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 Fork 1
/
KR2d0012 蕭氏續後漢書-宋-蕭常.txt
9744 lines (9734 loc) · 587 KB
/
KR2d0012 蕭氏續後漢書-宋-蕭常.txt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90
91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100
101
102
103
104
105
106
107
108
109
110
111
112
113
114
115
116
117
118
119
120
121
122
123
124
125
126
127
128
129
130
131
132
133
134
135
136
137
138
139
140
141
142
143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153
154
155
156
157
158
159
160
161
162
163
164
165
166
167
168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178
179
180
181
182
183
184
185
186
187
188
189
190
191
192
193
194
195
196
197
198
199
200
201
202
203
204
205
206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216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228
229
230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239
240
241
242
243
244
245
246
247
248
249
250
251
252
253
254
255
256
257
258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269
270
271
272
273
274
275
276
277
278
279
280
281
282
283
284
285
286
287
288
289
290
291
292
293
294
295
296
297
298
299
300
301
302
303
304
305
306
307
308
309
310
311
312
313
314
315
316
317
318
319
320
321
322
323
324
325
326
327
328
329
330
331
332
333
334
335
336
337
338
339
340
341
342
343
344
345
346
347
348
349
350
351
352
353
354
355
356
357
358
359
360
361
362
363
364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
374
375
376
377
378
379
380
381
382
383
384
385
386
387
388
389
390
391
392
393
394
395
396
397
398
399
400
401
402
403
404
405
406
407
408
409
410
411
412
413
414
415
416
417
418
419
420
421
422
423
424
425
426
427
428
429
430
431
432
433
434
435
436
437
438
439
440
441
442
443
444
445
446
447
448
449
450
451
452
453
454
455
456
457
458
459
460
461
462
463
464
465
466
467
468
469
470
471
472
473
474
475
476
477
478
479
480
481
482
483
484
485
486
487
488
489
490
491
492
493
494
495
496
497
498
499
500
501
502
503
504
505
506
507
508
509
510
511
512
513
514
515
516
517
518
519
520
521
522
523
524
525
526
527
528
529
530
531
532
533
534
535
536
537
538
539
540
541
542
543
544
545
546
547
548
549
550
551
552
553
554
555
556
557
558
559
560
561
562
563
564
565
566
567
568
569
570
571
572
573
574
575
576
577
578
579
580
581
582
583
584
585
586
587
588
589
590
591
592
593
594
595
596
597
598
599
600
601
602
603
604
605
606
607
608
609
610
611
612
613
614
615
616
617
618
619
620
621
622
623
624
625
626
627
628
629
630
631
632
633
634
635
636
637
638
639
640
641
642
643
644
645
646
647
648
649
650
651
652
653
654
655
656
657
658
659
660
661
662
663
664
665
666
667
668
669
670
671
672
