包,比如修改默认 IP、主机名、主题、添加 / 删除软件包等操作,这些对源码库的修改指令可以写到这 2 个脚本中。我们以 coolsnowwolf 提供的 OpenWrt 源码库作为编译对象,举几个例子。

我们以下的操作都以这个源码库为基础: https://github.com/coolsnowwolf/lede

举例1,添加第三方软件包

第一步,在 diy-part2.sh 里加入以下代码: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jerrykuku/luci-app-ttnode.git package/lean/luci-app-ttnode

第二步,到 .config 文件里添加这个第三方软件包的启用代码:

CONFIG_PACKAGE_luci-app-ttnode=y

这样就完成了第三方软件包的集成,扩充了当前源码库中没有的软件包。

举例2,用第三方软件包替换当前源码库中的已有的同名软件包

第一步,在 diy-part2.sh 里加入以下代码:用第一行代码先删除源码库中原来的软件,再用第二行代码引入第三方的同名软件包。

rm -rf package/lean/luci-theme-argon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jerrykuku/luci-theme-argon.git package/lean/luci-theme-argon

第二步,到 .config 文件里添加第三方软件包

CONFIG_PACKAGE_luci-theme-argon=y

这样就实现了使用第三方软件包替换当前源码库中的已有的同名软件包。

举例3,通过修改源码库中的代码来实现某些需求

我们增加 luci-app-cpufreqaarch64 的支持,以便在我们的固件中使用(有些修改要谨慎,你必须知道你在做什么)。

源文件地址: luci-app-cpufreq/Makefile 。修改代码加入对 aarch64 的支持:

sed -i 's/LUCI_DEPENDS.*/LUCI_DEPENDS:=\@\(arm\|\|aarch64\)/g' package/lean/luci-app-cpufreq/Makefile

这样就实现了对源码的修改。通过 diy-part1.sh 和 diy-part2.sh 这两个脚本,我们添加了一些操作命令,让编译的固件更符合我们的个性化需求。

4.3 使用 Image Builder 制作固件

OpenWrt 官方网站提供了制作好的 openwrt-imagebuilder-*-armvirt-64.Linux-x86_64.tar.xz 文件(下载地址:https://downloads.openwrt.org/releases),可以使用官方的 Image Builder 在此文件中添加软件包和插件,通常只用几分钟便可制作出一个 openwrt-rootfs.tar.gz 文件。制作方法可以参照官方文档:使用 Image Builder

本仓库提供了一键制作服务,你只需要把分支参数传入 imagebuilder 脚本 即可完成制作。

  • 本地化制作命令:可以在 ~/amlogic-s9xxx-openwrt 根目录下运行 sudo ./config/imagebuilder/imagebuilder.sh openwrt:21.02.3 指令即可生成。其中的参数 21.02.3 是当前可以下载使用的 releases 版本号。生成的文件在 openwrt/bin/targets/armvirt/64 目录下。

  • 使用 github.com 的 Actions 中进行制作:Build OpenWrt with Image Builder

5. 编译固件

默认系统的配置信息记录在 /etc/model_database.conf 文件里,其中的 BOARD 名字要求唯一。

其中 BUILD 的值是 yes 的是默认打包的部分盒子的系统,这些盒子可以直接使用。默认值是 no 的没有打包,这些没有打包的盒子使用时需要下载相同 FAMILY 的打包好的系统(推荐下载 5.15/5.4 内核的系统),在写入 USB 后,可以在电脑上打开 USB 中的 boot 分区,修改 /boot/uEnv.txt 文件中 FDT 的 dtb 名称,适配列表中的其他盒子。

在本地编译时通过 -b 参数指定,在 github.com 的 Actions 里编译时通过 openwrt_board 参数指定。使用 -b all 代表打包 BUILDyes 的全部设备。使用指定 BOARD 参数打包时,无论 BUILDyes 或者 no 均可打包,例如:-b r68s_s905x3-tx3_s905l3a-cm311

5.1 手动编译

在自己仓库的导航栏中,点击 Actions 按钮,再依次点击 Build OpenWrt > Run workflow > Run workflow ,开始编译,等待大约 3 个小时,全部流程都结束后就完成编译了。图示如下:

5.2 定时编译

在 .github/workflows/build-openwrt.yml 文件里,使用 Cron 设置定时编译,5 个不同位置分别代表的意思为 分钟 (0 - 59) / 小时 (0 - 23) / 日期 (1 - 31) / 月份 (1 - 12) / 星期几 (0 - 6)(星期日 - 星期六)。通过修改不同位置的数值来设定时间。系统默认使用 UTC 标准时间,请根据你所在国家时区的不同进行换算。

schedule:
  - cron: '0 17 * * *'

5.3 使用逻辑卷扩大 Github Actions 编译空间

Github Actions 编译空间默认是 84G,除去系统和必要软件包外,可用空间在 50G 左右,当编译全部固件时会遇到空间不足的问题,可以使用逻辑卷扩大编译空间至 110G 左右。参考 .github/workflows/build-openwrt.yml 文件里的方法,使用下面的命令创建逻辑卷。并在编译时使用逻辑卷的路径。

- name: Create simulated physical disk
  run: |
    mnt_size=$(expr $(df -h /mnt | tail -1 | awk '{print $4}' | sed 's/[[:alpha:]]//g' | sed 's/\..*//') - 1)
    root_size=$(expr $(df -h / | tail -1 | awk '{print $4}' | sed 's/[[:alpha:]]//g' | sed 's/\..*//') - 4)
    sudo truncate -s "${mnt_size}"G /mnt/mnt.img
    sudo truncate -s "${root_size}"G /root.img
    sudo losetup /dev/loop6 /mnt/mnt.img
    sudo losetup /dev/loop7 /root.img
    sudo pvcreate /dev/loop6
    sudo pvcreate /dev/loop7
    sudo vgcreate github /dev/loop6 /dev/loop7
    sudo lvcreate -n runner -l 100%FREE github
    sudo mkfs.xfs /dev/github/runner
    sudo mkdir -p /builder
    sudo mount /dev/github/runner /builder
    sudo chown -R runner.runner /builder
    df -Th

6. 保存固件

固件保存的设置也在 .github/workflows/build-openwrt.yml 文件里控制。我们将编译好的固件通过脚本自动上传到 github 官方提供的 Actions 和 Releases 里面,或者上传到第三方( 如 WeTransfer )。

现在 github 里 Actions 的最长保存期是 90 天,Releases 是永久,第三方如 WeTransfer 是 7 天。首先我们感谢这些服务商提供的免费支持,但是也请各位节约使用,我们提倡合理使用免费服务。

6.1 保存到 Github Actions

- name: Upload artifact to Actions
  uses: kittaakos/upload-artifact-as-is@master
  if: ${{ steps.build.outputs.status }} == 'success' && env.UPLOAD_FIRMWARE == 'true' && !cancelled()
  with:
    path: ${{ env.FILEPATH }}/

6.2 保存到 GitHub Releases

- name: Upload OpenWrt Firmware to Release
  uses: ncipollo/release-action@main
  if: ${{ env.PACKAGED_STATUS }} == 'success' && !cancelled()
  with:
    tag: openwrt_amlogic_s9xxx_lede_${{ env.PACKAGED_OUTPUTDATE }}
    artifacts: ${{ env.PACKAGED_OUTPUTPATH }}/*
    allowUpdates: true
    token: ${{ secrets.GITHUB_TOKEN }}
    body: |
      This is OpenWrt firmware for Amlogic s9xxx tv box
      * Firmware information
      Default IP: 192.168.1.1
      Default username: root
      Default password: password
      Default WIFI name: OpenWrt
      Default WIFI password: none
      Install to EMMC: Login to OpenWrt → System → Amlogic Service → Install OpenWrt

6.3 保存到第三方

- name: Upload OpenWrt Firmware to WeTransfer
  if: ${{ steps.build.outputs.status }} == 'success' && env.UPLOAD_WETRANSFER == 'true' && !cancelled()
  run: |
    curl -fsSL git.io/file-transfer | sh
    ./transfer wet -s -p 16 --no-progress ${{ env.FILEPATH }}/{openwrt_s9xxx_*,openwrt_n1_*} 2>&1 | tee wetransfer.log
    echo "WET_URL=$(cat wetransfer.log | grep https | cut -f3 -d" ")" >> $GITHUB_ENV

