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程序员鱼皮
设计模式是开发岗面试中的高频考点,在设计模式中,单例模式基本是必考的!
为什么面试官爱问单例模式呢?原因如下:
-
单例模式是我们平时编程中最常用的设计模式之一。
-
单例模式实现简单,不会占用太多面试时间
-
单例模式的实现有很多种,而且有优劣之分,能够体现面试者的基本功和水平。
即使是工作几年的程序员,也未必能完全正确地手写单例模式,实现方式也不完全相同。
那么你真的会写单例模式么?
什么是单例模式?
单例模式是OOP(面向对象编程)语言的一种概念,顾名思义,就是一个类只能有一个实例对象。
单例模式又分为懒汉式单例和饿汉式单例, 下面介绍两种方式的传统实现及优化后的推荐实现(本来想叫“最佳实现”,但网上实现方式太多,比如乐观锁、枚举类等等,就不给自己留坑了)。
懒汉式单例的特点是:当需要使用对象的时候才进行实例化。
由于可能有多个线程同时要使用对象,因此需要考虑线程安全问题,防止并发访问时生成多个实例。通常需要加锁来解决并发冲突,是用时间来换空间的方案。
class Singleton{ // 私有构造函数
private Singleton()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obj;
// 加锁保证obj只实例化一次,时间换空间
public static synchronized Singleton getInstance(){
if (obj == null) {
obj = new Singleton();
}
return obj;
}
}
传统实现方式中,每次获取实例都要被synchronized关键字串行化,即使已经生成了对象实例。
而我们加锁的目的是为了防止生成多个实例,因此只需对生成实例的代码加锁,生成实例后,可支持并发访问,提高了性能。
优化后的代码:
class Singleton {
// 私有构造函数
private Singleton() {}
// 最后解释volatile关键字
private volatile static Singleton obj;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 已有实例则直接返回,不走锁
if (obj == null) {
// 仅在没生成实例时加锁控制,使并发访问串行化
synchronized (Singleton.class) {
// 多个线程会按序执行到此处,需要再次检查是否已实例化
if (obj == null) {
obj = new Singleton();
}
}
}
return obj;
}
}
在上述代码中,由于检查了两次对象是否已实例化,因此该方法又称**“双检锁”**,能够保证线程安全的同时提升对象实例化后的调用性能。
饿汉式单例的特点是:类加载时便实例化对象。
能够在第一时间实例化对象,供其他方法使用,是拿空间换时间的方案。
class Singleton{ // 私有构造函数 private Singleton() {} // 类加载时就实例化对象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obj = new Singleton();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return obj; }}
上述传统实现方式中,由于类加载时就实例化对象,因此当我们调用这个类的其他静态方法时,也会触发类加载,从而实例化单例对象,会导致空间的暂时浪费。
由于静态内部类中的对象不会默认加载,直到调用了获取该内部类属性的方法。因此可用静态内部类封装静态实例变量。
优化后的代码:
class Singleton{ // 私有构造函数 private Singleton() {} // 静态内部类 private static class SingletonHolder { private static Singleton instance = new Singleton(); } public static Singleton getInstance(){ return SingletonHolder.instance; }}
上面种种实现方式中,最推荐这种优化后的饿汉式实现,利用static保证线程安全,利用静态内部类节约了空间,实现lazy-loading(懒加载),而且代码非常简短,可谓一箭三雕。
接下来我们深入分析下单例模式代码中的细节。
虽然懒汉式单例优化版的实现代码相对复杂,但是有一些细节值得学习和考究。
比如这行声明实例的代码中为什么要使用volatile关键字?
private volatile static Singleton obj;
看似不起眼的volatile关键字,如果不添加的话,可能出现获取实例为null的情况!
为什么呢?
因为使用new来创建对象不是一个原子操作(不可分割的操作序列,要么都成功,要么都失败),而是会被编译成如下三条指令:
-
给实例分配内存
-
初始化实例的构造
-
将实际对象指向分配的内存空间(此时实例应该已经不为空)
正常的思路是123一定按顺序执行。
但事实上,Java会对进行指令重排序。
JVM根据处理器的特性,充分利用多级缓存,多核等进行适当的指令重排序,使程序在保证业务运行的同时,充分利用CPU的执行特点,最大的发挥机器的性能。
即JVM虚拟机在执行上面三条指令时,可能按照132的顺序执行。
假设当13执行完,2还未执行时,如果另外一个线程调用getInstance(),会在判断对象是否为null时返回false(因为3已执行,对象指向了内存空间,已不为空),然后直接返回实例。但由于此时2还没执行,实例并未完全初始化,只是分配了内存空间,就会导致使用对象时出现错误(引用逃逸)。
注意:final字段不能保证初始化过程中的可见性,也无法禁止指令重排序!
而voliate关键字可以通过内存屏障禁止指令重排序,保证创建对象时的123步骤按顺序执行,从而解决上述问题。
写在最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