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Notifications
You must be signed in to change notification settings - Fork 0
/
Copy pathsearchindex.json
89 lines (89 loc) · 386 KB
/
searchindex.json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53
54
55
56
57
58
59
60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70
71
72
73
74
75
76
77
78
79
80
81
82
83
84
85
86
87
88
89
[{
"section": "Pages",
"slug": "/growth/",
"title": "",
"description": "",
"date": "January 1, 1",
"image": null,
"imageSM": null,
"searchKeyword": "",
"categories": "",
"tags": "",
"content":" New Phytologist |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揭示种子根与氮素吸收调控新机制 JGG|南京农大王秀娥团队发现剂量效应基因调控小麦籽粒发育 育种家有话说 | 说小麦的矮杆早熟 Plant Phenomics | 南京农业大学基于WheatNet的灌浆期和成熟期麦穗定向检测 原创解读∣秸秆处理与磷肥施用对水稻-小麦系统产量和土壤健康的长期影响 一作解读 | NC:多单位合作揭示多倍体小麦亚基因组特异转座子介导穗发育可塑性 一作解读| CELL REP:中科院植物所郭自峰团队利用大麦穗部时空转录组数据揭示穗发育的关键调控因子及网络 JIPB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曹晓风院士课题组建立羊草基因编辑体系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赵玉胜研究组招聘启事 Seed Biology |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构建小麦长链非编码RNA综合数据库并解析籽粒发育相关lncRNA功能 河南师范大学小麦生理生态研究团队联合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揭示TaSINA2B与TaSINA1D互作正向调控小麦干旱响应及根系发育 “小麦抗赤霉病”工作进展及研讨会在遗传发育所成功召开 The Crop Journal |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对小麦粒重主效稳定QTL QTkw-2D进行精细定位 JIA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赵惠贤教授课题组miR164-TaNAC14模块调节小麦苗根发育和耐旱耐盐性研究 JGG|中科院遗传发育所肖军团队综述小麦穗型建立调控网络及其对产量提升的意义 Plant Cell |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构建了小麦籽粒发育的翻译调控图谱 aBIOTECH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路则府团队构建小麦籽粒发育中的转录调控图谱 一作解读: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梁荣奇课题组揭示小麦早期籽粒发育调控的机理 遗传发育所韩方普实验室在小麦赤霉病研究取得进展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麦籽粒形态建成期发育规律探讨 一作解读 | GB:肖军研究组在小麦胚发育的表观组调控中取得新进展 JIA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张学勇研究员团队TaABI19正调控小麦籽粒发育的研究 一作解读 | Communications Biology: 多倍体小麦F1代胚胎发育基因表达分析 The Plant Journal | 遗传发育所韩方普研究组在植物多倍体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小麦遗传转化与基因编辑平台科研人员招聘 原创解读 | 作物根系自调节丢失对养分吸收和作物发育的影响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韩方普研究组在小麦远缘杂交及抗Ug99研究中取得进展 JIA|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遗传育种团队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位点缺失对蛋白体发育、蛋白组分和面团特性影响的研究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傅向东团队应邀撰写可持续型氮高效绿色革命综述文章 JIPB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凌宏清课题组和中科院庐山植物园刘毅联合撰写生物强化综述论文 Nature│遗传发育所和微生物所合作在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原创解读 | PJ: 三个山羊草属物种基因组序列组装和系统发育分析揭示其为小麦遗传改良提供资源的潜力 Cell |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研究者研究揭示根细胞类型发育中基因功能的创新、保守和改变 原创解读|Plant Cell 小麦颖果发育中基因表达的系统空间分析 The Crop Journal | 扬州大学揭示春季低温下小麦穗发育延迟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原创解读| The Plant Cell 小麦和珍珠粟杂交胚发育过程中亲本染色体选择性消失的机制 一作解读 |小麦TaIAA21基因在籽粒发育中的功能机制研究 原创解读|Development VRN1调控冬小麦在高温环境下的发育应答 一作解读|PBJ 小麦AGL6基因参与花器官和小穗发育的机制 【一作解读】The Plant Journal-小麦籽粒发育过程的蛋白质代谢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调控反应 Nature Plants | 张大兵团队揭示大麦花序发育响应高温环境的分子机制 TAG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在大麦侧小穗发育调控机理方面取得进展 New Phytologist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凌宏清课题组在小麦杂种坏死方面取得新进展 TAG|对小麦和水稻TGW6粒重基因的重新研究表明:粒重基因在花粉发育中起作用而不调节籽粒生长素的含量 New Phytologist|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揭示小麦穗发育及芒长调控新机制 PBJ | 7种小麦(二倍体+多倍体),3个组织,7个籽粒发育阶段中可变剪切的差异分析 舶来赏析|宿主表皮特性影响大麦白粉菌侵染前发育过程 一作解读 |雄蕊发育相关PHAS位点在小麦基因组中的鉴定与进化研究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张爱民组在小麦籽粒淀粉合成调控上取得进展 西农李海峰课题组揭示小麦 AGL6基因调控雄蕊发育的功能和作用机理 一作解读 | 小麦VRN1、FUL2和FUL3在小穗发育和穗部形态建成过程中起关键并冗余作用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小麦花序发育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Plant Physiology | 小麦TaSPL8通过生长素和油菜素内酯信号调控叶夹角发育 重磅|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焦雨玲团队发布120份普通小麦基因组重测序研究进展(续) 小麦的生长和发育-6(完) 小麦的生长和发育-5 小麦生长发育图-中文版 小麦生长发育图 小麦的生长和发育-4 小麦的生长和发育-3 小麦的生长和发育-2 小麦的生长和发育-1 "},{
"section": "Pages",
"slug": "/news/",
"title": "",
"description": "",
"date": "January 1, 1",
"image": null,
"imageSM": null,
"searchKeyword": "",
"categories": "",
"tags": "",
"content":" 产量 抗病抗旱相关 发育 遗传研究 中英文文献汇总 产量 Nature Food | 磷平衡以获得作物最佳产量 抗病高产小麦新品种金秋168(一麦众承 葛昌斌) 原创解读∣秸秆处理与磷肥施用对水稻-小麦系统产量和土壤健康的长期影响 JIPB | 山东大学王勐骋课题组发现小麦耐盐基因TaCHP稳定提高盐碱地小麦产量 小麦SNP整合连锁图谱构建及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一作解读 | TAG-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掘小麦产量及干旱响应值相关的重要基因组区域 育种家有话说 | 浅析小麦产量育种中的进化生态学原理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新疆冬小麦品种资源主要产量性状 Nature Plants|特定生育阶段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决定小麦的产量组成部分 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一种小麦产量与品质协同提高的劣汰选优选育方法”发明专利获美国授权 eLife | 研究揭示玉米根系分泌物通过土壤微生物影响小麦产量的机制! JIA | 扬州大学小麦研究中心小麦籽粒产量与氮肥效率协同提升机理研究 Nature Plants | 中国农业大学缑金营教授团队发现光合系统“延迟退休”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The Crop Journal | 河南大学宋纯鹏教授团队在探索利用节节麦实现现代小麦品种产量性状改良方面取得新进展 Nature |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揭示BR与GA激素平衡调控小麦株型和产量的新机制 JGG|中科院遗传发育所肖军团队综述小麦穗型建立调控网络及其对产量提升的意义 一作解读 | Annals of Botany-小麦光合生理和形态特征对产量的影响及遗传定位 NCC高被引论文|气候变化下小麦产量模拟的不确定性 CRISPR诱导TaSPL13基因突变以改善小麦产量性状和植株结构 综述解读 |中国小麦性状遗传改良的基因组学研究(六):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综述解读|中国小麦基因组学和性状改良研究(一):小麦起源与产量走势 原创解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与我国有关单位合作,从扬麦12中鉴定出一个控制赤霉病抗性和产量性状的QTL簇 一作解读 | NC:北美地区小麦育种策略带来的产量增益无法完全抵消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造成的负面影响 一作解读|在Q基因中引入错义突变协同提高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含量 国家统计局关于2022年夏粮产量数据的公告 原创解读|氮素调节热、干旱和复合胁迫对冬小麦光合作用、抗氧化能力、细胞渗透调节和产量的影响 The Crop Journal | 中国农大王志敏团队基于长期定位试验评估限水灌溉冬小麦产量的可持续性 The Crop Journal | 耦合遥感水分胁迫因子与作物模型的区域冬小麦产量估测 一作解读 | miR319-TaGAMYB3模块协同调控小麦株型和产量的分子机制 Science | 改变1个基因,可提高小麦产量,田间平均增产11.9% 原创解读 |TAG小麦产量相关性状遗传位点的Meta分析 原创解读|The Plant Journal硬粒小麦品质和产量的采前表型预测 PBJ |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景蕊莲团队揭示TaMOR基因调节小麦次生根起始的分子机制,对于小麦增强耐逆性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作解读|小麦Rht24b降低株高而不影响产量 西北农大赵惠贤/农科院作物所景蕊莲/华中农大陈伟共同揭示小麦TaCYP78A5基因提高籽粒产量的作用机制 一作解读|基于snp和功能单倍型的旗叶相关性状GWAS及其对面包小麦产量的影响 PBJ | 扬州大学刘巧泉课题组在协同改良水稻产量和品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JGG | 靶向基因组编辑增强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和产量 原创解读|Nature Genetics 经典论文:DEP1基因座的自然变异可以提高水稻产量 大数据在植物育种中的作用:IPK科学家在小麦产量预测准确性上实现了翻倍 原创解读 | Science Advances 大数据使杂交小麦产量预测的准确性翻倍 The Crop Journal │ 中国农业大学张英华团队揭示微喷水肥一体化协同提高冬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机制 点突变小麦Rca-α蛋白能够增加小麦产量潜力 JIPB综述| 研究小麦粒重和产量的一种简化方法(三) JIPB综述| 研究小麦粒重和产量的一种简化方法(一) 一作解读|PBJ系统分析和综述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小麦产量改良的遗传靶点 小麦旗叶相关性状位点鉴定、验证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老数据新玩法也能发NG-欧洲多点环境玉米产量全基因组预测 中科院遗传所童依平组鉴定到一个负调控小麦生长、籽粒产量和氮吸收的转录因子 小麦籽粒大小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表明TaGW8基因对小麦产量相关性状具有重要影响 舶来赏析-过表达ABA受体促进缺水条件下小麦的产量(Nature Plants 2019) 张学勇团队在小麦产量相关基因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产量性状补偿能力强是高产稳产的关键 Fact sheet-小麦品质和产量 PBJ: GS2转基因小麦的田间产量和氮性状 提倡杂种后代尽早密植、不提倡过分追求F2代个体单株产量 抗病抗旱相关 PBJ | 华中农业大学小麦团队在抗赤霉病毒素积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TAG | 陈时盛团队确定小麦抗锈病基因Lr53和Yr35来源并开展定位和小片段易位系创制 TAG | Lr75 的表征:小麦部分广谱叶锈病抗性基因 中国农业科学专题文章 | 四川农业大学王际睿课题组关于小麦穗发芽抗性机制及抗性育种的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联合揭示Fhb1抗小麦赤霉病的新机制 一作解读|New Phytologist 联合GWAS和eGWAS解析四倍体小麦抗旱性的遗传基础及调控模块 一作解读|New Phytologist 联合GWAS和eGWAS解析四倍体小麦抗旱性的遗传基础及调控模块 Plant Cell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院士/毛虎德课题组揭示了TaGW2调控小麦抗旱性的新机制 PBJ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学军教授团队揭示小麦E3泛素连接酶TaSDIR1-4A调节抗旱的新机制 育种家有话说 | 简述国际小麦抗旱生物育种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育种家有话说|山西省旱地小麦品种抗旱节水指标分析 Nature Commun.|山东大学夏光敏/王勐骋团队鉴定到小麦抗旱关键基因TaWD40-4B.1并揭示其分子机制 育种家有话说|小麦染色体结构变异及抗旱效应 育种家有话说 | 浅谈小麦抗旱性研究进展 一作解读 | 河南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揭示TaSnRK2.10抗旱新机制 JIA | 小麦转录因子基因TaNF-YB11通过调控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和活性氧稳态增强植株抗旱能力 New Phytol. | 康振生院士/毛虎德课题组揭示了TaERF87与TaAKS1协同调控小麦抗旱性的作用机理 PJ: 小麦抗旱分子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一作解读|TaCER1-6A参与小麦叶片蜡质烷烃的生物合成并增强抗旱性 Plant Cell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毛虎德组揭示了TaDTG6-B功能获得性等位基因调控小麦抗旱性的分子遗传机理 PBJ | GmTDN1基因协同改良小麦抗旱性和氮肥利用效率 PBJ | 康振生院士团队克隆了小麦抗旱新基因TaPYL1-1B并揭示了其调控小麦抗旱性的作用机理及其潜在应用价值 Mol Plant|康振生院士团队/毛虎德研究组在小麦抗旱遗传调控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一作解读|小麦抗旱基因TaSNAC8-6A克隆和功能研究新进展 农科院作物所景蕊莲课题组在小麦抗旱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育种家有话说|野生二粒小麦抗白粉病基因挖掘与育种应用探讨 NC | 小麦生育期和组织依赖白粉病抗性机制被发现 小麦–近缘物种抗病远缘新种质的创制与利用 育种家有话说 | 浅析2022-2023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抗病性鉴定结果 小麦–近缘物种抗病远缘新种质的创制与利用 育种家有话说 | 浅析2022-2023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抗病性鉴定结果 育种家有话说 | 浅析2022-2023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抗病性鉴定结果 小麦–近缘物种抗病远缘新种质的创制与利用 综述(全)∣抗病基因的工程化聚合促进大麦、小麦真菌病害防控(锈病和白粉病) 综述∣抗病基因的工程化聚合促进大麦、小麦真菌病害防控(锈病和白粉病) 一作解读|全生育期广谱抗白粉病小麦-黑麦6RS小片段易位系的创制和抗病基因PmW6RS的物理定位 PBJ | 宁波大学植物病毒所陈剑平院士、羊健研究员团队发现病毒蛋白靶向寄主蛋白TaVTC2诱导小麦广谱抗病性新机制 一作解读 | PBJ-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杨平课题组发现小麦抗病毒新基因 原创解读 | 综述:中国小麦性状遗传改良的基因组学研究(八):小麦抗病虫害的研究进展 原创解读∣长读长测序助力克隆Pm69: 一个位于快速进化的抗病基因簇中的小麦抗白粉病基因 Nature | 柴继杰、陈宇航等合作揭示小麦CNL类抗病蛋白的共性作用机制 Sci Adv | 欧阳松应揭示病原菌效应蛋白AvrSr35激活抗病蛋白Sr35功能机制 首例单子叶植物NLR抗病毒基因—抗大麦条纹花叶病毒基因BSR1 小麦功能基因发掘新思路\u0026ndash;激发小麦基因组中沉默的抗病基因提高白粉病抗性 原创解读|小麦白粉菌无毒基因AvrPm17的变异使Pm17丧失持久抗病性 Int J Biol Macromol | 利用系统获得抗性关键调控因子HvWRKY6基因提高小麦广谱抗病水平 陈剑平、许为钢院士点评 Cell | 历经18年,我国科学家在小麦感条锈病机制及广谱抗病材料创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一作解读 | TaYRG1通过可变剪切重组蛋白质结构来激活细胞死亡并增强抗病性 原创解读∣PBJ 利用抗性基因富集测序及高质量参考基因组进行冬小麦抗病基因定位 The Crop Journal | 王秀娥团队发现簇毛麦CERK1-V异源过量表达提高小麦抗病性 原创解读|Nature Genetics 小麦长读长基因组测序助力抗病基因克隆 专家点评 Nature | 历经8年,我国科学家在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Nature│遗传发育所和微生物所合作在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作解读 | 打破多倍体基因功能冗余-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杨平课题组证实首个小麦隐性抗病毒基因 原创解读 | Front Plant Sci 多效抗病位点Lr34/Yr18和Lr46/Yr29互作增强小麦抗病性 PBJ |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张增艳研究组鉴定出小麦纹枯病抗性基因TaSTT3b-2B,为小麦抗病生物育种提供了基因储备和材料基础 JIA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远缘杂交遗传育种团队陈新宏课题组小麦-华山新麦草远缘杂交后代中抗病基因研究 综述:小麦小种专化型抗病性由NLR免疫受体与多种非NLR蛋白控制 The Crop Journal | 类甜蛋白基因TaTLP1过表达提高小麦抗病性 Frontiers|小麦抗主要根茎病害抗病遗传学研究进展 他山之石 | PBJ南农陶小荣教授团队在植物抗病基因人工改良设计方面取得新进展 Trends Plant Sci. | 小麦亲缘品种抗性基因与土壤微生物研究为小麦全蚀病抗病策略提供新见解 Nature Plants | 小麦抗白粉病新机制,抗病基因Pm4的可变剪切控制抗病性 MPMI|利用麦类作物系统获得抗性提高小麦广谱抗病水平 小麦多抗位点Lr34/Yr18抗病机理研究进展 几篇最新抗病研究 2018年总结之抗病抗逆系列 抗病基因定位以及病理模型预测 抗病基因鉴定和精细定位 PNAS经典品读-小麦秆锈病抗病基因Sr13及感想 转基因与快速基因克隆技术在培育小麦持久抗病品种中的应用 赤霉病抗病“新“抗源 发育 New Phytologist |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揭示种子根与氮素吸收调控新机制 JGG|南京农大王秀娥团队发现剂量效应基因调控小麦籽粒发育 育种家有话说 | 说小麦的矮杆早熟 Plant Phenomics | 南京农业大学基于WheatNet的灌浆期和成熟期麦穗定向检测 原创解读∣秸秆处理与磷肥施用对水稻-小麦系统产量和土壤健康的长期影响 一作解读 | NC:多单位合作揭示多倍体小麦亚基因组特异转座子介导穗发育可塑性 一作解读| CELL REP:中科院植物所郭自峰团队利用大麦穗部时空转录组数据揭示穗发育的关键调控因子及网络 JIPB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曹晓风院士课题组建立羊草基因编辑体系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赵玉胜研究组招聘启事 Seed Biology |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构建小麦长链非编码RNA综合数据库并解析籽粒发育相关lncRNA功能 河南师范大学小麦生理生态研究团队联合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揭示TaSINA2B与TaSINA1D互作正向调控小麦干旱响应及根系发育 “小麦抗赤霉病”工作进展及研讨会在遗传发育所成功召开 The Crop Journal |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对小麦粒重主效稳定QTL QTkw-2D进行精细定位 JIA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赵惠贤教授课题组miR164-TaNAC14模块调节小麦苗根发育和耐旱耐盐性研究 JGG|中科院遗传发育所肖军团队综述小麦穗型建立调控网络及其对产量提升的意义 Plant Cell |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构建了小麦籽粒发育的翻译调控图谱 aBIOTECH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路则府团队构建小麦籽粒发育中的转录调控图谱 一作解读: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梁荣奇课题组揭示小麦早期籽粒发育调控的机理 遗传发育所韩方普实验室在小麦赤霉病研究取得进展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麦籽粒形态建成期发育规律探讨 一作解读 | GB:肖军研究组在小麦胚发育的表观组调控中取得新进展 JIA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张学勇研究员团队TaABI19正调控小麦籽粒发育的研究 一作解读 | Communications Biology: 多倍体小麦F1代胚胎发育基因表达分析 The Plant Journal | 遗传发育所韩方普研究组在植物多倍体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小麦遗传转化与基因编辑平台科研人员招聘 原创解读 | 作物根系自调节丢失对养分吸收和作物发育的影响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韩方普研究组在小麦远缘杂交及抗Ug99研究中取得进展 JIA|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遗传育种团队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位点缺失对蛋白体发育、蛋白组分和面团特性影响的研究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傅向东团队应邀撰写可持续型氮高效绿色革命综述文章 JIPB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凌宏清课题组和中科院庐山植物园刘毅联合撰写生物强化综述论文 Nature│遗传发育所和微生物所合作在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原创解读 | PJ: 三个山羊草属物种基因组序列组装和系统发育分析揭示其为小麦遗传改良提供资源的潜力 Cell |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研究者研究揭示根细胞类型发育中基因功能的创新、保守和改变 原创解读|Plant Cell 小麦颖果发育中基因表达的系统空间分析 The Crop Journal | 扬州大学揭示春季低温下小麦穗发育延迟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原创解读| The Plant Cell 小麦和珍珠粟杂交胚发育过程中亲本染色体选择性消失的机制 一作解读 |小麦TaIAA21基因在籽粒发育中的功能机制研究 原创解读|Development VRN1调控冬小麦在高温环境下的发育应答 一作解读|PBJ 小麦AGL6基因参与花器官和小穗发育的机制 【一作解读】The Plant Journal-小麦籽粒发育过程的蛋白质代谢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调控反应 Nature Plants | 张大兵团队揭示大麦花序发育响应高温环境的分子机制 TAG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在大麦侧小穗发育调控机理方面取得进展 New Phytologist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凌宏清课题组在小麦杂种坏死方面取得新进展 TAG|对小麦和水稻TGW6粒重基因的重新研究表明:粒重基因在花粉发育中起作用而不调节籽粒生长素的含量 New Phytologist|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揭示小麦穗发育及芒长调控新机制 PBJ | 7种小麦(二倍体+多倍体),3个组织,7个籽粒发育阶段中可变剪切的差异分析 舶来赏析|宿主表皮特性影响大麦白粉菌侵染前发育过程 一作解读 |雄蕊发育相关PHAS位点在小麦基因组中的鉴定与进化研究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张爱民组在小麦籽粒淀粉合成调控上取得进展 西农李海峰课题组揭示小麦 AGL6基因调控雄蕊发育的功能和作用机理 一作解读 | 小麦VRN1、FUL2和FUL3在小穗发育和穗部形态建成过程中起关键并冗余作用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小麦花序发育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Plant Physiology | 小麦TaSPL8通过生长素和油菜素内酯信号调控叶夹角发育 重磅|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焦雨玲团队发布120份普通小麦基因组重测序研究进展(续) 小麦的生长和发育-6(完) 小麦的生长和发育-5 小麦生长发育图-中文版 小麦生长发育图 小麦的生长和发育-4 小麦的生长和发育-3 小麦的生长和发育-2 小麦的生长和发育-1 遗传研究 The Crop Journal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联合青岛农大揭示黄酮醇合成酶基因调控小麦类病斑性状 TAG | Lr75 的表征:小麦部分广谱叶锈病抗性基因 中国农业科学专题文章 | 四川农业大学王际睿课题组关于小麦穗发芽抗性机制及抗性育种的研究 JIPB | 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童依平课题组解析TaNAM-A1调控叶片衰老及其等位变异的功能差异分子机制 一作解读丨Plant Journal 中国农业科学院孙加强团队发现发育性状驯化改良基因Q负调控小麦耐盐性 育种家有话说|野生二粒小麦抗白粉病基因挖掘与育种应用探讨 原创解读∣454份普通小麦中含有超过两万个外源渗入片段和多个种内亚基因组间易位 关于如何利用基因组数据描述小麦育种材料的思考 全环境科学|基于多位点基因型的作物模型揭示未来气候条件下冬小麦开花期将更加稳定 一作解读 | aBIOTECH综述-原创算法驱动多倍体小麦复杂基因组解析 JIPB |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大学合作在CRISPR/CasΦ2系统介导麦类作物基因组编辑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他山之石 | 强光胁迫对转玉米C4型ZmPEPC+ZmPPDK基因小麦光合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JIPB |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大学合作在CRISPR/CasΦ2系统介导麦类作物基因组编辑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一作解读 | aBIOTECH综述-原创算法驱动多倍体小麦复杂基因组解析 全环境科学|基于多位点基因型的作物模型揭示未来气候条件下冬小麦开花期将更加稳定 关于如何利用基因组数据描述小麦育种材料的思考 原创解读∣454份普通小麦中含有超过两万个外源渗入片段和多个种内亚基因组间易位 论坛通知|小麦族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国际论坛(2024 第I期) 育种家有话说|野生二粒小麦抗白粉病基因挖掘与育种应用探讨 JIPB | 山东大学王勐骋课题组发现小麦耐盐基因TaCHP稳定提高盐碱地小麦产量 综述(全)∣抗病基因的工程化聚合促进大麦、小麦真菌病害防控(锈病和白粉病) The Crop Journal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揭示小麦蔗糖合酶基因TaSus1影响穗粒数的重要遗传位点 原创解读 | PNAS: 430万个小麦启动子突变位点测序助力基因表达操控 原创解读|转基因聚合小麦初级和三级基因库中的免疫受体可提高小麦田间白粉病抗性 综述∣抗病基因的工程化聚合促进大麦、小麦真菌病害防控(锈病和白粉病) Nature Protocols | 河南大学宋纯鹏团队发展的A-Wi技术体系奠定了小麦D基因组改良工程的基础 一作解读 | TAG-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掘小麦产量及干旱响应值相关的重要基因组区域 一作解读 | NC:多单位合作揭示多倍体小麦亚基因组特异转座子介导穗发育可塑性 Plant Com |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郭立和陈时盛团队发布栽培一粒小麦基因组近完成图谱 一作解读 | 华中农大小麦改良创新团队利用半注释代谢组高效鉴定小麦的代谢功能基因并解析相关途径 普通小麦籽粒硬度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会议通知 | 小麦族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国际论坛(2023 第V期) 小麦族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国际论坛(2023 第V期) Plant Com | 山东农业大学张宪省实验室发现过量表达TaLAX1可以提高小麦遗传转化和基因编辑效率 The Crop Journal | 北大现代农业研究院陈时盛团队精细定位小麦抗秆锈病基因Sr8155B1 PNAS | 曹晓风院士团队在羊草基因组演化与育种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PBJ | 适当降低Importin-基因的表达增强小麦对黄矮病的抗性 JIPB |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团队揭示印迹基因TaLFL2参与调控不同倍性小麦杂交障碍 宁麦系列小麦品种性状特点及相关基因位点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新疆冬小麦品种资源主要产量性状 JGG|复旦大学张一婧团队开发小麦族代谢基因簇检测与注释平台Triticeae-BGC 一作解读 | NC-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47的克隆及其短片段易位系创制 育种家有话说|小麦广谱抗白粉病基因Pm24种质创新 Nature Plants|特定生育阶段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决定小麦的产量组成部分 JIPB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曹晓风院士课题组建立羊草基因编辑体系 TAG:四川农业大学开发长穗偃麦草1E-7E染色体特异Oligo-FISH探针用于E基因组检测及鉴定 一作解读 | The Plant Cell-现代小麦育种对基因组和表型的重塑 一作解读|烟台大学马朋涛团队综述小麦抗白粉病基因挖掘、转育和机制研究进展 育种家有话说 | 中国特有黑麦1RS染色体臂上抗条锈病基因的发掘和利用 JIA | 扬州大学大麦遗传育种研究团队许如根教授课题组发表大麦MATE转运蛋白基因调控了大麦叶原基形成间隔期和株高表型的研究 JGG|中国农大小麦研究中心综述小麦复杂基因组和种质演化研究进展 原创解读 | Commun biology整合一粒小麦遗传和基因组资源,实现重要性状的精确定位 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Andreas Graner教授: 致力于解开农作物基因组的秘密以保护和利用育种种质 一作解读|全生育期广谱抗白粉病小麦-黑麦6RS小片段易位系的创制和抗病基因PmW6RS的物理定位 一作解读 | 华中农业大学小麦团队苏汉东课题组解析小麦10+基因组着丝粒多样化进化和着丝粒功能稳态的协调机制 PCE-中农大张英华课题组探索小麦整穗可育小花形成的动态调控基因网络机制 Nature丨一粒小麦基因组揭示最古老驯化小麦的历史 有关小麦抗穗发芽的问题 The Crop Journal | 南京农业大学马正强团队精细定位小麦抗白粉病新基因PmNJ3946 The Crop Journal | 南京农业大学马正强团队精细定位小麦抗白粉病新基因PmNJ3946 一作解读 | NC-利用STAM技术快速克隆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YrNAM The Crop Journal | 青岛农大鉴定小麦株高QTL簇及其候选基因 原创解读∣小麦重组抑制区基因的精细定位新方法-辐射杂交作图 The Crop Journal | 四川农大对来自小麦农家种的全生育期条锈病抗性基因YrAS1676进行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解析 第八届全国小麦遗传育种研讨会暨第十一届全国小麦基因组与分子育种大会第一轮通知 一作解读 | PBJ-提升小麦品质:多技术联合助力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研究 小麦小穗数基因克隆与应用研究进展 一作解读 | PJ: 刘宝课题组揭示染色体易位对新合成异源六倍体小麦表型、基因表达和代谢组的直接影响 原创解读|Nature genetics:抗秆锈病基因Sr43编码了一个罕见的蛋白激酶 一作解读 | TAG:基于三标记策略和部分同源配对基因ph1b快速创制小麦-簇毛麦抗白粉病补偿性易位系 一作解读|Plant Physiology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揭示小麦族进化过程中细胞器基因向核基因组转移的高度积累 Mol Plant | BRIDGEcereal:机器学习助力查绘泛基因组中大片段插入缺失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麦成株抗条锈病基因的发掘与利用 他山之石|水稻理想株型基因IPA1:一个基因的研究到底有没有尽头 小麦族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国际论坛 (2023 第II期) 原创解读|BMC Biology:抗白粉病基因Pm8的广泛应用导致了AvrPm8的超突变 原创解读 |Commun biology 合成六倍体小麦中D亚基因组受到大规模抑制:揭示后多倍体化基因组重编程现象 一千零一技 | 基因与环境互作(G by E) 综述 |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鉴定与创新利用 一作解读|小麦属群体基因组揭示面包小麦及其近缘种全新世群体演化历史 PNAS | 小松田隆夫/刘成团队克隆小麦抗黄花叶病毒基因Ym2 一作解读|小麦0.1K育种家基因检测和分子辅助选择芯片的开发与应用 Nature Commun.