673
674
675
676
677
678
679
680
681
682
683
684
685
686
687
688
689
690
691
692
693
694
695
696
697
698
699
700
701
702
703
704
705
706
707
708
709
710
711
712
713
714
715
716
717
718
719
720
721
722
723
724
725
726
727
728
729
730
731
732
733
734
735
736
737
738
739
740
741
742
743
744
745
746
747
748
749
750
751
752
753
754
755
756
757
758
759
760
761
762
763
764
765
766
767
768
769
770
771
772
773
774
775
776
777
778
779
780
781
782
783
784
785
786
787
788
789
790
791
792
793
794
795
796
797
798
799
800
801
802
803
804
805
806
807
808
809
810
811
812
813
814
815
816
817
818
819
820
821
822
823
824
825
826
827
828
829
830
831
832
833
834
835
836
837
838
839
840
841
842
843
844
845
846
847
848
849
850
851
852
853
854
855
856
857
858
859
860
861
862
863
864
865
866
867
868
869
870
871
872
873
874
875
876
877
878
879
880
881
882
883
884
885
886
887
888
889
890
891
892
893
894
895
896
897
898
899
900
901
902
903
904
905
906
907
908
909
910
911
912
913
914
915
916
917
918
919
920
921
922
923
924
925
926
927
928
929
930
931
932
933
934
935
936
937
938
939
940
941
942
943
944
945
946
947
948
949
950
951
952
953
954
955
956
957
958
959
960
961
962
963
964
965
966
967
968
969
970
971
972
973
974
975
976
977
978
979
980
981
982
983
984
985
986
987
988
989
990
991
992
993
994
995
996
997
998
999
1000
#+TITLE: 蕭氏續後漢書-宋-蕭常
#+DATE: 2016-06-11 12:21:18
#+SOURCE: github.com/kanripo/KR2d0012 master 2699ee7f
欽定四庫全書 史部四
續後漢書目録 别史類
卷一
帝紀一
昭烈皇帝
卷二
帝紀二
少帝
卷三
年表一
建安以來諸侯表
卷四
年表二
章武以來吳魏表
卷五
列傳一
昭烈甘皇后 昭烈穆吳皇后
昭烈孫夫人 少帝敬哀張皇后
少帝張皇后 少帝李昭儀
甘陵王永 安平悼王理
太子璿 北地王諶
卷六
列傳二
陳登(陳志入魏/) 袁渙
邴原 陸績
卷七
列傳三上
諸葛亮(上/)
卷八
列傳三下
諸葛亮(下/) (子喬/)
卷九
列傳四
關羽 張飛
馬超 黄忠
趙雲(陳到/)
卷十
列傳五
龎統 法正
徐庶 董和(胡濟/)
劉巴
卷十一
列傳六
許靖 麋竺(孫乾/)
簡雍 伊藉
秦宓 馬良
鄧芝 宗預(廖化/)
卷十二
列傳七
陳震 董允(陳祇/) (董恢/)
吕乂(杜祺/) (劉幹/) 楊洪(何祇/)
楊顒 姚伷(馬勲/) (馬齊/)
王謀(賴恭/) (恭子衣/) (何宗/) (習禎/) (殷觀/)
董厥(樊建/)
卷十三
列傳八
劉封(孟達/) 彭義
廖立 李平(即李嚴/)
劉琰 馬謖
魏延 楊儀(兄慮/)
卷十四
列傳九
蔣琬(劉敏/) 費禕
李福
卷十五
列傳十
霍峻(子弋/) 王連
向朗(兄子寵/) 張裔
吳懿(族弟班/) 費詩
李朝
卷十六
列傳十一
黄權(子崇/) 李恢
王平(句扶/) 吕凱(王伉/)
馬忠 張嶷
卷十七
列傳十二
姜維 張翼
王嗣
卷十八
列傳十三
楊戱 許慈(胡潛/)
孟光 來敏
尹黙(李譔/) (陳術/) 郤正
卷十九
列傳十四
譙周(黄皓/)
卷二十 孝友
列傳十五
李宓 孟宗
陳表 張範
卷二十一 忠義
列傳十六
金禕(耿紀/穆) (韋晃/) (吉本/) (本子邈/) (邈弟/)
魏諷 傅彤(子僉/)
諸葛瞻(子尚/) 程畿
嚴顔 杜徳(秦旦/黄强) (張羣/)
邵疇 常播
張悌 石偉
卷二十二 隱逸
列傳十七
管寧 張臶(胡昭/)
焦先 扈累(石徳林/)
杜㣲 劉頴
卷二十三 方技
列傳十八
李意其 周羣(張裕/)
吳範(魏滕/) 趙達
劉惇(葛衡/) 皇象
杜䕫 馬鈞
朱建平 周宣(趙直/)
管輅
卷二十四
吳載紀一
孫堅 孫䇿
孫權
卷二十五
吳載紀二
孫亮 孫休
孫皓 孫登(謝景/)
孫和 孫静(峻梁綝/張) (瑜/) (皎/) (奐/)
孫賫(弟輔/) 孫翊(弟匡/)
孫韶
卷二十六
吳載紀三
劉繇 士爕
太史慈 朱治
卷二十七
吳載紀四
張昭(子承休/) 顧雍(子邵/孫承) (邵子譚/)
諸葛瑾(子恪/) (聶友/)
卷二十八
吳載紀五
張紘 歩隲
嚴畯(裴𤣥/) (程秉/) 闞澤(唐固/)
薛綜 是儀
胡綜
卷二十九
吳載紀六
周瑜 魯肅
吕䝉
卷三十
吳載紀七
程普(韓富/) 黄葢
蒋欽(徐盛/) 周㤗
陳武(子脩/) (脩弟表/)董襲(凌統/)
甘寧 潘璋(丁奉/)
卷三十一
吳載紀八
朱然(施績/) 朱桓(子異/)
吕範(子據/) 賀齊(孫邵/)
卷三十二
吳載紀九
潘濬 吳岱(徐原/)