7. 下载固件

下载我们已经编译好并上传至相关存储位置的 OpenWrt 固件。

7.1 从 Github Actions 下载

点击仓库导航条里的 Actions 按钮,在 All workflows 列表里,点击已经编译完成的固件列表,在里面的固件列表里,选择和自己盒子型号对应的固件。图示如下:

7.2 从 Github Releases 下载

从仓库首页右下角的 Release 版块进入,选择和自己盒子型号对应的固件。图示如下:

7.3 从第三方下载

在 .github/workflows/build-openwrt.yml 文件里,我们默认关闭了上传至第三方的选项,如果你需要,把 false 改为 ture ,下次编译完成就上传到第三方了。第三方的网址可以在固件编译流程的日志里看到,也可以输出到编译信息里。

UPLOAD_COWTRANSFER: false
UPLOAD_WETRANSFER: false

上传至第三方的支持来自 https://github.com/Mikubill/transfer ,如果你需要,可以根据他的说明添加更多第三方支持(控制你的创造力,不要浪费太多的免费资源)。图示如下:

8. 安装 OpenWrt

8.1 在编译时集成 luci-app-amlogic 操作面板

  1. 获得 luci-app-amlogic 源码,把源码放到 package 目录下,方法如下:
rm -rf package/luci-app-amlogic
git clone https://github.com/ophub/luci-app-amlogic.git package/luci-app-amlogic
  1. 在执行 menuconfig 后,可以选择插件 LuCI ---> 3. Applications ---> <*> luci-app-amlogic

插件的更多说明详见:https://github.com/ophub/luci-app-amlogic

8.2 使用操作面板安装

  1. Rockchip 平台的安装方法请查看说明文档中的 第 8 章节 的介绍,和 Armbian 的安装方法相同。

  2. AmlogicAllwinner 平台,使用 Rufus 或者 balenaEtcher 等工具将固件写入 USB 里,然后把写好固件的 USB 插入盒子。从浏览器访问 OpenWrt 的默认 IP: 192.168.1.1 → 使用默认账户登录进入 OpenWrt系统菜单晶晨宝盒安装 OpenWrt

9. 升级 OpenWrt 系统或内核

从浏览器访问 openwrt 系统,在 系统 菜单下,选择 晶晨宝盒,选择 升级 OpenWrt 固件更换 OpenWrt 内核 功能进行升级。(你可以从高版本如 5.15.50 升级到低版本如 5.10.125 ,也可以从低版本如 5.10.125 升级到高版本如 5.15.50 。内核版本号的高低不影响升级,可自由升级/降级)。

[SOS]:因特殊原因导致的内核更新不完整等问题,造成系统无法从 eMMC/NVMe/sdX 启动时,可以从 USB 等其他磁盘启动任意内核版本的 OpenWrt 系统,在 系统菜单 > 晶晨宝盒 > 在线下载更新 > 救援内核 里进行内核救援,恢复原系统的正常使用;也可以在 TTYD 终端 里使用 openwer-kernel -s 命令进行内核救援。不指定磁盘参数时,默认将从 USB 设备恢复 eMMC/NVMe/sdX 中的内核,如果设备有多个磁盘,可以准确指定需要恢复的磁盘名称,举例如下:

# 恢复 eMMC 中的内核
openwer-kernel -s mmcblk1

# 恢复 NVMe 中的内核
openwer-kernel -s nvme0n1

# 恢复移动存储设备中的内核
openwer-kernel -s sda

# 磁盘名称可以简写为 mmcblk0/mmcblk1/nvme0n1/nvme1n1/sda/sdb/sdc 等,也可以使用完整的名称,如 /dev/sda
openwer-kernel -s /dev/sda

# 当设备只有 eMMC/NVMe/sdX 中的一个内置存储时,可以省略磁盘名称参数
openwer-kernel -s

10. 个性化固件定制晋级教程

如果你把教程看到这个步骤了,我相信你已经知道怎么快乐的玩耍了。但是继续深入的探索下去,将开启一个不平凡的折腾之旅,你将碰到很多的问题,这需要你有不断探索的心理准备,要善于使用搜索引擎解决问题,要花一定的时间去一些 openwrt 社区学习。

