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政府组织
- 国民大会
- 和平建国纲领
- 宪法草案
- 军事问题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是全国人民的大宪章,起着临时宪法的作用
年份 | 时期 | 标志性事件 | 统一战线 |
---|---|---|---|
1925-1927 | 大革命时期 | 五卅运动 | 国民革命统一战线 |
1927-1937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 八七会议 | 工农民主统一战线 |
1937-1945 | 全面抗日战争时期 | 西安事变 |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
1945-1949 | 解放战争时期 | 国民党进攻中原解放区 | 人民民主统一战线 |
工农联盟
处理好和资产阶级的关系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实事求是
群众路线
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
体现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一基本原理
独立自主
勇于自我革命,从严管党治党
第一次提出了党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的纲领
采用群众路线的革命方法
第一次提出了党的统一战线思想
第一次公开发表《中国共产党宣言》
制定了第一步《中国共产党章程》
第一次决定加入共产国际
第一次提出了“中国共产党万岁”的口号
全体共产党员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建立统一战线(党内合作)
彻底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
提出了“枪杆子里出政权”,为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做了奠基
选出了以瞿秋白为首的中央临时政治局
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的总方针,明确提出土地革命是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
从大革命失败到土地革命战争兴起的转折点
组织建在连队上
确立了思想建党、政治建军原则;定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和制度;规定红军必须担负打仗、筹款和做群众工作的任务
解决了党的军事问题和政治问题
提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
全面抗战路线
第一次提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命题
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第一次飞跃,毛泽东思想
提出“两个务必”的思想
中国共产党即将成为执政党
提出党的工作重心从农村转向城市
正确分析了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坚持既反保守又反冒进即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的方针
陈云提出“三个主体、三个补充”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标志着党在指导思想上拨乱反正的胜利完成
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提出主要矛盾
提出我国社会主义制度还处于初级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主题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作为基本国情
十三大成就:
- 第一次比较系统地论述了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 明确概况和全面阐发了党的“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基本路线
- 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主要内容作了系统概括(邓小平理论轮廓形成的标志)
标志着邓小平理论轮廓的形成
确定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
标志着邓小平理论逐步走向成熟
邓小平理论写入党章成为党的指导思想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
第一次提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科学概念
科学发展观写入党章
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
做出了全面依法治国的决策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成为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的主题
第一次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进行系统概括
第一次使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这一概念
第一次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概念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做系统概括
六届六中全会第一次提出,七大完成,成果是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提出,邓小平完成,成果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国民革命与农民运动: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
井冈山的斗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
第一次提出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科学概念
完整地表述了革命总路线的内容,即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标志,第二次结合开始的标志
农民问题
土地问题
分清敌友
农民问题
无产阶级的领导权
国家政权问题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领导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也是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时期
抗日战争时期 也是毛泽东思想成熟时期
六届六中全会
《战争与战略问题》
党领导下的农民革命
党领导下的农民战争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实事求是
一个意思
答案往往跟人有关
依靠是什么
答案一般是独立自主,自力更生等
答案一般是党的领导,没有党的领导选某项制度
依法治国,某项制度
国防军队,科技创新
社会稳定,祖国统一
中特道路
改革创新;社会基本矛盾(根本动力)
国情
实事求是(贯穿所有) 群众路线 独立自主
统一战线 武装斗争 党的建设
土地革命 武装斗争 农村革命根据地建设
- 理论联系实际
- 密切联系群众
- 批评与自我批评相结合
党的领导 人民当家作主 依法治国
尊重自然 顺应自然 保护自然
全方位 宽领域 多层次
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
全要素 多领域 高效益
祖国统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 维护世界和平
共建 共治 共享
共商 共建 共享
- 探索“两制”台湾方案,丰富和平统一实践
- 两岸同胞是一家人,两岸的事是两岸同胞的家里事,当然也应该由家里人商量着办
- 坚持“九二共识”,在一个中国原则基础上,台湾任何政党、团体同我们的交往都不存在障碍
-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维护和平统一前景