全綜(駱統/) 周魴
鍾離牧 留賛
卷三十三
吳載紀十
陸遜(子抗/) (弟瑁/) (族子凱/)
卷三十四
吳載紀十一
虞翻 張温(暨艷/)
韋昭 王蕃(樓𤣥/)
華覈 吾粲(朱據/)
滕𦙍
卷三十五
吳載紀十二
趙咨 沈珩
鄭泉 馮熈
陳化 李衡(谷利/)
卷三十六
魏載紀一
曹操 曹丕
曹叡(叡子芳/) (丕孫髦/) (操孫奐/)
卷三十七
魏載紀二
曹彰(弟植/) (冲/) 曹仁
曹洪 曹休
曹真(子爽/) 夏侯惇(族弟淵尚淵従/子尚 子𤣥)
卷三十八
魏載紀三
荀彧 董昭
華歆 荀攸
賈詡 程昱
劉曄 蒋濟
卷三十九
魏載紀四
鍾繇 陳羣(子㤗/)
陳矯(徐宣/) (衛臻/) 盧毓
杜畿(子恕/) 鄭渾
卷四十
魏載紀五
王朗(子肅/) 王弼
王粲(徐幹/阮瑀) (陳琳/應瑒) (孔璋/劉楨)
衛覬 劉劭
傅嘏 崔林
楊俊 髙堂隆
卷四十一
魏載紀六
崔琰 毛玠
鮑勛 徐邈
胡質 桓階
裴潛 梁習
司馬朗
卷四十二
魏載紀七
田疇 王脩
常林 和洽
楊阜 辛毗
卷四十三
魏載紀八
賈逵 蘇則
任峻 張既
杜襲 髙柔
劉放
卷四十四
魏載紀九
張遼(樂進/臧覇) (李典/) 張郃
龎徳(許褚/閻温) (典韋/龎淯) 文聘(吕䖍/)
滿寵(田豫/) (郭淮/) 王凌(毌丘儉/諸葛誕) (文欽/)
王昶 王基
鄧艾
義例
音義四卷
(臣/)等謹案續後漢書四十九卷宋蕭常撰常
廬陵人鄉貢進士初常父夀朋病陳夀三國
志帝魏黜蜀欲為更定未及成書而卒常因
述父志為此書以昭烈帝為正統作帝紀二
卷年表二卷列傳十八卷以吴魏為載記凡
二十卷又別為音義四卷義例一卷於蜀志
増傳四十二廢傳四移魏志傳入漢十吴志
廢傳二十魏志廢傳八十九多援裴注以入
傳其増傳亦皆取材於注間有注所未及者
建安以前事則據范書建安以後則不能復
有所益盖其大㫖在書法不在事實也然其
義例精審頗得史法如魏吴諸臣本附見二
國載記之後而中有一節可名如孟宗陳表
等則別入孝友傳杜徳張悌等則別入忠義
傳管寜吴范等則别入隠逸方技傳體實本
之晉書又曹操封魏公加九錫等事陳志皆
稱天子命公而此乃書操自為云云則本之
范蔚宗後漢書本紀其他筆削亦類多謹嚴
惟陳志先主傳稱封涿縣陸城亭侯而常於
昭烈紀但云封陸城侯陳志建安十四年魏
延為都督而常則云拔魏延為鎮逺將軍裴
注既無此語不知常何所本然常之所長不
在考証殆偶然筆悮非别有典據也常成此
書時甞以表自進於朝所列但有本紀表傳
載記而無音義至周必大序始併音義言之
或成書之後又續輯補入歟乾隆四十四年
三月恭校上
總纂官(臣/)紀昀(臣/)陸錫熊(臣/)孫士毅
總 校 官(臣/)陸 費 墀
續後漢書原序
曹氏代漢名禪實簒特新莽之流亞丕登壇自形舜禹
之言固不敢欺其心矣今向千載人之好惡豈復相沿
而蘓軾記王彭之説以為塗巷談三國時事兒童聴者
聞劉敗則顰蹙曹敗則稱快遂謂君子小人之澤百世
不斬茲豈人力强致也與陳壽身為蜀人徒以仕屢見
黜父又為諸葛所髠於劉氏君臣不能無憾著三國志
以魏為帝而指漢為蜀與孫氏俱謂之主設心已偏故
凡當時祫祭髙帝以下昭穆制度皆畧而不書方見乞
米於人欲作佳傳私意如此史筆可知矣其死未幾習
鑿齒作漢晉春秋起光武終愍帝以蜀為正魏為簒謂
漢亡僅一二年則已為晉炎興之名天實命之是葢公
論也然五十四卷徒見於唐藝文志本朝太平御覽之
目逮仁宗時修崇文總目其書已逸或謂世亦有之而
未之見也幸晉史載所著論千三百餘言大㫖昭然劉
知幾史通云備王道則曹逆而劉順近世歐陽脩議正
統不黜魏其賔客章望之著明統論辨之見於國史張
栻經世紀年直以先主上繼獻帝為漢而附魏吳于下
方皆是物也今廬陵貢士蕭常潜心史學謂古以班固
史為漢書范煜史為後漢書乃起昭烈章武元年辛丑
盡少帝炎興元年癸未為續後漢書既正其名復擇注
文之善者併書之積勤二十年成帝紀年表各二卷列
傳十八卷吳載記十一卷魏載記九卷别為音義四卷惜
乎壽䟽畧於前使常不得追記英賢憲章于後以釋裴
松之之遺恨也昔周東遷寖以微弱至春秋時僅為王
城而吳楚强大綿地數千里皆僣稱王聖人斷然以夷
狄子之昭烈土地甲兵甚非周比興於漢中適與沛公
始封國號同天時人事决非偶然孔子復生必有以處
此乃為首探魏文當日之心次舉蘇氏百世之説以合
習氏之論而證舊志之非作續後漢書序慶元六年庚
申二月望少傅觀文殿大學士致仕益國公食邑一萬
四千六百户食實封五千四百户周必大書
進續後漢書表
臣常言名義至重信古今之不渝書法匪輕雖毫釐之
必計理不可易事固當然竊觀魯史之文仰識宣尼之
志盟㑹所列敢辱天子之尊王人雖微必敘諸侯之上
僣如吳楚爵不過子盛若威文號止稱侯盖天常尊地
常卑轉移不可譬履雖新冠雖敝顚倒弗容載惟聖經
筆削之言深疾史氏抑揚之謬彼妄肆一時之意葢莫
如三國之書既紀曹而傳劉復貶漢而為蜀以鬼蜮之
雄而接東京正統以髙文之胄而與孫權並稱徒知崇
偽而黜真寧識尊王而賤伯不可以訓莫甚于斯是用
質之古人揆之公議一切反之于正多言守之以中爰
痛闢于滛辭庶少扶于名教恭惟皇帝陛下廣淵齊聖
緝熈光明推太宗開卷有益之誠佩髙廟放心莫收之
戒每于經筵之暇及夫史學之傳獨全深識逺覽之明
力主大公至正之道如臣末學為時鄙儒自㓜承師法
于先臣有志明天下之大義凡疑似是非之際必反覆
辨析其間名不假人斥垣衍帝秦之論物不失舊大少
康祀夏之功非固徇管見臆决之私直欲還天理人心
之正采諸儒之遺説更再世以成書小道或有可觀多
見其不知量僅足厠兔園之列詎敢追麟筆之餘藏名
山副在京師論次愧十年之作閲書林幸乎東觀宴閒
禆乙夜之觀所有臣編次續後漢書紀表列傳載記總
計四十二卷謹繕冩成八册隨表上進以聞臣常誠惶
誠恐頓首頓首謹言
欽定四庫全書
續後漢書卷一 宋 蕭常 撰
帝紀一
昭烈皇帝諱備字𤣥徳景帝子中山靖王勝之後也勝
子貞元朔二年封陸城侯因家於涿郡祖雄舉孝亷官
至東郡范令父𢎞亦仕州郡昭烈生於桓帝延熈四年
少孤與母販履織席自給舍東南有桑髙五丈童童如
車葢或謂當出貴人昭烈與諸兒戲桑下曰吾當乘此
羽葆車叔父子敬謂曰毋妄言族矣年十五母使行學
與同宗劉徳然遼西公孫瓚師事故九江太守同郡盧
植徳然父元起給其貲用與徳然等元起妻有難色元
起曰吾宗有此兒非常人也而瓚亦與友善昭烈不甚
樂讀書喜狗馬音樂美丰儀身長七尺五寸垂手過膝
顧自見其耳寡語言善下人喜怒不形於色好交豪俠
年少争附之中山大賈張世平蘇雙等貲累千金見而
異之多遺之金以故得合其衆靈帝中平元年黄巾賊
帥張角起魏郡遣八使假善道以化天下隂相連結自
稱黄天分三十六部部各萬人一時俱發天下響應州
郡各舉義兵昭烈帥其屬從校尉鄒靖討黄巾有功除