|山东大学夏光敏/王勐骋团队鉴定到小麦抗旱关键基因TaWD40-4B.1并揭示其分子机制 Plant Com | 中国农科院小麦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创新团队揭示小麦B亚基因组的遗传改良潜力 Sustainability|从全基因组水平纵览小麦抗叶锈病遗传学研究进展 The Crop Journal | 四川农大等单位联合揭示小麦远缘杂交种质创新“新工具”基因phKL的作用规律 原创解读 | NC:12-氧磷二烯酸还原酶基因的剂量差异调节小麦根系生长 一作解读| NC-刘旭/孔秀英/孙加强合作克隆小麦分蘖调控新基因TN1并解析其调控的分子机制 原创解读| BMC Biology:小麦族基因存留分析揭示影响基因复制和固定的影响因素 工具 | 全新小麦泛基因组外显子捕获探针 工具 | 全新小麦泛基因组外显子捕获探针 一作解读|小麦成株期抗叶锈病新基因LrYang16G216的定位 Plant Com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构建小麦AB-NAMIC群体为基因发掘与育种利用提供有力支撑 一作解读 | PBJ-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杨平课题组发现小麦抗病毒新基因 一作解读 | JXB-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在杂交小麦育性恢复基因的发掘方面取得新进展 PBJ | 李承道/周美学/王轲等多课题组合作发现新的半矮秆基因GA3ox1并解析其调控大麦株高的作用机制 PBJ | 利用基因编辑创制新的小麦不育系 Mol Plant | 南京农业大学王秀娥团队构建小麦三级基因库重要野生近缘物种簇毛麦染色体水平参考基因组 一作解读 | Communications Biology: 多倍体小麦F1代胚胎发育基因表达分析 育种家有话说|小麦MATRILINEAL基因诱导单倍体产生的分子机制探讨 小麦品系天民668成株期和苗期抗白粉病基因 Mol Plant | 中国农大小麦研究中心构建小麦整合基因调控网络wGRN助力功能基因发掘 小麦亲缘物种抗白粉病基因研究 PBJ | 首次在小麦中实现了非基因型依赖的同源重组修复介导的大片段精准敲入 育种家有话说|小麦组蛋白甲基化酶基因在杂交种中干旱胁迫应答模式分析 PBJ | 农业基因组所通过CRISPR/Cas9恢复失活基因创制抗穗发芽红麦 原创解读|创制一套覆盖乌拉尔图小麦全基因组的渗入系 一作解读 | PCE-利用关联标记与生态模型聚合小麦优异基因并设计理想株型 MBE | 高精度比较基因组分析揭示禾本科植物自交不亲和系统的起源与进化过程 原创解读 | PNAS-新型矮秆小麦基因Rht13功能解析 JGG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利用基因编辑创制出大麦单倍体诱导系新种质资源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小麦遗传转化与基因编辑平台科研人员招聘 CRISPR诱导TaSPL13基因突变以改善小麦产量性状和植株结构 一作解读|PJ:HvGST为调控大麦籽粒花青素积累的关键基因 PBJ | 利用CRISPR/Cas9编辑小麦SPO11-1 基因,实现对细胞减数分裂的遗传调控创造新的等位变异 NC文章PPT讲解 | 小麦基因组的战争与和平-转座子与小麦进化 【Nat Biotech】杂合的等位基因,诱导小麦单倍体效率更高 The Crop Journal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宁夏农林科学院发现小麦春化基因Vrn-A1新等位变异 Mol Plant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三亚国家南繁研究院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全基因组选择新方法 JIA | 小麦转录因子基因TaNF-YB11通过调控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和活性氧稳态增强植株抗旱能力 JIA | 四川农业大学郑有良教授研究团队针对四川地方种质资源和育种品种的品质进行了全面评价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一作解读|《Nat. Commun》宁波大学植物病毒研究所陈剑平院士团队鉴定小麦黄花叶病易感基因TaMTB 原创解读 | 综述:中国小麦性状遗传改良的基因组学研究(八):小麦抗病虫害的研究进展 综述解读 |中国小麦性状遗传改良的基因组学研究(七):小麦非生物胁迫的遗传改良 综述解读 |中国小麦性状遗传改良的基因组学研究(六):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综述解读 |中国小麦性状遗传改良的基因组学研究(五):小麦春化调控 综述解读 |中国小麦性状遗传改良的基因组学研究(四):小麦品质的调控 原创解读 | 综述:中国小麦性状遗传改良的基因组学研究(三) 原创解读 | 综述:中国小麦性状遗传改良的基因组学研究(二) 综述解读|中国小麦基因组学和性状改良研究(一):小麦起源与产量走势 原创解读|携带Fhb7等位基因的易位系创制与鉴定 原创解读∣长读长测序助力克隆Pm69: 一个位于快速进化的抗病基因簇中的小麦抗白粉病基因 作者解读 | NG:德国IPK通过预育种基因组学开启小麦种质资源库利用新策略 数据可视化,带你了解小麦条锈菌3D基因组 《中国农业科学》小麦抗条锈病基因育种利用专辑 一作解读 |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挖掘小麦加工品质相关性状关键基因 JIA | 山东农业大学小麦品质育种团队陈建省教授课题组利用连锁分析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对小麦籽粒灌浆速率相关性状进行遗传解析 原创解读|精细定位簇毛麦中的抗白粉和抗条锈病基因 原创解读∣普通小麦的育种史、选择热点区域和未被利用的等位基因多样性 一作解读|在Q基因中引入错义突变协同提高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含量 新生入门 | 小麦单基因分析 首例单子叶植物NLR抗病毒基因—抗大麦条纹花叶病毒基因BSR1 原创解读 | PC: “禹式三角” 的最后一块:四倍体埃塞俄比亚芥的基因组进化 PBJ | 利用BSMV病毒的sgRNA递送系统在小麦Q基因启动子上实现多靶标编辑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突变篇 Plant Cell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毛虎德组揭示了TaDTG6-B功能获得性等位基因调控小麦抗旱性的分子遗传机理 原创解读 | 硬质冬小麦种质的全基因组分析确定了与穗部和籽粒性状相关的基因组区域 NC | 全球小麦白粉病基因组分析揭示病原菌传播与历史上人类迁徙和贸易的关联 原创解读 | PJ-大麦Ror1基因编码XI类肌球蛋白 回放 | 小麦基因组与分子育种论坛-20220729 小麦功能基因发掘新思路\u0026ndash;激发小麦基因组中沉默的抗病基因提高白粉病抗性 原创解读 | 小麦矮化基因的苗期和田间评价及其在多种遗传背景下对根系性状的影响 原创解读|小麦白粉菌无毒基因AvrPm17的变异使Pm17丧失持久抗病性 一作解读 | 小麦品种科农9204基因组及氮高效分子解析 小麦多组学网站上线科农9204基因组资源 一作解读 | 小麦品种科农9204基因组及氮高效分子解析 Mol Plant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揭秘小麦国宝基因Ms2导致花药败育的分子机制 Int J Biol Macromol | 利用系统获得抗性关键调控因子HvWRKY6基因提高小麦广谱抗病水平 原创解读∣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22a的共分离KASP标记 一作解读 | TAG-小麦成株抗条锈病新基因YrBm的标记定位和利用 Nature Plants | 北京大学焦雨铃研究团队发现小麦增产基因 一作解读|《自然-遗传学》:燕麦参考基因组构建及其揭示的六倍体栽培燕麦的起源与进化 原创解读 | PJ-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小麦光系统II耐热性的影响 专家论坛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晓杰教授:小麦感条锈病基因鉴定及其利用 PBJ | 利用负荷检验技术分析六倍体小麦突变体库 (Cadenza 突变体库) 中的代谢性状相关基因! Science Advances | 携手共御:含有两个基因的遗传模块共同赋予大麦条锈病抗性 一作解读| 抗叶锈基因Lr9/Lr58的克隆 一作解读 | 源自节节麦的小麦抗叶锈病基因 Lr42 的克隆 原创解读∣PBJ 利用抗性基因富集测序及高质量参考基因组进行冬小麦抗病基因定位 原创解读 | PBJ-基于全基因组测序揭示小麦-Ambylopyrum muticum山羊草渐渗系的结构和转录组学特征 新时期小麦育种抗条锈病基因利用现状与策略 The Crop Journal | 南京农业大学与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合作解析Q基因在小麦穗型决定中的功能 温故而知新│ 中国农大小麦研究中心和南京农大细胞遗传研究所共同报道波兰小麦亚种分类基因P1的克隆及功能解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课题组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解析并挖掘了小麦幼苗叶片气孔指数的遗传基础和重要调控基因TaHXK3-2A The Crop Journal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通过表达高大山羊草HMW-GS 1Slx2.3*基因创制优质小麦新种质资源 Plants 特辑|小麦改良的遗传和基因组资源邀稿 Nature Genetics | 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团队揭示植物基因枪介导的转基因过程及番木瓜的驯化历史 Plant Com | 浙江大学张国平-湖南农大吴德志联合团队解析了盐生植物海大麦基因组及其耐盐机制 PBJ | GmTDN1基因协同改良小麦抗旱性和氮肥利用效率 Phytopathol Res |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朱墨/邱宗波团队在小麦白粉病生防菌的筛选和基因组组装方面取得新进展 以Pm41基因为例探讨小麦抗白粉病研究进展 NC | 大麦叶锈病抗性基因Rph3编码跨膜蛋白,并受致病型Puccinia hordei无毒基因诱导表达 一作解读 | New Phytologist | 山东农科院、北林等开发异源多倍体亚基因拆分新算法 原创解读|小麦全基因组与非生物胁迫抗性相关的CHYR基因家族的分析及功能鉴定 一作解读 | PJ:唐定中团队在小麦白粉病抗性位点Pm60的等位功能基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原创解读|大麦纤维素合酶like F3基因(CsIF3)介导细胞壁多糖的合成并影响根的生长和分化 原创解读 | PP-小麦VRT2基因的高表达使基部退化小穗数目增加 JIPB | 重大技术突破:北京农林科学院吴忠义课题组创建纳米磁珠介导不依赖基因型的玉米遗传转化全新方法 一作解读 | TAG:冰草1P染色体为小麦株型改良提供新的基因源 Science | 改变1个基因,可提高小麦产量,田间平均增产11.9% 原创解读 | PBJ:大麦端粒到端粒的基因组组装前景:MorexV3参考基因组中未知序列的分析 原创解读|Plant Communication 植物生物合成基因集群水平转移 原创解读 | NC 小麦近缘种沙融山羊草的基因组组装与抗秆锈病基因Sr62的克隆 一作解读|Plant Disease:一种改良接种法检测小麦和大麦抗茎基腐病基因型 PBJ |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SMV)介导的小麦抗赤霉病基因编辑系统的开发与优化 原创解读|Nature Genetics 小麦长读长基因组测序助力抗病基因克隆 Plant Com | 作科所联合多家单位构建大麦突变体库和TILLING技术平台助力大麦种质创新和功能基因研究 一作解读 | 节节麦抗白粉病基因Pm58的精细定位 Plant Com | 复旦大学张一婧联合遗传所刘志勇组合作开发Triti-Map平台助力麦类作物功能基因定位研究 The Crop Journal │ 扬州大学完成大麦矮秆无叶舌基因的精细定位和鉴定 PBJ 植物生物技术先锋人物传记| P.K. Gupta教授的60年学术生涯:从植物细胞遗传学到功能基因组学 原创解读 | TAG-瓦维洛夫小麦新型成株期抗条锈病基因资源的挖掘 原创解读 | PP:二倍体A基因组小麦种的遗传表征和信息收集与展示 四川农业大学在大麦基因编辑修饰淀粉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一作解读 | NC:部分同源基因表达量失调影响多倍体小麦农艺性状 一作解读 | 小麦杂种坏死基因Ne1和Ne2的精细定位及其在中国的分布分析 专家点评 Nature | 历经8年,我国科学家在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Nature│遗传发育所和微生物所合作在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The Crop Journal │ 烟台大学马朋涛团队发掘到一个小麦抗白粉病新基因PmLS5082 原创解读|单子叶模式植物短柄草中NPR和TGA转录因子介导免疫基因激活的调控模型 一作解读 | 打破多倍体基因功能冗余-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杨平课题组证实首个小麦隐性抗病毒基因 原创解读|Science封面:玉米花粉有丝分裂I期配子体基因组的激活 一作解读 |大麦温和花叶病毒BaMMV/黄花叶病毒BaYMV的基因组变异和致病性分化 The Crop Journal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张学勇团队发现调控小麦抽穗期新基因 原创解读|Nature重要的基因组区域变异频率较低 The Crop Journal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解析调控小麦氮吸收的关键基因TaNRT2.1-6B Mol Plant背靠背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刘录祥研究员团队揭示小麦重要矮秆基因Rht8调控株高的分子机制 Mol Plant背靠背 | 中国农大小麦研究中心图位克隆小麦矮秆基因Rht8 原创解读 | COPB综述:麦类作物中与育性恢复关联的基因家族研究 JIPB | 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李承道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提高大麦氮利用效率 [* 重磅]8个山羊草属基因组发布并上线小麦多组学网站 Nature Plants | 突破基因型依赖性瓶颈!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叶兴国团队利用TaWOX5显著提高小麦遗传转化效率 Mol Plant | 中国科学家和以色列科学家合作解析多倍体小麦B亚基因组起源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MlWE74 原创解读 | PJ: 三个山羊草属物种基因组序列组装和系统发育分析揭示其为小麦遗传改良提供资源的潜力 PBJ|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揭示了小麦FT-D1基因调控小穗数和抽穗期的遗传机制及潜在的应用价值 原创解读 | PJ:追踪多倍体短柄草中已知和未知二倍体同源亚基因组的祖先 预印速览|基于野生二倍体小麦近缘种参考基因组的小麦抗秆锈病Sr62基因的克隆 The Crop Journal | 莫道克大学完成大麦芽期耐盐基因的精细定位和鉴定 原创解读 |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82 原创解读|Plant Physiology通过CRISPR/Cas9技术将“绿色革命”突变基因引入小麦 FIPS|山东农业大学研究团队利用Y2H技术揭示了小麦 F-Box 蛋白基因TaFBA1与植物对热胁迫的耐受性有关 大麦细胞色素P450基因突变能够增强病原菌诱导的PCD Plant Com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研究团队发现小麦族物种近期发生了基因重复爆发事件 PBJ |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景蕊莲团队揭示TaMOR基因调节小麦次生根起始的分子机制,对于小麦增强耐逆性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PBJ | 康振生院士团队克隆了小麦抗旱新基因TaPYL1-1B并揭示了其调控小麦抗旱性的作用机理及其潜在应用价值 Cell |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研究者研究揭示根细胞类型发育中基因功能的创新、保守和改变 PBJ |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张增艳研究组鉴定出小麦纹枯病抗性基因TaSTT3b-2B,为小麦抗病生物育种提供了基因储备和材料基础 Genome Biology | 中英团队合作揭示RNA结构在异源多倍体小麦翻译亚基因组不对称性中的主导作用 原创解读|小麦抗穗发芽基因TaMKK3小传 原创解读|Plant Cell 小麦颖果发育中基因表达的系统空间分析 他山之石|中国农大联合西北农林开发基因组优化设计模型加速玉米杂交育种 JGG | 全基因组系统分析揭示节节麦在中国的传播和适应性进化 PBJ | 基于染色体水平预测大麦重组率变异 —获得高重组基因型的途径 The Crop Journal | 异源六倍化在小麦进化过程中促进祖先种D基因组遗传重组 [重磅|* NBT+Commun Biol] 节节麦群体基因组分析揭示普通小麦改良可选择位点及优质谷蛋白亚基的进化 PBJ | 北大现代农业研究院陈时盛课题组与合作者成功鉴定到秆锈病抗性基因Sr22b为小麦抗秆锈病育种提供了基因储备和材料基础。 研途小记|一个具有条锈病和白粉病抗性且依赖于光照强度的小麦类病斑突变体的鉴定及其候选基因的精细定位 The Plant Cell|多位知名学者联合发文评述植物表观基因组数据的质控 一作解读|硬粒小麦\u0026quot;Kronos\u0026quot;抗秆锈病基因的定位与鉴定 一作解读 |小麦TaIAA21基因在籽粒发育中的功能机制研究 PBJ | 山东农业大学封德顺课题组揭示中间偃麦草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TiAP1抗小麦白粉病的功能机制 JIA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远缘杂交遗传育种团队陈新宏课题组小麦-华山新麦草远缘杂交后代中抗病基因研究 文献速览|通过GWAS鉴定了一个水稻D11的同源基因——为国际六倍体小麦品种的籽粒大小候选基因 Trends in Plant Sci |基因编辑介导的基因驱动技术助力植物快速改良 原创解读|小麦W1和大麦Cer-cqu基因座的代谢基因簇决定了β-二酮的生物合成和白霜表型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0 The Crop Journal | 柏贵华教授团队定位小麦抗黑森瘿蚊主效基因位点QHf.hwwg-6BS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5 西北农大赵惠贤/农科院作物所景蕊莲/华中农大陈伟共同揭示小麦TaCYP78A5基因提高籽粒产量的作用机制 一作解读|PBJ 小麦AGL6基因参与花器官和小穗发育的机制 英国批准基因编辑小麦田间试验,该小麦烤食致癌物将降低 90%以上! 原创解读|调控种子休眠基因Qsd在大麦中的研究进展 小麦多组学网站更新:法国知名小麦品种Renan基因组发布 一作解读|小麦抗黑森瘿蚊(Hessian fly)基因位点QHf.hwwg-3B的精确定位 高彩霞研究组建立瞬时表达系统介导的小麦基因组编辑新方法 PNAS | 德国科学家克隆了响应重力调节根系生长角度的关键基因EGT2 高质量Fielder基因组的释放有望提高小麦基因组编辑效率 JIPB | 中国农业大学杨淑华/施怡婷团队通过ChIP-seq揭示CBF转录因子的全基因组结合位点 一作解读|小麦-簇毛麦 6VS•6DL易位系中GW2同源基因表达量的降低导致粒宽和千粒重的增加 【一作解读】TAG-冰草野生种的7P染色体携带提高小麦千粒重和粒长性状的基因 小麦BSR-Seq分析:颖壳茸毛新基因Hg2定位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 小麦ERF基因TaSRL1对根系生长的调节作用 第八届小麦遗传育种研讨会暨第十一届全国小麦基因 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延期举办的补充通知 一千零一技|使用TASSEL学习GWAS笔记(3/6):基因型数据可视化:kingship,PCA,MDS The Crop Journal |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041133定位 Nature Plants | 澳大利亚CSIRO研究揭示新的茎锈病无毒基因和小麦抗性基因 The Crop Journal | 类甜蛋白基因TaTLP1过表达提高小麦抗病性 JGG | 靶向基因组编辑增强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和产量 小麦BSR-Seq分析:郑麦103抗条锈病基因YrZM103定位 PBJ | 拓展Cas12a和Cas9在小麦基因组中的基因编辑范围并优化编辑效率 一作解读|Molecular Plant 开发无需组织培养的小麦基因组编辑递送系统 原创解读|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21的多样性揭示小麦进化足迹和它在广谱抗叶锈病中的新角色(PCE) 温故知新∣PJ小麦抗秆锈病基因Sr13等位变异的功能和进化 小麦BSR-Seq分析:孟麦58和淮阳1号抗条锈病基因定位 J. Exp. Bot.|河南农业大学陈锋团队在沉默小麦脂肪氧化酶基因提高软麦饼干加工品质方面取得进展 The Crop Journal | 小麦转录因子TaMADS2-3D基因参与调控低磷胁迫响应 原创解读|Nature Plants \u0026amp;Nature Biotechnology基因编辑专题开启下半年科研之旅 原创解读|有限的单倍型多样性是70多年间小麦育种中多基因性状结构的基础 一作解读|显性抑制缺位条件下斑点叶基因TaSpl1激活胞吞作用和防御相关基因引发细胞死亡 六倍体栽培裸燕麦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发布 偃麦草抗白粉病基因发掘(二) 原创解读|Nature Genetics 经典论文:DEP1基因座的自然变异可以提高水稻产量 植物泛基因组综述|Plant pan-genomes are the new reference TAG|对小麦和水稻TGW6粒重基因的重新研究表明:粒重基因在花粉发育中起作用而不调节籽粒生长素的含量 偃麦草抗白粉病基因发掘(一) AQP|国产SNP基因分型系统助力分子标记应用 原创解读|plant physiology 小麦抽穗期受tae- mir408介导的TaTOC1基因转录调控 温故知新|NC山东农大付道林研究组成功克隆小麦雄性不育基因 TAG|小麦野生远缘种高分辨率遗传作图的方法:以Lr57和Yr40基因精细定位为例 他山之石 | PBJ南农陶小荣教授团队在植物抗病基因人工改良设计方面取得新进展 MP背靠背| 新疆稻麦控制长颖/长粒性状的P1基因的克隆及功能解析 MP背靠背| 波兰小麦亚种分类基因P1的克隆及功能解析 原创解读|抗穗发芽主效基因TaPHS1等位变异对中国小麦的穗发芽抗性影响 Molecular Plant | 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研究探寻持久抗性基因的方法–小麦R基因图谱! 原创解读|小麦TaMFT基因在种子休眠调控中的作用 一作解读|大麦最上节间伸长调控基因HvSS1的定位及候选基因筛选 BSA-CGT-Seq助力抗白粉病基因MlWE18克隆 原创解读 | The Crop Journal-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42标记的开发 原创解读|小麦抗穗发芽主效基因TaPHS1定位及克隆 The Crop Journal | 澳大利亚马武军团队综述小麦叶片衰老的基因调控网络 温故知新 | Genome Biolog: 小麦染色质构象与基因转录 他山之石|拟南芥休眠调控基因MFT的分子机理解析 原创解读|TAG-小麦成株期抗条锈病基因Yr75的精细定位 原创解读|The Plant Journal-四倍体小麦抗秆锈病基因Sr13的功能与进化研究 作者解读|NC糖基化酶基因精细调控冬性小麦品种开花时间 原创解读|普通小麦品种“内麦836”叶锈病和条锈病成株抗性基因的发掘 MP|作科所利用多基因编辑技术获得一代聚合多个优异等位基因的小麦新种质 Trends Plant Sci. | 小麦亲缘品种抗性基因与土壤微生物研究为小麦全蚀病抗病策略提供新见解 WheatOmics网站上线最新黑麦基因组数据,进一步丰富麦族多物种的基因组可视化、blast和序列提取! Nature Genetics 刊发黑麦基因组高质量精细物理图谱构建成果 The Crop Journal | 贾继增研究团队发现影响小麦抽穗期的新基因 Nature Plants | 小麦抗白粉病新机制,抗病基因Pm4的可变剪切控制抗病性 PBJ | 基于149份材料靶向测序数据结合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揭示小麦光能利用相关遗传位点 PBJ | 南京农业大学小麦遗传育种创新团队揭示小麦-簇毛麦易位染色体6VS·6AL的基因组结构和易位过程中发生的微小结构变异 一作解读∣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景蕊莲团队发现调控小麦孕穗期根系深度重要基因(PBJ) Plant Physiology | 严六零教授课题组解析六倍体小麦NLR基因致死的诱导机制! PBJ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和新疆农业大学合作解析TabZIP15基因提高小麦耐盐性的分子机制 硬粒小麦抗白粉病基因Mld、Pm3h和PmDR147 一作解读|小麦-簇毛麦#4易位系Pm97033中抗白粉病基因的筛选和功能鉴定 原创解读|一个新的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M 一作解读|【TAG】:小麦抗黑森瘿蚊(Hessian fly)隐性基因h4的定位 一作解读|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合多环境表型快速鉴定小麦抗条锈病的候选基因 作者解读|Plant science:扩展蛋白基因TaEXPA2在转基因小麦中正向调节耐旱性 小麦抗菲利普孢囊线虫新基因Cre9 重磅袭来|刘志勇团队与李洪杰团队合作连续克隆两个小麦抗白粉病基因! 一作解读| 两对小麦分蘖近等基因系的lncRNA鉴定分析 一作解读|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所景蕊莲团队发现调控小麦籽粒大小重要基因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34和Pm35 小麦抗蠕孢叶枯病(spot blotch)基因Sb4 【Nat Plants】突破瓶颈,新的植物基因编辑方法无需组织培养,可获得稳定遗传材料 一作解读|TAG:两个小麦抗黑森瘿蚊(Hessianfly)新基因H35和H36的定位 一作解读|小麦叶锈菌保守结构效应蛋白的全基因组筛选 舶来赏析|Genome Biology:解析六倍体小麦的3D基因组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37 温故知新| 中国小麦茎基腐病抗性鉴定、基因定位及关联分析 一作解读|细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脱毒酶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Science发表长穗偃麦草基因组 《Science》一作解读∣Fhb7基因水平转移塑造小麦赤霉病抗性 一作解读 | 小麦外源优异基因渗入育种的进展和趋势 一作解读| 利用关联分析发掘小麦优异等位基因及其在重要品种的分布 一千零一技|全基因组选择中G矩阵和H矩阵构建时的计算效率问题的研究 广谱抗白粉病基因mlo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6 一作解读 | 小麦生物钟基因TaPRR1的功能分析 一作解读 | 福建农林唐定中团队在乌拉尔图中成功克隆抗条锈病基因 一作解读 |雄蕊发育相关PHAS位点在小麦基因组中的鉴定与进化研究 一作解读|利用部分同源配对基因ph1b实现抗白粉病基因Pm6精细定位 一作解读│印度圆粒基因Tasg-D1的图位克隆和进化分析 TAG综述|小麦面筋蛋白基因的基因组学分析及在品质改良中的应用 PBJ | 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解析LRD基因在水分胁迫下调节小麦根系生长的作用机制 小麦广谱抗白粉病基因PmDTM的精细定位及其与Pm24的关系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83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定位 【重磅】大麦基因组更新以及基因表达证据汇总 一作解读|小麦遗传转化和基因编辑最新研究进展综述 一作解读| 小麦抗麦红吸浆虫基因定位取得重要进展 一作解读|PBJ 通过外显子捕获测序关联分析解析小麦抗叶锈病基因 一作解读|小麦中表达玉米转录因子基因ZmC1和ZmR组织特异性调控花青素的合成 Cell Reports|基因组编辑的三隐突变改变了小麦种子的休眠性状 小麦同源基因该怎么称呼? 中国农业科学院叶兴国团队在小麦基因编辑体系优化和应用方面取得可喜进展 3000年前古埃及二粒小麦基因组测序揭示其传播和驯化史 千呼万盼-遗传所梁承志研究组公开发表高质量基因组组装软件HERA 小麦基因id转换 使用ALLHiC基于HiC数据辅助基因组组装 小麦地方品种青心麦抗白粉病新基因PmQ 一作解读|小麦抗旱基因TaSNAC8-6A克隆和功能研究新进展 【小麦重磅】10+ Wheat Genomes Project基因组序列释放 西农李海峰课题组揭示小麦 AGL6基因调控雄蕊发育的功能和作用机理 一作解读 | 农杆菌介导的高效小麦基因编辑及其在后代中的遗传规律分析 他山之石(5)|中国小麦重要蚜虫狄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的全基因组测序进展 New Phyto背靠背文章 | 小麦芒长抑制基因B1的克隆 New Phytologist | 小麦MIKC类型MADS-box基因家族分析 Nature Genetics | CIMMYT发布小麦大规模全基因组选择及关联分析研究结果 IJMS:全基因组水平解析小麦抗叶锈病Lr47基因转录调控网络 New Phyto一作解读|一粒小麦抗秆锈基因Sr60的克隆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一作解读 | 节节麦抗条锈病基因YrAS2388的图位克隆 一作解读| Give me five-以TaCYP81Ds为例,重要基因的串联重复影响小麦耐盐性 PBJ |染色体特异的KASP基因分型芯片来快速的鉴定小麦的纯合性和野生近缘种的基因导入位点 GTX.Zip—小麦基因组测序数据存储利器 基因家族分析研究-拟南芥vs小麦 funRiceGenes\u0026ndash;水稻已克隆基因数据库\u0026ndash;小麦基因功能可以来看一看 [* 小麦会workshop3]后基因组时代的小麦多组学数据资源及利用 PBJ|TaD27-B基因控制小麦分蘖数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3 小麦注释基因不同ID之间的转换 【一作解读】基因组重测序揭示六倍体普通小麦的遗传多样性来源于频繁的种内和种间杂交 一作解读|首个野生大麦基因组草图的绘制 一作深度解读-张一婧课题组合作完成面包小麦精细表观组图谱绘制及全基因组顺式作用元件鉴定 刚刚,西农发表世界首个大规模小麦全基因组重测序研究结果! 大麦雄性不育基因msg26的图位克隆 Q基因的转座子插入突变导致去驯化过程中普通小麦重获脆穗性 老数据新玩法也能发NG-欧洲多点环境玉米产量全基因组预测 Plant Journal:小麦ms5基因编码非特异脂转运蛋白控制雄性不育表型 Nature Genetics | 南京农业大学马正强团队克隆了一个重要的小麦抗赤霉病基因 一作解读-古小麦基因组推断现代面包小麦在中国的传播路线 如何进行基因功能研究\u0026ndash;三个受干旱诱导的MYB转录因子 无毒基因AvrPm3与抗白粉基因Pm3互作研究进展 粉质胚乳基因FLO6影响小麦AB型淀粉粒的形成 舶来赏析-利用基因网络模型来鉴定小麦衰老相关的转录因子(pp2019) 硬粒小麦基因组揭示了过去的驯化特征和未来的改良目标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 人工合成小麦的1/8基因组渗入育种方法 Nature Genetics 一作解读| 野生麦类近缘物种基因渗入主导的小麦适应性进化 中国小麦茎基腐病抗性鉴定、基因定位及关联分析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52 小麦新Ph基因研究取得进展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36的前世今生 小麦EMS突变体中Wx-A1剪接位点单碱基突变导致RNA错误剪辑和基因失活 小麦品质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显示TaRPP13L1基因与面粉色泽显著相关 小麦抗白粉病新基因Pm64 小麦多组学网站更新四倍体小麦基因组等信息 重磅|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焦雨玲团队发布120份普通小麦基因组重测序研究进展(续) PNAS发表小麦穗粒数控制基因GNI1的图位克隆和功能解析文章 中国栽培小麦老家来自欧洲?