- 秉持和践行“两岸一家亲”理念。两岸同胞是命运与共的骨肉兄弟,是血浓于水的一家人
- 台湾前途在于国家统一,台湾同胞福祉系于民族复兴
时期 | 形成过程 | 毛泽东代表著作 |
---|---|---|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时期 |
提出思想 |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 | 初步形成 | 《中国的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井冈山的斗争》《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反对本本主义》 |
遵义会议至抗日战争时期 | 趋于成熟 |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矛盾论》《论持久战》《<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
党的七大 | 正式确立 | 《论联合政府》 |
解放战争时期和中华 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
继续发展 | 《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论人民民主专政》《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
初步形成的标志:革命道路理论的提出。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 达到成熟的标志:新民主主义理论的系统阐明
伟大梦想是目标,指引前进方向;伟大斗争是手段,激发前进动力;伟大工程是保障,提供前进保证;伟大事业是主题,开辟前进道路。其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伟大工程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限制富农 抗日战争时期:允许富农收租 解放战争时期:征收富农多余土地 新中国成立后:保存富农经济
八七会议
遵义会议
十一届三中全会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步
全面深化改革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
物质的唯一特性:客观存在性;物质的根本属性:运动
不可分割(词性不同):什么是什么的什么
对立统一(词性相同):相互区别,相互联系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时空是运动的存在方式;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只有人有意识,其他动物没有
意识可以反映、创造客观世界
历史不是循环往复的,而是波浪式前进
斗争性寓于同一性是正确的,同一性寓于斗争性是错误的
矛盾的基本属性: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问题的精髓:普遍性和特殊性
共性寓于个性之中,反过来不对,只能说个性包含着共性
抽象寓于具体
必然寓于偶然,偶然中包含着必然
事物的发展是不断量变的过程,不是不断质变
有因必有果对,有其因必有其果错
错觉不一定是由假象迷惑导致的
现象不是反映本质,而是表现本质
假象不能说是正确的还是错误的
中国的工人阶级早于资产阶级出现
社会存在=自然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
生产方式=生产力+生产关系 生产力=劳动资料+劳动对象+劳动者 劳动资料 包含 生产工具(生产力发展水平的标志) 生产资料=劳动资料+劳动对象 生产力=生产资料+劳动者
生产关系=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产品分配关系
社会意识=社会心理、风俗、习惯(不成系统)+社会意识形式(系统的) 社会意识形式=社会意识形态+非社会意识形态
社会形态=经济基础+上层建筑 经济基础~生产关系 上层建筑=观念上层建筑(意识形态)+政治上层建筑(政治形态)
社会形态=经济形态+政治形态+意识形态
科学立法是前提,立法是法治的龙头环节
严格执法是关键
公正司法是重点
全民守法是基础
建设法治体系 共同富裕
- 法律规范体系
- 法治实施体系
- 法治监督体系
- 法治保障体系
- 党内法规体系
- 帝国主义瓜分高潮的到来
- 民族意识的普遍觉醒
- 洋务运动的失败
鸦片战争:先进中国人开眼看世界 甲午战争:普遍觉醒 五四运动:全面觉醒
耕者有其田和彻底否定封建土地剥削制度是一致的
- 太平天国:天朝田亩制度。耕者有其田
- 孙中山旧三民主义:平均地权。没有耕者有其田
- 大革命新三民主义:平均地权,节制资本,耕者有其田
- 土地革命:消灭封建地主土地私有制,实行农民土地私有制。有耕者有其田
- 抗日战争:减租减息,发展生产。没有耕者有其田 井冈山土地法 兴国土地法:没收公共土地和地主土地
- 钦定宪法大纲
- 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京汉铁路工人罢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第一个工人运动高潮的顶点
香港海员罢工:香港海员工人自发举行
省港大罢工:历史最长
安源路矿工人罢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独立领导并取得完全胜利
新民主主义革命:根本社会条件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体制保证和物质条件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资产阶级领导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无产阶级领导 性质:资产阶级革命
决定革命性质不是领导阶级,而是任务对象
领导者、指导思想、前途、所属范围
任务、对象、性质
任务对象、性质
领导者、指导思想、前途、所属范围
瓦窑堡会议 《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
思想路线初步阐明:反对本本主义 科学系统阐明:实践论、矛盾论
自身来看,民族资产阶级自身具有两面性 当时中国所处的时代条件来看,帝国主义不可能使中国成为独立的、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
三大改造完成:进入 十一届六中全会:第一次使用这个词语 十三大前夕:第一次把它作为事关全局的国情加以把握 十三大:第一次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做了系统论述
对外开放 一国两制 节约资源 保护环境 男女平等
一带一路
- 独立自主自办
- 政教分离
- 祖国统一
- 社会主义现代化
- 世界和平
- 另起炉灶
- 打扫干净屋子再请客
- 一边倒
两个拳头出击
一条线
社会主义经济只包含公有经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包含公有制和非公有制经济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最大发展中国家的国际地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
- 进入创新型国家前列
- 建成现代化经济体系
- 人均GDP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
第一次分配:按劳分配 再分配:按生产要素贡献分配,税收、社保、转移支付等。 第三次分配:发展慈善等社会公益事业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一个阶段
理论上: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必然和发展阶段性相结合
历史依据:站起来富起来强起来。我们党成立后三次跨越
- 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革命
- 社会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
- 改革开放实现了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新的跨越
现实依据: 我们已经拥有了开启新征程、实现新的更高目标的物质基础
宏观: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和平和发展仍是时代主题,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深入人心