中山安喜尉其後有詔罷免軍功為吏者昭烈亦在遣
中頃之大將軍何進遣都尉毌丘毅募兵丹陽昭烈與
俱至下邳遇賊力戰有功除下密丞復去官中平末至
京師㑹董卓之亂義兵起昭烈亦聚衆從討卓後為髙
唐令縣為賊所殘往奔幽州公孫瓚瓚表為别部司馬
使與青州刺史田楷拒冀州牧袁紹數有戰功試守平
原立領平原相郡人劉平素與昭烈有隙耻為之下結
客刺之客不忍語之而去嵗大饑民苦鈔暴昭烈外禦
㓂難内振貧乏士之至者必與同席而坐同器而食衆
多歸焉北海相孔融屯都昌為賊管亥所圍遣太史慈
來告急昭烈曰孔北海知世間有劉備耶即遣精兵三
千赴之賊尋解散袁紹攻公孫瓚昭烈與田楷東屯齊
獻帝初平四年曹操攻徐州陶謙遣使告急於楷楷與
昭烈救之時昭烈有兵千餘及幽州烏丸雜胡騎又得
饑民數千人既至謙以丹陽兵數千益之昭烈遂去楷
歸謙謙表為豫州刺史屯小沛興平元年春操引兵還
夏操復遣荀彧程昱等攻豫州昭烈為彧等所敗冬謙
病篤謂别駕麋竺曰非劉𤣥徳不能安此州謙卒竺帥
州人迎昭烈昭烈固辭典農校尉下邳陳登進曰漢室
陵遲海内傾覆立功立事正在今日此州殷富户口百
萬欲屈使君撫臨之昭烈曰袁公路近在壽春此君四
世五公海内所歸宜以州與之登曰公路驕豪非治亂
之主今欲為使君合步騎十萬上可以輔主濟民成五
伯之業下可以割地守境書功竹帛惟使君幸聴登言
孔融亦謂昭烈曰袁公路豈憂國忘家者耶冡中枯骨
何足介意今日之事百姓與能天與不取悔不可追昭
烈遂領徐州陳登遣使以奉昭烈之意告袁紹紹曰劉
𤣥徳𢎞雅有信義今徐州樂戴之誠副所望也二年二
月董卓餘衆李傕郭汜相攻三月李傕脅天子幸其營
四月郭汜攻李傕傕移天子幸北塢張濟自陜來和傕
汜秋七月車駕東歸楊定董承等侍送八月至新豐冬
十月郭汜遣兵來逼乘輿楊定楊奉與戰破之十一月
傕汜等追乘輿戰于東澗王師敗績車駕幸曹陽楊奉
董承引韓暹李樂等帥師奉迎與傕等戰破之十二月
車駕乃進傕等復來追王師大敗進幸陜北渡河至安
邑是嵗孫䇿始據江東
建安元年五月改元夏袁術來攻昭烈使司馬張飛守
下邳自將拒術於盱眙淮隂相持累月下邳相曹豹陶
謙故將也與飛相失飛殺之城中乖亂術與吕布書勸
令襲下邳布即引軍東下中郎將丹陽許耽反迎之飛
敗走昭烈失其孥轉軍海西遣使與布連和布亦憤術
轉餉不繼乃召昭烈還其孥復以為豫州刺史與并力
擊術昭烈屯小沛秋七月車駕至雒陽曹操表昭烈為
鎮東將軍封冝城亭侯八月操自領司𨽻校尉録尚書
事操殺侍中臺崇尚書令馮碩等以衛將軍董承為輔
國將軍庚申天子遷都于許冬曹操自為司空百官總
已以聴袁術遣其將紀靈等歩騎三萬復來攻昭烈求
救于吕布布帥歩騎千餘來援靈等聞布至皆斂兵布
要靈等與昭烈釋憾遂各解去昭烈合兵復得萬餘人
布銜之自來攻昭烈復敗因詣曹操操厚遇之表為豫
州牧與俱至沛收散卒給其粮益與之兵使東擊布
二年春袁術僣號于淮南秋曹操大敗之術走渡淮韓
暹楊奉㓂掠徐揚間昭烈要擊盡斬之
三年夏吕布復與袁術通使其中郎將髙順騎都尉張
遼來攻曹操使夏侯惇來救不利九月順破沛城昭烈
脱身去復失其孥十月曹操自引兵助昭烈圍布於下
邳禽之昭烈復得其孥從操還許操表為左將軍是嵗
天子遣謁者裴茂帥諸將誅李傕夷三族郭汜為其將
伍習所殺
四年夏表術欲繇徐州北從袁紹曹操遣其將朱靈從
昭烈要擊之程昱郭嘉聞昭烈行言於操曰劉備不可
縱操悔追之不及昭烈之未東也與帝舅車騎將軍董
承偏將軍王服吳子蘭越騎校尉种輯等受天子衣帶
中密詔誅操操未之知從容謂昭烈曰今天下英雄惟
使君與操耳本初之徒不足數也昭烈謂事泄方食失
匕箸時適雷震因謂操曰聖人云迅雷風烈必變良有
以也一震之威乃至是耶遂與承等合謀㑹東出未至
術病死昭烈遂據下邳朱靈等還昭烈乃殺操徐州刺
史車胄留關羽守下邳身還小沛郡縣多叛操為昭烈
守有衆數萬遣孫乾與袁紹連和操使其將劉岱王忠
來攻昭烈大敗之
五年春董承等事覺曹操殺承等夷其族操欲自來攻
其下皆曰與公争天下者袁紹也今棄紹而東若何操
曰劉備人傑也今不擊必為後患袁紹雖有大志而見
事遲必不動也遂來攻昭烈敗績操收其孥并獲關羽
以歸昭烈趣青州青州袁譚昭烈故茂才也將步騎來
迎因至平原譚馳使白紹紹去鄴二百里奉迎父子傾
心敬之月餘所失亡士卒稍稍來集曹操與紹相拒於
官渡汝南黄巾劉辟等叛操應紹紹遣辟等從昭烈徇
許下關羽來歸操使曹仁等來拒昭烈還紹軍知紹無
成隂䂓去計乃説紹南連荆州牧劉表昭烈遂將其兵
至汝南汝南賊龔都帥衆降合數千人操使其將蔡揚
來攻昭烈大破之臨陣斬揚是嵗紹與操相持于官渡
紹軍大潰孫䇿卒弟權襲其業
六年春昭烈頓軍汝南秋曹操來攻昭烈遣麋竺等與
劉表相聞表郊迎之待以上賔之禮益其兵使屯新野
荆州豪傑歸之日益多表疑焉使拒夏侯惇于禁等於
博望久之昭烈設伏偽遁惇等追之大為伏兵所破昭
烈嘗於表坐起如厠顧見其髀裏肉生慨然流涕還席
表怪問之昭烈曰平時身不離鞍髀裏肉消今不復騎
髀肉遂生日月若馳老將至矣而功業不建是以悲耳
七年夏袁紹卒其子譚尚相攻
九年秋曹操破袁尚自領冀州牧
十年曹操敗袁譚於青州殺之
十一年曹操廢齊北海阜陵下邳常山甘陵濟隂平原
八王除其國
十二年曹操北攻烏丸昭烈説劉表襲許表不能用及
操自桞城還表謂昭烈曰不用公言失此大機昭烈曰
今天下分裂日尋干戈事㑹之來豈有既哉若能應之
於後則此未足為恨也是嵗始用南陽人諸葛亮
十三年夏曹操自為丞相秋八月操殺太中大夫孔融
夷其族操攻劉表㑹表卒其子琮代立屯襄陽昭烈屯
樊九月操軍至新野琮遣人約降昭烈不虞操之卒至
遂將其衆去諸葛亮徐庶等並從昭烈過襄陽亮説昭
烈攻劉琮荆州可有昭烈曰吾不忍也乃駐馬呼琮琮
懼不能去遂降於操琮左右及荆州人多歸昭烈比到
當陽衆十餘萬輜重數千兩日行十餘里别遣關羽乘
船數百艘使㑹江陵或謂昭烈冝速行保江陵今雖擁
大衆被甲者少若操兵至何以拒之昭烈曰夫濟大事
必以人為本今人歸吾吾何忍棄去操以江陵有軍實
恐昭烈據之乃輕軍到襄陽聞昭烈已過即以精騎五
千來追一晝夜行三百餘里及於當陽之長阪昭烈兵
不利乃棄其孥與諸葛亮張飛等數十騎從間道走漢
津適與羽船㑹得濟沔㑹劉表長子江夏太守琦衆萬
餘人未有所鄉乃與俱至夏口先是孫權遣魯肅弔劉
表二子并令與昭烈相結肅未至而操已向荆州肅與
昭烈遇於當陽因致權意且謂昭烈曰孫討虜聰明仁
惠敬賢禮士據有六郡兵精糧多足以立事今為君計
莫若自結于東共濟世業昭烈喜既至夏口即遣亮隨
肅詣權且請兵擊操權遣周瑜程普等水軍數萬㑹昭
烈十二月昭烈以其衆㑹吳師及操戰于赤壁大敗之
盡焚其舟艦操走昭烈復與吳師水陸俱進追至南郡
時操軍復饑疫死者大半操之北走也留曹仁等守南
郡昭烈屯油江口表劉琦為荆州刺史分遣諸將南徇
四郡武陵太守金旋長沙太守韓𤣥桂陽太守趙範零
