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ou signed in with another tab or window. Reload to refresh your session.You signed out in another tab or window. Reload to refresh your session.You switched accounts on another tab or window. Reload to refresh your session.Dismiss alert
而后者是在专门的失重飞机的舱内搭棚,飞机飞抛物线可以取得完全真实的失重(或低重力)场景,可以直接拍摄到物体(甚至液体)悬浮、人体翻转等逼真效果,演员也可以亲身体验失重,表现力极强。在影视 3D 动画技术成熟之前,飞抛物线的方法主要运用于太空戏的拍摄。(事实上飞抛物线本来就是航天员失重训练的主要手段。)
[多图] 电影《阿凡达》如何拍摄失重场景
多图杀猫,手机慎入。
首先说一下电影拍摄中对失重的模拟,一般是两种方式:吊钢丝和飞抛物线。吊钢丝大家都比较了解,成本低,但表现力有局限,毕竟此时重力还是存在的,钢丝只能从一个方向上“抵销”重力,很难模拟大空间内各个方向上的失重效果。
而后者是在专门的失重飞机的舱内搭棚,飞机飞抛物线可以取得完全真实的失重(或低重力)场景,可以直接拍摄到物体(甚至液体)悬浮、人体翻转等逼真效果,演员也可以亲身体验失重,表现力极强。在影视 3D 动画技术成熟之前,飞抛物线的方法主要运用于太空戏的拍摄。(事实上飞抛物线本来就是航天员失重训练的主要手段。)
飞抛物线的短处主要在于成本高、时间短(通常只有 30 秒以内),所以对目前的电影拍摄来说,只要是室内吊钢丝可以满足的失重效果,一般都不再会选择“实拍”。具体到《阿凡达》的这个片断,使用的是吊钢丝、绿幕、CGI 动画等拍摄方法,同时结合了很多拍摄技巧来保证最终效果。
下面详细说一下,有图有真相。
背景空间
首先说船舱内的背景空间。美国人连街景都懒得拍了,这种虚拟场景肯定是绿幕 + CGI 后期合成。
(图1、图2:绿幕原片与最终成片的叠加示意。)
(图3、图4、图5:船舱内的纵深空间是分段渲染再合成的,可能是因为渲染负荷太大。)
抽屉胶囊内船员的飘浮感
虽然人物看起来是躺着的,但实际上是站着拍的。演员的身体前后晃动来模拟失重般上下浮动、轻微撞击绑带再回弹的效果。也就是说,图1 中的男主角实际上是被向上提起来的,而不是被水平拉出胶囊的。
(图6:离镜头较近的女演员的拍摄真相,更远一些的就不需要真人演员了,直接 CGI 搞定。绿幕上的红点用于空间定位,以便后期合成。)
(图7:绿幕原片与最终成片的叠加示意。)
船舱内的量产型船员
除了极少数离镜头较近的主要演员外,其它在船舱内随意游弋的船员基本上都是 CGI 人形(可能结合了动作捕捉)。
(图8:背景里的船员原来都不是真人啊。)
飘浮的大夫
确实就是吊钢丝。注意腰上的吊环也是绿色的,本意是便于后期擦除,但实际上……
(图9:绿幕原片。绿幕上同样有红点。)
衣服的悬浮感
这些细节是影响到失重真实感的关键点,拍摄真相同样是令人震惊的。
(图10:这群疯狂的美国人居然把实拍人物都进行 3D 数字化了!!!不知道是怎么做到的,也可能是用数字模型去“套”实拍人物。)
(图11:所以衣服都可以单独建模、渲染再合成到实拍镜头上。)
(图12:成片效果。)
(图13:仍然不敢相信?好的,用这张图来对比一下图9,注意袖口领口等等细节的差异。估计本来在拍绿幕时,打算把大夫的腰环和钢丝擦除就算完成了,但后来发现衣服的悬浮感不够逼真,于是这群疯狂的美国人干脆决定:衣服重做!)
题外话一
在《阿凡达》上映后不久,便有砖家宣称“国内只要 6 千万人民币就能拍出同样效果”。
题外话二
这里送上飞船内景的概念设计稿若干,算是补完从草稿到成片的创作过程。
题外话三
以上所有截图来自《阿凡达》花絮碟。不知道有没有和我一样喜欢收集花絮的电影爱好者?
© Creative Commons BY-NC-ND 4.0 | 我要订阅 | 我要打赏
The text was updated successfully, but these errors were encounter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