外部环境:国际环境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加,我国发展面临更多逆风逆水的外部环境
内部:我国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改变,外部冲击只会倒逼我们加快改革步伐
-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不是一成不变的,也不是自发的被动的自然而然就能跨过的阶段,而是有为的洋溢生机活力的过程,是阶梯式递进、不断发展进步、日益接近质的飞跃的量的积累过程
高质量发展
应对新常态,处理突出问题和挑战有引领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对经济社会发展提出了许多重大理论和理念中最重要的、最主要的
- 扭住扩大内需战略基点,畅通国民经济循环。畅通经济循环最主要的任务就是供给侧有效畅通
- 大力推动科技创新,打造经济发展新动能。构建新发展格局最本质的特征就是实现高水平的自立自强。必须依靠创新驱动的内涵增长
- 发挥全面深化改革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的关键作用,围绕实现高水平自立自强深化改革。促进各项改革融会贯通、系统集成
更好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体现新发展理念,创新成为第一动力,协调成为内生特点,绿色成为普遍形态,开放成为必由之路,共享成为根本目的
- 保持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必然要求
- 适应我国主要矛盾变化,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必然选择
- 遵循经济发展规律的内在要求
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矛盾方面主要在供给侧
从供给侧发力,把改善供给侧结构作为主攻方向,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
是我国的供给能力更好地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增强供给结构的需求变化的适应性和灵活性,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实体经济是一国经济的立身之本,是财富创造的根本源泉,是国家强盛的重要支柱,是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坚实基础
公平
协商民主
团结和民主
大团结大联合
保障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本地方事务的权利
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
前提:维护统一,反对分裂 出发点和落脚点:各民族共同繁荣
- 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
- 政教分离的原则
国际: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人类命运共同体深入人心 国内:经济长期向好的基本面没有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仍然突出,创新能力不突出,多个领域存在卡脖子问题 总的来说,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
- 完善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 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 促进社会公平正义
- 增进人民福祉
建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推进改革开放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 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创立、发展到完善
- 中国人民从温饱不足到小康
德法年鉴:
- 从唯心主义转变向唯物主义
- 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
- 马克思理论体系创立奠定思想前提
德意志意识形态:首次阐述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
共产党宣言:无产阶级政党的第一个党纲
法兰西内战:总结巴黎公社经验教训
反杜林论:全面阐述马克思主义理论体系
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代表作
国家和革命:捍卫国家学说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社会主义可在一国或数国首先胜利
法国德国英国的工人运动的兴起,标志着现代无产阶级作为独立的政治力量登上了历史舞台
第一个无产阶级政党:共产主义者同盟
前身:正义者同盟
马克思领导
修正主义
列宁领导
马克思主义的人民性以阶级性为深刻基础
是否同意唯物史观,即是否同意人类社会和历史是不是物质
不是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世界观包含人生观 人生观包含价值观
世界观决定人生观
人生观中居于核心地位的是人生目的
自我价值是社会价值的前提
本质是利益关系
人生价值的根本尺度:是否促进了历史进步
衡量人生价值的标准:是否为社会奉献
理想可能变,信念不会轻易改变,但也并不代表完全不能变
理想是信念的根据和前提,信念是理想实现的重要保障
爱国主义:道德要求、政治原则和法律规范 诚实守信:道德要求、法律规范 男女平等:男女平等、基本国策和法律规范
爱骨肉同胞是试金石
爱灿烂文化是民族的胎记、精神基因、摇篮
宗旨和基石:人民安全 根本:政治安全 基础:经济安全 保障:军事、文化、社会安全 依托:国际安全
最根本:增强自主创新能力
最紧迫:破除体制机制障碍
- 历史底蕴:优秀文化传统
- 现实基础:中特建设
- 道义力量:
- 先进性
- 人民性:根本特性
- 真实性
家庭关系的核心:夫妻关系
宗教信仰自由不属于政治权利
财产权利不属于社会经济权力
文化权力分为个人的文化权利和集体的文化权利
个人的文化权利:个人作品产生的利益受到保护
集体的文化权利:少数民族享有保留和发展文化特性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新的时代背景 全党步调一致 未来实践需要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争取民族独立、人民解放,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根本社会条件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转变,进行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1978-2012):继续推进建设社会主义,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使人民摆脱贫困、尽快富裕起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充满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新时代:实现第一个百年奋斗目标,开启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新征程,朝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宏伟目标继续前进
习近平新思想回答的问题
- 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什么样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怎样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 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 建设什么样的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怎样建设长期执政的马克思主义政党