\u0026ndash;首篇小麦基因组大规模重测序研究 小麦和大麦高等电点α-淀粉酶基因位点结构变异及功能分化 禾本科作物基因组的kmer分布 用玉米花粉对小麦进行基因编辑还能同时诱导单倍体\u0026ndash;这脑洞开大了 小麦籽粒大小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表明TaGW8基因对小麦产量相关性状具有重要影响 多倍体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小麦分辑 Crop J小麦野生近缘种的利用专辑(七):野生二粒PI481521蜡质抑制基因Iw1的进一步定位 Crop J小麦野生近缘种的利用专辑(六): 尾状山羊草新型γ-醇溶蛋白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Crop J小麦野生近缘种的利用专辑(五):冰草基因组特异性SNP开发及其应用 Crop J小麦野生近缘种的利用专辑(一):麦族参与维生素C合成的磷酸甘露糖变位酶基因的分子特性 张学勇团队在小麦产量相关基因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利用Bionano DLS技术提升野生二粒Zavitan的基因组组装 小麦族囊泡运输相关基因EXO70家族的鉴定 小麦基因GO富集 【One week,One paper】代谢组学全基因组关联分析(mGWAS)揭示低磷条件下玉米幼苗的反应机制 PNAS| 野生二粒小麦类燕麦蛋白基因进化取得重要进展 Nature Genetics|玉米丝黑穗病抗性基因ZmWAK(续) Nature Genetics|徐明良教授团队克隆玉米丝黑穗病抗性基因 张爱民团队\u0026ndash;小麦重要矮秆基因Rht12的精细定位及其遗传效应解析 抗病基因定位以及病理模型预测 使用Plant Reactome数据库进行小麦基因的pathway分析 PBJ: GS2转基因小麦的田间产量和氮性状 抗病基因鉴定和精细定位 开发小麦抗性基因Sr26连锁分子标记的一种新策略 李振声课题组-长穗偃麦草4Ag染色体蓝粒基因研究进展 小麦族基因预blast (pre-blast) 麦类作物获得抗性的基因调控网络 大麦Rf育性恢复基因的鉴定和多样性分析 小麦基因功能研究-突变体库的应用 野生二粒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15的图位克隆 大麦根毛关键基因的鉴定和功能研究 针对CRISPR/Cas9开发一种新的编辑小麦基因的方法——不依赖愈伤组织 小麦抽穗和开花期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以及预测方程的构建 如何进行小麦基因功能研究-2 小麦基因组研究现状与展望 张爱民组在小麦D基因组LMW-GS基因组成和进化研究取得进展 PNAS经典品读-小麦秆锈病抗病基因Sr13及感想 如何进行小麦基因功能研究 新型成株抗小麦白粉病基因Pm62的挖掘 普通小麦面粉颜色相关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案例解读 | ChIP-seq发现植物感知春化信号的关键基因及表观调控网络 小麦耐热基因RAD23介绍 转基因与快速基因克隆技术在培育小麦持久抗病品种中的应用 今晚第九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有重要活动 大麦铝耐受性基因HvAACT1研究 小麦单基因分析 高彩霞研究组建立基因组编辑调控内源基因蛋白质翻译效率的新方法 普通小麦花期调控基因TaHdm605的精细定位 PNAS经典品读-从ACC看小麦功能基因研究 赤霉病全基因组选择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小麦地方品种对现代小麦育种的价值—抗白粉病新基因Pm61的发现 张一婧研究组开发方法助力小麦等大基因组作物核心基因组低成本组装及新基因挖掘 育种家有话说 | 浅析2022-2023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抗病性鉴定结果 育种家有话说 | 浅析2022-2023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抗病性鉴定结果 一作解读 | NC:肖军研究组及合作者解析小麦不同品种低氮适应性差异的表观调控机理 育种家有话说|石麦系列品种选育环境选择与节水小麦育种方法探讨 宁麦系列小麦品种性状特点及相关基因位点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新疆冬小麦品种资源主要产量性状 育种家有话说|山西省旱地小麦品种抗旱节水指标分析 The Crop Journal | 河南大学宋纯鹏教授团队在探索利用节节麦实现现代小麦品种产量性状改良方面取得新进展 育种家有话说 | 不同小麦品种穗发芽初步研究 育种家有话说 | 关于小麦品种评价问题的思考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小麦遗传育种团队利用Fhb1和Fhb2分子标记辅助改良优质弱筋小麦品种扬麦15赤霉病抗性 一作解读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小麦遗传种团队利用Fhb1和Fhb2分子标记辅助改良优质弱筋小麦品种扬麦15赤霉病抗性 江苏省小麦品种性状分析 天选、中梁系列抗条锈病小麦品种选育概况 JIA | 四川农业大学郑有良教授研究团队针对四川地方种质资源和育种品种的品质进行了全面评价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育种家有话说 | 大品种之所以是大品种的原因 育种家有话说 | 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西农20 一作解读 | 小麦品种科农9204基因组及氮高效分子解析 一作解读 | 小麦品种科农9204基因组及氮高效分子解析 育种家有话说 | 河南小麦大品种的特征特性\\r\\n ——浅谈大品种的“相” 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选育特点及表型演变 育种家有话说 | 高产、优质强筋系列品种选育及育种技术简介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麦新品种百农307选育实践及思考 JIA | 农家品种武都白茧成株期抗条锈病QTL定位 JIA | 河北农业大学甄文超教授团队与中国农业大学马骏副教授用非标定量法揭示抗感小麦品种受茎基腐病菌侵染后的蛋白质组变化 PBJ |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田莉教授团队利用四倍体小麦的TILLING 突变体获得富含β-胡萝卜素新品种 The Crop Journal |在CIMMYT小麦品种Borlaug 100中发掘3个兼抗小麦叶锈病和条锈病位点 文献速览|通过GWAS鉴定了一个水稻D11的同源基因——为国际六倍体小麦品种的籽粒大小候选基因 小麦多组学网站更新:法国知名小麦品种Renan基因组发布 PBJ | 探究小麦祖先种、历史种和现代商业化品种中的启动子和5’UTR序列多样性 作者解读|NC糖基化酶基因精细调控冬性小麦品种开花时间 原创解读|普通小麦品种“内麦836”叶锈病和条锈病成株抗性基因的发掘 小麦周麦22及其衍生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Trends Plant Sci. | 小麦亲缘品种抗性基因与土壤微生物研究为小麦全蚀病抗病策略提供新见解 一作解读| 利用关联分析发掘小麦优异等位基因及其在重要品种的分布 快速育成品种、育成好品种的几个修正原则 The Crop Journal | 小麦可持续性生产新品种培育 稷麦336——我看好这样的优质强筋品种 小麦地方品种青心麦抗白粉病新基因PmQ 小麦品种HOPE 中国小麦生产上年种植面积超66.7万hm2的品种及其分析 农大3338和它的后裔品种 转基因与快速基因克隆技术在培育小麦持久抗病品种中的应用 小麦地方品种对现代小麦育种的价值—抗白粉病新基因Pm61的发现 中英文文献汇总 2024年第16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4-04-21) 2024年第3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4-01-21) 2023年第46周小麦文献汇总(2023-11-19) 2023年第45周小麦文献汇总(2023-11-12) 2023年第38周小麦文献汇总(2023-09-24) 2023年第36周小麦文献汇总(2023-09-10) 2023年第35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9-03) 2023年第33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8-20) 2023年第32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8-13) 2023年第30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7-30) 2023年第29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7-23) 2023年第27周小麦文献汇总(2023-07-09) 2023年第25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6-25) 2024年第3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4-01-21) 2023年第46周小麦文献汇总(2023-11-19) 2023年第45周小麦文献汇总(2023-11-12) 2023年第38周小麦文献汇总(2023-09-24) 2023年第36周小麦文献汇总(2023-09-10) 2023年第35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9-03) 2023年第34周小麦文献汇总(2023-08-27) 2023年第33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8-20) 2023年第32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8-13) 2023年第30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7-30) 2023年第29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7-23) 2023年第27周小麦文献汇总(2023-07-09) 2023年第25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6-25) 2023年第23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6-11) 2023年第22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6-04) 2023年第19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5-14) 2023年第17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4-30) 2023年第15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4-16) 2023年第14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4-09) 2023年第11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3-19) 2023年第8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2-26) 2023年第7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2-19) 2023年第4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1-29) 2023年第3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1-22) 2023年第2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1-15) 2023年第1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1-08) 2022年第52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1-01) 2022年第50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12-18) 2022年第51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12-25) 2022年第48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12-04) 2022年第48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12-04) 2022年第47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11-27) 2022年第46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11-20) 2022年第45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11-13) 2022年第45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11-08) 2022年第42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10-23) 2022年第40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10-09) 2022年第38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09-25) 2022年第38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09-25) 2022年第37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09-18) 2022年第30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07-31) 2022年第5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02-06) 2022年第4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01-30) 2021年第43周小麦文献汇总(2021-10-31) 科技论文写作|SCI论文写作套路(1):写作和排文顺序,附SCI各章节经验贴汇总! 【重磅】大麦基因组更新以及基因表达证据汇总 2019年第49周小麦文献汇总(12.08) 2019年第11周小麦文献汇总(3.17) 2019年第3周小麦文献汇总(1.20)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二)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四)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五)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六)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七)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八)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八)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七)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六)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五)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四)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二) 2022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八) 2022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五) 2022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四) 2022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三) 2022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二) 2022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一) 现代农业专题系列20——年终总结与展望【合集】 2022上半年小麦文献及对应解读总结(六) 2021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四) 2021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三) 上海农科院王建华研究员系统总结新型镰刀菌毒素—NX毒素研究进展 2021年小麦文献及对应解读总结(一) 2018年总结之抗病抗逆系列 全环境科学|基于多位点基因型的作物模型揭示未来气候条件下冬小麦开花期将更加稳定 一作解读 | PCE: 中国农业大学张英华课题组揭示长光期和红光结合促进小麦早花多实的调控机制 Nature Climate Change (IF=30.7) | 最新研究揭示气候变化引发的植物真菌病害危及小麦生产! The Crop Journal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综述农杆菌介导的禾谷类作物遗传转化最新进展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二)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四) 一作解读 | aBIOTECH综述-原创算法驱动多倍体小麦复杂基因组解析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五)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六) JIPB |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大学合作在CRISPR/CasΦ2系统介导麦类作物基因组编辑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七) 一作解读|New Phytologist 联合GWAS和eGWAS解析四倍体小麦抗旱性的遗传基础及调控模块 TAG-小麦EMS突变体茎基腐病抗性位点的挖掘和解析 一作解读 | New Phytologist-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揭示小麦多倍化过程中DNA甲基化重塑调控根系优势性状形成 Plant Phenomics | 小麦表型文章合集 他山之石 | 强光胁迫对转玉米C4型ZmPEPC+ZmPPDK基因小麦光合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Plant Phenomics | 小麦表型文章合集 一作解读 | New Phytologist-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揭示小麦多倍化过程中DNA甲基化重塑调控根系优势性状形成 TAG-小麦EMS突变体茎基腐病抗性位点的挖掘和解析 一作解读|New Phytologist 联合GWAS和eGWAS解析四倍体小麦抗旱性的遗传基础及调控模块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八)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七) 第三届国际小麦大会摘要与注册征集 JIPB |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大学合作在CRISPR/CasΦ2系统介导麦类作物基因组编辑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六)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五) 一作解读 | aBIOTECH综述-原创算法驱动多倍体小麦复杂基因组解析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四)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二) The Crop Journal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综述农杆菌介导的禾谷类作物遗传转化最新进展 Nature Climate Change (IF=30.7) | 最新研究揭示气候变化引发的植物真菌病害危及小麦生产! 一作解读 | PCE: 中国农业大学张英华课题组揭示长光期和红光结合促进小麦早花多实的调控机制 SCLS | 韩方普组在小麦多倍体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全环境科学|基于多位点基因型的作物模型揭示未来气候条件下冬小麦开花期将更加稳定 育种家有话说 | 浅析2022-2023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抗病性鉴定结果 关于如何利用基因组数据描述小麦育种材料的思考 小麦–近缘物种抗病远缘新种质的创制与利用 JIA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王涛研究员课题组鉴定到小麦千粒重主效QTL QTGW.cib-3B 2024年第3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4-01-21) 原创解读∣秸秆处理与磷肥施用对水稻-小麦系统产量和土壤健康的长期影响 原创解读∣454份普通小麦中含有超过两万个外源渗入片段和多个种内亚基因组间易位 Plant Phenomics | 南京农业大学基于WheatNet的灌浆期和成熟期麦穗定向检测 论坛通知|小麦族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国际论坛(2024 第I期) NC | 小麦生育期和组织依赖白粉病抗性机制被发现 育种家有话说 | 说小麦的矮杆早熟 育种家有话说|野生二粒小麦抗白粉病基因挖掘与育种应用探讨 JIPB | 山东大学王勐骋课题组发现小麦耐盐基因TaCHP稳定提高盐碱地小麦产量 综述(全)∣抗病基因的工程化聚合促进大麦、小麦真菌病害防控(锈病和白粉病) The Crop Journal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揭示小麦蔗糖合酶基因TaSus1影响穗粒数的重要遗传位点 育种家有话说 | 大田野生麦苗穗发芽抗性的鉴定与遗传分析 原创解读 | PNAS: 430万个小麦启动子突变位点测序助力基因表达操控 一作解读|山东大学刘树伟课题组解析TaSRO1调控小麦穗发芽抗性的分子机制 原创解读|转基因聚合小麦初级和三级基因库中的免疫受体可提高小麦田间白粉病抗性 浅谈有机肥对小麦重金属镉积累的影响 综述∣抗病基因的工程化聚合促进大麦、小麦真菌病害防控(锈病和白粉病) Plant Cell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院士/毛虎德课题组揭示了TaGW2调控小麦抗旱性的新机制 一作解读 | NC:肖军研究组及合作者解析小麦不同品种低氮适应性差异的表观调控机理 PBJ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学军教授团队揭示小麦E3泛素连接酶TaSDIR1-4A调节抗旱的新机制 Nature Protocols | 河南大学宋纯鹏团队发展的A-Wi技术体系奠定了小麦D基因组改良工程的基础 育种家有话说 | “一麦众承”种质资源交流材料介绍 Nature Microbiology | 研究揭示小麦叶锈病病原菌种群多样性的形成机制! 小麦SNP整合连锁图谱构建及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育种家有话说 | 浅谈四川省小麦品质现状 Plant Com|小麦Pm2a-AvrPm2的特异性相互识别过程需要锌指蛋白TaZF 一作解读 | TAG-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掘小麦产量及干旱响应值相关的重要基因组区域 一作解读 | NC:多单位合作揭示多倍体小麦亚基因组特异转座子介导穗发育可塑性 育种家有话说|石麦系列品种选育环境选择与节水小麦育种方法探讨 Plant Com |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郭立和陈时盛团队发布栽培一粒小麦基因组近完成图谱 2023年第46周小麦文献汇总(2023-11-19) 一作解读| CELL REP:中科院植物所郭自峰团队利用大麦穗部时空转录组数据揭示穗发育的关键调控因子及网络 Phytopathol Res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在四川小麦赤霉病致病菌多样性研究中取得进展 一作解读 | 华中农大小麦改良创新团队利用半注释代谢组高效鉴定小麦的代谢功能基因并解析相关途径 Plant Disease│扬麦4号和扬麦5号赤霉病抗扩展QTL挖掘和解析 普通小麦籽粒硬度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麦田一线 | 说说几天前的那场雨和昨天的这场降雪对小麦是好?是坏? 2023年第45周小麦文献汇总(2023-11-12) 话题 | 全球高温创记录下小麦生产面临的挑战 育种家有话说 | 浅析小麦产量育种中的进化生态学原理 Nature Communications | 研究揭示小麦病原菌诱导的的异黄酮生物合成途径 麦田一线 | 小麦条锈病跨区域全周期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会议通知 | 小麦族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国际论坛(2023 第V期) 小麦族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国际论坛(2023 第V期) 小麦×玉米系统诱导小麦单倍体技术简要交流 原文地址:*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麦疯长 Plant Com | 山东农业大学张宪省实验室发现过量表达TaLAX1可以提高小麦遗传转化和基因编辑效率 “燕芯一号”——燕麦分子育种芯片 育种家有话说 | 关于小麦育种创新实践的几点做法 一作解读 | PP:小麦/山羊草属复合物种中NUPGs/NUMGs的进化轨迹 The Crop Journal | 北大现代农业研究院陈时盛团队精细定位小麦抗秆锈病基因Sr8155B1 PNAS | 曹晓风院士团队在羊草基因组演化与育种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PBJ | 适当降低Importin-基因的表达增强小麦对黄矮病的抗性 JIPB |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团队揭示印迹基因TaLFL2参与调控不同倍性小麦杂交障碍 The Crop Journal | 堪萨斯州立大学联合美国农业部解析美国硬红冬小麦赤霉病抗性和农艺性状遗传位点 3177份小麦种质资源中Fhb1等位变异分析及赤霉病抗性鉴定 Crop Science|基于无人机RGB影像的小麦持绿性状鉴定与其相关遗传解析 原创解读 |Plant Cell- 大麦免疫受体MLA3识别稻瘟菌的寄主特异性效应因子Pwl2 JIA | 河南科技大学王春平教授课题组基于ND-FISH和SNP芯片对小麦背景中华山新麦草染色体的快速鉴定研究 育种家有话说 | 浅谈小麦结实性 Food Energy Secur. | 通过非破坏性表型技术如高光谱成像改善小麦的籽粒品质 宁麦系列小麦品种性状特点及相关基因位点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新疆冬小麦品种资源主要产量性状 育种家有话说 | 地腾出来了,小麦还不播种为那般? JGG|复旦大学张一婧团队开发小麦族代谢基因簇检测与注释平台Triticeae-BGC Nautre Commun|蚯蚓对全球粮食生产的重大贡献 育种家有话说 | 一年两种两收小麦研究 NC | 福建农林团队揭示了“产生长素微生物”促进大麦根鞘建成的机理 小麦单倍体育种研究进展简述 一作解读 | NC-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47的克隆及其短片段易位系创制 研途小记|小麦品系S849-8中同时提高小穗数和千粒重位点的挖掘和解析 一作解读 | PBJ-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发现小麦转录因子TaMADS-GS通过调控细胞分裂素途径影响籽粒大小 麦田一线 | 2023年黄淮海冬麦区小麦指导意见 育种家有话说|小麦广谱抗白粉病基因Pm24种质创新 JGG|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孙加强团队揭示油菜素内酯调控小麦耐盐新机制 2023年第38周小麦文献汇总(2023-09-24) Nature Plants|特定生育阶段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决定小麦的产量组成部分 JIA | 安徽农业大学马传喜教授课题通过关联分析剖析普通小麦籽粒颜色与收获前穗发芽抗性的遗传基础 育种家有话说 | 介绍一种小麦去雄方法 育种家有话说 | 简述国际小麦抗旱生物育种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Plant Com |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综述谷物类食品蛋白质研究的发展现状和机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院士/刘杰教授课题组揭示条锈菌效应子调控寄主免疫的新机制 育种家有话说|山西省旱地小麦品种抗旱节水指标分析 JIPB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曹晓风院士课题组建立羊草基因编辑体系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赵玉胜研究组招聘启事 原创解读∣Plant Physiology-UDP-葡糖转移酶HvUGT13248赋予大麦对赤霉病的Ⅱ型抗性 一作解读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小麦遗传育种团队综述淀粉粒度分布及品质效应的研究进展 TAG:四川农业大学开发长穗偃麦草1E-7E染色体特异Oligo-FISH探针用于E基因组检测及鉴定 2023年第36周小麦文献汇总(2023-09-10) 他山之石 | Nature commun 红光诱导褪黑素合成机制促进富含褪黑素蕃茄研发 Seed Biology |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构建小麦长链非编码RNA综合数据库并解析籽粒发育相关lncRNA功能 Mol plant丨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发表未来气候变化下小麦对环境胁迫的适应:分子基础与遗传改良综述 Nucleic Acids Research | 浙江大学尹燕妮团队揭示小麦赤霉病菌应对寄主高铁胁迫新机制 JGG|中国农业大学缑金营团队揭示小麦抗条锈病新机制 “三株野草”如何变成“一碗面”?——对话小麦育种专家杨武云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麦品比、区试、生试常见问题探讨 河南师范大学小麦生理生态研究团队联合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揭示TaSINA2B与TaSINA1D互作正向调控小麦干旱响应及根系发育 2023年第35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9-03) 一作解读 | The Plant Cell-现代小麦育种对基因组和表型的重塑 JIA |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小麦生理生态研究团队贺明荣教授课题组延迟播期对不同穗粒位的结实粒数、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研究 一作解读:Food Res Int | 弱光胁迫调控小麦面筋性能与蛋白质营养的结构基础 2023年第34周小麦文献汇总(2023-08-27) 一作解读|烟台大学马朋涛团队综述小麦抗白粉病基因挖掘、转育和机制研究进展 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一种小麦产量与品质协同提高的劣汰选优选育方法”发明专利获美国授权 育种家有话说 | 中国特有黑麦1RS染色体臂上抗条锈病基因的发掘和利用 JIA | 扬州大学大麦遗传育种研究团队许如根教授课题组发表大麦MATE转运蛋白基因调控了大麦叶原基形成间隔期和株高表型的研究 JGG|中国农大小麦研究中心综述小麦复杂基因组和种质演化研究进展 2023年第33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8-20) 原创解读 | Commun biology整合一粒小麦遗传和基因组资源,实现重要性状的精确定位 育种家有话说 | 由小麦成熟需要提早说起 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Andreas Graner教授: 致力于解开农作物基因组的秘密以保护和利用育种种质 eLife | 研究揭示玉米根系分泌物通过土壤微生物影响小麦产量的机制! 一作解读 | HvSRN1 的自然变异调控大麦穗轴节数 一作解读|全生育期广谱抗白粉病小麦-黑麦6RS小片段易位系的创制和抗病基因PmW6RS的物理定位 一作解读 | 华中农业大学小麦团队苏汉东课题组解析小麦10+基因组着丝粒多样化进化和着丝粒功能稳态的协调机制 2023年第32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8-13) 育种家有话说| 彩色小麦的来源与研究进展 INT J MOL SCI | 两种磷肥配方对小麦生理、根际和根面微生物群的影响 PCE-中农大张英华课题组探索小麦整穗可育小花形成的动态调控基因网络机制 Nature丨一粒小麦基因组揭示最古老驯化小麦的历史 Plant Phenomics |【模型公开】从三维模拟到田间应用:水稻小麦冠层动态表型 利用基于表型组学的机器学习方法测量小麦生物量和叶面积 JIA | 扬州大学小麦研究中心小麦籽粒产量与氮肥效率协同提升机理研究 [有关小麦抗穗发芽的问题](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1MjIyODIzMA==\u0026mid=2247517226\u0026idx=1\u0026sn=139356cb205c7b8f7eb5518fd3269d95\u0026chksm=e8ffad69704e17340f217786f5 * The Crop Journal | 南京农业大学马正强团队精细定位小麦抗白粉病新基因PmNJ3946 58aa3a0cde7653f21fd3aefb3dc0eae762195f48a18908543e\u0026amp;scene=27#wechat_redirect)\n2023年第30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7-30) PBJ 综述| 麦类作物与锈病、白粉病病原互作分子机制解析研究进展 育种家有话说 | 从源头重建小麦生产新平台 The Crop Journal | 南京农业大学马正强团队精细定位小麦抗白粉病新基因PmNJ3946 浅析2023年黄淮小麦减产原因 2023年第29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7-23) 一作解读 | NC-利用STAM技术快速克隆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YrNAM “小麦抗赤霉病”工作进展及研讨会在遗传发育所成功召开 原创解读|携带Sr47的三个硬粒小麦和硬红春麦种质的遗传累赘分析 The Crop Journal | 青岛农大鉴定小麦株高QTL簇及其候选基因 育种家有话说 | 气候变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原创解读∣小麦重组抑制区基因的精细定位新方法-辐射杂交作图 一作解读 | 河南科技大学王春平教授团队在小麦抗麦长管蚜遗传位点挖掘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3年第27周小麦文献汇总(2023-07-09) The Crop Journal | 四川农大对来自小麦农家种的全生育期条锈病抗性基因YrAS1676进行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解析 一作解读 |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揭示小麦中HSFA6e-HSP70s通路在转录后水平以及翻译水平进行热胁迫响应的新机制 第八届全国小麦遗传育种研讨会暨第十一届全国小麦基因组与分子育种大会第一轮通知 一作解读 | PC: TaHsfA1蛋白的SUMO化修饰是小麦热胁迫响应的动态分子开关 aBIOTECH | 上海市农科院生物所与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利用小孢子技术创制大麦纯合诱变群体 一作解读 | PBJ-提升小麦品质:多技术联合助力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研究 综述|控制小麦锈病的关键:遗传抗性的鉴定和利用 小麦小穗数基因克隆与应用研究进展 一作解读 | PJ: 刘宝课题组揭示染色体易位对新合成异源六倍体小麦表型、基因表达和代谢组的直接影响 2023年第25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6-25) 原创解读|New Phytologist 问题的根源:小麦根系对木质部空化的不同易损性 原创解读 | PJ-大麦芽胍碱合成通路重要氧化酶的分子鉴定 JIA | 安徽省农科院稻麦绿色丰产增效科技创新团队稻茬小麦起畦种植通过提高光合源强和改善穗分化来提高穗粒数的研究 原创解读|Nature genetics:抗秆锈病基因Sr43编码了一个罕见的蛋白激酶 The Crop Journal | 河北农大小麦叶锈病研究团队揭示PR蛋白与叶锈菌效应蛋白互作机制 JIA 封面文章 |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团队揭示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Dy10亚基对面团特性和面制品品质的影响 育种家有话说 | 又是小麦育种年——2023年 一作解读 | TAG:基于三标记策略和部分同源配对基因ph1b快速创制小麦-簇毛麦抗白粉病补偿性易位系 基于重测序的小麦优异种质资源研究 小麦BSA定位群体与测序介绍 2023年第23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6-11) 一作解读|Plant Physiology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揭示小麦族进化过程中细胞器基因向核基因组转移的高度积累 WheatOmics v1.0引用量超过100次,点击使用量超过73万次 Mol Plant | BRIDGEcereal:机器学习助力查绘泛基因组中大片段插入缺失 Nature Plants | 中国农业大学缑金营教授团队发现光合系统“延迟退休”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育种家有话说|小偃麦衍生系种质耐盐鉴定 The Crop Journal | 河南大学宋纯鹏教授团队在探索利用节节麦实现现代小麦品种产量性状改良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3年第22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6-04) 原创解读 | Nature Sustainability 利用嗅觉误导降低啮齿动物对小麦种子的损失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麦成株抗条锈病基因的发掘与利用 育种家有话说 | 不同小麦品种穗发芽初步研究 The Plant Journal | 韩方普研究组在多倍体小麦形成与进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他山之石|水稻理想株型基因IPA1:一个基因的研究到底有没有尽头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黑麦盐碱地种植和种质资源挖掘 JIA | 山东农业大学贺明荣教授课题组延播通过促进茎秆中木质素和纤维素的合成与积累增强小麦抗倒性能的研究 助力“麦”向丰收!博瑞迪小麦100K液相芯片研发成功 Science|创造高产无性繁殖杂交作物的目标成为可能 Plant Com |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黄收兵副教授与合作者综述主粮作物花期应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机制及生产管理措施 一作解读 | New Phytologist减数分裂异常与部分同源染色体间补偿的不对称性共同决定合成异源四倍体小麦的快速核型变异 Nature Genetics | 王亚军博士等揭示新型串联激酶融合蛋白WTK6-vWA介导小麦叶锈病抗性 JIA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远缘杂交遗传育种团队陈新宏课题组 小麦–黑麦T1DL·1RS易位系创制与鉴定 弱筋(低筋)小麦也需要好的蛋白质质量 小麦族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国际论坛 (2023 第II期) The Crop Journal | 安徽农大李金才教授团队揭示倒春寒对冬小麦形态生理与不同小穗位结实粒数关系的影响机制 再谈小麦分子育种\u0026mdash;分子育种靶点之我见 2023年第19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5-14) 一作解读|Science Advances-河南农业大学陈锋团队揭示TaSRT1-TaPGK分子模块调控小麦低温抗性的新机制 第425期泰山科技论坛——小麦生物育种高峰论坛在济南召开 New Phytologist | 研究揭示菌根共生的时间互补性影响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的机制! 