陵太守劉度皆舉郡降廬江營帥雷緒帥衆數萬來歸
以諸葛亮為軍師中郎將使督零陵桂陽長沙三郡調
其租賦以充軍實
十四年冬曹仁等敗委城北走周瑜領南郡太守屯江
陵昭烈表孫權行車騎將軍領徐州牧㑹劉琦卒羣下
推昭烈領荆州牧治公安權進其妺於昭烈
十五年昭烈㑹孫權於京口於是盡有荆州之地是嵗
權遣使來告欲共取蜀或以為宜聴許吳終不能越荆
以有蜀蜀地可為己有荆州主簿殷觀進曰若為吳先
驅進未能克蜀退為吳所乘即事去矣今但可賛其伐
蜀而以新得諸郡未可發兵為解吳必不敢越我而獨
取蜀如此進退之計兩得昭烈從之權果輟計遷觀别
駕從事
十六年春曹操自以其子丕為五官中郎將為丞相副
益州牧劉璋聞操將遣鍾繇等向漢中攻張魯大恐别
駕從事蜀郡張松説璋曰曹操兵强無敵於天下若因
張魯之資以取蜀誰能禦之璋曰吾固憂之而未知所
出松曰劉豫州使君之肺腑而曹操之深讎也且善用
兵若使之討魯魯必破魯破則益州强操雖來無能為
也璋然之主簿黄權固争不可從事廣陵王累倒懸於
州門以諌璋皆不納使其郡校尉法正帥兵四千人迎
昭烈敕所在供奉前後賂遺以巨億計正因陳益州可
取之䇿治中從事龎統亦説昭烈曰荆州荒殘人物凋
瘁東有孫權北有曺操難以得志今益州國富兵强户
口百萬寶貨山積可借此以定大事昭烈曰今與吾水
火者曺操也操以急吾以寛操以暴吾以仁操以譎吾
以正事乃可成今以小故而失信義於天下吾所不取
統曰權變從時固非一道所能盡兼弱攻昩五伯之事
逆取順守報之以義事定之後封以大國何負於信今
日不取終為人利耳昭烈遂行留諸葛亮關羽等守荆
州自將步卒萬人入益州至涪璋自出迎張松使法正
啓昭烈龎統亦進説可於㑹襲璋昭烈曰初入其國恩
信未孚此大事不可倉卒璋推昭烈行大司馬領司𨽻
校尉昭烈亦推璋行鎮西大將軍領益州牧璋於是益
昭烈兵使擊張魯又領督白水軍昭烈并軍三萬餘人
車甲器械資貨甚盛璋還成都昭烈北至葭萌未即討
魯厚施恩徳以結民心是嵗孫權徙治秣陵
十七年春曹操矯天子命賛拜不名入朝不趨劒履上
殿如蕭何故事冬操攻孫權權遣使來告急昭烈使謂
璋曰曹操攻吳吳憂危急孫氏與孤本為唇齒又樂進
在青泥與關羽相拒今不往救羽進必大克轉畧州境
其憂有甚于張魯魯自守之賊不足慮也乃從璋求益萬
兵及軍資欲東行璋許兵四千餘所求皆給半張松書
與昭烈及法正曰今大事垂立何為釋此去乎松兄廣
漢太守肅懼禍及白發其謀於是璋收斬松嫌隙始開
矣璋敕關戍諸將文書勿使關通昭烈昭烈大怒召璋
白水軍督楊懷髙沛責以無禮斬之乃使黄忠卓膺勒
兵攻璋昭烈徑至關中質諸將并士卒妻子引兵與忠
膺等進至涪據其城璋使劉璝冷苞張任鄧賢等拒於
涪璝等皆敗退保緜竹
十八年春劉璋復使李嚴督緜竹諸軍嚴帥衆降昭烈
兵益張分遣諸將平定郡縣進圍雒城諸葛亮張飛趙
雲等將兵泝江定白帝江州江陽惟關羽留鎮荆州是
嵗曹操自為魏公加九錫又以其三女為天子貴人
十九年夏拔雒城進圍成都征西將軍馬超以其衆自
漢中來歸拜平西將軍圍城數十日劉璋出降遷之于
南郡公安時蜀中殷富昭烈大饗士卒取城中貲財分
賜將士而還其穀帛昭烈復領益州牧諸葛亮為股肱
法正為謀主關羽張飛馬超為爪牙許靖麋竺簡雍為
賔客如董和黄權李嚴等皆璋之所信用吳懿費觀等
又璋之姻戚而劉巴輩亦宿昔之所忌恨皆處之顯任
盡其器能有志之士無不競勸十一月曹操弑皇后伏
氏滅其族并殺二皇子昭烈聞之發喪制服曰老賊不
死禍亂未已操又自置旄頭宫殿設鍾虡是嵗分廣漢
為梓潼郡
二十年春曹操自以其女為天子皇后又矯制命已承
制封拜諸侯守相孫權以昭烈已得益州來求荆州昭
烈曰須得凉州當以荆州相與權怒乃遣吕䝉襲奪長
沙零陵桂陽三郡昭烈帥師五萬下公安關羽入益陽
秋曹操取漢中張魯走巴西孫權請和分荆州之江夏
長沙桂陽東屬南郡零陵武陵西屬引軍還江州冬遣
黄權帥師迎張魯未至魯已降操操還令夏侯淵張郃
屯漢中郃等數犯巴境昭烈遣張飛帥師進次宕渠與
郃等戰于瓦口大敗之郃等收餘衆走南鄭昭烈亦還
成都
二十一年夏曹操自進號魏王秋操殺琅邪王熈除其
國
二十二年夏曹操僣天子旌旗出警入蹕冬操冕十有
二旒乘金根車駕六馬設五時副車又自以其子丕為
魏太子昭烈帥諸將進兵漢中遣將軍張飛馬超吳蘭
屯下辨操使其將曹洪等來拒
二十三年春正月京兆金禕太醫令吉本少府耿紀丞
相司直韋晃等憤曹操竊國起兵誅之不克夏昭烈分
遣吳蘭雷銅等入武都為操軍所敗蘭死之昭烈次于
陽平討夏侯淵張郃
二十四年春正月昭烈自陽平南渡沔水縁山稍前營
于定軍興勢淵等帥其衆來拒昭烈使討虜將軍黄忠
乘髙鼓譟攻之大破其軍臨陣斬淵及操所遣益州刺
史趙顒等張郃走三月曹操帥其衆自長安入斜谷昭
烈曰操雖來無能為也我必有漢中矣及操至昭烈堅
壁以老其師操軍士降者日益多乃遣將軍趙雲擊之
操軍大敗墮漢水死者萬數夏五月操悉軍走昭烈遂
有漢中遣孟逹自秭歸北攻操之房陵殺其守蒯祺又
遣劉封孟達李平等攻申耽於上庸耽舉郡降秋七月
羣下上昭烈為漢中王表於天子曰平西將軍都亭侯
臣馬超左將軍長史鎮軍將軍臣許靖營司馬臣龎羲
議曹從事中郎將臣射援軍師將軍臣諸葛亮盪㓂將
軍漢壽亭侯臣關羽征虜將軍新亭侯臣張飛征西將
軍臣黄忠鎮逺將軍臣頼恭揚武將軍臣法正興業將
軍臣李嚴等一百二十人言曰昔唐堯至聖而四凶在
朝周成仁賢而四國作難髙后稱制而諸呂竊命孝昭
幼冲而上官逆謀皆憑世寵藉履國權窮凶極亂社稷
幾危非大舜周公朱虗博陸則不能流放禽討安危定
傾伏惟陛下誕資聖徳統理萬邦而遭厄運不造之艱
董卓首難蕩覆京畿曹操階禍竊執天衡皇后太子並
罹弑虐剥亂天下殘毁民物久令陛下䝉塵憂厄幽處
虚邑人神無主遏絶王命厭昩皇極欲盗神器左將軍
領司𨽻校尉豫荆益三州牧宜城亭侯備受朝爵秩念
在輸力以徇國難覩其機兆赫然憤發與車騎將軍董
承同謀誅操將安國家克寧舊都㑹承機事不密令操
游魂得遂長惡殘泯海内臣等每懼王室大有閻樂之
禍小有定安之變夙夜惴惴戰栗累息昔在虞書敦叙
九族周監二代封建同姓詩著其義歴載長久漢興之
初割裂疆土尊王子弟是以卒折諸吕之難而成大宗
之基臣等以備肺腑枝葉宗子藩榦心在國家念在弭
亂自操破於漢中海内英雄望風蟻附而爵號不顯九
錫未加非所以鎮衛社稷光昭萬世也奉辭在外禮命
斷絶昔河西太守梁統等值漢中興限於山河位同權
均不能相帥咸推竇融以為元帥卒立效績摧破隗囂
今社稷之難急於隴蜀操外吞天下内殘羣僚朝廷有
蕭墻之危而禦侮未建可為寒心臣等輙依舊典封備
漢中王拜大司馬董齊六軍糾合同盟埽滅凶逆以漢
中巴蜀廣漢犍為為國所署置依漢初諸侯王故典夫
權宜之制茍利社稷專之可也然後功成事立臣等退
伏矯制之罪雖死無恨遂於沔陽設壇塲陳兵衆羣臣
陪位讀奏訖御王冠于昭烈昭烈上言天子曰臣以具
臣之才荷上將之任董督三軍奉辭于外不能掃除冦