10.1 认识完整的 .config 文件

使用 openwrt 的官方源码库,或者其他分支的源码库进行一次本地化编译,如选择 https://github.com/coolsnowwolf/lede 的源码库,根据它的编译说明,在本地安装 Ubuntu 系统,部署环境并完成一次本地编译。在本地编译配置界面中,你也可以看到很多丰富的说明,这将加强你对 openwrt 编译过程的理解。

当你在本地完成 openwrt 个性化配置后,保存并退出配置界面,你可以在本地 openwrt 源码库的根目录下找到 .config 文件( 在代码库的根目录下输入 ls -a 命令查看全部隐藏文件),你可以把这个文件直接上传到 github.com 里你的仓库里,替换 config/lede-master/config 这个文件。

10.2 认识 workflow 文件

GitHub官方给出了详细的说明,关于 GitHub Actions 的使用方法,你可以从这里开始认识它: GitHub Actions 快速入门

让我们以现在仓库中正在使用的这个编译流程控制文件为例简单介绍下: build-openwrt.yml

10.2.1 更换编译源码库的地址和分支

#在第 63 行: 是指定 OpenWrt 编译源码的地址
REPO_URL: https://github.com/coolsnowwolf/lede

#在第 64 行: 是指定分支的名称
REPO_BRANCH: master

你可以修改成其他源码库的地址,如采用官方的源码库,使用其 openwrt-21.02 分支:

REPO_URL: https://github.com/openwrt/openwrt
REPO_BRANCH: openwrt-21.02

10.2.2 更改盒子的型号和内核版本号

在第 139 行附近, 查找标题为 Build OpenWrt firmware 的编译步骤, 其代码块类似这样:

- name: Build OpenWrt firmware
  if: ${{ steps.compile.outputs.status }} == 'success' && !cancelled()
  uses: ophub/amlogic-s9xxx-openwrt@main
  with:
    openwrt_path: openwrt/bin/targets/*/*/*rootfs.tar.gz
    openwrt_board: ${{ inputs.openwrt_board }}
    openwrt_kernel: ${{ inputs.openwrt_kernel }}
    auto_kernel: ${{ inputs.auto_kernel }}
    openwrt_size: ${{ inputs.openwrt_size }}

参考打包命令的相关参数说明。以上设置选项可以通过写入固定值来设置,也可以通过 Actions 面板进行选择:

10.3 自定义 banner 信息

默认的 /etc/banner 信息如下,你可以使用 banner 生成器 定制专属自己的个性化 banner 信息(下面的样式为 slant),覆盖同名文件即可。

      ____                 _       __     __        ____
     / __ \____  ___  ____| |     / /____/ /_      / __ )____  _  __
    / / / / __ \/ _ \/ __ \ | /| / / ___/ __/_____/ __  / __ \| |/_/
   / /_/ / /_/ /  __/ / / / |/ |/ / /  / /_/_____/ /_/ / /_/ />  <
   \____/ .___/\___/_/ /_/|__/|__/_/   \__/     /_____/\____/_/|_|
       /_/  H E L L O - W O R L D    W I R E L E S S - F R E E D O M
───────────────────────────────────────────────────────────────────────

10.4 自定义 feeds 配置文件

当你查看源码库中的 feeds.conf.default 文件时,你是不是发现这里引入了很多软件包的源码库呢,没错,我们在 GitHub 上可以找到 openwrt 官方提供的源码库,还有很多人分享的 openwrt 的分支及软件包,如果你了解他们,可以从这里添加。比如 coolsnowwolf 源码库中的 feeds.conf.default

10.5 自定义软件默认配置信息

我们在使用的 openwrt 的时候,已经对很多软件进行了配置,这些软件的配置信息大部分都保存在了你的 openwrt 的 /etc/config/ 等相关目录下,把这些配置信息的存储文件复制到 GitHub 中仓库根目录下的 files 文件夹中,请保持目录结构和文件名称相同。在 openwrt 编译时,这些配置信息的存储文件将会被编译到你的固件中,具体做法在 .github/workflows/build-openwrt.yml 文件中,让我们在一起看看这段代码吧:

- name: Load custom configuration
  run: |
    [[ -d "files" ]] && mv -f files openwrt/files
    [[ -e "${CONFIG_FILE}" ]] && cp -f ${CONFIG_FILE} openwrt/.config
    chmod +x ${DIY_P2_SH}
    cd openwrt
    ${GITHUB_WORKSPACE}/${DIY_P2_SH}

请不要复制那些涉及隐私的配置信息文件,如果你的仓库是公开的,那么你放在 files 目录里的文件也是公开的,千万不要把秘密公开。一些密码等信息,可以使用你刚才在 GitHub Actions 快速上手指南里学习到的私钥设置等方法来加密使用。你一定要了解你在做什么。

10.6 Opkg 软件包管理

像大多数 Linux 发行版( 或移动设备操作系统,例如 Android 或 iOS )一样,可以通过从软件包存储库( 本地或 Internet )下载和安装软件包来升级系统的功能。opkg 实用程序是用于此作业的轻量级软件包管理器。 旨在将软件添加到嵌入式设备的固件中。Opkg 是用于根文件系统的完整软件包管理器,包括内核模块和驱动程序。软件包管理器 opkg 尝试解决存储库中软件包的依赖关系,如果失败,它将报告错误并中止该软件包的安装。第三方软件包可能缺少依赖项,可以从软件包的来源中获得。要忽略依赖项错误,请传递 --force-depends 参数。

  • 如果您使用的是快照/主干/最新版本,则如果存储库中的软件包所使用的内核版本比您拥有的内核版本新,则安装软件包可能会失败。在这种情况下,您将收到错误消息如无法满足以下依赖关系……。对于 OpenWrt 固件的这种用法,强烈建议你在 OpenWrt 固件编译时直接集成你所需要的软件包。

  • 非 openwrt.org 官方插件,例如 luci-app-uugameboosterluci-app-xlnetacc 等,需要在固件编译期间直接集成进行编译。这些软件包不能使用 opkg 从镜像服务器直接安装,但是你可以手动上传这些软件包到 openwrt 并使用 opkg 来安装它。

  • 在主干/快照上时,内核和kmod软件包被标记为保留,opkg upgrade 命令将不会尝试更新它们。

Common commands:

opkg update                                       #更新可用的软件包列表
opkg upgrade <pkgs>                               #升级软件包
opkg install <pkgs>                               #安装软件包
opkg install --force-reinstall <pkgs>             #强制重新安装软件包
opkg configure <pkgs>                             #配置未打包的软件包
opkg remove <pkgs | regexp>                       #移除软件包
opkg list                                         #列出可用的软件包
opkg list-installed                               #列出已经安装的软件包
opkg list-upgradable                              #列出已安装和可升级的软件包
opkg list | grep <pkgs>                           #查找与关键字匹配的软件包

更多帮助请查阅 opkg

10.7 使用 Web 界面管理软件包

将 OpenWrt 固件安装到设备后,可以通过 WebUI 来安装其他软件包。

  1. 登录 OpenWrt → 系统软件包
  2. 点击 刷新列表 按钮进行更新
  3. 填写 过滤器 字段,然后单击 查找软件包 按钮以搜索特定的软件包
  4. 切换到 可用软件包 选项卡以显示可以安装的软件包
  5. 切换到 已安装的软件包 选项卡以显示和删除已安装的软件包

如果要使用 LuCI 配置服务,请搜索并安装 luci-app-* 软件包。

更多帮助请查阅 packages

10.8 如何恢复原安卓 TV 系统

通常使用 openwrt-ddbr 对设备的安卓 TV 系统进行备份和恢复。

除此之外也可以通过线刷的方法,将安卓系统刷入 eMMC 中,安卓系统的下载镜像可在 Tools 中查找。

10.8.1 使用 openwrt-ddbr 备份恢复

建议您在全新的盒子里安装 OpenWrt 系统前,先对当前盒子自带的原安卓 TV 系统进行备份,以便在需要恢复系统时使用。请从 TF/SD/USB 启动 OpenWrt 系统,输入 openwrt-ddbr 命令,然后根据提示输入 b 进行系统备份,备份文件的存放路径为 /ddbr/BACKUP-arm-64-emmc.img.gz ,请下载保存。在需要恢复安卓 TV 系统时,将之前备份的文件上传至 TF/SD/USB 设备的相同路径下,输入 openwrt-ddbr 命令,然后根据提示输入 r 进行系统恢复。