原创解读|BMC Biology:抗白粉病基因Pm8的广泛应用导致了AvrPm8的超突变 Plant Com | 中国农大/复旦大学缑金营教授揭示抑制小麦条锈病的新机制 “一带一路”小麦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 一作解读 | Nature Plants-肖军研究组在小麦再生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原文地址:* Current Biology:短柄草叶表皮毛细胞和气孔大小的分子控制机制(德国海德堡大学) 安徽省小麦育种发展现状及形势分析 利用基于注意机制的anchor-free ObjectBox模型的小麦穗检测 2023年第17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4-30) JIA | 四川农业大学麦类种质资源研究团队颜泽洪教授课题组小麦近缘种质资源小伞山羊草重要性状的评价 麦田一线 | 近期降温对小麦生产的影响与管理措施建议 Nature |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揭示BR与GA激素平衡调控小麦株型和产量的新机制 The Crop Journal |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对小麦粒重主效稳定QTL QTkw-2D进行精细定位 原创解读 |Commun biology 合成六倍体小麦中D亚基因组受到大规模抑制:揭示后多倍体化基因组重编程现象 育种家有话说 | 我的小麦穗发芽研究工作 JIA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赵惠贤教授课题组miR164-TaNAC14模块调节小麦苗根发育和耐旱耐盐性研究 一千零一技 | 基因与环境互作(G by E) JGG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张学勇团队发现TabHLH95-TaNF-YB1模块促进小麦籽粒淀粉合成并提高粒重 2023年第15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4-16) Nature|社论:小麦病害的全球传播令科学家们担忧 Phytopathol Res专刊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阳团队在小麦条锈病生物防治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infarm成功试验室内种植小麦,垂直农业实现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 New Phytologist | 北京大学李磊课题组揭示小麦孢粉素聚合的分子机制 2023年第14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4-09) 麦田一线 | 4月小麦有什么病虫害?如何管理?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麦茎基腐病的危害趋势、发病原因及防治 Microbiome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揭示植物驯化塑造小麦根际微生物组组装和代谢功能 综述 |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鉴定与创新利用 育种家有话说 | 普通小麦籽粒叶酸含量分析 麦田一线 | 小麦重大病虫害早春发生动态及下阶段趋势 Plant Com | 遗传所联合多单位建立冬小麦的EMS突变体库 JGG|中科院遗传发育所肖军团队综述小麦穗型建立调控网络及其对产量提升的意义 一作解读 | Plant Cell-孙加强/孔秀英合作发现小麦绿色革命蛋白磷酸化调控机制 一作解读|小麦属群体基因组揭示面包小麦及其近缘种全新世群体演化历史 aBIOTECH | 延安大学罗坤课题组综述真菌毒素DON的累积与解毒及其在病害-小麦互作关系中的潜在作用 2023年第11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3-19)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小麦遗传育种团队成功开发双重KASP标记体系 Plant Com|中国农大小麦研究中心揭示TaTCP4/10-B1级联网络调控小麦芒伸长的分子机制 Plant Cell |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构建了小麦籽粒发育的翻译调控图谱 PCE | 中国农大/复旦大学缑金营教授、河南农业大学陈锋教授合作揭示了HSP90.2保护2Q2蛋白共同增强小麦白粉抗性的机制 原创解读|纤毛鹅观草FhbRc1位点可提高小麦赤霉病抗性 育种家有话说|小麦-华山新麦草远缘杂交后代品质性状分析 PNAS | 小松田隆夫/刘成团队克隆小麦抗黄花叶病毒基因Ym2 育种家有话说 | 关于小麦品种评价问题的思考 麦田一线 | 小麦大面积枯黄、死苗,秸秆还田是否该“打板子”? Science Advances|德国研究人员揭示决定大麦谷物数量的分子基础 一作解读|小麦0.1K育种家基因检测和分子辅助选择芯片的开发与应用 Nature Commun.|山东大学夏光敏/王勐骋团队鉴定到小麦抗旱关键基因TaWD40-4B.1并揭示其分子机制 Plant Com | 背靠背! 中国农大和中国农科院研究团队分别创建小麦单倍体花青素标记鉴别系统 The Crop Journal | 中国农业大学揭示茎基腐病侵染对小麦根系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Plant Com | 中国农科院小麦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创新团队揭示小麦B亚基因组的遗传改良潜力 一作解读|一个新的长穗偃麦草成株期白粉病抗性位点的定位 Sustainability|从全基因组水平纵览小麦抗叶锈病遗传学研究进展 2023年第8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2-26) 一作解读 | Plant Communications康振生院士/胡小平教授课题组在小麦条锈病流行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PBJ | 中国农大/复旦大学缑金营教授、河南农大陈锋教授揭示了提高小麦高光效增产的机制 The Crop Journal | 四川农大等单位联合揭示小麦远缘杂交种质创新“新工具”基因phKL的作用规律 aBIOTECH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路则府团队构建小麦籽粒发育中的转录调控图谱 NP|小麦激酶和NBS-LRR免疫受体形成的寄主特异性屏障阻碍麦瘟病菌的侵染 一作解读 | Annals of Botany-小麦光合生理和形态特征对产量的影响及遗传定位 2023年第7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2-19) 原创解读 | NC:12-氧磷二烯酸还原酶基因的剂量差异调节小麦根系生长 工具 | 国内商业化小麦突变体库(已测序) 一作解读| NC-刘旭/孔秀英/孙加强合作克隆小麦分蘖调控新基因TN1并解析其调控的分子机制 原创解读| BMC Biology:小麦族基因存留分析揭示影响基因复制和固定的影响因素 工具 | 全新小麦泛基因组外显子捕获探针 一作解读: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梁荣奇课题组揭示小麦早期籽粒发育调控的机理 工具 | 全新小麦泛基因组外显子捕获探针 [育种家视野|人工合成小麦遗传改良实践* Genes综述] Plant Com | 中国农科院张学勇团队发现小麦进化过程中着丝粒的重置与移动事件 The Crop Journal | 河南农业大学鉴定出控制小麦分蘖角度的重要遗传位点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小麦遗传育种团队利用Fhb1和Fhb2分子标记辅助改良优质弱筋小麦品种扬麦15赤霉病抗性 遗传发育所韩方普实验室在小麦赤霉病研究取得进展 一作解读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小麦遗传种团队利用Fhb1和Fhb2分子标记辅助改良优质弱筋小麦品种扬麦15赤霉病抗性 PBJ | 宁波大学植物病毒所陈剑平院士、羊健研究员团队发现病毒蛋白靶向寄主蛋白TaVTC2诱导小麦广谱抗病性新机制 2022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八) 一作解读|小麦成株期抗叶锈病新基因LrYang16G216的定位 育种家有话说 | 冷型小麦理论及其育种意义 2023年第4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1-29) 2022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五) 2022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四) 2022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三) Mol Plant | 山东大学刘树伟教授课题组解析TaCCD1调控小麦耐碱性分子机制 2022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二) 2022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一) 2023年第3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1-22)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麦冻害这事儿还得说 Science | 诱导植物根瘤共生信号传导的核心受体复合物 JIA「麦类遗传育种」主题文章 育种家有话说 | 聊聊小麦黑胚 迎接小麦生产面临的挑战:全球小麦倡议的战略研究议程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麦籽粒形态建成期发育规律探讨 麦田一线 | 小麦出现连篇枯黄,多年不见,谁才是罪魁祸首 育种家有话说|小麦染色体结构变异及抗旱效应 Plant Com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构建小麦AB-NAMIC群体为基因发掘与育种利用提供有力支撑 Genome Biology | 基于ITER平台的小麦和玉米Cas12a碱基编辑系统的优化 一作解读 | GB:肖军研究组在小麦胚发育的表观组调控中取得新进展 2023年第2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1-15) 原创解读 | 草木聚糖结构变异导致与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独特相互作用 JIA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张学勇研究员团队TaABI19正调控小麦籽粒发育的研究 一作解读 | New Phytologist-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解析小麦籽粒γ型醇溶蛋白在加工品质改良中的作用 一作解读 | PBJ-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杨平课题组发现小麦抗病毒新基因 一作解读 | JXB-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在杂交小麦育性恢复基因的发掘方面取得新进展 JIA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李立会课题组小麦背景下冰草2P染色体易位片段的遗传效应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中国农科院研究揭示微生物减少小麦对镉的吸收! 江苏省小麦品种性状分析 NCC高被引论文|气候变化下小麦产量模拟的不确定性 育种家有话说 | 基于太谷核不育利用的小麦群体改良及种质创新 PBJ | 李承道/周美学/王轲等多课题组合作发现新的半矮秆基因GA3ox1并解析其调控大麦株高的作用机制 2023年第1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1-08) 原创解读 | Science 禾本科玉米通过改变独脚金内酯生物合成实现对独脚金的抗性 PBJ | 利用基因编辑创制新的小麦不育系 现代农业专题系列20——年终总结与展望【合集】 Mol Plant | 南京农业大学王秀娥团队构建小麦三级基因库重要野生近缘物种簇毛麦染色体水平参考基因组 育种家有话说 | 浅谈小麦抗旱性研究进展 一作解读 | Communications Biology: 多倍体小麦F1代胚胎发育基因表达分析 Mol Plant | 利用机器学习方案整合多组学数据搭建普通小麦层级调控网络平台Wheat-RegNet 原创解读|普通小麦与乌拉尔图双单倍体的创制及KASP标记的应用 育种家有话说|小麦MATRILINEAL基因诱导单倍体产生的分子机制探讨 PBJ | 南京农大王源超教授/王秀娥教授团队合作发现免疫识别受体RXEG1可有效提高小麦对赤霉病的抗性 2022年第52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1-01) 小麦品系天民668成株期和苗期抗白粉病基因 Mol Plant | 中国农大小麦研究中心构建小麦整合基因调控网络wGRN助力功能基因发掘 JIPB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在小麦种子休眠调控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小麦亲缘物种抗白粉病基因研究 PBJ | 首次在小麦中实现了非基因型依赖的同源重组修复介导的大片段精准敲入 2022年第50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12-18) 2022年第51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12-25) 国标三等小麦标准,小麦等级标准怎么区分? JIPB | 中农/深圳大学合作研究发现MCM10参与DNA复制依赖型核小体的组装 育种家有话说|小麦组蛋白甲基化酶基因在杂交种中干旱胁迫应答模式分析 PBJ | 农业基因组所通过CRISPR/Cas9恢复失活基因创制抗穗发芽红麦 原创解读|小麦EARLY FLOWERING 3影响小麦的抽穗期而不干扰昼夜节律 The Plant Journal | 遗传发育所韩方普研究组在植物多倍体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麦异源细胞质种质筛选及利用 Nature Food | 研究揭示小麦中有害真菌毒素的威胁越来越大! 植物科学常用数据库和生物信息学工具2022版发布 原创解读|创制一套覆盖乌拉尔图小麦全基因组的渗入系 一作解读 | PCE-利用关联标记与生态模型聚合小麦优异基因并设计理想株型 Science | 2022十大科学突破,云南大学多年生稻排名第二 PNAS |植物-细菌共生特异性的机制! 育种家有话说 | 我国小麦抗穗发芽分子标记及其相关种质挖掘研究进展 MBE | 高精度比较基因组分析揭示禾本科植物自交不亲和系统的起源与进化过程 原创解读 | PJ: HvGST对有色大麦中花青素的积累起着关键作用 育种家有话说 | 利用人工合成小麦创制抗赤霉病新材料及其利用 一千零一计|这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小麦染色体图 天选、中梁系列抗条锈病小麦品种选育概况 作物骨干亲本研究进展简述 2022年第48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12-04)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 用于可持续作物生产的根际工程! JIPB | 作物科学研究所应邀综述植物碱基编辑和引导编辑技术研发现状与展望 PBJ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姚泉洪和彭日荷团队创制富含三种饲料酶大麦新种质 JIA“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专题(二):浙江大学马忠华团队综述“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控技术” 彩色小麦营养功能育种与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NG | 储成才和高彩霞团队合作在解决水稻小麦穗发芽上实现重要突破 2022麦类作物生产与挑战国际学术会议(中文版) 原创解读|兼抗条锈和赤霉病的小麦与滨麦4Ns (4D)异代换系的细胞学鉴定及分子标记的开发 2022年第48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12-04) 原创解读 | PNAS-新型矮秆小麦基因Rht13功能解析 南京农业大学与法国国家农业食品与环境研究院植物表型联合实验室博士后招聘! 单倍体育种技术可以大大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 JGG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利用基因编辑创制出大麦单倍体诱导系新种质资源 育种家有话说 | 硬粒小麦与粗山羊草人工合成六倍体冬小麦新种质研究 :* 一千零一技 | 如何计算配合力+方差组分+遗传力 植物免疫系统的“御敌”机制 Molecular Plant | 柴继杰团队详细综述植物免疫受体的结构、生化功能和信号传导机制! 深度学习在小麦表型分析中的应用 麦田一线 | 小麦要想高产,苗期管理是关键 2022年第47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11-27)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小麦遗传转化与基因编辑平台科研人员招聘 一作解读 | 河南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揭示TaSnRK2.10抗旱新机制 CRISPR诱导TaSPL13基因突变以改善小麦产量性状和植株结构 利用热成像和光化学反射指数检测小麦对二氧化碳升高和干旱的响应 今年冬季前期偏暖 小麦长势过旺怎么办,如何控旺? 育种家有话说 | 21世纪山东省小麦关键种质资源及骨干亲本初步探讨 一作解读|PJ:HvGST为调控大麦籽粒花青素积累的关键基因 一作解读 | 中国小麦染色体优异结构变异的鉴定与效应分析 2022年小麦冬灌技术指导意见 2022年第46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11-20)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 低亲和力转录因子SPL结合位点参与小麦亚基组表达分化 PNAS | 研究揭示豆科植物共生固氮根瘤形成氧气扩散屏障的机制!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麦F1杂交组合育种多目标性状灰色综合评判 [Journal of Genetics and Genomics “小麦生物学”专辑征稿启事](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1MjIyODIzMA==\u0026mid=2247512104\u0026idx=3\u0026sn=ceb09988e4db7aded223cd4feb0c9a22\u0026chk 17c1de939ed7a5d61bf8b4dcc29bb17bc57c15c7f757c2d1bf95f9278b7950de4ac10841\u0026amp;scene=27#wechat_redirect) 他山之石 | 现代农业专题系列之——时尚水稻【第二期】 PBJ | 利用CRISPR/Cas9编辑小麦SPO11-1 基因,实现对细胞减数分裂的遗传调控创造新的等位变异 NC文章PPT讲解 | 小麦基因组的战争与和平-转座子与小麦进化 原创解读|植物调控免疫与生长权衡的新机制 【Nat Biotech】杂合的等位基因,诱导小麦单倍体效率更高 The Crop Journal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宁夏农林科学院发现小麦春化基因Vrn-A1新等位变异 Mol Plant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三亚国家南繁研究院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全基因组选择新方法 2022年第45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11-13) 原创解读 | 《Science》人们每天都在杀菌,殊不知“好菌”也被误杀了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麦耐热种质资源筛选 南京农业大学王秀娥课题组揭示重金属结合蛋白HIPP1介导的小麦白粉病抗性依赖于异戊二烯化修饰 PBJ | 西北农林植物免疫研究团队在小麦广谱抗条锈病材料创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麦田一线 | 今冬南方麦区应持续关注旱情不利影响 PJ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免疫研究团队揭示锈菌特异效应子PstSIE1抑制植物免疫反应新机理 2022年第45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11-08) 原创解读|部分同源染色体交换能够使人工合成四倍体小麦快速进化出耐盐和高渗透胁迫的特性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麦育种中的几点体会 JIA | 小麦转录因子基因TaNF-YB11通过调控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和活性氧稳态增强植株抗旱能力 原创解读|Plant Phy 胁迫诱导蛋白调节短柄芥和拟南芥的耐旱性和开花时间 JIA | 四川农业大学郑有良教授研究团队针对四川地方种质资源和育种品种的品质进行了全面评价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一作解读|《Nat. Commun》宁波大学植物病毒研究所陈剑平院士团队鉴定小麦黄花叶病易感基因TaMTB 育种家有话说 | 关于小麦抗倒伏性的一些思考 案例分享丨博瑞迪小麦16K液相芯片助力小麦性状定位相关研究 庄巧生小麦研究贡献奖2022年申报通知 原创解读 | 综述:中国小麦性状遗传改良的基因组学研究(八):小麦抗病虫害的研究进展 综述解读 |中国小麦性状遗传改良的基因组学研究(七):小麦非生物胁迫的遗传改良 综述解读 |中国小麦性状遗传改良的基因组学研究(六):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综述解读 |中国小麦性状遗传改良的基因组学研究(五):小麦春化调控 综述解读 |中国小麦性状遗传改良的基因组学研究(四):小麦品质的调控 育种家有话说|高产优质小麦育种方法探讨 一作解读 | PP: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张学勇研究员团队发现生长素响应因子TaARF15-A1调控小麦衰老与成熟的分子机制 原创解读 | 综述:中国小麦性状遗传改良的基因组学研究(三) 原创解读 | 综述:中国小麦性状遗传改良的基因组学研究(二) 综述解读|中国小麦基因组学和性状改良研究(一):小麦起源与产量走势 原创解读|携带Fhb7等位基因的易位系创制与鉴定 原创解读∣长读长测序助力克隆Pm69: 一个位于快速进化的抗病基因簇中的小麦抗白粉病基因 育种家有话说 | 氮肥种类及其对小麦分蘖的调控作用 2022年第42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10-23) New Phytol. | 康振生院士/毛虎德课题组揭示了TaERF87与TaAKS1协同调控小麦抗旱性的作用机理 育种家有话说∣小麦抗赤霉病材料的筛选与创制 作者解读 | NG:德国IPK通过预育种基因组学开启小麦种质资源库利用新策略 数据可视化,带你了解小麦条锈菌3D基因组 原创解读 | 麦麸的碾磨对麸皮蛋白的消化率、水解和营养特性的影响 作科所牵头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小麦产业专家团启动 麦田一线 | 冬小麦如何预防“拉尼娜”现象冻害来袭 原创解读 | Nature Communications 病原菌如何巧妙的从植物防疫机制逃脱? 简聊小麦黄斑叶枯病(tan spot) 原创解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与我国有关单位合作,从扬麦12中鉴定出一个控制赤霉病抗性和产量性状的QTL簇 第二十届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作物学会建会60周年庆祝大会通知 育种家有话说 | 国内外153份小麦种质条锈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JIPB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免疫团队发现小麦条锈菌效应蛋白调控致病的新机理 小麦远缘杂交创新种质的“两把剪刀” ModA 公开征集 | 农业中的100个重要问题 2022我国小麦品质数据新鲜出炉 Mol Plant | 山东农业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合作阐明了小麦一种水通道蛋白促进生长与防卫的分子机制 《中国农业科学》小麦抗条锈病基因育种利用专辑 2022年第40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10-09) 育种家有话说 | 大品种之所以是大品种的原因 华中农业大学杨光圣团队揭示MYB28调控甘蓝型油菜种子硫苷积累的分子机制 原创解读∣TAG-Yr28的单倍型变异及抗性抑制 育种家有话说 | 适合做杂交小麦不育系的类型 2022年小麦秋冬季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育种家有话说 | 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西农20 一作解读 | NC:北美地区小麦育种策略带来的产量增益无法完全抵消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造成的负面影响 一作解读 |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挖掘小麦加工品质相关性状关键基因 The Crop Journal | 西澳大学闫桂军教授团队开发小麦抗穗发芽的KASP标记 JIPB | 中国农业大学朱蕾发现拟南芥驱动蛋白ARK2稳定微管正端并促进微管成束的分子机制 育种家有话说|整地凉墒等雨 Plant Com | 中国农业大学陈绍江、刘晨旭团队提出双性花作物单倍体高通量诱导策略 JIA | 山东农业大学小麦品质育种团队陈建省教授课题组利用连锁分析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对小麦籽粒灌浆速率相关性状进行遗传解析 Nature Com|英国研究人员揭示小麦叶枯病菌诱导小麦叶枯病的分子机制 Nature | 柴继杰、陈宇航等合作揭示小麦CNL类抗病蛋白的共性作用机制 原创解读|精细定位簇毛麦中的抗白粉和抗条锈病基因 新生入门|从零开始学转录组:软件安装 促进小麦籽粒加工及营养和健康品质性状优异等位变异Gli-D2-null的挖掘与育种应用研究 康振生院士:博士生不知道怎么解决问题,我把他带到田里 Plant Journal | 湖南农业大学吴德志课题组合作解析大麦群体镉积累的遗传机制 特异响应茉莉素动态变化的荧光蛋白活体成像小麦系统 2022年第38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09-25) 2022年第38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09-25) 学者风采|李振岐:绝不仅是著名植物病理学家和小麦锈病专家 原创解读∣普通小麦的育种史、选择热点区域和未被利用的等位基因多样性 河南郸城:紫优香富硒全麦粉荣获第29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后稷特别奖” PJ: 小麦抗旱分子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2022年全国小麦秋冬种技术意见 一作解读|在Q基因中引入错义突变协同提高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含量 2022年第37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09-18) 2022上半年小麦文献及对应解读总结(六) 一作解读|麦类作物四种土传病害病原的宿主特异性研究 Sci Adv | 欧阳松应揭示病原菌效应蛋白AvrSr35激活抗病蛋白Sr35功能机制 原创解读 | 作物根系自调节丢失对养分吸收和作物发育的影响 The Crop Journal | 西安科技大学定量分析条锈病害对小麦冠层光谱的独立影响 新生入门 | 小麦单基因分析 首例单子叶植物NLR抗病毒基因—抗大麦条纹花叶病毒基因BSR1 Pedosphere | 镉胁迫下华北小麦群体苗期表型变异及关联分子标记挖掘 原创解读∣PJ 临近依赖性生物素化技术(BioID)助力禾谷镰刀菌效应蛋白的批量鉴定 原创解读|利用ND-FISH和Oligo-FISH精确识别小麦与中间偃麦草衍生后代的染色体组成及重排 The Crop Journal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建立小麦穗数智能识别模型并验证其遗传应用价值 一作解读|TaCER1-6A参与小麦叶片蜡质烷烃的生物合成并增强抗旱性 The Crop Journal | 河南农业大学王晨阳课题组揭示水氮亏缺降低小麦叶片光合能力的生理机制 原创解读 | PC: “禹式三角” 的最后一块:四倍体埃塞俄比亚芥的基因组进化 The Crop Journal │ 河南农业大学提出一种应用多角度遥感数据监测小麦白粉病的方法 原创解读 | Commun Biol-来源于野生二粒小麦的Yr84命名与定位 一作解读 | FRI: B型淀粉颗粒的适量添加可改善小麦面团的流变学特性 The Crop Journal |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利用BSE-seq快速定位小麦籽粒大小和粒重QTL PBJ | 利用BSMV病毒的sgRNA递送系统在小麦Q基因启动子上实现多靶标编辑 一作解读 | PBJ-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揭示麦蚜唾液蛋白效应子抑制小麦免疫反应机制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突变篇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麦遗传新种质的创制及遗传分析 原创解读 | JXB-大麦旗叶衰老进程中的蛋白稳态、脂质重塑和氮素再转运 泉脉农业 | 优异小麦突变体资源 Plant Cell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毛虎德组揭示了TaDTG6-B功能获得性等位基因调控小麦抗旱性的分子遗传机理 原创解读|《Science》设计-合成生物学自定义侧根的生长密度 原创解读 | 硬质冬小麦种质的全基因组分析确定了与穗部和籽粒性状相关的基因组区域 CGM第275期:多倍体小麦的散布式起源和长期驯化规律 NC | 全球小麦白粉病基因组分析揭示病原菌传播与历史上人类迁徙和贸易的关联 原创解读 | PJ-大麦Ror1基因编码XI类肌球蛋白 回放 | 小麦基因组与分子育种论坛-20220729 原创解读|小麦激酶和NBS-LRR免疫受体形成的寄主特异性屏障阻碍麦瘟病菌的侵染 一作解读 | TAG-一整套来源于八倍体小偃麦小偃7430的附加系的创制与鉴定 小麦功能基因发掘新思路\u0026ndash;激发小麦基因组中沉默的抗病基因提高白粉病抗性 育种家有话说 | 克字号小麦的前世今生 The Crop Journal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创制适宜小麦高效遗传转化新种质 2022年第30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07-31) 原创解读|授粉在植物出现之前就存在了吗? STE丨杨建军课题组:土壤-小麦系统汞生物有效性预测及主控因子研究新进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保通/李强团队揭示谷胱甘肽硫转移酶介导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分子机制 Nature Food | 小麦供应持续动荡,我们能做什么? 【作者解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免疫研究团队揭示条锈菌富含甘氨酸/丝氨酸效应子抑制植物免疫反应的分子机理 原创解读 | 小麦矮化基因的苗期和田间评价及其在多种遗传背景下对根系性状的影响 原创解读|小麦白粉菌无毒基因AvrPm17的变异使Pm17丧失持久抗病性 一作解读 | 小麦品种科农9204基因组及氮高效分子解析 小麦多组学网站上线科农9204基因组资源 一作解读 | 小麦品种科农9204基因组及氮高效分子解析 Mol Plant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揭秘小麦国宝基因Ms2导致花药败育的分子机制 Int J Biol Macromol | 利用系统获得抗性关键调控因子HvWRKY6基因提高小麦广谱抗病水平 原创解读∣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22a的共分离KASP标记 一作解读 | TAG-小麦成株抗条锈病新基因YrBm的标记定位和利用 【原创解读】The Plant Journal-大麦染色体近着丝粒区域的进化模式 原创解读 | 磷酸盐溶性假单胞菌菌株WS32根际定植对小麦根系的影响 Nature Plants | 北京大学焦雨铃研究团队发现小麦增产基因 一作解读|《自然-遗传学》:燕麦参考基因组构建及其揭示的六倍体栽培燕麦的起源与进化 原创解读 | PJ-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小麦光系统II耐热性的影响 国家统计局关于2022年夏粮产量数据的公告 原创解读|小麦叶片细菌群对水淹的响应受植物物候控制 一作解读|组蛋白乙酰转移酶TaHAG1与TaPLATZ5相互作用激活TaPAD4的表达,在小麦白粉病抗性中发挥积极作用 专家论坛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晓杰教授:小麦感条锈病基因鉴定及其利用 一作解读 | Cell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免疫团队在小麦感条锈病机制取得重大突破 陈剑平、许为钢院士点评 Cell | 历经18年,我国科学家在小麦感条锈病机制及广谱抗病材料创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PBJ | 利用负荷检验技术分析六倍体小麦突变体库 (Cadenza 突变体库) 中的代谢性状相关基因! 育种家有话说|2022年我国冬小麦丰产原因讨论 一作解读|NC:中国农大小麦研究中心揭示多倍体小麦的散布式起源与长期驯化规律 Science Advances | 携手共御:含有两个基因的遗传模块共同赋予大麦条锈病抗性 一作解读|普通小麦基础耐热性主效位点HST2的精细定位与调控机理初步解析 The Crop Journal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发现小麦背景下诱导染色体易位的新工具 Nature | 栾升团队在植物有性生殖和信号传导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一作解读| 抗叶锈基因Lr9/Lr58的克隆 Mol Plant|突破!