難靖安王室久使陛下聖教陵遲六合之内否而未泰
惟憂反側疢如疾首曩者董卓首為亂階自是之後羣
凶縱横殘剥海内頼陛下聖徳威靈人神同應或忠義
奮討或上天降罰暴逆並殪惟獨曹操久未梟除侵擅
國權恣心極亂臣昔與車騎將軍董承協謀討操機事
不密承見陷害臣播越失據忠義不果遂使操窮凶極
逆主后遇弑皇子被害雖糾合同盟念在奮力而懦弱
不武歴年未効常恐殞殁孤負國恩寤寐永歎夕惕若
厲今臣羣僚以為在昔虞書敦叙九族庶明厲翼五帝
損益此道不廢周監二代並建諸姬實賴晉鄭夾輔之
福髙祖龍興尊王子弟大啓九國卒斬諸呂以安太宗
今操惡直醜正實繁有徒包藏禍心簒盗已顯既宗社
微弱帝族無位斟酌古式依假權宜上臣大司馬漢中
王臣伏自三省受國厚恩荷任一方陳力未効所獲已
多不宜復忝髙位以重罪謗羣臣見逼迫臣以義臣退
惟冦賊不梟國難未已宗廟傾危社稷將墜誠臣憂責
碎首之負若應權通變以寧靖聖朝雖赴水火所不得
辭敢慮常宜以防後悔輒順衆議拜受印璽以崇國威
仰惟爵號位髙寵厚俯思報効憂深責重驚怖累息如
臨于谷盡力輸誠奬厲六師率齊羣義應天順時撲討
凶逆以寧社稷以報萬分謹拜章因驛上還所假左將
軍宜城亭侯印綬於是還治成都以許靖為太傅法正
為尚書令關羽為前將軍張飛為右將軍馬超為左將
軍黄忠為後將軍拔魏延為鎮逺將軍領漢中太守鎮
漢川九月曹操相國西曹掾濟隂魏諷等憤操將簒漢
欲舉兵誅之事泄為操所害是嵗前將軍關羽帥師攻
曹仁於樊操遣于禁等七軍救之羽大破禁軍盡虜禁
等步騎三萬送江陵又斬其將龎徳等梁郊陸渾羣豪
皆輸欵於羽時羽威震華夏自許以南郡縣皆應羽操
懼議徙都以避之㑹孫權襲殺羽取荆州
二十五年春正月曹操死子丕自為丞相魏王冬十月
曹丕簒帝位於繁陽國號魏改元黄初廢天子為山陽
公或傳天子遇害王乃發喪制服時所在言祥瑞者相
屬將軍孟達叛奔于魏殺副軍將軍劉封十二月曹丕
遷于雒陽是嵗後將軍黄忠尚書令法正卒
章武元年春故議郎陽泉侯劉豹青衣侯向舉偏將軍
張裔黄權大司馬屬殷純益州别駕從事趙莋治中從
事楊洪從事祭酒何宗議曹從事杜瓊勸學從事張爽
尹黙譙周等上言臣謹按雒書甄曜度曰赤三日徳昌
九世㑹備合為帝際雒書寶號命曰天度帝道備稱皇
以統握契百成不敗雒書録運期曰九侯七傑争命民
炊骸道路藉藉履人頭誰使主者𤣥且來臣父羣未亡
時言西南數有黄氣直立數丈見來積年時時有景雲
祥風從璿璣下來應之此為異瑞又二十二年中數有
氣如旗從西竟東中天而行圖書曰必有天子出其方
是年太白熒惑鎮星常從嵗星相追先漢初興五星從
嵗星謀嵗星主義漢位在西義之上方故漢法常以嵗
星候人主當有聖主起於此州以致中興時許帝尚存
故羣下不敢漏言頃者熒惑復追嵗星見在胃昴畢昴
畢為天網經曰帝星處之衆邪消亡聖諱豫覩推察期
驗符合數至若此非一臣聞聖王先天而天不違後天
而奉天時故應際而生與神合契願大王應天順人速
即洪業以寧海内太傅許靖安漢將軍麋竺軍師將軍
諸葛亮大常頼恭光禄勲黄權少府王謀等上言曹丕
簒弑湮滅漢室竊據神器刼廹忠良酷烈無道人鬼忿
毒咸思劉氏今上無天子海内皇皇靡所式仰羣下前
後上書者八百餘人咸稱述符瑞圖䜟明驗黄龍見武
陽赤水九日乃去孝經援神契曰徳至淵泉則黄龍見
龍者君之象也易乾九五飛龍在天大王當龍升登帝
位也又前關羽圍樊襄陽襄陽男子張嘉王休獻玉璽
璽潜漢水伏於淵泉暉景燭燿靈光徹天夫漢者髙祖
本所起定天下之國號也大王襲先帝軌跡亦興於漢
中今天子玉璽神光先見璽出襄陽漢水之末明大王
承其下流授大王以天子之位瑞命符應非人力所致
昔周有烏魚之瑞咸曰休哉二祖受命圖書先著以為
徵驗今上天告祥羣儒英俊考述河雒䜟記咸至于廷
伏惟大王出自孝景皇帝中山靖王之胄本支百世乾
祇降祚聖姿碩茂神武在躬仁覆徳積愛人好士是以
四方歸心焉考省靈圖啓發䜟緯神明之表名諱昭著
宜即帝位以纂二祖紹嗣昭穆天下幸甚臣等謹與博
士許慈議郎孟光定禮儀擇令辰上尊號夏四月丙午
即皇帝位于成都燔柴告天其祝文曰維建安二十六
年四月丙午皇帝臣備敢用𤣥牡昭告皇天上帝后土
神祇漢有天下歴數無疆曩者王莽簒盗光武皇帝震
怒致誅社稷復存今曹操阻兵安忍虐弑主后滔天泯
夏罔顧天顯操子丕載其凶逆竊居神器羣臣將士以
為社稷隳廢備宜脩之嗣武二祖恭行天罰備惟否徳
懼忝帝位詢于庶民外及蠻夷君長僉曰天命不可以
不荅祖業不可以久替四海不可以無主率土式望在
備一人備畏天明命又懼漢邦將湮于地謹擇元日與
百僚登壇受皇帝璽綬脩燔瘞告類于天神惟神嚮祚
于漢家永綏四海于是建元為章武大赦天下以軍師
諸葛亮為丞相太傅許靖為司徒置百官立宗廟祫祭
髙皇帝以下五月立妃吳氏為皇后立子禪為皇太子
六月立子永為魯王理為梁王車騎張飛為其下所殺
初帝憤孫權之襲關羽秋七月車駕東征孫權遣使納
欵帝怒不許權乃使其將陸議李異等屯巫秭歸以拒
王師將軍吳班馮習自巫攻破異等軍次秭歸四萬餘
人武陵五谿蠻夷遣使請助討權是嵗曹丕封權為吳
王權遷于武昌
二年春正月將軍吳班陳式水軍屯夷陵夾江東西岸
二月行自秭歸敕諸將進軍縁山截嶺營于夷道猇亭
自佷山通武陵遣侍中馬良宣慰五谿蠻夷咸相帥響
應鎮北將軍黄權督江北諸軍拒吳軍且備魏㓂夏六
月黄氣見自秭歸十餘里中廣數十丈王師敗績于猇
亭將軍馮習張南等死之鎮北將軍黄權以道梗没于
魏行自猇亭至秭歸收合離散陸行還魚復改魚復縣
曰永安八月司徒許靖薨冬十月詔丞相亮營南北郊
於成都孫權聞車駕猶駐白帝大懼十二月復遣其太
中大夫鄭泉來納欵許之遣太中大夫宗瑋如吳帝不
豫漢嘉太守黄元聞之舉兵反是嵗驃騎將軍馬超薨
尚書令劉巴卒
三年春二月丞相亮自成都至永安三月黄元犯臨卬
縣遣將軍陳曶討之元伏誅帝疾革丞相亮尚書令李
嚴並受遺詔輔皇太子夏四月癸巳帝崩于永安宮時
年六十三遺詔百官發哀滿三日除服到𦵏期服如禮
其郡國守相都尉令長三日便除五月梓宫至自永安
秋八月葬惠陵謚曰昭烈皇帝帝寛仁大度知人善任
使有髙帝之風臣下雖有顯過必曲意原貸待關羽張
飛如親父子一見諸葛亮違衆用之遂成帝業又性儉
約嘗毁帳鉤銅以鑄錢非軍功不妄賜予以故國用不
至匱乏初入益州丞相掾趙戩問於徵士傅幹曰劉𤣥
徳其濟乎幹曰𤣥徳寛仁有度能得人死力諸葛亮達
治知變正而有謀而為之相關羽張飛勇而有義皆萬
人敵而為之將此三人者皆人傑也以𤣥徳之畧三傑
佐之何為不濟時馬謖有盛名亮每器之帝謂亮曰馬
謖言過其實不可大用亮不以為然後竟有街亭之敗
賛曰漢承秦慘刻之後髙文以寛仁結人心淪浹既久
牢不可解雖中更禍變而人之謳吟思漢不絶于口世
祖因之卒復舊物重以章帝惠及胎養培殖益固靈獻
之際可謂大壞極亂矣而一時英雄擁兵負固者猶以
劉氏藉口昭烈父子以帝室支屬介在一隅而正位號