新思想的评价: 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世纪的马克思主义,中华文化和中国精神的时代精华,实现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 从根本上改变了中国人民的前途命运,中国人民彻底摆脱了被压迫的命运,成为国家、社会和自己命运的主人,中国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不断变为现实
- 开辟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正确道路。创造了经济快速发展和社会长期稳定的两大奇迹
- 展示了马克思主义的强大生命力
- 深刻影响了世界历史进程
- 锻造了走在时代前列的中国共产党
(必要性) 为了拯救民族危亡,各种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都以失败告终。 中国需要新的思想和新的组织。 十月革命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主义,在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
(意义)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
- 深刻改变了近代以后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
- 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 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
一切奋斗归结起来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 创造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
- 创造了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
- 创造了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新的活力的体制保证和快速发展的物质条件
- 创造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成就,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提供了更为完善的制度保证、更为坚实的物质基础,更为主动的精神力量
或者这么写
- 从封建专制政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 从一穷二白、人口众多的东方大国大步迈向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飞跃
- 从温饱不足到总体小康、奔向全面小康的伟大飞跃
- 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
- 坚持党的领导
- 团结带领人民不断为美好生活而奋斗
- 继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必须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走自己的路,是我们党全部理论和实践立足点
- 必须加快国防军队建设
-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 进行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
- 加强中华儿女大团结
- 推荐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是党最鲜明的品格,也是我们党最大的优势(根本标志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保证党的团结和集中统一是当的生命。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领导的最高原则。保证全党服从中央,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是党的政治建设的首要任务
四史教育: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
三讲教育: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
演讲主题:加强政党合作,共谋人民幸福
- 团结带领中国人民深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为人类对现代化道路的探索作出新贡献 中国式现代化要展开
- 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全面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为世界各国共同发展繁荣作出新贡献
- 履行大国大党责任,为增进人类福祉作出新贡献
- 完善全球治理,为人类社会携手应对共同挑战做出贡献。现行国际体系和国际秩序的核心理念是多边主义
人类文明新形态
- 是社会主义现代化。不同于对外殖民掠夺,对内剥削人民的西方资本主义现代化。中国式现代化打破了只有遵循资本主义现代化模式才能实现现代化的神话,克服了资本主义现代化所固有的弊端,提供了现代化的全新选择,展现了人类社会现代化的光明前景
- 是发展中国家的现代化,开辟了后发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崭新道路
特征:
- 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 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 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
-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和平发展道路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为摆脱贫困创造了根本政治条件
为摆脱贫困打下了坚实基础
-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社会目标任务做出了关键性贡献
- 脱贫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大踏步赶上来,整体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巨变
- 脱贫群众精神风貌焕然一新,增添了自立自强的信心勇气
- 党群干群关系明显改善,党在农村的执政基础更加牢固
- 创造了减贫治理的中国样本,为全球减贫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 坚持党的领导
- 坚持以人民中心的发展思想
- 坚持发挥社会主义制度集中力量干大事的制度优势
- 坚持精准扶贫方略
- 坚持调动广大贫困群众积极性,激发脱贫内生动力
- 营造全社会扶危济困的浓厚氛围
- 坚持求真务实,脱真贫
扶贫方针:开发式扶贫
解决贫困的根本途径:发展
脱贫致富的根本之策:教育
中华民族的伟大光荣 中国人民的伟大光荣 中国共产党的伟大光荣 中国对世界的伟大贡献
全面发展的小康 全体人民的小康 奋斗出来的小康
本身就是对世界和平与发展的巨大贡献 显著缩小了世界贫困人口版图 为人类走向现代化探索了新路径
- 以人民为中心
- 把减贫摆在治国理政突出位置
- 用发展的办法消除贫困
- 立足实际推进减贫进程
- 发挥贫困群众主体作用
- 汇聚各方力量形成强大合力
- 首先要保障生存权。生存权是一切人权的基础
- 实现各类人权协调发展
- 所有人的人权
主题:生态文明:共建地球生命共同体
人与自然应和谐共生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 以生态文明建设为引领
- 以绿色转型为驱动
- 以人民福祉为中心
- 以国际法为基础
-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 坚持绿色发展
- 坚持系统治理
- 坚持以人为本
- 坚持多边主义。以国际法为基础,以公平正义为要旨,以有效行动为导向,维护以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
- 坚持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是全球气候治理的基石
2030碳达峰,2060碳中和
十四五时期严控煤炭消费增长,十五五时期实现煤炭消费减少
中国已决定接受 消耗臭氧层物质相关议定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