快速春化可使麦子一年生长5季 育种家有话说 | 内蒙古小麦生产与育种情况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麦常规育种四大技术环节浅谈 JIA | 四川农业大学颜泽洪教授课题组仅表达Glu-D1位点人工合成小麦的加工品质参数和面筋蛋白含量的多环境变异研究 一作解读| PBJ-中国农大小麦中心揭示小麦组蛋白乙酰转移酶TaHAG1调控小麦耐热性的分子机制 原创解读 | PC:面包小麦的起源与演化(下) 一作解读 | JGG:南京农业大学细胞所王秀娥团队构建纤毛鹅观草“泛核型”与“核心核型” New Phytol | 山东大学、中科院土壤所等合作揭示TaSRO1介导的小麦特色耐盐新机制 一作解读|TaSTP3在小麦感条锈病时被TaWRKY19/61/82转录激活增强条锈敏感性 育种家有话说 |小麦五圃提纯复壮法介绍 PBJ | 华中农大苏汉东课题组发表植物着丝粒生物学及其在生物技术、合成生物学领域应用的综述 JIPB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孙丽英课题组发现中国小麦花叶病毒致病新机制 一作解读 | NP: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在小麦调控耐旱与生长平衡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他山之石|潜在的植物高温感受器的发现,揭示植物响应极端高温的新机制 一作解读 | New Phytologist-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解析小麦面筋蛋白积累的分子调控机制 原创解读|水分限制对小麦幼苗叶、根中赤霉素及其他激素浓度和转录的影响 The Crop Journal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揭示细胞分裂素正向调控小麦耐旱性 原创解读 | 共表达网路分析揭示了普通小麦中与防御反应相关的生物合成通路 Plant Com | 遗传所张爱民课题组联合多单位解析乌拉尔图小麦群体进化历史及地理适应性 原创解读 | The Plant Journal-六棱野生大麦的杂交起源 原创解读 | PC:面包小麦的起源与演化(中) 育种家有话说 | 浅谈呼伦贝尔小麦育种初衷 原创解读|蛋白质组学与面包小麦品质改良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韩方普研究组在小麦远缘杂交及抗Ug99研究中取得进展 一作解读 | TaYRG1通过可变剪切重组蛋白质结构来激活细胞死亡并增强抗病性 一作解读 | 源自节节麦的小麦抗叶锈病基因 Lr42 的克隆 JIA|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遗传育种团队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位点缺失对蛋白体发育、蛋白组分和面团特性影响的研究 一作解读|New Phyto 小麦赤霉菌生长抑制因子协调不同复合体以维持组蛋白乙酰化的动态平衡 一作解读 | 麦类多维组学数据整合及比较分析平台WheatCENet正式发布 原创解读|氮素调节热、干旱和复合胁迫对冬小麦光合作用、抗氧化能力、细胞渗透调节和产量的影响 原创解读∣PBJ 利用抗性基因富集测序及高质量参考基因组进行冬小麦抗病基因定位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傅向东团队应邀撰写可持续型氮高效绿色革命综述文章 小麦生态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浙大陈云课题组在Nature Microbiology发文揭示生物防治真菌病害新机制 原创解读|小麦叶片背面和正面气孔对叶片气体交换和光合作用的贡献不同 The Crop Journal | 中国农大王志敏团队基于长期定位试验评估限水灌溉冬小麦产量的可持续性 原创解读 | PBJ-基于全基因组测序揭示小麦-Ambylopyrum muticum山羊草渐渗系的结构和转录组学特征 新时期小麦育种抗条锈病基因利用现状与策略 原创解读 | PG:MiR172-AP2L 通过整合春化和植物年龄来调控小麦开花时间 The Crop Journal | 南京农业大学与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合作解析Q基因在小麦穗型决定中的功能 The Crop Journal | 耦合遥感水分胁迫因子与作物模型的区域冬小麦产量估测 原创解读|过去60年由二氧化碳升高导致小麦增产的利好被气候变暖和干旱抵消 育种家有话说 | 浅谈个人的小麦穗发芽研究 Plant Physiol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免疫研究团队揭示条锈菌富含丝氨酸效应子抑制植物免疫反应的分子机理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麦适应性强、抗逆性好是这样“炼”成的 温故而知新│ 中国农大小麦研究中心和南京农大细胞遗传研究所共同报道波兰小麦亚种分类基因P1的克隆及功能解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课题组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解析并挖掘了小麦幼苗叶片气孔指数的遗传基础和重要调控基因TaHXK3-2A Annu Rev of Phytopathology综述|谷类作物黄矮病毒的分类及分子机制 The Crop Journal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通过表达高大山羊草HMW-GS 1Slx2.3*基因创制优质小麦新种质资源 Plant Cell | 中国农业大学王献兵课题组揭示MAPK信号通路调控植物弹状病毒跨界感染的新机制 一作解读|新型高能混合粒子场与7Li离子束对小麦的诱变机制 Plants 特辑|小麦改良的遗传和基因组资源邀稿 Nature Genetics | 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团队揭示植物基因枪介导的转基因过程及番木瓜的驯化历史 育种家有话说 | 遐想小麦抗干热风机理 周阳等: 矮败小麦技术体系在黄淮冬麦区南片抗赤霉病育种中的应用 一作解读 | miR319-TaGAMYB3模块协同调控小麦株型和产量的分子机制 JIA | 四川农业大学郑有良教授团队:在不同遗传背景下鉴定和验证稳定表达的小麦小穗数主效QTL 原创解读 | PC:面包小麦的起源与演化(上) 育种家有话说 | 开花可以不好,只要不开颖就行 Plant Com | 浙江大学张国平-湖南农大吴德志联合团队解析了盐生植物海大麦基因组及其耐盐机制 PBJ | GmTDN1基因协同改良小麦抗旱性和氮肥利用效率 Phytopathol Res |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朱墨/邱宗波团队在小麦白粉病生防菌的筛选和基因组组装方面取得新进展 以Pm41基因为例探讨小麦抗白粉病研究进展 广州大学董志诚课题组与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复旦大学张一婧课题组合作完成面包小麦苗期新生转录组图谱,检测到增强子的转录 育种家有话说 | 对小麦倒春寒冻害的一点认识和思考 NC | 大麦叶锈病抗性基因Rph3编码跨膜蛋白,并受致病型Puccinia hordei无毒基因诱导表达 COMPR REV FOOD SCI F | 小麦中天然活性营养成分综述 一作解读 | TAG-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抗白粉病易位系的创制与鉴定 一作解读 | New Phytologist | 山东农科院、北林等开发异源多倍体亚基因拆分新算法 New Phyto | 丝状植物病原真菌可变剪接和可变聚腺苷酸化调控研究新进展 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华中农业大学麦作团队在小麦母系祖先起源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原创解读|小麦全基因组与非生物胁迫抗性相关的CHYR基因家族的分析及功能鉴定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麦数量遗传学及分子育种应用的一点思考 JIA | 山东农业大学王振林教授课题组施氮量和灌溉方式对高产冬小麦抗倒伏特征影响的研究 原创解读 | PP: 陆地植物中动力蛋白序列的连续性丧失先于完全丧失 一作解读 | PJ:唐定中团队在小麦白粉病抗性位点Pm60的等位功能基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原创解读|大麦纤维素合酶like F3基因(CsIF3)介导细胞壁多糖的合成并影响根的生长和分化 原创解读 | PP-小麦VRT2基因的高表达使基部退化小穗数目增加 一作解读|赤霉病抗性主效QTL—QFhb-2DL的发掘及应用 JIPB | 重大技术突破:北京农林科学院吴忠义课题组创建纳米磁珠介导不依赖基因型的玉米遗传转化全新方法 JIPB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凌宏清课题组和中科院庐山植物园刘毅联合撰写生物强化综述论文 一作解读 | TAG:冰草1P染色体为小麦株型改良提供新的基因源 一作解读 |湖北农科院粮作所与青岛农大马武军团队合作综述小麦品质形成及其调控机制 The Crop Journal | 王秀娥团队发现簇毛麦CERK1-V异源过量表达提高小麦抗病性 原创解读|Plant Comm小麦紫酸植酸酶结构为植酸降解提供新见解 Science | 改变1个基因,可提高小麦产量,田间平均增产11.9% 育种家有话说 | 河南小麦大品种的特征特性\\r\\n ——浅谈大品种的“相” 原创解读 | PBJ:大麦端粒到端粒的基因组组装前景:MorexV3参考基因组中未知序列的分析 一作解读|高抗条锈病、免疫白粉病的普通小麦-顶芒山羊草7M (7A)二体代换系创制与鉴定 罕闻小麦细条病? 原创解读|Plant Communication 植物生物合成基因集群水平转移 利用BSMV-sg系统进行小麦可遗传编辑的详细实验流程 大田与温室条件下小麦光合性状的表型变异 原创解读 | NC 小麦近缘种沙融山羊草的基因组组装与抗秆锈病基因Sr62的克隆 一作解读|Plant Disease:一种改良接种法检测小麦和大麦抗茎基腐病基因型 PBJ |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SMV)介导的小麦抗赤霉病基因编辑系统的开发与优化 育种家有话说 | 今年麦苗有看头儿 PPT分享 | 植物育种数据分析 小麦甲基磺酸乙酯(EMS)突变体库创制及种质筛选 他山之石 | PC: OsPP95通过影响磷酸盐转运蛋白的运输来调节水稻磷酸盐稳态 Trends in Plant Science综述 | 植物如何抵御高温胁迫 一作解读|PBJ bHLH转录因子PGS1调控Fl3影响谷物种子大小和重量 中国农大李大伟课题组揭示大麦条纹花叶病毒干扰水杨酸防御信号通路以促进病毒胞间移动的新机制 Current Biology | 生长素作用于淀粉积累相关的中心碳代谢途径以驱动大麦花粉成熟的新发现 一作解读 | Food Chemistry: 复旦大学缑金营研究员揭示了提高小麦制品抗氧化活性的方法 原创解读|Nature Genetics 小麦长读长基因组测序助力抗病基因克隆 育种家有话说 | 浅谈分子标记辅助小麦品质育种进展 一作解读 | 中间偃麦草和十倍体长穗偃麦草2St和3St染色体的FISH核型构建及特异分子标记开发 Plant Com | 作科所联合多家单位构建大麦突变体库和TILLING技术平台助力大麦种质创新和功能基因研究 The Crop Journal | 2021年度高被引论文 一作解读 | 节节麦抗白粉病基因Pm58的精细定位 Plant Com | 复旦大学张一婧联合遗传所刘志勇组合作开发Triti-Map平台助力麦类作物功能基因定位研究 PBJ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免疫研究团队揭示条锈菌效应蛋白调控小麦pre-mRNA可变剪接抑制植物免疫新机制 The Crop Journal | 西澳大学闫桂军教授团队发现小麦抗热育种早期选择的可能性 温故知新 | Nature!植物激素水杨酸与受体结合的分子机理 原创解读 | Plant Science利用gene-based方法简单准确预测棉花和玉米的复杂性状 原创解读|Nature 监测CRISPR–Cas9系统错配(脱靶)的结构基础 日本冈山大学马建锋团队揭示节点转运蛋白HvSPDT介导磷分配到大麦种子中的重要功能 育种家有话说 | 对小麦育种的一些做法和认识 一作解读 | Plant Disease:聚合成株和全生育期两种白粉病抗性的小麦-黑麦2R(2D)异代换系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The Crop Journal │ 扬州大学完成大麦矮秆无叶舌基因的精细定位和鉴定 俄罗斯乌克兰粮食生产、贸易数据大全(值得收藏) PBJ 植物生物技术先锋人物传记| P.K. Gupta教授的60年学术生涯:从植物细胞遗传学到功能基因组学 小麦表达数据库推荐 原创解读|Nature Plants全球植物多样性为人类的微量营养素提供资源库 原创解读 | TAG-瓦维洛夫小麦新型成株期抗条锈病基因资源的挖掘 原创解读 | PP:二倍体A基因组小麦种的遗传表征和信息收集与展示 Plant Cell|三十年的抗争:植物免疫中的Zig-zag New Phytologist | 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揭示氮肥和浇水对丛枝菌根真菌的时间动态影响 Mol Plant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领衔倡导GS4.0作物杂交育种新方法 原创解读|相较C3作物C4气孔快速关闭有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四川农业大学在大麦基因编辑修饰淀粉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麦育种3.0时代 一作解读 | NC:部分同源基因表达量失调影响多倍体小麦农艺性状 一作解读 | 小麦杂种坏死基因Ne1和Ne2的精细定位及其在中国的分布分析 小麦抗白粉病新种质Tamlo-R32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Plant Breeding 杂志赤霉病育种专刊征稿启事 浅谈小麦育种工作中的个人体会 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选育特点及表型演变 New Phytologist | 澳大利亚学者揭示小麦茎锈病效应蛋白AvrSr50通过单个表面残基的替代逃避植物Sr50的识别 专家点评 Nature | 历经8年,我国科学家在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Nature│遗传发育所和微生物所合作在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The Crop Journal │ 烟台大学马朋涛团队发掘到一个小麦抗白粉病新基因PmLS5082 PBJ | 法国科研团队揭示小麦与其野生或栽培近缘种杂交亲和性的遗传控制机制 2022年第5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02-06) 2021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四) 2021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三) 育种家有话说 | 高产、优质强筋系列品种选育及育种技术简介 原创解读|单子叶模式植物短柄草中NPR和TGA转录因子介导免疫基因激活的调控模型 原创解读 |TAG-利用HarvestPlus项目关联分析群体鉴定小麦抗锈病和微量元素含量遗传位点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麦育种的几点感受 一作解读|中国农大小麦研究中心提出作物种质资源血缘区间精准解析方法并构建小麦多尺度种质资源网络Plant Physiology 一作解读 | 打破多倍体基因功能冗余-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杨平课题组证实首个小麦隐性抗病毒基因 2022年第4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01-30) 原创解读|Science封面:玉米花粉有丝分裂I期配子体基因组的激活 一作解读 |大麦温和花叶病毒BaMMV/黄花叶病毒BaYMV的基因组变异和致病性分化 原创解读 | PJ-小麦颖枯病效应因子ToxA与TaNHL10互作诱导Tsn1介导的细胞死亡 The Crop Journal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张学勇团队发现调控小麦抽穗期新基因 Microbiome | 唐才贤团队揭示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改变小麦根际微生物组成和代谢以矿化有机磷! 原创解读 | Nature: 拟南芥的突变偏好与自然选择的因果关系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一些理解 一作解读 | 贵州师范大学和青岛农业大学合作揭示粗山羊草SRG1调控小麦响应镉胁迫的分子机制 一作解读|南京农业大学宋庆鑫课题组揭示开放染色质互作在小麦多倍化中的调控作用 The Crop Journal | 四川农业大学定位中国小麦地方种质宜宾猪儿麦成株期抗条锈病新位点 原创解读|Nature重要的基因组区域变异频率较低 The Crop Journal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解析调控小麦氮吸收的关键基因TaNRT2.1-6B 原创解读 | Front Plant Sci 多效抗病位点Lr34/Yr18和Lr46/Yr29互作增强小麦抗病性 Mol Plant背靠背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刘录祥研究员团队揭示小麦重要矮秆基因Rht8调控株高的分子机制 Mol Plant背靠背 | 中国农大小麦研究中心图位克隆小麦矮秆基因Rht8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麦新品种百农307选育实践及思考 一作解读 | New Phy: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毛龙研究员团队解析过氧化物在TaMTL诱导小麦单倍体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原创解读 | COPB综述:麦类作物中与育性恢复关联的基因家族研究 COPB综述|谷类作物花序分枝的遗传调控机制 JIPB | 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李承道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提高大麦氮利用效率 麦田一线 | 2022年保夏粮小麦丰收春季管理技术意见 PLOS PATHOGENS | 研究揭示小麦死体营养型病原真菌效应蛋白触发宿主易感性的机制 [* 重磅]8个山羊草属基因组发布并上线小麦多组学网站 Nature Plants | 突破基因型依赖性瓶颈!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叶兴国团队利用TaWOX5显著提高小麦遗传转化效率 Mol Plant | 中国科学家和以色列科学家合作解析多倍体小麦B亚基因组起源 一作解读 | MP: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毛龙团队解析中国小麦育种过程中多性状协同/聚合改良的遗传基础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MlWE74 Nature:EDS1-PAD4-ADR1 节点介导拟南芥的PTI免疫 原创解读 | PJ: 三个山羊草属物种基因组序列组装和系统发育分析揭示其为小麦遗传改良提供资源的潜力 NBT|基于mRNA序列长度进行建库的技术提高转录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并改进了下游转录组差异分析性能 原创解读|Cell:拟南芥中发现种子水分感受器 原创解读 |TAG小麦产量相关性状遗传位点的Meta分析 一作解读 |植物免疫团队揭示转录因子抑制ROS产生负调控植物免疫新机制 原创解读|The Plant Journal硬粒小麦品质和产量的采前表型预测 PBJ|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揭示了小麦FT-D1基因调控小穗数和抽穗期的遗传机制及潜在的应用价值 【原创解读】1BL/1RS易位染色体融合着丝粒的研究进展 原创解读 | PJ:追踪多倍体短柄草中已知和未知二倍体同源亚基因组的祖先 预印速览|基于野生二倍体小麦近缘种参考基因组的小麦抗秆锈病Sr62基因的克隆 原创解读|植物干旱、盐和冷胁迫下不同蛋白激酶的信号感知和转导 Nature | 2021年度重磅合集:植物免疫! The Crop Journal | 莫道克大学完成大麦芽期耐盐基因的精细定位和鉴定 原创解读 |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82 【一作解读】JIPB | 中国农业大学孙其信教授团队应邀综述多倍体小麦的成功之路:起源、进化及遗传改良的分子基础 The Crop Journal | 成株期高抗白粉病小麦-黑麦2RL附加系的创制与鉴定 原创解读|Plant Physiology通过CRISPR/Cas9技术将“绿色革命”突变基因引入小麦 Mol Plant | 2021技术突破和资源类文章集锦 2021年度合集!英国皇家学会Jonathan Jones院士在植物免疫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原创解读 |Plant Journal烟碱酰胺(NA)生物强化小麦的多年多点田间评估 Plant Cell | 生物钟蛋白CCA1和LHY通过春化响应的顺式元件激活VIN3转录 New Phytologist | 英国邓迪大学研究揭示蓝光调节植物免疫促进致病疫霉侵染! Nature | 单子叶植物能否嫁接?新研究揭示单子叶植物的嫁接亲和性及嫁接体形成机制 冬小麦出现黄弱苗、缩心苗、疙瘩苗、吊死苗,正确补救很重要!方法都在这! FIPS|山东农业大学研究团队利用Y2H技术揭示了小麦 F-Box 蛋白基因TaFBA1与植物对热胁迫的耐受性有关 大麦细胞色素P450基因突变能够增强病原菌诱导的PCD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 能促进病害也能引发植物抗性的双重功能蛋白! The Crop Journal │ 河南农业大学定位小麦抗Bipolaris sorokiniana黑胚病QTL Nature Communications | 发现抑制植物免疫反应的化合物!研究植物免疫的新工具! 上海农科院王建华研究员系统总结新型镰刀菌毒素—NX毒素研究进展 鲁非组计算生物学|数据工程师岗位工作人员招聘启事 JIA | 农家品种武都白茧成株期抗条锈病QTL定位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杂交小麦育种分子生物学和遗传改良研究组招聘启事 Plant Com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研究团队发现小麦族物种近期发生了基因重复爆发事件 PBJ |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景蕊莲团队揭示TaMOR基因调节小麦次生根起始的分子机制,对于小麦增强耐逆性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原创解读 | 植物中顺式调控序列的重要性及其鉴定与未来挑战(下) PNAS | 研究揭示植物免疫受体如何感知结构不同的毒力因子! PBJ | 康振生院士团队克隆了小麦抗旱新基因TaPYL1-1B并揭示了其调控小麦抗旱性的作用机理及其潜在应用价值 Science|英国John Innes Centre等解开禾本科植物具鞘叶的进化起源之谜 植物APC/CTE E3泛素连接酶复合物介导ABA和GA对根生长和分蘖的拮抗调节 Cell |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研究者研究揭示根细胞类型发育中基因功能的创新、保守和改变 PBJ |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张增艳研究组鉴定出小麦纹枯病抗性基因TaSTT3b-2B,为小麦抗病生物育种提供了基因储备和材料基础 Mol Plant | 多倍体植物的单倍型研究辅助育种 【Nature】植物所科研人员首次解析大麦叶绿体PSI-NDH膜蛋白超大分子复合物空间结构 The Crop Journal | 旱地冬小麦秸秆带状覆盖增产效果及其土壤水热驱动机制 Plant Physiology | 开始战斗!研究揭示小麦对抗真菌侵袭的新机制! 原创解读 | 植物中顺式调控序列的重要性及其鉴定与未来挑战(中) 南京农大常明组就近期四篇发表于Nature针对PTI-ETI免疫反应的交互机制热点发表综述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 铁三角:水杨酸与植物生长-免疫之间的权衡取舍! Trends in Plant Science|矿物质营养信号控制光合作用:专注于铁缺乏诱导的黄化现象 小麦多组学网站上线设计CAPS/dCAPS, KASP标记的工具 The Crop Journal | 旱地冬小麦秸秆带状覆盖增产效果及其土壤水热驱动机制 一作解读|小麦质外体定位的磷脂转移蛋白TaLTP3增强对叶锈菌的防御反应 Genome Biology | 中英团队合作揭示RNA结构在异源多倍体小麦翻译亚基因组不对称性中的主导作用 Nature Communications | 大麦免疫受体Mla可以识别多种病原菌并且在条锈病的宿主特异性中起关键作用 【一作解读】New Phytologist-新视角深入解析小麦籽粒灌浆期籽粒蛋白质的积累过程 原创解读 | 植物中顺式调控序列的重要性及其鉴定与未来挑战(上) 原创解读|小麦抗穗发芽基因TaMKK3小传 Mol Plant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存课题组发现Ca2+信号“阴阳”调控植物锰稳态的重要新机制 综述 | 小麦抗赤霉病遗传育种研究进展及思考 原创解读|Plant Cell 小麦颖果发育中基因表达的系统空间分析 他山之石|中国农大联合西北农林开发基因组优化设计模型加速玉米杂交育种 禾谷镰孢菌毒力因子研究获进展 JGG | 全基因组系统分析揭示节节麦在中国的传播和适应性进化 育种是否改变了小麦叶片光合机构和光合能力?山东农业大学赵世杰/张子山团队给出了新答案 一作解读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与山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合作揭示作物株型调控的保守机制(New Phytologist) 一作解读|小麦抵抗热胁迫的新机制解析(New Phytologist) 浙江大学张国平教授团队在大麦耐盐机理和水稻耐盐种质创制上取得新成果 PBJ | 基于染色体水平预测大麦重组率变异 —获得高重组基因型的途径 Mol Plant|康振生院士团队/毛虎德研究组在小麦抗旱遗传调控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The Crop Journal | 陕麦155成株期抗条锈病QTL挖掘及其单倍型变异分析 一作解读|瑞华麦520与丰德存麦12号中一对互作位点(3BS-4BL)控制小麦成株期抗条锈性及拟黑颖的表达 陈剑平院士/微生物生态与土壤健康组联合小麦病毒研究组共同揭示小麦黄花叶病发生与土壤-作物连续体上微生物群落构建的关联机制 一作解读|小麦Rht24b降低株高而不影响产量 The Crop Journal | 异源六倍化在小麦进化过程中促进祖先种D基因组遗传重组 长穗偃麦草滨海草带研究进展 [重磅|* NBT+Commun Biol] 节节麦群体基因组分析揭示普通小麦改良可选择位点及优质谷蛋白亚基的进化 JIA | 河北农业大学甄文超教授团队与中国农业大学马骏副教授用非标定量法揭示抗感小麦品种受茎基腐病菌侵染后的蛋白质组变化 2021年第43周小麦文献汇总(2021-10-31) PBJ |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田莉教授团队利用四倍体小麦的TILLING 突变体获得富含β-胡萝卜素新品种 PBJ | 北大现代农业研究院陈时盛课题组与合作者成功鉴定到秆锈病抗性基因Sr22b为小麦抗秆锈病育种提供了基因储备和材料基础。 Mol Plant | 多家单位联合发布小麦组学大数据可视化和在线分析平台WheatOmics The Crop Journal | 扬州大学揭示春季低温下小麦穗发育延迟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原创解读| The Plant Cell 小麦和珍珠粟杂交胚发育过程中亲本染色体选择性消失的机制 《生物技术进展》特邀|小麦抗赤霉病外源种质的创制和育种利用 研途小记|一个具有条锈病和白粉病抗性且依赖于光照强度的小麦类病斑突变体的鉴定及其候选基因的精细定位 利用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解析小麦籽粒大小和粒重QTL位点 The Plant Cell|多位知名学者联合发文评述植物表观基因组数据的质控 一作解读|硬粒小麦\u0026quot;Kronos\u0026quot;抗秆锈病基因的定位与鉴定 一作解读 |小麦TaIAA21基因在籽粒发育中的功能机制研究 The Crop Journal |在CIMMYT小麦品种Borlaug 100中发掘3个兼抗小麦叶锈病和条锈病位点 PBJ | 山东农业大学封德顺课题组揭示中间偃麦草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TiAP1抗小麦白粉病的功能机制 原创解读|The Plant Cell 小麦籽粒大小和形状变异的遗传框架 JIA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远缘杂交遗传育种团队陈新宏课题组小麦-华山新麦草远缘杂交后代中抗病基因研究 aBIOTECH | 李振声课题组在小麦与中间偃麦草抗条锈病易位系的创制及鉴定方面取得新进展 文献速览|通过GWAS鉴定了一个水稻D11的同源基因——为国际六倍体小麦品种的籽粒大小候选基因 Nature Communications | 德国基尔大学研究揭示表观遗传修饰影响小麦致病真菌的自发突变率! Trends in Plant Sci |基因编辑介导的基因驱动技术助力植物快速改良 原创解读|小麦W1和大麦Cer-cqu基因座的代谢基因簇决定了β-二酮的生物合成和白霜表型 小麦抗湿应变播种管理技术意见 Plant Physiol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何中虎研究员团队利用无人机的时间多光谱成像技术定位小麦衰老性状的重要QTL位点 The Plant Journal-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胡小平教授课题组揭示TaCRK10介导小偃6号小麦高温抗条锈病的分子机制 一千零一技 | 画小麦矢量图 NBT | pegRNA的3’端添加结构化的RNA motifs可提高PE的编辑效率3-4倍 知识学习| GW7通过增强水稻OsMADS1启动子中H3K4me3的富集来增加粒宽 文献速览|玉米WRKY转录因子ZmWRKY79通过提高ABA的生物合成正调控干旱胁迫 一作解读|大穗、高抗条锈且携带叶鞘、叶耳绒毛特征的硬粒小麦-节节麦4D (4B)染色体二体代换系的鉴定 原创解读| The Plant Cell通过对小麦黄斑病菌毒素A 的定位揭示蛋白进入小麦叶肉细胞 综述:小麦小种专化型抗病性由NLR免疫受体与多种非NLR蛋白控制 原创解读|New Phytologist-优化配子组合实现小麦-水稻杂交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0 原创解读|The Plant Cell多倍体配对问题:小麦如何通过着丝粒重复序列的分化进行分类 Plant Com | 中国农科院孙加强团队揭示蓝光受体通过GA信号调控植物光形态建成的机制 The Crop Journal | 柏贵华教授团队定位小麦抗黑森瘿蚊主效基因位点QHf.hwwg-6BS BMC Biology | 小麦秆锈菌侵染后期诱导产生DNA甲基化修饰相关着丝粒小RNA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5 The Crop Journal | 利用TadA8e构建小麦高效腺嘌呤碱基编辑器并创制小麦抗二硝基苯胺种质 Plant Physiology-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晓杰课题组揭示条锈菌效应子抑制小麦叶绿体防御的新机制 原创解读|Development VRN1调控冬小麦在高温环境下的发育应答 文献速览|表皮细胞长度的增加是影响六倍体小麦粒重QTL的基础 西北农大赵惠贤/农科院作物所景蕊莲/华中农大陈伟共同揭示小麦TaCYP78A5基因提高籽粒产量的作用机制 【更正】张一婧|郎曌博|薛勇彪|张文利研究组合作揭示麦类特异转座子重塑小麦环境适应调控网络 一作解读|高分子量谷蛋白Dy10亚基翻译后剪切提升小麦饼干品质 一作解读 | The Plant Journal-小麦NAC家族转录因子TaNAC100调控籽粒蛋白和淀粉的合成 一作解读|PBJ 小麦AGL6基因参与花器官和小穗发育的机制 英国批准基因编辑小麦田间试验,该小麦烤食致癌物将降低 90%以上! 【一作解读】澳大利亚马武军团队发现硫元素调控小麦储藏蛋白合成新机制 原创解读 | DMC1、染色体轴、H3K27me3和适应特征标记小麦减数分裂染色体交换活跃区域 原创解读|调控种子休眠基因Qsd在大麦中的研究进展 小麦多组学网站更新:法国知名小麦品种Renan基因组发布 New Phytologist | 浙江大学研究揭示植物防御化合物诱导禾谷镰刀菌毒素合成的分子机制 原创解读|Development 多拷贝的拮抗EPF肽优化禾草的气孔启动 一作解读|小麦抗黑森瘿蚊(Hessian fly)基因位点QHf.hwwg-3B的精确定位 高彩霞研究组建立瞬时表达系统介导的小麦基因组编辑新方法 中科院吴丽芳组制备出高效绿色的抗小麦穗发芽防护剂 PNAS | 德国科学家克隆了响应重力调节根系生长角度的关键基因EGT2 一作解读|基于snp和功能单倍型的旗叶相关性状GWAS及其对面包小麦产量的影响 原创解读| Plant Cell 创新性进化驱动C4禾草和谷物的非生物胁迫耐受性 PBJ | 扬州大学刘巧泉课题组在协同改良水稻产量和品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JIA |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刘登才教授团队利用荧光原位杂交和高通量SNP技术构建小麦物理-遗传整合图谱的研究 【一作解读】The Plant Journal-小麦籽粒发育过程的蛋白质代谢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调控反应 原创解读|鹰嘴豆和硬粒小麦的结构功能研究揭示细胞壁特性影响淀粉生物可利用性的机制 宁波大学陈剑平院士团队揭示小麦花叶病毒致病新机制 Mol Plant|EDS1-BZR1模块调控植物生长与免疫协同的分子机制 分析取得新进展 高质量Fielder基因组的释放有望提高小麦基因组编辑效率 JIPB | 中国农业大学杨淑华/施怡婷团队通过ChIP-seq揭示CBF转录因子的全基因组结合位点 JIPB | 植物病原真菌分泌的效应分子靶向植物免疫机制综述 一作解读|小麦-簇毛麦 6VS•6DL易位系中GW2同源基因表达量的降低导致粒宽和千粒重的增加 一作解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小麦遗传育种团队在小麦品质分子标记选择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免疫研究团队揭示小麦广谱抗条锈病的新机制 2021年小麦文献及对应解读总结(一) 【一作解读】TAG-冰草野生种的7P染色体携带提高小麦千粒重和粒长性状的基因 小麦BSR-Seq分析:良星99成株期抗白粉病新QTL定位 小麦BSR-Seq分析:颖壳茸毛新基因Hg2定位 【一作解读】TAG-两个具有多效性的小麦穗长/穗密度主效QTL的鉴定和验证 一作解读|小麦α -淀粉酶2过表达对籽粒萌发过程中淀粉代谢和ABA敏感性的影响 The Crop Journal |晏月明团队研究水胁迫和高氮肥影响小麦贮藏蛋白结构与面包品质形成机制 【原创解读】The Plant Journal-基于7BS.7HL易位系揭示染色质重组区域差异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 小麦ERF基因TaSRL1对根系生长的调节作用 Development cell | 生物学与数学分析方法相结合,提出植物侧根分枝发生新机制 ! 第八届小麦遗传育种研讨会暨第十一届全国小麦基因 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延期举办的补充通知 原创解读|PC 潜在转运受体AtNRT1.13依赖硝酸盐调控茎蘖结构和开花时间 一千零一技|使用TASSEL学习GWAS笔记(3/6):基因型数据可视化:kingship,PCA,MDS 一作解读 | 一款专为小麦、玉米和水稻设计特异高效gRNA的新工具 The Crop Journal | 中国农业大学揭示苯并噁唑酮在小麦茎基腐病抗性中的作用 The Crop Journal |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041133定位 PBJ | 探究小麦祖先种、历史种和现代商业化品种中的启动子和5’UTR序列多样性 Nature Plants | 澳大利亚CSIRO研究揭示新的茎锈病无毒基因和小麦抗性基因 原创解读|PC 长非编码RNA桥接MdWRKY1和MdERF109调控早期光诱导苹果花青素积累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种质资源创新团队在小麦抗纹枯病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The Crop Journal | 类甜蛋白基因TaTLP1过表达提高小麦抗病性 美国田纳西大学终身教授程宗明:科研、论文写作和发表全过程剖析 JIPB | 农科院作科所创制高产潜力的小麦新种质 JGG | 靶向基因组编辑增强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和产量 原创解读 | 三代测序在群体水平上的研究进展 小麦BSR-Seq分析:郑麦103抗条锈病基因YrZM103定位 PBJ | 拓展Cas12a和Cas9在小麦基因组中的基因编辑范围并优化编辑效率 一作解读|Molecular Plant 开发无需组织培养的小麦基因组编辑递送系统 原创解读|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21的多样性揭示小麦进化足迹和它在广谱抗叶锈病中的新角色(PCE) 【原创解读】Plant Physiol-水分胁迫下野生二粒小麦渐渗系改变根冠生长 原创解读 | 基于SNP的小麦多功能性状解析(PJ2021) 原创解读|New Phytologist 三重威胁:小麦颖枯病菌 效应蛋白SnTox267利用三种不同的宿主遗传因子引发病害 温故知新∣PJ小麦抗秆锈病基因Sr13等位变异的功能和进化 【plant commu综述】利用mGWAS和mQTL研究小麦代谢组学 小麦BSR-Seq分析:孟麦58和淮阳1号抗条锈病基因定位 J. Exp. Bot.|河南农业大学陈锋团队在沉默小麦脂肪氧化酶基因提高软麦饼干加工品质方面取得进展 The Crop Journal | 小麦转录因子TaMADS2-3D基因参与调控低磷胁迫响应 原创解读|Nature Plants \u0026amp;Nature Biotechnology基因编辑专题开启下半年科研之旅 原创解读|有限的单倍型多样性是70多年间小麦育种中多基因性状结构的基础 一作解读|显性抑制缺位条件下斑点叶基因TaSpl1激活胞吞作用和防御相关基因引发细胞死亡 六倍体栽培裸燕麦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发布 Nature Plants | 张大兵团队揭示大麦花序发育响应高温环境的分子机制 偃麦草抗白粉病基因发掘(二) TAG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在大麦侧小穗发育调控机理方面取得进展 New Phytologist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凌宏清课题组在小麦杂种坏死方面取得新进展 原创解读|Nature Genetics 经典论文:DEP1基因座的自然变异可以提高水稻产量 【权威解读】教你认识一个真实的小麦茎基腐病 Frontiers|小麦抗主要根茎病害抗病遗传学研究进展 大数据在植物育种中的作用:IPK科学家在小麦产量预测准确性上实现了翻倍 原创解读 | Science Advances 大数据使杂交小麦产量预测的准确性翻倍 Nature Communications | 瑞士纳沙泰尔大学通过机器学习预测小麦病原菌结构变异的决定因素! 植物泛基因组综述|Plant pan-genomes are the new reference TAG|对小麦和水稻TGW6粒重基因的重新研究表明:粒重基因在花粉发育中起作用而不调节籽粒生长素的含量 偃麦草抗白粉病基因发掘(一) Current Biology|植物育种之揭开小麦胞质雄性不育的秘密 历时30年!中国农科院攻克小麦与冰草杂交国际难题—— 创制出小麦优异种质材料,增产超10% New Phytologist | 河南农业大学康国章和王道文团队在小麦磷吸收和利用分子解析方面取得进展 AQP|国产SNP基因分型系统助力分子标记应用 原创解读|plant physiology 小麦抽穗期受tae- mir408介导的TaTOC1基因转录调控 温故知新|NC山东农大付道林研究组成功克隆小麦雄性不育基因 The Crop Journal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免疫团队发现肌动蛋白相关蛋白TaARPC5参与对条锈菌的防卫反应 原创解读 | Molecular Plant | 六倍体小麦开花机制新发现 JXB | 山东农业大学王勇课题组揭示大麦转录因子 HvNLP2 调控硝酸盐信号传导和氮利用效率的功能机制 科技论文写作|如何在短时间内写出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Ⅱ)?——引言、文献综述 TAG|小麦野生远缘种高分辨率遗传作图的方法:以Lr57和Yr40基因精细定位为例 Nature Plants|河南大学宋纯鹏教授团队在探索利用节节麦改良小麦方面取得取得重要进展 他山之石 | PBJ南农陶小荣教授团队在植物抗病基因人工改良设计方面取得新进展 MP背靠背| 新疆稻麦控制长颖/长粒性状的P1基因的克隆及功能解析 MP背靠背| 波兰小麦亚种分类基因P1的克隆及功能解析 原创解读|抗穗发芽主效基因TaPHS1等位变异对中国小麦的穗发芽抗性影响 Food Chemistry | 卵穗山羊草1Ug染色体异附加提高小麦面团结构与流变学特性 NC|单双子叶植物温度靶向蛋白(MAP4K4/TOT3)调控植物温度介导的形态建成 “优质强筋小麦科兴3302现场考察、产销对接以及小麦绿色种业发展交流会”成功召开 Science Advances | 大麦花分生组织的转录全景图 PBJ | 一种简单高效的体内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可同时检测GA和ABA响应、激素串扰和热胁迫响应 Molecular Plant | 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研究探寻持久抗性基因的方法–小麦R基因图谱! 