10.8.2 使用 Amlogic 刷机工具恢复

  • 一般情况下,重新插入电源,如果可以从 USB 中启动,只要重新安装即可,多试几次。

  • 如果接入显示器后,屏幕是黑屏状态,无法从 USB 启动,就需要进行盒子的短接初始化了。先将盒子恢复到原来的安卓系统,再重新刷入 OpenWrt 系统。首先下载 amlogic_usb_burning_tool 系统恢复工具并安装好。准备一条 USB 双公头数据线,准备一个 曲别针

  • 以 x96max+ 为例,在盒子的主板上确认 短接点 的位置,下载盒子的 Android TV 固件包。其他常见设备的安卓 TV 系统固件及对应的短接点示意图也可以在此下载查看

操作方法:

1. 打开刷机软件 USB Burning Tool:
   [ 文件 → 导入固件包 ]: X96Max_Plus2_20191213-1457_ATV9_davietPDA_v1.5.img
   [ 选择 ]:擦除 flash
   [ 选择 ]:擦除 bootloader
   点击 [ 开始 ] 按钮
2. 使用 [ 曲别针 ] 将盒子主板上的 [ 两个短接点进行短接连接 ],
   并同时使用 [ USB 双公头数据线 ] 将 [ 盒子 ] 与 [ 电脑 ] 进行连接。
3. 当看到 [ 进度条开始走动 ] 后,拿走曲别针,不再短接。
4. 当看到 [ 进度条 100% ], 则刷机完成,盒子已经恢复成 Android TV 系统。
   点击 [ 停止 ] 按钮, 拔掉 [ 盒子 ] 和 [ 电脑 ] 之间的 [ USB 双公头数据线] 。
5. 如果以上某个步骤失败,就再来一次,直至成功。
   如果进度条没有走动,可以尝试插入电源。通长情况下不用电源支持供电,只 USB 双公头的供电即可满足刷机要求。

当完成恢复出厂设置,盒子已经恢复成 Android TV 系统,其他安装 OpenWrt 系统的操作,就和你之前第一次安装系统时的要求一样了,再来一遍即可。

10.9 在安装了主线 u-boot 后无法启动

  • 极少数设备选择写入主线 u-boot 后可能会无法启动,在显示器中看到的提示为 => 符号结尾的一段代码。这时你需要在 TTL 上焊接一个 5-10 K 的上拉或下拉电阻,解决盒子容易受周围电磁信号干扰而导致无法启动的问题,焊接电阻后就可以从 EMMC 启动了。

如果你选择安装了主线 u-boot 并且无法启动,请将盒子接入屏幕,查看是否为这样的提示:

Net: eth0: ethernet0ff3f0000
Hit any key to stop autoboot: 0
=>

如果你的现象如上所示,那么你需要在 TTL 上焊接一个电阻了: X96 Max Plus's V4.0 主板示意图

#######################################################           #####################################################
#                                                     #           #                                                   #
#   上拉电阻: 在 TTL 的 RX 和 GND 之间焊接                #           #   下拉电阻: 在 TTL 的 3.3V 和 RX 之间焊接            #
#                                                     #           #                                                   #
#            3.3V   RX       TX       GND             #     OR    #        3.3V               RX     TX     GND       #
#                    ┖————█████████————┚              #           #         ┖————█████████————┚                       #
#                      上拉电阻(5~10K)                #           #            下拉电阻 (5~10K)                        #
#                                                     #           #                                                   #
#######################################################           #####################################################