尚數十年由先漢至是垂祀五百三代以還葢未之有
人主之結人心其效廼爾有大物者庸可忽諸
續後漢書卷一
欽定四庫全書
續後漢書卷二 宋 蕭常 撰
帝紀二
少帝諱禪字公嗣昭烈皇帝子也建安二十四年昭烈
為漢中王立為王太子及即尊位為皇太子䇿曰維章
武元年五月辛巳皇帝若曰太子禪朕遭漢運艱難賊
臣篡盗社稷無主格人羣正以天明命朕繼大統今以
禪為皇太子以承宗廟社稷使使持節丞相亮授印綬
敬聴師傅行一物而三善皆得焉可不勉與三年夏四
月昭烈崩于永安宮遺詔皇太子曰人五十不稱夭吾
年六十有餘何所復恨第以汝兄弟為念射君到説丞
相歎卿器量甚大增脩過於所望審能如是吾復何憂
勉之勉之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
徳能服于人汝父徳薄勿效之可讀漢書禮記閒暇歴
觀諸子益人意智五月即皇帝位尊皇后曰皇太后大
赦天下改元建興孫權遣其立信校尉馮熈來弔牂柯
太守朱襃反益州郡大姓雍闓逐太守張裔於吳據郡
弗賓越巂夷王髙定亦叛秋立皇后張氏遣尚書郎鄧
芝如吳
二年春務農殖穀閉關息民夏孫權遣其輔義中郎將
張温來聘秋曹丕侵吳不克而還
三年春三月丞相亮南征四郡四郡皆平改益州郡為
建寧郡分建寧永昌郡為雲南郡又分建寧牂柯郡為
興古郡十二月亮還成都是嵗曹丕侵吳及江而還
四年春都䕶李嚴自永安還屯江州築大城夏曹丕死
其子叡嗣偽位是嵗大司農秦宓卒
五年春將征曹叡詔曰盖聞天地之道福仁而禍滛善
積者昌惡積者喪古今常數也是以湯武脩徳而王桀
紂極暴而亡曩者漢祚中微網漏凶慝董卓首難震蕩
京畿曹操階禍竊執天衡殘剥海内懷無君之心子丕
孤豎敢尋亂階盗據神器更姓改物世濟其凶當此之
時皇極幽昩天下無主則我帝命隕越于下昭烈皇帝
體明睿之徳光演文武應乾坤之運出身平難經營四
方人鬼同謀百姓與能兆民忻戴建位易號丕承天序
補弊興衰存復祖業誕振皇綱不墜于地萬國未靖早
世遐徂朕以幼冲繼統鴻基未習保傅之訓而嬰祖宗
之重六合壅否社稷不建永惟所以念在匡救光載前
緒未有攸濟朕甚懼焉是以夙興夜寐不敢自逸毎崇
菲薄以益國用勸分務穡以阜民財授方任能以參聴
斷絶私降意以養將士欲奮劒長驅以討凶逆朱旗未
舉而丕復隕喪斯所謂不燃我薪而自焚也殘類餘醜
又支天禍恣睢河洛阻兵未已諸葛丞相𢎞毅忠壯忘
身憂國先帝託以天下以勵朕躬今授之以旄鉞之重
付之以専命之權統領歩騎二十萬衆董督元戎恭行
天罰除患寧亂克復舊都在此行也昔項籍總一强衆
跨州兼土所務者大然卒敗垓下死於東城宗族如焚
為笑千載盖不以義陵上虐下故也今賊效尤天人所
怨奉時宜速庶慿炎精祖宗威靈協賛之福所嚮必克
吳王孫權同䘏災患潜軍合謀犄角其後凉州諸國王
各遣(月/)支康居胡侯支富康植等二十餘人詣受節度
大軍北出便欲帥將兵馬奮戈先驅天命既集人事又
至師貞勢并必無敵矣夫王者之兵有征無戰尊而且
義莫能抗也故鳴條之役軍不血刃牧野之師商人倒
戈今旍麾首路其所經至亦不欲窮兵極武有能棄邪
從正簞食壺漿以迎王師者國有常典封寵小大各有
品限及曹氏之宗族枝葉中外有能規利害審逆順之
數來降者皆原除之昔輔果絶親于智氏而䝉全宗之福
微子去商項伯歸漢皆受茅土之慶此前世之明驗也
若其沉迷不反將助亂人不式王命戮及妻孥罔有攸
赦廣宣恩威誅其渠魁弔其殘民它如詔書律令丞相
其露布天下使稱朕意焉亮出屯漢中營沔北陽平石
馬是嵗放長水校尉廖立于汶山郡
六年春丞相亮帥諸軍攻祁山安南天水安定三郡皆
降關中響震亮使參軍馬謖督諸軍與曹叡將張郃等
戰于街亭謖違亮節度王師敗績亮誅謖以徇冬復出
散關圍陳倉斬曹叡將王雙是嵗孫權大破曹叡將曹
休于石亭
七年春遣將軍陳式攻武都隂平克之因定二郡夏孫
權僣號於吳遷于建業遣使來告帝欲討權丞相亮極
諫而止秋遣衛尉陳震如吳冬亮徙府營于南山下原
上築漢樂二城是時鎮軍將軍趙雲卒
八年秋曹叡使其將曹真由子午谷司馬懿由西城張
郃由斜谷欲㓂漢中丞相亮禦之於成固赤阪懿等聞
王師起皆北走鎮北將軍魏延大破曹叡雍州刺史郭
淮于陽谿徙封魯王永為甘陵王梁王理為安平王是
嵗輔漢將軍張裔卒
九年春二月丞相亮帥諸軍征曹叡圍祁山始以木牛
運夏叡使其將司馬懿張郃拒王師六月亮與郃戰于
青封殺之懿等帥餘衆遁去秋八月放都䕶李平于梓
潼郡是嵗孫權敗曹叡將于凌于阜陵安漢將軍李恢
卒
十年休士勸農作流馬木牛肄兵講武
十一年冬發諸軍運米于斜谷治斜谷邸閣將以討曹
叡孫權攻曹叡合肥新城是嵗南夷劉胄反將軍馬忠
討平之
十二年春二月丞相亮帥師十萬征曹叡由斜谷出始
以流馬運車騎將軍劉琰有罪棄市三月孝獻皇帝崩
亮屯渭南曹叡使其將司馬懿拒王師懿畏亮不敢戰
夏五月孫權攻曹叡合肥新城分遣其將攻淮沔秋七
月丞相亮薨于渭南長史楊儀帥諸軍還楊儀殺征西
大將軍魏延大赦天下以左將軍吳懿為車騎將軍假
節督漢中丞相留府長史蔣琬為尚書令兼總機政是
嵗孫權遣其侍中是儀來聘
十三年春正月放中軍師楊儀于漢嘉郡尋殺之夏四
月以尚書令蔣琬為大將軍後軍師費禕為尚書令
十四年夏四月行幸湔登觀阪觀汶水之流旬日而還
武都氐王符健帥衆降徙健及氐民四百餘户於廣都
十五年夏六月皇后張氏崩秋葬敬哀皇后于南陵是
嵗車騎將軍吳懿薨
延熈元年春正月立皇后張氏大赦天下改元立子璿
為皇太子瑶為安定王冬十一月大將軍蔣琬出屯漢
中
二年春三月以大將軍蔣琬為大司馬曹叡死其養子
芳嗣偽位越嶲夷獠數反太守僑治定安縣
三年春使越嶲太守張嶷平定越嶲郡
四年夏孫權使其將全琮諸葛瑾等攻曹芳取柤中冬
十月尚書令費禕至漢中與大司馬蔣琬咨議國事
五年春正月監軍姜維督偏軍自漢中還屯涪縣
六年冬十月大司馬蔣琬自漢中還駐軍于涪十一月
大赦天下以尚書令費禕為大將軍録尚書事司馬姜
維為鎮西大將軍領凉州刺史前䕶軍王平為前監軍
鎮北大將軍統漢中
七年春閏月曹芳使其將曹爽夏侯𤣥㓂漢中鎮北大
將軍王平禦之于興勢大將軍費禕帥諸軍繼至爽等
遁去夏四月安平王理薨秋九月禕還成都
八年秋八月皇太后崩冬葬穆皇后于惠陵十二月大
將軍費禕至漢中行圍守
九年夏六月費禕還秋大赦天下冬十一月大司馬蔣
琬薨尚書令董允卒宦人黄皓始與政
十年春以鎮西大將軍姜維為衛將軍與大將軍費禕
共録尚書事衛將軍姜維帥師出隴西南安金城與曹
芳將郭淮夏侯覇等戰于洮西凉州胡王白虎文治無
戴等帥衆降遣姜維撫定居之于繁縣是嵗汶山平康
夷反維討平之左將軍特進向朗薨
十一年夏五月大將軍費禕出屯漢中秋涪陵屬國民
夷反車騎將軍鄧芝討平之是嵗鎮北大將軍王平薨
十二年春曹芳太傅司馬懿殺其大將軍曹爽等自是
政歸于懿父子其右將軍夏侯霸來降夏四月大赦天
下秋衛將軍姜維帥師討曹芳攻其雍州不克將軍句