原创解读|小麦TaMFT基因在种子休眠调控中的作用 一作解读|内质网亚蛋白组分析揭示了盐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的基本防御机制 一作解读|小麦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 在禾谷孢囊线虫抗性反应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 原创解读|小麦驯化过程中粒重和胚重差异选择的遗传证据 一作解读|大麦最上节间伸长调控基因HvSS1的定位及候选基因筛选 The Crop Journal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揭示去除强势粒促进小麦弱势粒灌浆的生理机制 MP|小麦NLR蛋白介导高温叶锈病抗性和杂种坏死 RISISTANCE The Crop Journal | 四川农业大学刘亚西团队在六倍体小麦中定位小穗粒数相关的新QTL BSA-CGT-Seq助力抗白粉病基因MlWE18克隆 原创解读 | The Crop Journal-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42标记的开发 他山之石|一个时空特异的分子开关控制植物细胞不对称分裂 原创解读|小麦抗穗发芽主效基因TaPHS1定位及克隆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 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科学家综述如何解决作物生产力的研究瓶颈 The Crop Journal | 澳大利亚马武军团队综述小麦叶片衰老的基因调控网络 原创解读|一种调节大麦感染内脐蠕孢菌(Drechslera teres)生理机能的生物作用 一作解读|彩色小麦富含营养元素硒的机制研究 原创解读 | 小麦赤霉病感病因子Sf-Fhb-7AS的鉴定 温故知新 | Genome Biolog: 小麦染色质构象与基因转录 一作解读 |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揭示组蛋白修饰酶TaHAG1在六倍体小麦盐适应性中的作用 他山之石|拟南芥休眠调控基因MFT的分子机理解析 科技论文写作|SCI论文写作套路(1):写作和排文顺序,附SCI各章节经验贴汇总! 原创解读|TAG-小麦成株期抗条锈病基因Yr75的精细定位 The Crop Journal-小麦中独立于春化作用的分蘖角度位点的鉴定 原创解读|The Plant Journal-四倍体小麦抗秆锈病基因Sr13的功能与进化研究 作者解读|NC糖基化酶基因精细调控冬性小麦品种开花时间 作者解读|基于荧光原位杂交揭示小麦染色体减数分裂重组及结构变异 作者解读|基于荧光原位杂交揭示小麦染色体减数分裂重组及结构变异 博瑞迪小麦液相芯片丨小麦16K液相芯片新品发布 原创解读|普通小麦品种“内麦836”叶锈病和条锈病成株抗性基因的发掘 New Phytologist|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揭示小麦穗发育及芒长调控新机制 世界首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宋卫宁教授团队突破关键瓶颈,“大麦芯片”成果重磅发布 PBJ|细胞分裂素稳态的关键调节因子,葡萄糖基转移酶(CGTs)对小麦改良具有潜在价值! 一作解读|JXB小麦根系综述 麦田一线|条锈病、赤霉病\u0026ndash;该防防、该控控,虫口夺粮不放松 MP|作科所利用多基因编辑技术获得一代聚合多个优异等位基因的小麦新种质 小麦周麦22及其衍生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Trends Plant Sci. | 小麦亲缘品种抗性基因与土壤微生物研究为小麦全蚀病抗病策略提供新见解 New Phytologist | 淀粉合酶调控小麦胚乳淀粉粒起始的功能解析 WheatOmics网站上线最新黑麦基因组数据,进一步丰富麦族多物种的基因组可视化、blast和序列提取! Nature Genetics 刊发黑麦基因组高质量精细物理图谱构建成果 The Crop Journal | 贾继增研究团队发现影响小麦抽穗期的新基因 PBJ | 7种小麦(二倍体+多倍体),3个组织,7个籽粒发育阶段中可变剪切的差异分析 Nature Plants | 小麦抗白粉病新机制,抗病基因Pm4的可变剪切控制抗病性 他山之石| Nature 背靠背:中英科学家揭示了植物免疫响应PTI与ETI的协作机制 (II) Nature 背靠背 | 王源超点评,中英科学家揭示了植物免疫响应PTI与ETI的协作机制 (I) 一作解读|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抗Ug99易位系的创制与鉴定 The Crop Journal │ 中国农业大学张英华团队揭示微喷水肥一体化协同提高冬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机制 一作解读|四川农业大学王际睿团队揭示小麦籽粒颜色与穗发芽抗性关系的分子机制 PBJ | 华中科技大学何光源课题组在提高小麦非生物胁迫抗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PBJ | 基于149份材料靶向测序数据结合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揭示小麦光能利用相关遗传位点 原创解读∣NC瑞士苏黎世大学揭示膜结合锚蛋白赋予小麦叶锈病小种专化抗性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 综述面包小麦和硬粒小麦绿色革命和育种展望 PNAS | 为何小麦花序有限生长,而大麦无限生长?钟晋顺博士等揭示大麦无限花序的进化遗传基础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现低聚果糖合成通路参与小麦异源多倍化过程中耐逆适应性获得 PBJ | 南京农业大学小麦遗传育种创新团队揭示小麦-簇毛麦易位染色体6VS·6AL的基因组结构和易位过程中发生的微小结构变异 一作解读∣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景蕊莲团队发现调控小麦孕穗期根系深度重要基因(PBJ) 报告回顾 | 基于CENH3的小麦胞质不育一步转育技术,助力小麦杂种优势研究和杂交小麦推广 Nature Commnications| 澳大利亚科学家揭示普通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的遗传基础 报告回顾 | 茉莉酸调控小麦粒重的研究 Plant Physiology | 严六零教授课题组解析六倍体小麦NLR基因致死的诱导机制! 报告回顾 | 西藏半野生小麦起源与高原适应性研究 The Plant Cell|小麦锈病分子机制取得重大突破!支链氨基酸转氨酶TaBCAT1正向调节小麦锈病易感性 报告回顾|小麦和大麦茎基腐病抗性:经验教训和进展 PLOS Pathogens | Paul Schulze-Lefert团队揭示mla NLR对大麦白粉病菌的特异性免疫机制! PBJ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和新疆农业大学合作解析TabZIP15基因提高小麦耐盐性的分子机制 硬粒小麦抗白粉病基因Mld、Pm3h和PmDR147 一作解读|小麦-簇毛麦#4易位系Pm97033中抗白粉病基因的筛选和功能鉴定 原创解读|一个新的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M 一作解读|【TAG】:小麦抗黑森瘿蚊(Hessian fly)隐性基因h4的定位 一作解读|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合多环境表型快速鉴定小麦抗条锈病的候选基因 作者解读|Plant science:扩展蛋白基因TaEXPA2在转基因小麦中正向调节耐旱性 PLOS GENETICS | 河北农大王海燕教授团队在小麦病程相关蛋白抗叶锈病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他山之石| 麦田土壤微生物核心菌群能够提升土壤生态功能 一作解读|小麦高温抗条锈病分子机制探究 一作解读|MolBioEvo:小麦属异源多倍化过程中的核质协同进化研究 小麦抗菲利普孢囊线虫新基因Cre9 一作解读|利用GWAS探究中国小麦种质芽期耐盐性的优异单倍型及其溯源分析 作者解读|Plant Disease:小麦籽粒赤霉病抗性评价方法以及Fhb1对籽粒抗性的效应 一作解读|济麦23白粉病抗性的分子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 一作解读|NPR1在小麦中通过NB-NPR1融合蛋白的新作用模式调控对锈病的防御反应 重磅袭来|刘志勇团队与李洪杰团队合作连续克隆两个小麦抗白粉病基因! 一作解读| 两对小麦分蘖近等基因系的lncRNA鉴定分析 一作解读|GigaScience:可快速部署的SNP数据检索分析数据库模型SnpHub及在小麦中的应用 一作解读|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所景蕊莲团队发现调控小麦籽粒大小重要基因 一作解读| PNAS发表小麦等异源多倍体物种部分同源重组事件重要进展 舶来赏析|宿主表皮特性影响大麦白粉菌侵染前发育过程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34和Pm35 小麦抗蠕孢叶枯病(spot blotch)基因Sb4 他山之石|PNAS:70项研究、1732个数据揭示全球气候变化下植物耐热性的变化规律 【Nat Plants】突破瓶颈,新的植物基因编辑方法无需组织培养,可获得稳定遗传材料 一作解读|TAG:两个小麦抗黑森瘿蚊(Hessianfly)新基因H35和H36的定位 点突变小麦Rca-α蛋白能够增加小麦产量潜力 他山之石 |水稻表观遗传学进展(万字长文!!!) 一作解读 | 小麦籽粒灌浆速率位点的鉴定和验证 一作解读|mc-FISH解析新合成硬粒小麦-偏凸山羊草异源多倍体早期世代的染色体行为模式 作者解读|异源六倍体小麦对长期盐胁迫的适应策略 一作解读|可变剪接参与小麦盐胁迫响应机制 一作解读|小麦叶锈菌保守结构效应蛋白的全基因组筛选 The Crop Journal│首都师范大学马力耕课题组发表小麦生物学研究策略和进展的综述文章 小麦根部性状 QTL meta 分析 舶来赏析|New Phytologist:小麦-山羊草物种的染色体重建 PBJ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刘杰课题组提出“糖饥饿”策略控制小麦条锈病 舶来赏析|Genome Biology:解析六倍体小麦的3D基因组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37 一作解读|TAG:小麦单位面积穗数主效位点QSnpa.cau-4B的遗传分析 利用Vis-NIR和SWIR高光谱成像技术对小麦枯萎病中DON水平进行无损检测 舶来赏析| 多组学数据揭示缺硫条件下一粒小麦籽粒蛋白的组成和调控(pp2020) 他山之石| 代谢组解析蚜虫对植物组织部位偏好性的机制 一作解读|Plant Direct: 外源喷施茉莉酸合成途径抑制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 (DIECA) 诱导小麦对白粉病的抗性 一作解读|TAG:小麦抗茎基腐病资源评价及抗性位点发掘 温故知新| 中国小麦茎基腐病抗性鉴定、基因定位及关联分析 一作解读|细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脱毒酶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Science发表长穗偃麦草基因组 《Science》一作解读∣Fhb7基因水平转移塑造小麦赤霉病抗性 一作解读 | 小麦外源优异基因渗入育种的进展和趋势 一作解读| 利用关联分析发掘小麦优异等位基因及其在重要品种的分布 CIMMYT小麦品系\u0026quot;Arableu #1\u0026quot;条锈病和叶锈病成株抗性位点发掘 一千零一技|全基因组选择中G矩阵和H矩阵构建时的计算效率问题的研究 山农35个野生二粒小麦的重测序数据 | 小麦多组学网站 一千零一技 | Wheat-SnpHub-Portal数据库介绍及使用示例 广谱抗白粉病基因mlo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6 麦田一线|小麦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一作解读 | 小麦生物钟基因TaPRR1的功能分析 一作解读 | 福建农林唐定中团队在乌拉尔图中成功克隆抗条锈病基因 一作解读 |雄蕊发育相关PHAS位点在小麦基因组中的鉴定与进化研究 麦田一线|今年小麦条锈病有高发态势! 一作解读 | 新合成六倍体小麦耐受非整倍体的分子基础研究 JIPB综述| 研究小麦粒重和产量的一种简化方法(三) JIPB综述| 研究小麦粒重和产量的一种简化方法(一) 一作解读 | PNAS: 生态选择和染色体重排驱动野生二粒小麦同域物种形成 他山之石| 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途径调控植物早期抗性和生长的平衡 一作解读—水分亏缺和高氮处理对小麦抗性淀粉晶体结构与理化特性的影响 华中农大陈伟团队在小麦籽粒代谢方面又取得重要进展 一作解读 | 660K芯片在多倍体小麦分子标记选择中具有巨大潜力 一作解读|利用部分同源配对基因ph1b实现抗白粉病基因Pm6精细定位 一作解读│印度圆粒基因Tasg-D1的图位克隆和进化分析 TAG综述|小麦面筋蛋白基因的基因组学分析及在品质改良中的应用 一作解读|穗部性状以及抽穗期的QTL定位 PBJ | 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解析LRD基因在水分胁迫下调节小麦根系生长的作用机制 综述|大麦黄花叶病毒在小麦和大麦中的研究进展 小麦广谱抗白粉病基因PmDTM的精细定位及其与Pm24的关系 一作解读|普通小麦半显性表皮蜡质突变体w5的表型分析和精细定位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83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定位 一作解读|西北农林植物免疫研究团队发表小麦条锈菌侵染机制的研究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张爱民组在小麦籽粒淀粉合成调控上取得进展 华中农业大学欧阳亦聃课题组揭示水稻生殖隔离的动态平衡演化机制 一作解读| Plant Physiology报道ABA参与小麦氮素吸收过程的分子机制 利用重测序鉴定小麦远缘杂交染色体结构变异 用15N示踪剂测定小麦、大麦和黑麦草的深根表型 农科院作物所李立会团队在对远缘杂交衍生系的研究中取得进展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1Ay在育种中的应用 快速育成品种、育成好品种的几个修正原则 The Crop Journal 第7卷第6期【中文摘要:北温带小麦育种专辑 】 PacBio全长转录组分析2 【重磅】大麦基因组更新以及基因表达证据汇总 转录+代谢在抗虫研究中的应用 mGWAS解析青稞的高紫外适应机制 一作解读|PBJ系统分析和综述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小麦产量改良的遗传靶点 大麦转录组数据库BaRTv1.0释放 一作解读|小麦遗传转化和基因编辑最新研究进展综述 一作解读| 小麦抗麦红吸浆虫基因定位取得重要进展 MPMI|利用麦类作物系统获得抗性提高小麦广谱抗病水平 The Crop Journal | 小麦可持续性生产新品种培育 一作解读|PBJ 通过外显子捕获测序关联分析解析小麦抗叶锈病基因 一作解读|小麦中表达玉米转录因子基因ZmC1和ZmR组织特异性调控花青素的合成 Cell Reports|基因组编辑的三隐突变改变了小麦种子的休眠性状 2019年第49周小麦文献汇总(12.08) 小麦条锈菌效应蛋白调控寄主叶绿体功能机制的研究进展 小麦同源基因该怎么称呼? 中国农业科学院叶兴国团队在小麦基因编辑体系优化和应用方面取得可喜进展 New Phytol. | 农科院作物所何中虎团队在小麦春化开花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农科院作物所张增艳团队在小麦抗纹枯病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 3000年前古埃及二粒小麦基因组测序揭示其传播和驯化史 我国学者在普通小麦中发现干旱胁迫下细胞自噬先于程序性细胞死亡发生 小麦CAPS/dCAPS和KASP标记设计 千呼万盼-遗传所梁承志研究组公开发表高质量基因组组装软件HERA 半透明黄单胞菌通过影响宿主体内ABA的合成增强其致病性 稷麦336——我看好这样的优质强筋品种 Nucleic Acids Research | 小麦黄花叶病毒RNA1不依赖帽子结构进行蛋白翻译的动态平衡调控机制 生信小白7行代码画一个高颜值的世界地图 Nature Plants | 凝集素类受体激酶在大麦——叶锈菌互作中的关键作用! 小麦基因id转换 小麦旗叶相关性状位点鉴定、验证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γ-氨基丁酸(GABA)研究进展 [* 统计]从p-value到q-value的计算(附代码) 丝绸之路小麦创新联盟在西农成立 NCBI网站的小彩蛋 小麦RNA-seq的文章发到plant cell上 使用ALLHiC基于HiC数据辅助基因组组装 小麦地方品种青心麦抗白粉病新基因PmQ 南农王秀娥课题组在簇毛麦抗小麦黄花叶病毒病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一作解读|小麦抗旱基因TaSNAC8-6A克隆和功能研究新进展 该重新认识的强筋优质麦——师栾02-1 舶来赏析|利用独立RNA-seq数据验证GENIE3网络 【小麦重磅】10+ Wheat Genomes Project基因组序列释放 使用QTLseqr进行BSA-seq分析 西农李海峰课题组揭示小麦 AGL6基因调控雄蕊发育的功能和作用机理 西农植物免疫研究团队再发力!揭示小麦与条锈菌互作新机制 一作解读|TaNAC2-5A可增加种子中硝酸根含量并加速种子萌发 一作解读 | 农杆菌介导的高效小麦基因编辑及其在后代中的遗传规律分析 他山之石(5)|中国小麦重要蚜虫狄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的全基因组测序进展 PNAS | 病原菌操纵小麦ABA的生物合成,促进侵染! 一作解读| 利用剩余杂合体精细定位小麦7D粒重QTL(QTgw.cau-7D) New Phyto背靠背文章 | 小麦芒长抑制基因B1的克隆 他山之石(4) | 利用有机硅缓解土壤镉/铅复合污染对小麦的毒害 中国农业大学揭示茉莉酸信号途径调节植物高温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 New Phytologist | 小麦MIKC类型MADS-box基因家族分析 利用 Su1-Ph1 抑制系统定向诱导部分同源染色体间的重组交换 Nature Genetics | CIMMYT发布小麦大规模全基因组选择及关联分析研究结果 西农植物免疫研究团队在小麦条锈菌侵染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济麦22号小麦TILLING突变体库开通在线查询 利用X射线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分析小麦籽粒形态 一作解读| 小麦粒重QTL定位取得进展 还说早衰 IJMS:全基因组水平解析小麦抗叶锈病Lr47基因转录调控网络 舶来赏析|麦类抗逆境胁迫育种新进展 New Phyto一作解读|一粒小麦抗秆锈基因Sr60的克隆 小麦的早衰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一作解读 | 节节麦抗条锈病基因YrAS2388的图位克隆 TAG | 小麦小穗数主效QTL位点的鉴定和功能研究而 一作解读| Give me five-以TaCYP81Ds为例,重要基因的串联重复影响小麦耐盐性 小麦品种HOPE PBJ |染色体特异的KASP基因分型芯片来快速的鉴定小麦的纯合性和野生近缘种的基因导入位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率先发布小麦7DL染色体的升级版 序列组装与注释研究工作 黑小麦 GTX.Zip—小麦基因组测序数据存储利器 基因家族分析研究-拟南芥vs小麦 糯小麦 水稻粒形遗传调控研究进展 利用fastp进行测序数据质控 funRiceGenes\u0026ndash;水稻已克隆基因数据库\u0026ndash;小麦基因功能可以来看一看 一作解读| 突变TaGW7可以使麦粒变宽变短并增加千粒重 [* 小麦会workshop3]后基因组时代的小麦多组学数据资源及利用 【One week,One paper】|小麦花粉脂质体在昼夜高温胁迫下的变化 小麦育种KASP标记标记库及高通量检测平台 PBJ|TaD27-B基因控制小麦分蘖数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3 他山之石-利用无人机多光谱图像对麦类中生物乙醇潜力进行高通量表型分析 农科院景蕊莲课题组在小麦根系构型上的研究进展 这就是小麦的落黄 PBJ|中国农业大学陈绍江课题组将玉米单倍体诱导系统拓展至多倍体作物 一作解读 | 小麦VRN1、FUL2和FUL3在小穗发育和穗部形态建成过程中起关键并冗余作用 疙瘩穗 小麦注释基因不同ID之间的转换 【一作解读】基因组重测序揭示六倍体普通小麦的遗传多样性来源于频繁的种内和种间杂交 一作解读|首个野生大麦基因组草图的绘制 欣闻近期国内团队小麦重要进展有感 一作解读|韩方普研究组在小麦着丝粒组成及其进化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专家点评-解密小麦表观遗传密码 一作深度解读-张一婧课题组合作完成面包小麦精细表观组图谱绘制及全基因组顺式作用元件鉴定 小麦背景下冰草6P染色体多粒位点的物理定位及其验证 利用图像表型分析鉴定冬小麦田间存活率的QTL 农科院作物所张学勇团队在小麦族着丝粒DNA序列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刚刚,西农发表世界首个大规模小麦全基因组重测序研究结果!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小麦花序发育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中英印科学家提出有望实现小麦“减氮”的路线图 大麦雄性不育基因msg26的图位克隆 阻击小麦“癌症” 中科院张爱民课题组一粒小麦籽粒大小的研究进展 2018~2019年度小麦高产因素分析 Plant Physiology | 小麦TaSPL8通过生长素和油菜素内酯信号调控叶夹角发育 舶来赏析-再论现代育种体系对欧洲小麦的影响(Nature Plants 2019) 中国和巴基斯坦普通小麦现代育种进程中的选择差异分析 Q基因的转座子插入突变导致去驯化过程中普通小麦重获脆穗性 老数据新玩法也能发NG-欧洲多点环境玉米产量全基因组预测 舶来赏析-种内与物种间比较,提高小麦Rubisco活化酶热稳定性(PP 2019) 农科院作物所景蕊莲课题组在小麦抗旱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Plant Journal:小麦ms5基因编码非特异脂转运蛋白控制雄性不育表型 舶来赏析-现代育种体系降低了欧洲小麦对气候波动的适应性?(PNAS 2019) Nature Genetics | 南京农业大学马正强团队克隆了一个重要的小麦抗赤霉病基因 一作解读-古小麦基因组推断现代面包小麦在中国的传播路线 如何进行基因功能研究\u0026ndash;三个受干旱诱导的MYB转录因子 小麦穗部激素应答的转录组图谱 西农大许金荣课题组在小麦赤霉病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无毒基因AvrPm3与抗白粉基因Pm3互作研究进展 2018小麦育种行业创新现状与发展趋势(九) 粉质胚乳基因FLO6影响小麦AB型淀粉粒的形成 小麦的整齐度 舶来赏析-利用基因网络模型来鉴定小麦衰老相关的转录因子(pp2019) 硬粒小麦基因组揭示了过去的驯化特征和未来的改良目标 小麦的穗型和穗下节 从蛋白修饰角度调控小麦春化取得进展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 结合多组学的思路探究Qltn.sicau-2D调控分蘖的潜在机制 说说小麦的开花习性 人工合成小麦的1/8基因组渗入育种方法 舶来赏析-2657份小麦的系谱及引申(PLOS Biology 2019) Nature Genetics 一作解读| 野生麦类近缘物种基因渗入主导的小麦适应性进化 小麦的颖壳 中国小麦茎基腐病抗性鉴定、基因定位及关联分析 小麦里的圈圈图(小麦science文章图的本色)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52 小麦育种有“吸引力”的地方 小麦新Ph基因研究取得进展 小麦苗期根部性状QTL定位和总根长QTrl.saw‑2D.2的鉴定 “一麦相承”为苍生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36的前世今生 小麦EMS突变体中Wx-A1剪接位点单碱基突变导致RNA错误剪辑和基因失活 小麦品质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显示TaRPP13L1基因与面粉色泽显著相关 小麦抗白粉病新基因Pm64 小麦多组学网站更新四倍体小麦基因组等信息 小麦多抗位点Lr34/Yr18抗病机理研究进展 中国小麦生产上年种植面积超66.7万hm2的品种及其分析 利用snpEff对SNP进行注释 2018小麦育种行业创新现状与发展趋势(十三) 二代结合三代转录组测序探究小麦对高温信号的传递 对利用“光温敏”或“两系”制小麦杂种的一点疑问 JIA 麦类研究合辑(2017) JIA 2018麦类研究合辑 禾谷镰孢菌代谢物类致病因子的鉴定\u0026ndash;文章推送后记 重磅|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焦雨玲团队发布120份普通小麦基因组重测序研究进展(续) PNAS发表小麦穗粒数控制基因GNI1的图位克隆和功能解析文章 中国栽培小麦老家来自欧洲?\u0026ndash;首篇小麦基因组大规模重测序研究 舶来赏析-Q的新认识(2篇Development和一篇PBJ 2017) 马忠华团队|小麦赤霉菌中麦角甾醇合成调控机制的进展 小麦和大麦高等电点α-淀粉酶基因位点结构变异及功能分化 NC重磅解读\u0026ndash;唐老师/刘老师课题组对赤霉病镰孢菌代谢物类致病因子的鉴定 2019年第11周小麦文献汇总(3.17) 中科院遗传所童依平组鉴定到一个负调控小麦生长、籽粒产量和氮吸收的转录因子 人工合成小麦衍生系Soru#1条锈病抗性遗传解析 禾本科作物基因组的kmer分布 一个新的小麦粒长位点TaGL3-5A的鉴定 用玉米花粉对小麦进行基因编辑还能同时诱导单倍体\u0026ndash;这脑洞开大了 小麦籽粒大小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表明TaGW8基因对小麦产量相关性状具有重要影响 小麦抵抗紫外线(UV)胁迫复杂分子机制初步解析 真菌分类学的角度研究小麦病害(二) 多倍体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小麦分辑 舶来赏析-过表达ABA受体促进缺水条件下小麦的产量(Nature Plants 2019) 他山之石(4)|表观遗传在雄性不育中的作用 “洋人”麦穗的“耷拉头”或穗下垂及无芒类型 Crop J小麦野生近缘种的利用专辑(七):野生二粒PI481521蜡质抑制基因Iw1的进一步定位 Crop J小麦野生近缘种的利用专辑(六): 尾状山羊草新型γ-醇溶蛋白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Crop J小麦野生近缘种的利用专辑(五):冰草基因组特异性SNP开发及其应用 Crop J小麦野生近缘种的利用专辑(四):乌拉尔图小麦对条锈菌反应型的分析 Crop J小麦野生近缘种的利用专辑(三):一个早熟、矮秆小麦-山羊草种质的鉴定 Crop J小麦野生近缘种的利用专辑(二):小麦-中间偃麦草-大麦三属间第二群染色体代换聚合体的培育、鉴定和遗传分析 Crop J小麦野生近缘种的利用专辑(一):麦族参与维生素C合成的磷酸甘露糖变位酶基因的分子特性 张学勇团队在小麦产量相关基因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小麦‘20828’抗条锈病主效QTL的鉴定和验证 产量性状补偿能力强是高产稳产的关键 几篇最新抗病研究 小麦90K芯片探针序列过滤 利用Bionano DLS技术提升野生二粒Zavitan的基因组组装 2019年第3周小麦文献汇总(1.20) 小麦族囊泡运输相关基因EXO70家族的鉴定 小麦基因GO富集 PNAS经典品读-从全球小麦种质资源中挖掘Pm3 【国家奖】攻克远缘杂交国际难题 为小麦育种创制优异新种质_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年总结之抗病抗逆系列 【One week,One paper】代谢组学全基因组关联分析(mGWAS)揭示低磷条件下玉米幼苗的反应机制 马武军团队在the Plant Journal上发表研究成果揭示了氮素参与小麦品质形成的分子机制 耐盐碱渐渗系小麦的小RNA组和降解组研究取得进展 抗白粉病的新型小麦-黑麦6RL小片段易位系的创制 PNAS| 野生二粒小麦类燕麦蛋白基因进化取得重要进展 Nature Genetics|玉米丝黑穗病抗性基因ZmWAK(续) CIMMYT-中国(河南)小麦玉米联合研究中心博士后(数据分析)招聘启事 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缺失显著降低面团强度和面包加工品质 张忠军课题组-小麦2AL抗条锈病的主效QTL的定位及验证 PacBio全长转录组分析 Nature Genetics|徐明良教授团队克隆玉米丝黑穗病抗性基因 Fact sheet-小麦品质和产量 大师兄,我的QTL到底解释了多少方差变异? 与植病界恶魔的抗争-resistance to bunt disease 小麦CBL-CIPK信号通路介导小麦抗条锈病机理的系列研究 张爱民团队\u0026ndash;小麦重要矮秆基因Rht12的精细定位及其遗传效应解析 中国春DNA甲基化数据 抗病基因定位以及病理模型预测 使用Plant Reactome数据库进行小麦基因的pathway分析 小麦茎伸长期农艺性状的遗传解析 PBJ: GS2转基因小麦的田间产量和氮性状 安调过研究组\u0026mdash;-小麦-黑麦远缘杂交种质资源创新研究进展 抗病基因鉴定和精细定位 大麦茎基腐病抗性主效位点Qcrs.cpi-4H的精细定位 他山之石(2)| 华北平原小麦根际微生物群落相互关系研究取得进展 小麦GWAS-QTL结果高密度分子标记画图 提倡杂种后代尽早密植、不提倡过分追求F2代个体单株产量 张忠军课题组-小麦抗赤霉病新的主效QTL的定位及验证 经典文献解读:真核生物转座子的分类-2 设计小麦特异KASP引物和 CRISPR single guide RNAs (sgRNAs) 开发小麦抗性基因Sr26连锁分子标记的一种新策略 小麦高密度分子标记作图 李振声课题组-长穗偃麦草4Ag染色体蓝粒基因研究进展 小麦中TCP转录因子家族系统研究取得新进展 小麦族基因预blast (pre-blast) 麦类作物获得抗性的基因调控网络 百年赵洪璋 | 麦泽苍生 普通小麦染色体着丝粒位置 中国农科院-张学勇课题组-调控小麦开花新机制研究 大麦Rf育性恢复基因的鉴定和多样性分析 小麦基因功能研究-突变体库的应用 小麦病虫害及防治原色图册 野生二粒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15的图位克隆 农大3338和它的后裔品种 李俊明团队-小麦根系相关性状研究进展 大麦根毛关键基因的鉴定和功能研究 针对CRISPR/Cas9开发一种新的编辑小麦基因的方法——不依赖愈伤组织 他山之石(1)|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利用纳米材料防控小麦穗发芽 中国农科院小麦品质育种课题组系统解析Glu-1启动子区保守顺式调控模块的功能 利用NGS技术快速鉴定CRISPR突变体 【One week,One paper】利用转录组和代谢组揭示燕麦根部在缺磷环境下的离子响应机理 小麦抽穗和开花期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以及预测方程的构建 如何进行小麦基因功能研究-2 小麦基因组研究现状与展望 张爱民组在小麦D基因组LMW-GS基因组成和进化研究取得进展 李家洋:将水稻带入量身定制时代的科学家 | 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获奖人 堪萨斯州立大学-柏贵华课题组-Fhb1简易、诊断标记的开发及其应用 组蛋白Chip-Seq PNAS经典品读-小麦秆锈病抗病基因Sr13及感想 小麦的生长和发育-6(完) 中国农科院-毛龙课题组-小麦抗白粉病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 Genome Biology: 六倍体小麦转座子研究 在分子和细胞学水平鉴定小麦-簇毛麦3V(3D)代换系 如何进行小麦基因功能研究 新型成株抗小麦白粉病基因Pm62的挖掘 基于55K SNP芯片的小麦遗传图谱构建及主效分蘖QTL鉴定 丰产性和丰产相 小麦的生长和发育-5 普通小麦面粉颜色相关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案例解读 | ChIP-seq发现植物感知春化信号的关键基因及表观调控网络 小麦生长发育图-中文版 小麦耐热基因RAD23介绍 转基因与快速基因克隆技术在培育小麦持久抗病品种中的应用 小叶=灌浆快、籽粒饱满 中国农业大学孙其信团队在小麦耐热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小麦生长发育图 傅向东组助力新一轮绿色革命——刘耀光院士解读 水稻驯化过程中花序二级枝梗增加的分子机制 今晚第九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有重要活动 植物所揭示植物感知春化信号的表观修饰位点和记忆调控网络 大麦铝耐受性基因HvAACT1研究 小麦穗型和穗下节 短柄草-单子叶模式植物属种 小麦的生长和发育-4 小麦单基因分析 高彩霞研究组建立基因组编辑调控内源基因蛋白质翻译效率的新方法 偶然的组合必然的结果——谈黑小麦农大3753的育成 新寡核苷酸探针的开发与应用 小麦TaWRKY51通过负调控乙烯合成促进侧根发生 抗性育种研究方法探讨\u0026ndash;赤霉病 普通小麦花期调控基因TaHdm605的精细定位 小麦异源六倍体形成初期减数分裂稳定性的研究 小麦jbrowse数据更新 PNAS经典品读-从ACC看小麦功能基因研究 赤霉病全基因组选择 FHB 抗性在育种中的应用 小麦的生长和发育-3 不同倍性小麦苗期初生根的差异研究初探 PNAS经典品读-不同倍性小麦的籽粒硬度 小麦多倍化过程中的4A染色体结构变异 基于SNP的PCR标记技术3-高通量dCAPS标记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小麦地方品种对现代小麦育种的价值—抗白粉病新基因Pm61的发现 张一婧研究组开发方法助力小麦等大基因组作物核心基因组低成本组装及新基因挖掘 小麦苗期叶片组蛋白修饰文章导读和应用 赤霉病抗病“新“抗源 小麦的生长和发育-2 PNAS经典品读-为乳糜泻疾病患者改良小麦(二) 小麦品质系列(三)—Low falling number 续 美国西北部小麦美景 性状改良我们错在了那里? 鉴定中国小麦染色体重排和多态性 小麦的生长和发育-1 PNAS经典品读-为乳糜泻疾病患者改良小麦(一) 表观遗传学简介 大穗小麦身后的83岁老人 贵州的小麦 "},{
"section": "Pages",
"slug": "/resistance/",
"title": "",
"description": "",
"date": "January 1, 1",
"image": null,
"imageSM": null,
"searchKeyword": "",
"categories": "",
"tags": "",