10.10 设置盒子从 USB/TF/SD 中启动

根据自己盒子的情况,分别使用初次安装和重新安装 OpenWrt 系统的两种方法。

10.10.1 初次安装 OpenWrt 系统

  • 把刷好固件的 USB/TF/SD 插入盒子。
  • 开启开发者模式: 设置 → 关于本机 → 版本号 (如: X96max plus...), 在版本号上快速连击 5 次鼠标左键, 看到系统显示 开启开发者模式 的提示。
  • 开启 USB 调试模式: 系统 → 高级选选 → 开发者选项 (设置 开启USB调试 为启用)。启用 ADB 调试。
  • 安装 ADB 工具:下载 adb 并解压,将 adb.exeAdbWinApi.dllAdbWinUsbApi.dll 三个文件拷⻉到 c://windows/ 目录下的 system32syswow64 两个文件夹内,然后打开 cmd 命令面板,使用 adb --version 命令,如果有显示就表示可以使用了。
  • 进入 cmd 命令模式。输入 adb connect 192.168.1.137 命令(其中的 ip 根据你的盒子修改,可以到盒子所接入的路由器设备里查看),如果链接成功会显示 connected to 192.168.1.137:5555
  • 输入 adb shell reboot update 命令,盒子将重启并从你插入的 USB/TF/SD 启动,从浏览器访问固件的 IP 地址,或者 SSH 访问即可进入固件。
  • 登录 OpenWrt 系统: 将你的盒子与电脑进行直连 → 关闭电脑的 WIFI 选项,只使用有线网卡 → 将有线网卡的网络设置为和 OpenWrt 相同的网段,如果 OpenWrt 的默认 IP 是: 192.168.1.1 ,你可以设置电脑的 IP 为 192.168.1.2 ,子网掩码设置为 255.255.255.0, 除这 2 个选项外,其他选项不用设置。你就可以从浏览器进入 OpwnWrt 了,默认 IP : 192.168.1.1, 默认账号: root, 默认密码: password

10.10.2 重新安装 OpenWrt 系统

  • 正常情况下,直接把刷写好 OpenWrt 的 U 盘插入 USB 即可直接从 U 盘中启动。USB 启动比 eMMC 具有优先启动权。
  • 个别设备可能出现无法从 U 盘启动的现象,可以先把 eMMC 里 OpenWrt 系统 /boot 目录下的 boot.scr 文件改个名字,例如 boot.scr.bak,然后再插入 U 盘启动,这样就可以从 U 盘启动了。

10.11 OpenWrt 必选项

此列表以 unifreq 的开发指南为基础进行整理。为保障安装/更新等脚本在 OpenWrt 中可以正常运行,当使用 make menuconfig 进行配置时,需要添加以下必选项:

Target System  -> Arm SystemReady (EFI) compliant
Subtarget      -> 64-bit (armv8) machines
Target Profile -> Generic EFI Boot
Target Images  -> tar.gz

OR

Target System  -> QEMU ARM Virtual Machine
Subtarget      -> QEMU ARMv8 Virtual Machine (cortex-a53)
Target Profile -> Default
Target Images  -> tar.gz


Kernel modules -> Wireless Drivers -> kmod-brcmfmac(SDIO)
                                   -> kmod-brcmutil
                                   -> kmod-cfg80211
                                   -> kmod-mac80211


Languages -> Perl
             -> perl-http-date
             -> perlbase-file
             -> perlbase-getopt
             -> perlbase-time
             -> perlbase-unicode
             -> perlbase-utf8
          -> Python
             -> Python3-ctypes
             -> Python3-logging
             -> Python3-yaml


Network -> File Transfer -> curl、wget-ssl
        -> Version Control Systems -> git
        -> WirelessAPD   -> hostapd-common
                         -> wpa-cli
                         -> wpad-basic
        -> iw


Utilities -> Compression -> bsdtar、pigz
          -> Disc -> blkid、fdisk、lsblk、parted
          -> Editors -> nano、vim
          -> Filesystem -> attr、btrfs-progs(Build with zstd support)、chattr、dosfstools、
                           e2fsprogs、f2fs-tools、f2fsck、lsattr、mkf2fs、xfs-fsck、xfs-mkfs
          -> Shells -> bash
          -> Time Zone info -> zoneinfo-america、zoneinfo-asia、zoneinfo-core、zoneinfo-europe (other)
          -> acpid、coremark、coreutils(-> coreutils-base64、coreutils-dd、coreutils-df、coreutils-nohup、
             coreutils-tail、coreutils-timeout、coreutils-touch、coreutils-tr、coreutils-truncate)、
             gawk、getopt、jq、lm-sensors、losetup、pv、tar、uuidge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