安李韶奔魏是嵗鎮南大將軍平尚書事馬忠薨
十三年衛將軍姜維復出西平
十四年夏大將軍費禕還成都冬復北屯漢壽大赦天
下曹芳太尉王凌憤司馬懿專國欲起兵誅之不克車
騎將軍鄧芝薨尚書令呂乂卒
十五年夏孫權死其子亮嗣偽位立子琮為西河王十
二月曹芳使其將諸葛誕胡遵等攻吳東興隄孫亮太
傅諸葛恪大敗之死者萬數
十六年春正月大將軍費禕駐漢壽為魏降人郭循所
害夏四月衛將軍姜維帥師圍安南不克是嵗孫亮使
其太傅諸葛恪攻魏圍合肥新城其武衛將軍孫峻殺
恪
十七年春三月衛將軍姜維還成都加都督中外諸軍
事大赦天下夏六月衛將軍維帥師出隴西曹芳狄道
長李簡舉城降進圍襄武與曹芳將徐質戰大破其軍
質走維乘勝多所降下拔河間狄道臨洮三縣民居之
于緜竹繁縣是嵗魏司馬師廢其主芳而立曹髦
十八年春正月曹髦將軍毋丘儉文欽等憤司馬師專
國起兵誅之不克衛將軍姜維還夏維復帥車騎將軍
夏侯霸等征曹髦俱岀狄道大破其雍州刺史王經於
洮西俘斬數萬人
十九年春以衛將軍姜維為大將軍帥師與鎮西大將
軍胡濟期㑹上邽以討曹髦濟後期不至秋王師敗績
于段谷維還成都貶為後將軍行大將軍事冬孫亮侍
中孫琳殺其將軍滕𦙍驃騎將軍吕據自為大將軍十
二月亮遣其五官中郎將刁𤣥來告亂是嵗立子瓉為
新平王大赦天下
二十年夏五月曹髦司空諸葛誕憤司馬昭專國據壽
春欲討昭不克行大將軍姜維聞其變帥諸軍出駱谷
大赦天下
景耀元年春姜維還成都復拜大將軍景星見大赦天
下改元吳孫琳廢其主亮而立孫休冬孫休殺孫琳
二年夏六月立子諶為北地王恂新興王䖍上黨王
三年夏五月魏司馬昭殺其主髦而立曹奐秋九月追
諡故將軍關羽張飛馬超龎統黄忠
四年春三月追諡故將軍趙雲冬十月大赦天下
五年春正月西河王琮薨大將軍姜維帥師征曹奐王
師敗績于侯和
炎興元年夏曹奐相國司馬昭使其黨鍾㑹鄧艾等宼
漢中遣左右車騎將軍張翼廖化輔國大將軍董厥等
禦之大赦天下改元冬司馬昭自為晉王十一月衛將
軍諸葛瞻與鄧艾戰于緜竹王師敗績瞻死之是月國
亡明年春帝遷于雒陽晉泰始七年崩時年六十五
賛曰少帝任賢相則偽境懐畏一惑閹尹亂亡隨之傳
曰存亡在所任信哉
續後漢書卷二
欽定四庫全書
續後漢書卷三 宋 蕭常 撰
建安以來諸侯年表第一
東京之季羣雄蝟奮有地有民如古諸侯其事迹雖見
於范曄漢史而所書類多踈略陳夀國志又獨詳於曹
氏覽者病於研究今自建安以來表著其事列於左方
續後漢書卷三
欽定四庫全書
續後漢書卷四 宋 蕭常 撰
章武以來呉魏年表第二
按昭烈以建安二十四年走曹操於漢中秋羣下表為
漢中王明年操子丕簒國又明年昭烈從羣臣請即帝
位於成都改元章武初未嘗稱蜀參考傍載亦無稱蜀
之文陳壽三國志即孫曹本號名其書曰吳魏獨于昭
烈之書不曰漢而曰蜀且昭烈帝室支屬系承正統稱
漢為宜壽抑而不書而書其地豈以其所處之偏壤地
之狹耶周自東遷以來諸侯强大拓地至數圻王室不
絶如縷孔子作春秋書王書正必繫之周不以周之微
而遂絶之也或謂壽既歸晉則為晉人晉承魏統不得
不抑漢抑漢所以尊魏也習鑿齒亦晉人也其著漢晉
春秋以昭烈上繼獻帝為漢意未嘗私魏而於昭烈有
所貶抑矧壽嘗事昭烈父子獨無舊君之義乎近世歐
陽修作五代史莊宗以晉稱唐則書唐李昪以江南稱
唐則又書唐劉崇以河東稱漢則書漢劉龑以南越稱
漢則又書漢未聞書莊宗以晉書昪以江南書崇為河
東書龑為南越且莊宗自以上繼昭宗昪自謂唐之宗
室劉崇葢漢祖之弟從其所稱可也劉龑謬自稱漢亦
從而書漢人不以為非昭烈漢之支屬又非莊宗之唐
劉龑之漢比奈何黜其宗國本號而稱其地哉故常刋
正其謬合而名之曰續後漢書既正其名且以孫曹事
迹參㑹漢氏之紀元列之於表云
常既以正統繫之昭烈且刋正舊史之繆合其書而名
之曰漢識者是之或謂近世司馬公光作歴代編年以
漢傳於魏魏受之漢不得不取魏且謂昭烈於漢族屬
踈逺是非難辨不可與光武晉元比不得紹漢氏遺統
常謂不然曹操幽主弑后漢之賊也子丕世濟凶徳以
羿莽之心而竊議舜禹其代漢也雖其弟植與其黨蘇
則等且不直之名禪而實簒謂之傳受可乎昭烈雖踈
屬要為帝室之胄舉漢之人皆知其為景帝之後雖操
父子所謂盜憎主人者亦無一語謂其非是則是非之
際亦何難辨之有今不以正統繫之帝室之胄而乃歸
之簒國之賊其可哉晉習鑿齒作漢晉春秋起光武終
於愍帝以昭烈上繼獻帝而晉承之且謂魏雖受漢禪
尚為篡逆至晉文帝克益州乃為漢亡而晉興而廣漢
張栻之論亦謂獻帝雖廢昭烈以正義立於蜀漢統未
墜地也要盡末年而止二子之論云爾故備著之
續後漢書卷四
欽定四庫全書
續後漢書卷五 宋 蕭常 撰
列傳一
昭烈承衰亂之餘庶事草創嬪嬙之制闕焉未備方是
時公族轉徙四方疏封亦鮮陳夀復擯而不書是以後
世無傳焉姑因其舊而附益之
昭烈甘皇后沛人昭烈臨豫州駐小沛納以為妾昭烈
數喪嫡室常攝内事從至荆州生少帝㑹曹操軍至追
及於當陽長阪時昭烈倉卒與后母子相失賴趙雲衛
䕶得免后薨𦵏南郡章武二年追謚皇思夫人徙𦵏於
蜀未至而昭烈崩丞相亮言皇思夫人履行脩仁淑慎
其身大行皇帝昔為上將嬪配作合載育聖躬大命不
融大行皇帝篤義垂恩思念皇思夫人神柩在逺特遣
使者奉迎㑹大行皇帝崩今皇思夫人神柩已到又梓
宫在道園陵將成安厝有期臣輒與太常臣賴恭等議
記曰立愛自親始教民孝也立敬自長始教民順也不
忘其親所由生也春秋之義母以子貴昔髙皇帝追尊
太上昭靈夫人為昭靈皇后孝和皇帝改𦵏其母梁貴
人尊為恭懷皇后今皇思夫人宜有尊號以慰寒泉之
思輒與恭等按謚法宜曰昭烈皇后詩曰榖則異室死
則同穴故昭烈皇后宜與大行皇帝合𦵏恵陵臣請太
尉告宗廟布告天下太常具禮儀别奏制曰可
昭烈穆呉皇后陳留人兄懿少孤懿父與劉焉有雅故
從焉入蜀焉有異志而聞善相者相后當大貴遂為子
瑁納后瑁死后寡居昭烈既定益州而孫夫人還呉羣
下勸昭烈聘后昭烈疑與瑁同族法正進曰論其親疏
孰與晉文之於子圉於是納后為夫人建安二十四年立
為漢中王后章武元年夏五月策曰朕承天命奉至尊
臨萬國今以后為皇后遣使持節丞相亮授璽綬承宗
廟母天下皇后其敬之哉建興元年五月少帝即位尊
后為皇太后稱長樂宫延熙八年崩𦵏恵陵
昭烈孫夫人權妹也昭烈為荆州牧權稍畏之進夫人
以固好夫人剛猛有諸兄風侍婢百餘人皆執刀侍立
昭烈每入心常凛凛又多將呉吏卒縱横不法昭烈以
牙門將軍趙雲嚴重命主内事權聞昭烈西征大遣舟
艦迎夫人夫人欲將太子還呉諸葛亮使趙雲張飛勒
兵斷江太子乃得留
少帝敬哀張皇后車騎將軍飛長女也章武元年納為
皇太子妃建興元年立為皇后十五年崩𦵏南陵
少帝張皇后敬哀皇后妹也建興十五年為貴人延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