"content":" PBJ | 华中农业大学小麦团队在抗赤霉病毒素积累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TAG | 陈时盛团队确定小麦抗锈病基因Lr53和Yr35来源并开展定位和小片段易位系创制 TAG | Lr75 的表征:小麦部分广谱叶锈病抗性基因 中国农业科学专题文章 | 四川农业大学王际睿课题组关于小麦穗发芽抗性机制及抗性育种的研究 南京农业大学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等联合揭示Fhb1抗小麦赤霉病的新机制 一作解读|New Phytologist 联合GWAS和eGWAS解析四倍体小麦抗旱性的遗传基础及调控模块 一作解读|New Phytologist 联合GWAS和eGWAS解析四倍体小麦抗旱性的遗传基础及调控模块 Plant Cell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院士/毛虎德课题组揭示了TaGW2调控小麦抗旱性的新机制 PBJ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学军教授团队揭示小麦E3泛素连接酶TaSDIR1-4A调节抗旱的新机制 育种家有话说 | 简述国际小麦抗旱生物育种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育种家有话说|山西省旱地小麦品种抗旱节水指标分析 Nature Commun.|山东大学夏光敏/王勐骋团队鉴定到小麦抗旱关键基因TaWD40-4B.1并揭示其分子机制 育种家有话说|小麦染色体结构变异及抗旱效应 育种家有话说 | 浅谈小麦抗旱性研究进展 一作解读 | 河南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揭示TaSnRK2.10抗旱新机制 JIA | 小麦转录因子基因TaNF-YB11通过调控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和活性氧稳态增强植株抗旱能力 New Phytol. | 康振生院士/毛虎德课题组揭示了TaERF87与TaAKS1协同调控小麦抗旱性的作用机理 PJ: 小麦抗旱分子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一作解读|TaCER1-6A参与小麦叶片蜡质烷烃的生物合成并增强抗旱性 Plant Cell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毛虎德组揭示了TaDTG6-B功能获得性等位基因调控小麦抗旱性的分子遗传机理 PBJ | GmTDN1基因协同改良小麦抗旱性和氮肥利用效率 PBJ | 康振生院士团队克隆了小麦抗旱新基因TaPYL1-1B并揭示了其调控小麦抗旱性的作用机理及其潜在应用价值 Mol Plant|康振生院士团队/毛虎德研究组在小麦抗旱遗传调控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一作解读|小麦抗旱基因TaSNAC8-6A克隆和功能研究新进展 农科院作物所景蕊莲课题组在小麦抗旱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育种家有话说|野生二粒小麦抗白粉病基因挖掘与育种应用探讨 NC | 小麦生育期和组织依赖白粉病抗性机制被发现 小麦–近缘物种抗病远缘新种质的创制与利用 育种家有话说 | 浅析2022-2023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抗病性鉴定结果 小麦–近缘物种抗病远缘新种质的创制与利用 育种家有话说 | 浅析2022-2023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抗病性鉴定结果 育种家有话说 | 浅析2022-2023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抗病性鉴定结果 小麦–近缘物种抗病远缘新种质的创制与利用 综述(全)∣抗病基因的工程化聚合促进大麦、小麦真菌病害防控(锈病和白粉病) 综述∣抗病基因的工程化聚合促进大麦、小麦真菌病害防控(锈病和白粉病) 一作解读|全生育期广谱抗白粉病小麦-黑麦6RS小片段易位系的创制和抗病基因PmW6RS的物理定位 PBJ | 宁波大学植物病毒所陈剑平院士、羊健研究员团队发现病毒蛋白靶向寄主蛋白TaVTC2诱导小麦广谱抗病性新机制 一作解读 | PBJ-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杨平课题组发现小麦抗病毒新基因 原创解读 | 综述:中国小麦性状遗传改良的基因组学研究(八):小麦抗病虫害的研究进展 原创解读∣长读长测序助力克隆Pm69: 一个位于快速进化的抗病基因簇中的小麦抗白粉病基因 Nature | 柴继杰、陈宇航等合作揭示小麦CNL类抗病蛋白的共性作用机制 Sci Adv | 欧阳松应揭示病原菌效应蛋白AvrSr35激活抗病蛋白Sr35功能机制 首例单子叶植物NLR抗病毒基因—抗大麦条纹花叶病毒基因BSR1 小麦功能基因发掘新思路\u0026ndash;激发小麦基因组中沉默的抗病基因提高白粉病抗性 原创解读|小麦白粉菌无毒基因AvrPm17的变异使Pm17丧失持久抗病性 Int J Biol Macromol | 利用系统获得抗性关键调控因子HvWRKY6基因提高小麦广谱抗病水平 陈剑平、许为钢院士点评 Cell | 历经18年,我国科学家在小麦感条锈病机制及广谱抗病材料创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一作解读 | TaYRG1通过可变剪切重组蛋白质结构来激活细胞死亡并增强抗病性 原创解读∣PBJ 利用抗性基因富集测序及高质量参考基因组进行冬小麦抗病基因定位 The Crop Journal | 王秀娥团队发现簇毛麦CERK1-V异源过量表达提高小麦抗病性 原创解读|Nature Genetics 小麦长读长基因组测序助力抗病基因克隆 专家点评 Nature | 历经8年,我国科学家在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Nature│遗传发育所和微生物所合作在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一作解读 | 打破多倍体基因功能冗余-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杨平课题组证实首个小麦隐性抗病毒基因 原创解读 | Front Plant Sci 多效抗病位点Lr34/Yr18和Lr46/Yr29互作增强小麦抗病性 PBJ |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张增艳研究组鉴定出小麦纹枯病抗性基因TaSTT3b-2B,为小麦抗病生物育种提供了基因储备和材料基础 JIA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远缘杂交遗传育种团队陈新宏课题组小麦-华山新麦草远缘杂交后代中抗病基因研究 综述:小麦小种专化型抗病性由NLR免疫受体与多种非NLR蛋白控制 The Crop Journal | 类甜蛋白基因TaTLP1过表达提高小麦抗病性 Frontiers|小麦抗主要根茎病害抗病遗传学研究进展 他山之石 | PBJ南农陶小荣教授团队在植物抗病基因人工改良设计方面取得新进展 Trends Plant Sci. | 小麦亲缘品种抗性基因与土壤微生物研究为小麦全蚀病抗病策略提供新见解 Nature Plants | 小麦抗白粉病新机制,抗病基因Pm4的可变剪切控制抗病性 MPMI|利用麦类作物系统获得抗性提高小麦广谱抗病水平 小麦多抗位点Lr34/Yr18抗病机理研究进展 几篇最新抗病研究 2018年总结之抗病抗逆系列 抗病基因定位以及病理模型预测 抗病基因鉴定和精细定位 PNAS经典品读-小麦秆锈病抗病基因Sr13及感想 转基因与快速基因克隆技术在培育小麦持久抗病品种中的应用 赤霉病抗病“新“抗源 "},{
"section": "Pages",
"slug": "/resource/",
"title": "",
"description": "",
"date": "January 1, 1",
"image": null,
"imageSM": null,
"searchKeyword": "",
"categories": "",
"tags": "",
"content":" website link WheatOmics\nA platform combining multiple omics data to accelerate functional genomics studies in wheat http://wheatomics.sdau.edu.cn/ Wheat Genetics and Genomics Center\n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 http://wheat.cau.edu.cn/zh/index.html 小麦产业网\nWheat prices, market trends and wheat information service platforms https://wheat.100ppi.com/ IWGSC\nthe International Wheat Genome Sequencing Consortium https://www.wheatgenome.org/ 国家农业科学数据中心\nAgricultural Science Data Sharing Center https://www.agridata.cn/#/home Laboratory of wheat abiotic stress tolerance\nPopulation Wheat Genetic and Phenotypic Database https://www.iwheat.net/ expVIP\nWheat Expression Browser http://www.wheat-expression.com WheatExp\nan RNA-seq expression database for polyploid wheat http://www.wheat-expression.com/# GrainGenes\nGrainGenes, a database for Triticeae and Avena https://graingenes.org/GG3/ T3/Wheat\nT3 is a repository for public wheat data. https://wheat.triticeaetoolbox.org/ Wheat SnpHub Portal\nWheat Union Database http://wheat.cau.edu.cn/Wheat_SnpHub_Portal/ Triticeae-GeneTribe (TGT)\nCollinearity-incorporating homology database for Triticeae genomes. http://wheat.cau.edu.cn/TGT/ Wheat URGI Blast\nFor more information,please visit wheat URGI website . https://urgi.versailles.inra.fr/blast/?dbgroup=Wheat_all Wheatis Earlham Blast\nThe Grassroots life science data infrastructure (2017). https://wheatis.earlham.ac.uk/grassroots-portal/blast Wheat Panache\nA pangenome graph database. https://www.appliedbioinformatics.com.au/wheat_panache/ WheatComp Database\nGenetic Relationship Information Database for Wheat Germplasms. http://wheat.cau.edu.cn/WheatCompDB/ PlantsDB http://pgsb.helmholtz-muenchen.de/plant/ 栽培二粒小麦和野生二粒小麦基因组信息网站(需注册) http://www.interomics.eu/web/guest/projects TGACv1序列以及其他小麦品种序列 http://opendata.earlham.ac.uk/ Marker Assisted Selection http://maswheat.ucdavis.edu/protocols/ Plant Orthology Browser (POB) 3.0 http://nrcmonsrv01.nrc.ca/pob/ durum wheat and wild emmer wheat (需注册) http://www.interomics.eu/web/guest/projects 在线设计小麦特异引物 https://probes.pw.usda.gov/GSP/ https://wheat.pw.usda.gov/demos/BatchPrimer3/ 小麦表达芯片数据库 http://www.plexdb.org/index.php http://www.ebi.ac.uk/arrayexpress/ https://www.genevestigator.com/gv/ 小麦RNA_seq表达数据库 http://www.wheat-expression.com/ https://wheat.pw.usda.gov/WheatExp/ https://www.genevestigator.com/gv/ 基因结构显示 http://gsds.cbi.pku.edu.cn/ https://probes.pw.usda.gov/piece/index.php 启动子分析,包括一些调控基序分析或画图 http://bioinformatics.psb.ugent.be/webtools/plantcare/html http://www.rsat.eu/ http://meme.nbcr.net/meme/ http://bmbl.sdstate.edu/DMINDA2/ 在线绘制热图 http://www.heatmapper.ca/ https://software.broadinstitute.org/morpheus/ RNA序列基序分析 http://regrna2.mbc.nctu.edu.tw/ 小麦蛋白组 http://www.wheatproteome.org/proteinView 小麦资源网站 http://www.wheat-training.com/useful-wheat-links/ wheat JBrowse https://urgi.versailles.inra.fr/jbrowse/gmod_jbrowse/ 小麦基因网络 http://www.inetbio.org/wheatnet/ 植物综合网站 http://www.gramene.org/ http://plants.ensembl.org/index.html https://phytozome.jgi.doe.gov/pz/portal.html http://pgsb.helmholtz-muenchen.de/plant/ TILLING mutants on Ensembl Plants TILLING mutants mapped to RefSeqv1.0 http://plants.ensembl.org/Triticum_aestivum/Info/Index Repetitive element database A collection of repetitive DNA sequences from different Triticeae species http://wheat.pw.usda.gov/ITMI/Repeats/ GRIS\nPedigree information database from the Genetic Resources Information System for Wheat and Triticale http://www.wheatpedigree.net/ Catalogue of Gene Symbols for Wheat\nResource of accepted gene and QTL names, mapping and germplasm information, and laboratory designations for markers. https://wheat.pw.usda.gov/GG3/wgc "},{
"section": "Pages",
"slug": "/yield/",
"title": "",
"description": "",
"date": "January 1, 1",
"image": null,
"imageSM": null,
"searchKeyword": "",
"categories": "",
"tags": "",
"content":" Nature Food | 磷平衡以获得作物最佳产量 抗病高产小麦新品种金秋168(一麦众承 葛昌斌) 原创解读∣秸秆处理与磷肥施用对水稻-小麦系统产量和土壤健康的长期影响 JIPB | 山东大学王勐骋课题组发现小麦耐盐基因TaCHP稳定提高盐碱地小麦产量 小麦SNP整合连锁图谱构建及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一作解读 | TAG-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掘小麦产量及干旱响应值相关的重要基因组区域 育种家有话说 | 浅析小麦产量育种中的进化生态学原理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新疆冬小麦品种资源主要产量性状 Nature Plants|特定生育阶段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决定小麦的产量组成部分 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一种小麦产量与品质协同提高的劣汰选优选育方法”发明专利获美国授权 eLife | 研究揭示玉米根系分泌物通过土壤微生物影响小麦产量的机制! JIA | 扬州大学小麦研究中心小麦籽粒产量与氮肥效率协同提升机理研究 Nature Plants | 中国农业大学缑金营教授团队发现光合系统“延迟退休”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The Crop Journal | 河南大学宋纯鹏教授团队在探索利用节节麦实现现代小麦品种产量性状改良方面取得新进展 Nature |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揭示BR与GA激素平衡调控小麦株型和产量的新机制 JGG|中科院遗传发育所肖军团队综述小麦穗型建立调控网络及其对产量提升的意义 一作解读 | Annals of Botany-小麦光合生理和形态特征对产量的影响及遗传定位 NCC高被引论文|气候变化下小麦产量模拟的不确定性 CRISPR诱导TaSPL13基因突变以改善小麦产量性状和植株结构 综述解读 |中国小麦性状遗传改良的基因组学研究(六):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综述解读|中国小麦基因组学和性状改良研究(一):小麦起源与产量走势 原创解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与我国有关单位合作,从扬麦12中鉴定出一个控制赤霉病抗性和产量性状的QTL簇 一作解读 | NC:北美地区小麦育种策略带来的产量增益无法完全抵消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造成的负面影响 一作解读|在Q基因中引入错义突变协同提高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含量 国家统计局关于2022年夏粮产量数据的公告 原创解读|氮素调节热、干旱和复合胁迫对冬小麦光合作用、抗氧化能力、细胞渗透调节和产量的影响 The Crop Journal | 中国农大王志敏团队基于长期定位试验评估限水灌溉冬小麦产量的可持续性 The Crop Journal | 耦合遥感水分胁迫因子与作物模型的区域冬小麦产量估测 一作解读 | miR319-TaGAMYB3模块协同调控小麦株型和产量的分子机制 Science | 改变1个基因,可提高小麦产量,田间平均增产11.9% 原创解读 |TAG小麦产量相关性状遗传位点的Meta分析 原创解读|The Plant Journal硬粒小麦品质和产量的采前表型预测 PBJ |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景蕊莲团队揭示TaMOR基因调节小麦次生根起始的分子机制,对于小麦增强耐逆性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一作解读|小麦Rht24b降低株高而不影响产量 西北农大赵惠贤/农科院作物所景蕊莲/华中农大陈伟共同揭示小麦TaCYP78A5基因提高籽粒产量的作用机制 一作解读|基于snp和功能单倍型的旗叶相关性状GWAS及其对面包小麦产量的影响 PBJ | 扬州大学刘巧泉课题组在协同改良水稻产量和品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JGG | 靶向基因组编辑增强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和产量 原创解读|Nature Genetics 经典论文:DEP1基因座的自然变异可以提高水稻产量 大数据在植物育种中的作用:IPK科学家在小麦产量预测准确性上实现了翻倍 原创解读 | Science Advances 大数据使杂交小麦产量预测的准确性翻倍 The Crop Journal │ 中国农业大学张英华团队揭示微喷水肥一体化协同提高冬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机制 点突变小麦Rca-α蛋白能够增加小麦产量潜力 JIPB综述| 研究小麦粒重和产量的一种简化方法(三) JIPB综述| 研究小麦粒重和产量的一种简化方法(一) 一作解读|PBJ系统分析和综述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小麦产量改良的遗传靶点 小麦旗叶相关性状位点鉴定、验证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老数据新玩法也能发NG-欧洲多点环境玉米产量全基因组预测 中科院遗传所童依平组鉴定到一个负调控小麦生长、籽粒产量和氮吸收的转录因子 小麦籽粒大小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表明TaGW8基因对小麦产量相关性状具有重要影响 舶来赏析-过表达ABA受体促进缺水条件下小麦的产量(Nature Plants 2019) 张学勇团队在小麦产量相关基因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产量性状补偿能力强是高产稳产的关键 Fact sheet-小麦品质和产量 PBJ: GS2转基因小麦的田间产量和氮性状 提倡杂种后代尽早密植、不提倡过分追求F2代个体单株产量 PBJ | 中国农大/复旦大学缑金营教授、河南农大陈锋教授揭示了提高小麦高光效增产的机制 Nature Plants | 北京大学焦雨铃研究团队发现小麦增产基因 原创解读|过去60年由二氧化碳升高导致小麦增产的利好被气候变暖和干旱抵消 Science | 改变1个基因,可提高小麦产量,田间平均增产11.9% The Crop Journal | 旱地冬小麦秸秆带状覆盖增产效果及其土壤水热驱动机制 The Crop Journal | 旱地冬小麦秸秆带状覆盖增产效果及其土壤水热驱动机制 历时30年!中国农科院攻克小麦与冰草杂交国际难题—— 创制出小麦优异种质材料,增产超10% 普通小麦籽粒硬度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Food Energy Secur. | 通过非破坏性表型技术如高光谱成像改善小麦的籽粒品质 一作解读 | PBJ-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发现小麦转录因子TaMADS-GS通过调控细胞分裂素途径影响籽粒大小 JIA | 安徽农业大学马传喜教授课题通过关联分析剖析普通小麦籽粒颜色与收获前穗发芽抗性的遗传基础 Seed Biology |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构建小麦长链非编码RNA综合数据库并解析籽粒发育相关lncRNA功能 JIA | 扬州大学小麦研究中心小麦籽粒产量与氮肥效率协同提升机理研究 JGG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张学勇团队发现TabHLH95-TaNF-YB1模块促进小麦籽粒淀粉合成并提高粒重 育种家有话说 | 普通小麦籽粒叶酸含量分析 Plant Cell |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构建了小麦籽粒发育的翻译调控图谱 aBIOTECH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路则府团队构建小麦籽粒发育中的转录调控图谱 一作解读: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梁荣奇课题组揭示小麦早期籽粒发育调控的机理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麦籽粒形态建成期发育规律探讨 JIA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张学勇研究员团队TaABI19正调控小麦籽粒发育的研究 一作解读 | New Phytologist-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解析小麦籽粒γ型醇溶蛋白在加工品质改良中的作用 一作解读|PJ:HvGST为调控大麦籽粒花青素积累的关键基因 JIA | 山东农业大学小麦品质育种团队陈建省教授课题组利用连锁分析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对小麦籽粒灌浆速率相关性状进行遗传解析 促进小麦籽粒加工及营养和健康品质性状优异等位变异Gli-D2-null的挖掘与育种应用研究 一作解读|在Q基因中引入错义突变协同提高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含量 The Crop Journal |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利用BSE-seq快速定位小麦籽粒大小和粒重QTL 原创解读 | 硬质冬小麦种质的全基因组分析确定了与穗部和籽粒性状相关的基因组区域 【一作解读】New Phytologist-新视角深入解析小麦籽粒灌浆期籽粒蛋白质的积累过程 利用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解析小麦籽粒大小和粒重QTL位点 一作解读 |小麦TaIAA21基因在籽粒发育中的功能机制研究 原创解读|The Plant Cell 小麦籽粒大小和形状变异的遗传框架 文献速览|通过GWAS鉴定了一个水稻D11的同源基因——为国际六倍体小麦品种的籽粒大小候选基因 西北农大赵惠贤/农科院作物所景蕊莲/华中农大陈伟共同揭示小麦TaCYP78A5基因提高籽粒产量的作用机制 一作解读 | The Plant Journal-小麦NAC家族转录因子TaNAC100调控籽粒蛋白和淀粉的合成 【一作解读】The Plant Journal-小麦籽粒发育过程的蛋白质代谢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调控反应 一作解读|小麦α -淀粉酶2过表达对籽粒萌发过程中淀粉代谢和ABA敏感性的影响 TAG|对小麦和水稻TGW6粒重基因的重新研究表明:粒重基因在花粉发育中起作用而不调节籽粒生长素的含量 PBJ | 7种小麦(二倍体+多倍体),3个组织,7个籽粒发育阶段中可变剪切的差异分析 The Crop Journal │ 中国农业大学张英华团队揭示微喷水肥一体化协同提高冬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机制 一作解读|四川农业大学王际睿团队揭示小麦籽粒颜色与穗发芽抗性关系的分子机制 作者解读|Plant Disease:小麦籽粒赤霉病抗性评价方法以及Fhb1对籽粒抗性的效应 一作解读|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所景蕊莲团队发现调控小麦籽粒大小重要基因 一作解读 | 小麦籽粒灌浆速率位点的鉴定和验证 舶来赏析| 多组学数据揭示缺硫条件下一粒小麦籽粒蛋白的组成和调控(pp2020) 华中农大陈伟团队在小麦籽粒代谢方面又取得重要进展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张爱民组在小麦籽粒淀粉合成调控上取得进展 利用X射线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分析小麦籽粒形态 中科院张爱民课题组一粒小麦籽粒大小的研究进展 中科院遗传所童依平组鉴定到一个负调控小麦生长、籽粒产量和氮吸收的转录因子 小麦籽粒大小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表明TaGW8基因对小麦产量相关性状具有重要影响 小叶=灌浆快、籽粒饱满 PNAS经典品读-不同倍性小麦的籽粒硬度 "},{
"section": "Pages",
"slug": "/assemble/",
"title": "comprehension",
"description": "",
"date": "January 1, 1",
"image": null,
"imageSM": null,
"searchKeyword": "",
"categories": "",
"tags": "",
"content":" 2024年第16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4-04-21) 2024年第3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4-01-21) 2023年第46周小麦文献汇总(2023-11-19) 2023年第45周小麦文献汇总(2023-11-12) 2023年第38周小麦文献汇总(2023-09-24) 2023年第36周小麦文献汇总(2023-09-10) 2023年第35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9-03) 2023年第33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8-20) 2023年第32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8-13) 2023年第30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7-30) 2023年第29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7-23) 2023年第27周小麦文献汇总(2023-07-09) 2023年第25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6-25) 2024年第3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4-01-21) 2023年第46周小麦文献汇总(2023-11-19) 2023年第45周小麦文献汇总(2023-11-12) 2023年第38周小麦文献汇总(2023-09-24) 2023年第36周小麦文献汇总(2023-09-10) 2023年第35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9-03) 2023年第34周小麦文献汇总(2023-08-27) 2023年第33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8-20) 2023年第32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8-13) 2023年第30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7-30) 2023年第29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7-23) 2023年第27周小麦文献汇总(2023-07-09) 2023年第25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6-25) 2023年第23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6-11) 2023年第22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6-04) 2023年第19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5-14) 2023年第17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4-30) 2023年第15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4-16) 2023年第14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4-09) 2023年第11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3-19) 2023年第8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2-26) 2023年第7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2-19) 2023年第4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1-29) 2023年第3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1-22) 2023年第2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1-15) 2023年第1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1-08) 2022年第52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1-01) 2022年第50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12-18) 2022年第51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12-25) 2022年第48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12-04) 2022年第48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12-04) 2022年第47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11-27) 2022年第46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11-20) 2022年第45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11-13) 2022年第45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11-08) 2022年第42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10-23) 2022年第40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10-09) 2022年第38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09-25) 2022年第38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09-25) 2022年第37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09-18) 2022年第30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07-31) 2022年第5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02-06) 2022年第4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01-30) 2021年第43周小麦文献汇总(2021-10-31) 科技论文写作|SCI论文写作套路(1):写作和排文顺序,附SCI各章节经验贴汇总! 【重磅】大麦基因组更新以及基因表达证据汇总 2019年第49周小麦文献汇总(12.08) 2019年第11周小麦文献汇总(3.17) 2019年第3周小麦文献汇总(1.20)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二)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四)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五)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六)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七)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八)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八)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七)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六)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五)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四)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二) 2022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八) 2022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五) 2022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四) 2022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三) 2022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二) 2022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一) 现代农业专题系列20——年终总结与展望【合集】 2022上半年小麦文献及对应解读总结(六) 2021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四) 2021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三) 上海农科院王建华研究员系统总结新型镰刀菌毒素—NX毒素研究进展 2021年小麦文献及对应解读总结(一) 2018年总结之抗病抗逆系列 全环境科学|基于多位点基因型的作物模型揭示未来气候条件下冬小麦开花期将更加稳定 一作解读 | PCE: 中国农业大学张英华课题组揭示长光期和红光结合促进小麦早花多实的调控机制 Nature Climate Change (IF=30.7) | 最新研究揭示气候变化引发的植物真菌病害危及小麦生产! The Crop Journal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综述农杆菌介导的禾谷类作物遗传转化最新进展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二)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四) 一作解读 | aBIOTECH综述-原创算法驱动多倍体小麦复杂基因组解析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五)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六) JIPB |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大学合作在CRISPR/CasΦ2系统介导麦类作物基因组编辑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七) 一作解读|New Phytologist 联合GWAS和eGWAS解析四倍体小麦抗旱性的遗传基础及调控模块 TAG-小麦EMS突变体茎基腐病抗性位点的挖掘和解析 一作解读 | New Phytologist-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揭示小麦多倍化过程中DNA甲基化重塑调控根系优势性状形成 Plant Phenomics | 小麦表型文章合集 他山之石 | 强光胁迫对转玉米C4型ZmPEPC+ZmPPDK基因小麦光合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Plant Phenomics | 小麦表型文章合集 一作解读 | New Phytologist-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揭示小麦多倍化过程中DNA甲基化重塑调控根系优势性状形成 TAG-小麦EMS突变体茎基腐病抗性位点的挖掘和解析 一作解读|New Phytologist 联合GWAS和eGWAS解析四倍体小麦抗旱性的遗传基础及调控模块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八)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七) 第三届国际小麦大会摘要与注册征集 JIPB |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大学合作在CRISPR/CasΦ2系统介导麦类作物基因组编辑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六)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五) 一作解读 | aBIOTECH综述-原创算法驱动多倍体小麦复杂基因组解析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四) 2023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二) The Crop Journal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综述农杆菌介导的禾谷类作物遗传转化最新进展 Nature Climate Change (IF=30.7) | 最新研究揭示气候变化引发的植物真菌病害危及小麦生产! 一作解读 | PCE: 中国农业大学张英华课题组揭示长光期和红光结合促进小麦早花多实的调控机制 SCLS | 韩方普组在小麦多倍体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全环境科学|基于多位点基因型的作物模型揭示未来气候条件下冬小麦开花期将更加稳定 育种家有话说 | 浅析2022-2023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抗病性鉴定结果 关于如何利用基因组数据描述小麦育种材料的思考 小麦–近缘物种抗病远缘新种质的创制与利用 JIA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王涛研究员课题组鉴定到小麦千粒重主效QTL QTGW.cib-3B 2024年第3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4-01-21) 原创解读∣秸秆处理与磷肥施用对水稻-小麦系统产量和土壤健康的长期影响 原创解读∣454份普通小麦中含有超过两万个外源渗入片段和多个种内亚基因组间易位 Plant Phenomics | 南京农业大学基于WheatNet的灌浆期和成熟期麦穗定向检测 论坛通知|小麦族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国际论坛(2024 第I期) NC | 小麦生育期和组织依赖白粉病抗性机制被发现 育种家有话说 | 说小麦的矮杆早熟 育种家有话说|野生二粒小麦抗白粉病基因挖掘与育种应用探讨 JIPB | 山东大学王勐骋课题组发现小麦耐盐基因TaCHP稳定提高盐碱地小麦产量 综述(全)∣抗病基因的工程化聚合促进大麦、小麦真菌病害防控(锈病和白粉病) The Crop Journal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揭示小麦蔗糖合酶基因TaSus1影响穗粒数的重要遗传位点 育种家有话说 | 大田野生麦苗穗发芽抗性的鉴定与遗传分析 原创解读 | PNAS: 430万个小麦启动子突变位点测序助力基因表达操控 一作解读|山东大学刘树伟课题组解析TaSRO1调控小麦穗发芽抗性的分子机制 原创解读|转基因聚合小麦初级和三级基因库中的免疫受体可提高小麦田间白粉病抗性 浅谈有机肥对小麦重金属镉积累的影响 综述∣抗病基因的工程化聚合促进大麦、小麦真菌病害防控(锈病和白粉病) Plant Cell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院士/毛虎德课题组揭示了TaGW2调控小麦抗旱性的新机制 一作解读 | NC:肖军研究组及合作者解析小麦不同品种低氮适应性差异的表观调控机理 PBJ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李学军教授团队揭示小麦E3泛素连接酶TaSDIR1-4A调节抗旱的新机制 Nature Protocols | 河南大学宋纯鹏团队发展的A-Wi技术体系奠定了小麦D基因组改良工程的基础 育种家有话说 | “一麦众承”种质资源交流材料介绍 Nature Microbiology | 研究揭示小麦叶锈病病原菌种群多样性的形成机制! 小麦SNP整合连锁图谱构建及产量相关性状的QTL定位 育种家有话说 | 浅谈四川省小麦品质现状 Plant Com|小麦Pm2a-AvrPm2的特异性相互识别过程需要锌指蛋白TaZF 一作解读 | TAG-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掘小麦产量及干旱响应值相关的重要基因组区域 一作解读 | NC:多单位合作揭示多倍体小麦亚基因组特异转座子介导穗发育可塑性 育种家有话说|石麦系列品种选育环境选择与节水小麦育种方法探讨 Plant Com |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郭立和陈时盛团队发布栽培一粒小麦基因组近完成图谱 2023年第46周小麦文献汇总(2023-11-19) 一作解读| CELL REP:中科院植物所郭自峰团队利用大麦穗部时空转录组数据揭示穗发育的关键调控因子及网络 Phytopathol Res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在四川小麦赤霉病致病菌多样性研究中取得进展 一作解读 | 华中农大小麦改良创新团队利用半注释代谢组高效鉴定小麦的代谢功能基因并解析相关途径 Plant Disease│扬麦4号和扬麦5号赤霉病抗扩展QTL挖掘和解析 普通小麦籽粒硬度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麦田一线 | 说说几天前的那场雨和昨天的这场降雪对小麦是好?是坏? 2023年第45周小麦文献汇总(2023-11-12) 话题 | 全球高温创记录下小麦生产面临的挑战 育种家有话说 | 浅析小麦产量育种中的进化生态学原理 Nature Communications | 研究揭示小麦病原菌诱导的的异黄酮生物合成途径 麦田一线 | 小麦条锈病跨区域全周期绿色防控技术体系 会议通知 | 小麦族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国际论坛(2023 第V期) 小麦族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国际论坛(2023 第V期) 小麦×玉米系统诱导小麦单倍体技术简要交流 原文地址:*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麦疯长 Plant Com | 山东农业大学张宪省实验室发现过量表达TaLAX1可以提高小麦遗传转化和基因编辑效率 “燕芯一号”——燕麦分子育种芯片 育种家有话说 | 关于小麦育种创新实践的几点做法 一作解读 | PP:小麦/山羊草属复合物种中NUPGs/NUMGs的进化轨迹 The Crop Journal | 北大现代农业研究院陈时盛团队精细定位小麦抗秆锈病基因Sr8155B1 PNAS | 曹晓风院士团队在羊草基因组演化与育种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PBJ | 适当降低Importin-基因的表达增强小麦对黄矮病的抗性 JIPB |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团队揭示印迹基因TaLFL2参与调控不同倍性小麦杂交障碍 The Crop Journal | 堪萨斯州立大学联合美国农业部解析美国硬红冬小麦赤霉病抗性和农艺性状遗传位点 3177份小麦种质资源中Fhb1等位变异分析及赤霉病抗性鉴定 Crop Science|基于无人机RGB影像的小麦持绿性状鉴定与其相关遗传解析 原创解读 |Plant Cell- 大麦免疫受体MLA3识别稻瘟菌的寄主特异性效应因子Pwl2 JIA | 河南科技大学王春平教授课题组基于ND-FISH和SNP芯片对小麦背景中华山新麦草染色体的快速鉴定研究 育种家有话说 | 浅谈小麦结实性 Food Energy Secur. | 通过非破坏性表型技术如高光谱成像改善小麦的籽粒品质 宁麦系列小麦品种性状特点及相关基因位点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新疆冬小麦品种资源主要产量性状 育种家有话说 | 地腾出来了,小麦还不播种为那般? JGG|复旦大学张一婧团队开发小麦族代谢基因簇检测与注释平台Triticeae-BGC Nautre Commun|蚯蚓对全球粮食生产的重大贡献 育种家有话说 | 一年两种两收小麦研究 NC | 福建农林团队揭示了“产生长素微生物”促进大麦根鞘建成的机理 小麦单倍体育种研究进展简述 一作解读 | NC-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47的克隆及其短片段易位系创制 研途小记|小麦品系S849-8中同时提高小穗数和千粒重位点的挖掘和解析 一作解读 | PBJ-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发现小麦转录因子TaMADS-GS通过调控细胞分裂素途径影响籽粒大小 麦田一线 | 2023年黄淮海冬麦区小麦指导意见 育种家有话说|小麦广谱抗白粉病基因Pm24种质创新 JGG|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孙加强团队揭示油菜素内酯调控小麦耐盐新机制 2023年第38周小麦文献汇总(2023-09-24) Nature Plants|特定生育阶段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决定小麦的产量组成部分 JIA | 安徽农业大学马传喜教授课题通过关联分析剖析普通小麦籽粒颜色与收获前穗发芽抗性的遗传基础 育种家有话说 | 介绍一种小麦去雄方法 育种家有话说 | 简述国际小麦抗旱生物育种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Plant Com | 澳大利亚阿德莱德大学综述谷物类食品蛋白质研究的发展现状和机遇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院士/刘杰教授课题组揭示条锈菌效应子调控寄主免疫的新机制 育种家有话说|山西省旱地小麦品种抗旱节水指标分析 JIPB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曹晓风院士课题组建立羊草基因编辑体系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赵玉胜研究组招聘启事 原创解读∣Plant Physiology-UDP-葡糖转移酶HvUGT13248赋予大麦对赤霉病的Ⅱ型抗性 一作解读 |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作物研究所小麦遗传育种团队综述淀粉粒度分布及品质效应的研究进展 TAG:四川农业大学开发长穗偃麦草1E-7E染色体特异Oligo-FISH探针用于E基因组检测及鉴定 2023年第36周小麦文献汇总(2023-09-10) 他山之石 | Nature commun 红光诱导褪黑素合成机制促进富含褪黑素蕃茄研发 Seed Biology |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构建小麦长链非编码RNA综合数据库并解析籽粒发育相关lncRNA功能 Mol plant丨作物抗逆与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发表未来气候变化下小麦对环境胁迫的适应:分子基础与遗传改良综述 Nucleic Acids Research | 浙江大学尹燕妮团队揭示小麦赤霉病菌应对寄主高铁胁迫新机制 JGG|中国农业大学缑金营团队揭示小麦抗条锈病新机制 “三株野草”如何变成“一碗面”?——对话小麦育种专家杨武云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麦品比、区试、生试常见问题探讨 河南师范大学小麦生理生态研究团队联合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揭示TaSINA2B与TaSINA1D互作正向调控小麦干旱响应及根系发育 2023年第35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9-03) 一作解读 | The Plant Cell-现代小麦育种对基因组和表型的重塑 JIA | 山东农业大学农学院小麦生理生态研究团队贺明荣教授课题组延迟播期对不同穗粒位的结实粒数、粒重及蛋白质含量的研究 一作解读:Food Res Int | 弱光胁迫调控小麦面筋性能与蛋白质营养的结构基础 2023年第34周小麦文献汇总(2023-08-27) 一作解读|烟台大学马朋涛团队综述小麦抗白粉病基因挖掘、转育和机制研究进展 山东省农科院作物所“一种小麦产量与品质协同提高的劣汰选优选育方法”发明专利获美国授权 育种家有话说 | 中国特有黑麦1RS染色体臂上抗条锈病基因的发掘和利用 JIA | 扬州大学大麦遗传育种研究团队许如根教授课题组发表大麦MATE转运蛋白基因调控了大麦叶原基形成间隔期和株高表型的研究 JGG|中国农大小麦研究中心综述小麦复杂基因组和种质演化研究进展 2023年第33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8-20) 原创解读 | Commun biology整合一粒小麦遗传和基因组资源,实现重要性状的精确定位 育种家有话说 | 由小麦成熟需要提早说起 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Andreas Graner教授: 致力于解开农作物基因组的秘密以保护和利用育种种质 eLife | 研究揭示玉米根系分泌物通过土壤微生物影响小麦产量的机制! 一作解读 | HvSRN1 的自然变异调控大麦穗轴节数 一作解读|全生育期广谱抗白粉病小麦-黑麦6RS小片段易位系的创制和抗病基因PmW6RS的物理定位 一作解读 | 华中农业大学小麦团队苏汉东课题组解析小麦10+基因组着丝粒多样化进化和着丝粒功能稳态的协调机制 2023年第32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8-13) 育种家有话说| 彩色小麦的来源与研究进展 INT J MOL SCI | 两种磷肥配方对小麦生理、根际和根面微生物群的影响 PCE-中农大张英华课题组探索小麦整穗可育小花形成的动态调控基因网络机制 Nature丨一粒小麦基因组揭示最古老驯化小麦的历史 Plant Phenomics |【模型公开】从三维模拟到田间应用:水稻小麦冠层动态表型 利用基于表型组学的机器学习方法测量小麦生物量和叶面积 JIA | 扬州大学小麦研究中心小麦籽粒产量与氮肥效率协同提升机理研究 [有关小麦抗穗发芽的问题](http://mp.weixin.qq.com/s?__biz=MzI1MjIyODIzMA==\u0026mid=2247517226\u0026idx=1\u0026sn=139356cb205c7b8f7eb5518fd3269d95\u0026chksm=e8ffad69704e17340f217786f5 * The Crop Journal | 南京农业大学马正强团队精细定位小麦抗白粉病新基因PmNJ3946 58aa3a0cde7653f21fd3aefb3dc0eae762195f48a18908543e\u0026amp;scene=27#wechat_redirect)\n2023年第30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7-30) PBJ 综述| 麦类作物与锈病、白粉病病原互作分子机制解析研究进展 育种家有话说 | 从源头重建小麦生产新平台 The Crop Journal | 南京农业大学马正强团队精细定位小麦抗白粉病新基因PmNJ3946 浅析2023年黄淮小麦减产原因 2023年第29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7-23) 一作解读 | NC-利用STAM技术快速克隆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YrNAM “小麦抗赤霉病”工作进展及研讨会在遗传发育所成功召开 原创解读|携带Sr47的三个硬粒小麦和硬红春麦种质的遗传累赘分析 The Crop Journal | 青岛农大鉴定小麦株高QTL簇及其候选基因 育种家有话说 | 气候变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 原创解读∣小麦重组抑制区基因的精细定位新方法-辐射杂交作图 一作解读 | 河南科技大学王春平教授团队在小麦抗麦长管蚜遗传位点挖掘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2023年第27周小麦文献汇总(2023-07-09) The Crop Journal | 四川农大对来自小麦农家种的全生育期条锈病抗性基因YrAS1676进行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解析 一作解读 |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揭示小麦中HSFA6e-HSP70s通路在转录后水平以及翻译水平进行热胁迫响应的新机制 第八届全国小麦遗传育种研讨会暨第十一届全国小麦基因组与分子育种大会第一轮通知 一作解读 | PC: TaHsfA1蛋白的SUMO化修饰是小麦热胁迫响应的动态分子开关 aBIOTECH | 上海市农科院生物所与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利用小孢子技术创制大麦纯合诱变群体 一作解读 | PBJ-提升小麦品质:多技术联合助力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研究 综述|控制小麦锈病的关键:遗传抗性的鉴定和利用 小麦小穗数基因克隆与应用研究进展 一作解读 | PJ: 刘宝课题组揭示染色体易位对新合成异源六倍体小麦表型、基因表达和代谢组的直接影响 2023年第25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6-25) 原创解读|New Phytologist 问题的根源:小麦根系对木质部空化的不同易损性 原创解读 | PJ-大麦芽胍碱合成通路重要氧化酶的分子鉴定 JIA | 安徽省农科院稻麦绿色丰产增效科技创新团队稻茬小麦起畦种植通过提高光合源强和改善穗分化来提高穗粒数的研究 原创解读|Nature genetics:抗秆锈病基因Sr43编码了一个罕见的蛋白激酶 The Crop Journal | 河北农大小麦叶锈病研究团队揭示PR蛋白与叶锈菌效应蛋白互作机制 JIA 封面文章 |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团队揭示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Dy10亚基对面团特性和面制品品质的影响 育种家有话说 | 又是小麦育种年——2023年 一作解读 | TAG:基于三标记策略和部分同源配对基因ph1b快速创制小麦-簇毛麦抗白粉病补偿性易位系 基于重测序的小麦优异种质资源研究 小麦BSA定位群体与测序介绍 2023年第23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6-11) 一作解读|Plant Physiology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揭示小麦族进化过程中细胞器基因向核基因组转移的高度积累 WheatOmics v1.0引用量超过100次,点击使用量超过73万次 Mol Plant | BRIDGEcereal:机器学习助力查绘泛基因组中大片段插入缺失 Nature Plants | 中国农业大学缑金营教授团队发现光合系统“延迟退休”显著提高小麦产量 育种家有话说|小偃麦衍生系种质耐盐鉴定 The Crop Journal | 河南大学宋纯鹏教授团队在探索利用节节麦实现现代小麦品种产量性状改良方面取得新进展 2023年第22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6-04) 原创解读 | Nature Sustainability 利用嗅觉误导降低啮齿动物对小麦种子的损失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麦成株抗条锈病基因的发掘与利用 育种家有话说 | 不同小麦品种穗发芽初步研究 The Plant Journal | 韩方普研究组在多倍体小麦形成与进化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他山之石|水稻理想株型基因IPA1:一个基因的研究到底有没有尽头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黑麦盐碱地种植和种质资源挖掘 JIA | 山东农业大学贺明荣教授课题组延播通过促进茎秆中木质素和纤维素的合成与积累增强小麦抗倒性能的研究 助力“麦”向丰收!博瑞迪小麦100K液相芯片研发成功 Science|创造高产无性繁殖杂交作物的目标成为可能 Plant Com | 中国农业大学农学院黄收兵副教授与合作者综述主粮作物花期应对高温胁迫的响应机制及生产管理措施 一作解读 | New Phytologist减数分裂异常与部分同源染色体间补偿的不对称性共同决定合成异源四倍体小麦的快速核型变异 Nature Genetics | 王亚军博士等揭示新型串联激酶融合蛋白WTK6-vWA介导小麦叶锈病抗性 JIA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远缘杂交遗传育种团队陈新宏课题组 小麦–黑麦T1DL·1RS易位系创制与鉴定 弱筋(低筋)小麦也需要好的蛋白质质量 小麦族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国际论坛 (2023 第II期) The Crop Journal | 安徽农大李金才教授团队揭示倒春寒对冬小麦形态生理与不同小穗位结实粒数关系的影响机制 再谈小麦分子育种\u0026mdash;分子育种靶点之我见 2023年第19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5-14) 一作解读|Science Advances-河南农业大学陈锋团队揭示TaSRT1-TaPGK分子模块调控小麦低温抗性的新机制 第425期泰山科技论坛——小麦生物育种高峰论坛在济南召开 New Phytologist | 研究揭示菌根共生的时间互补性影响小麦氮素利用效率的机制! 原创解读|BMC Biology:抗白粉病基因Pm8的广泛应用导致了AvrPm8的超突变 Plant Com | 中国农大/复旦大学缑金营教授揭示抑制小麦条锈病的新机制 “一带一路”小麦种质资源创新与利用可持续发展国际研讨会 一作解读 | Nature Plants-肖军研究组在小麦再生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原文地址:* Current Biology:短柄草叶表皮毛细胞和气孔大小的分子控制机制(德国海德堡大学) 安徽省小麦育种发展现状及形势分析 利用基于注意机制的anchor-free ObjectBox模型的小麦穗检测 2023年第17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4-30) JIA | 四川农业大学麦类种质资源研究团队颜泽洪教授课题组小麦近缘种质资源小伞山羊草重要性状的评价 麦田一线 | 近期降温对小麦生产的影响与管理措施建议 Nature |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揭示BR与GA激素平衡调控小麦株型和产量的新机制 The Crop Journal |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农业资源研究中心对小麦粒重主效稳定QTL QTkw-2D进行精细定位 原创解读 |Commun biology 合成六倍体小麦中D亚基因组受到大规模抑制:揭示后多倍体化基因组重编程现象 育种家有话说 | 我的小麦穗发芽研究工作 JIA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赵惠贤教授课题组miR164-TaNAC14模块调节小麦苗根发育和耐旱耐盐性研究 一千零一技 | 基因与环境互作(G by E) JGG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张学勇团队发现TabHLH95-TaNF-YB1模块促进小麦籽粒淀粉合成并提高粒重 2023年第15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4-16) Nature|社论:小麦病害的全球传播令科学家们担忧 Phytopathol Res专刊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阳团队在小麦条锈病生物防治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infarm成功试验室内种植小麦,垂直农业实现里程碑式的重大突破 New Phytologist | 北京大学李磊课题组揭示小麦孢粉素聚合的分子机制 2023年第14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4-09) 麦田一线 | 4月小麦有什么病虫害?如何管理?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麦茎基腐病的危害趋势、发病原因及防治 Microbiome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研究揭示植物驯化塑造小麦根际微生物组组装和代谢功能 综述 |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鉴定与创新利用 育种家有话说 | 普通小麦籽粒叶酸含量分析 麦田一线 | 小麦重大病虫害早春发生动态及下阶段趋势 Plant Com | 遗传所联合多单位建立冬小麦的EMS突变体库 JGG|中科院遗传发育所肖军团队综述小麦穗型建立调控网络及其对产量提升的意义 一作解读 | Plant Cell-孙加强/孔秀英合作发现小麦绿色革命蛋白磷酸化调控机制 一作解读|小麦属群体基因组揭示面包小麦及其近缘种全新世群体演化历史 aBIOTECH | 延安大学罗坤课题组综述真菌毒素DON的累积与解毒及其在病害-小麦互作关系中的潜在作用 2023年第11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3-19)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小麦遗传育种团队成功开发双重KASP标记体系 Plant Com|中国农大小麦研究中心揭示TaTCP4/10-B1级联网络调控小麦芒伸长的分子机制 Plant Cell |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构建了小麦籽粒发育的翻译调控图谱 PCE | 中国农大/复旦大学缑金营教授、河南农业大学陈锋教授合作揭示了HSP90.2保护2Q2蛋白共同增强小麦白粉抗性的机制 原创解读|纤毛鹅观草FhbRc1位点可提高小麦赤霉病抗性 育种家有话说|小麦-华山新麦草远缘杂交后代品质性状分析 PNAS | 小松田隆夫/刘成团队克隆小麦抗黄花叶病毒基因Ym2 育种家有话说 | 关于小麦品种评价问题的思考 麦田一线 | 小麦大面积枯黄、死苗,秸秆还田是否该“打板子”? Science Advances|德国研究人员揭示决定大麦谷物数量的分子基础 一作解读|小麦0.1K育种家基因检测和分子辅助选择芯片的开发与应用 Nature Commun.|山东大学夏光敏/王勐骋团队鉴定到小麦抗旱关键基因TaWD40-4B.1并揭示其分子机制 Plant Com | 背靠背! 中国农大和中国农科院研究团队分别创建小麦单倍体花青素标记鉴别系统 The Crop Journal | 中国农业大学揭示茎基腐病侵染对小麦根系内源激素含量的影响 Plant Com | 中国农科院小麦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创新团队揭示小麦B亚基因组的遗传改良潜力 一作解读|一个新的长穗偃麦草成株期白粉病抗性位点的定位 Sustainability|从全基因组水平纵览小麦抗叶锈病遗传学研究进展 2023年第8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2-26) 一作解读 | Plant Communications康振生院士/胡小平教授课题组在小麦条锈病流行学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PBJ | 中国农大/复旦大学缑金营教授、河南农大陈锋教授揭示了提高小麦高光效增产的机制 The Crop Journal | 四川农大等单位联合揭示小麦远缘杂交种质创新“新工具”基因phKL的作用规律 aBIOTECH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路则府团队构建小麦籽粒发育中的转录调控图谱 NP|小麦激酶和NBS-LRR免疫受体形成的寄主特异性屏障阻碍麦瘟病菌的侵染 一作解读 | Annals of Botany-小麦光合生理和形态特征对产量的影响及遗传定位 2023年第7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2-19) 原创解读 | NC:12-氧磷二烯酸还原酶基因的剂量差异调节小麦根系生长 工具 | 国内商业化小麦突变体库(已测序) 一作解读| NC-刘旭/孔秀英/孙加强合作克隆小麦分蘖调控新基因TN1并解析其调控的分子机制 原创解读| BMC Biology:小麦族基因存留分析揭示影响基因复制和固定的影响因素 工具 | 全新小麦泛基因组外显子捕获探针 一作解读: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梁荣奇课题组揭示小麦早期籽粒发育调控的机理 工具 | 全新小麦泛基因组外显子捕获探针 [育种家视野|人工合成小麦遗传改良实践* Genes综述] Plant Com | 中国农科院张学勇团队发现小麦进化过程中着丝粒的重置与移动事件 The Crop Journal | 河南农业大学鉴定出控制小麦分蘖角度的重要遗传位点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小麦遗传育种团队利用Fhb1和Fhb2分子标记辅助改良优质弱筋小麦品种扬麦15赤霉病抗性 遗传发育所韩方普实验室在小麦赤霉病研究取得进展 一作解读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小麦遗传种团队利用Fhb1和Fhb2分子标记辅助改良优质弱筋小麦品种扬麦15赤霉病抗性 PBJ | 宁波大学植物病毒所陈剑平院士、羊健研究员团队发现病毒蛋白靶向寄主蛋白TaVTC2诱导小麦广谱抗病性新机制 2022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八) 一作解读|小麦成株期抗叶锈病新基因LrYang16G216的定位 育种家有话说 | 冷型小麦理论及其育种意义 2023年第4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1-29) 2022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五) 2022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四) 2022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三) Mol Plant | 山东大学刘树伟教授课题组解析TaCCD1调控小麦耐碱性分子机制 2022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二) 2022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一) 2023年第3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1-22)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麦冻害这事儿还得说 Science | 诱导植物根瘤共生信号传导的核心受体复合物 JIA「麦类遗传育种」主题文章 育种家有话说 | 聊聊小麦黑胚 迎接小麦生产面临的挑战:全球小麦倡议的战略研究议程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麦籽粒形态建成期发育规律探讨 麦田一线 | 小麦出现连篇枯黄,多年不见,谁才是罪魁祸首 育种家有话说|小麦染色体结构变异及抗旱效应 Plant Com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构建小麦AB-NAMIC群体为基因发掘与育种利用提供有力支撑 Genome Biology | 基于ITER平台的小麦和玉米Cas12a碱基编辑系统的优化 一作解读 | GB:肖军研究组在小麦胚发育的表观组调控中取得新进展 2023年第2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1-15) 原创解读 | 草木聚糖结构变异导致与纤维素和木质素的独特相互作用 JIA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张学勇研究员团队TaABI19正调控小麦籽粒发育的研究 一作解读 | New Phytologist-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解析小麦籽粒γ型醇溶蛋白在加工品质改良中的作用 一作解读 | PBJ-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杨平课题组发现小麦抗病毒新基因 一作解读 | JXB-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在杂交小麦育性恢复基因的发掘方面取得新进展 JIA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李立会课题组小麦背景下冰草2P染色体易位片段的遗传效应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 中国农科院研究揭示微生物减少小麦对镉的吸收! 江苏省小麦品种性状分析 NCC高被引论文|气候变化下小麦产量模拟的不确定性 育种家有话说 | 基于太谷核不育利用的小麦群体改良及种质创新 PBJ | 李承道/周美学/王轲等多课题组合作发现新的半矮秆基因GA3ox1并解析其调控大麦株高的作用机制 2023年第1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1-08) 原创解读 | Science 禾本科玉米通过改变独脚金内酯生物合成实现对独脚金的抗性 PBJ | 利用基因编辑创制新的小麦不育系 现代农业专题系列20——年终总结与展望【合集】 Mol Plant | 南京农业大学王秀娥团队构建小麦三级基因库重要野生近缘物种簇毛麦染色体水平参考基因组 育种家有话说 | 浅谈小麦抗旱性研究进展 一作解读 | Communications Biology: 多倍体小麦F1代胚胎发育基因表达分析 Mol Plant | 利用机器学习方案整合多组学数据搭建普通小麦层级调控网络平台Wheat-RegNet 原创解读|普通小麦与乌拉尔图双单倍体的创制及KASP标记的应用 育种家有话说|小麦MATRILINEAL基因诱导单倍体产生的分子机制探讨 PBJ | 南京农大王源超教授/王秀娥教授团队合作发现免疫识别受体RXEG1可有效提高小麦对赤霉病的抗性 2022年第52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3-01-01) 小麦品系天民668成株期和苗期抗白粉病基因 Mol Plant | 中国农大小麦研究中心构建小麦整合基因调控网络wGRN助力功能基因发掘 JIPB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在小麦种子休眠调控机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小麦亲缘物种抗白粉病基因研究 PBJ | 首次在小麦中实现了非基因型依赖的同源重组修复介导的大片段精准敲入 2022年第50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12-18) 2022年第51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12-25) 国标三等小麦标准,小麦等级标准怎么区分? JIPB | 中农/深圳大学合作研究发现MCM10参与DNA复制依赖型核小体的组装 育种家有话说|小麦组蛋白甲基化酶基因在杂交种中干旱胁迫应答模式分析 PBJ | 农业基因组所通过CRISPR/Cas9恢复失活基因创制抗穗发芽红麦 原创解读|小麦EARLY FLOWERING 3影响小麦的抽穗期而不干扰昼夜节律 The Plant Journal | 遗传发育所韩方普研究组在植物多倍体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麦异源细胞质种质筛选及利用 Nature Food | 研究揭示小麦中有害真菌毒素的威胁越来越大! 植物科学常用数据库和生物信息学工具2022版发布 原创解读|创制一套覆盖乌拉尔图小麦全基因组的渗入系 一作解读 | PCE-利用关联标记与生态模型聚合小麦优异基因并设计理想株型 Science | 2022十大科学突破,云南大学多年生稻排名第二 PNAS |植物-细菌共生特异性的机制! 育种家有话说 | 我国小麦抗穗发芽分子标记及其相关种质挖掘研究进展 MBE | 高精度比较基因组分析揭示禾本科植物自交不亲和系统的起源与进化过程 原创解读 | PJ: HvGST对有色大麦中花青素的积累起着关键作用 育种家有话说 | 利用人工合成小麦创制抗赤霉病新材料及其利用 一千零一计|这是我见过的最漂亮的小麦染色体图 天选、中梁系列抗条锈病小麦品种选育概况 作物骨干亲本研究进展简述 2022年第48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12-04)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 用于可持续作物生产的根际工程! JIPB | 作物科学研究所应邀综述植物碱基编辑和引导编辑技术研发现状与展望 PBJ | 上海市农业科学院生物技术研究所姚泉洪和彭日荷团队创制富含三种饲料酶大麦新种质 JIA“有害生物综合治理”专题(二):浙江大学马忠华团队综述“小麦赤霉病综合防控技术” 彩色小麦营养功能育种与产业融合创新发展 NG | 储成才和高彩霞团队合作在解决水稻小麦穗发芽上实现重要突破 2022麦类作物生产与挑战国际学术会议(中文版) 原创解读|兼抗条锈和赤霉病的小麦与滨麦4Ns (4D)异代换系的细胞学鉴定及分子标记的开发 2022年第48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12-04) 原创解读 | PNAS-新型矮秆小麦基因Rht13功能解析 南京农业大学与法国国家农业食品与环境研究院植物表型联合实验室博士后招聘! 单倍体育种技术可以大大缩短育种周期,提高育种效率 JGG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利用基因编辑创制出大麦单倍体诱导系新种质资源 育种家有话说 | 硬粒小麦与粗山羊草人工合成六倍体冬小麦新种质研究 :* 一千零一技 | 如何计算配合力+方差组分+遗传力 植物免疫系统的“御敌”机制 Molecular Plant | 柴继杰团队详细综述植物免疫受体的结构、生化功能和信号传导机制! 深度学习在小麦表型分析中的应用 麦田一线 | 小麦要想高产,苗期管理是关键 2022年第47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11-27)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小麦遗传转化与基因编辑平台科研人员招聘 一作解读 | 河南农业大学和中国农业科学院合作揭示TaSnRK2.10抗旱新机制 CRISPR诱导TaSPL13基因突变以改善小麦产量性状和植株结构 利用热成像和光化学反射指数检测小麦对二氧化碳升高和干旱的响应 今年冬季前期偏暖 小麦长势过旺怎么办,如何控旺? 育种家有话说 | 21世纪山东省小麦关键种质资源及骨干亲本初步探讨 一作解读|PJ:HvGST为调控大麦籽粒花青素积累的关键基因 一作解读 | 中国小麦染色体优异结构变异的鉴定与效应分析 2022年小麦冬灌技术指导意见 2022年第46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11-20) Science China Life Sciences | 低亲和力转录因子SPL结合位点参与小麦亚基组表达分化 PNAS | 研究揭示豆科植物共生固氮根瘤形成氧气扩散屏障的机制!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麦F1杂交组合育种多目标性状灰色综合评判 他山之石 | 现代农业专题系列之——时尚水稻【第二期】 PBJ | 利用CRISPR/Cas9编辑小麦SPO11-1 基因,实现对细胞减数分裂的遗传调控创造新的等位变异 NC文章PPT讲解 | 小麦基因组的战争与和平-转座子与小麦进化 原创解读|植物调控免疫与生长权衡的新机制 【Nat Biotech】杂合的等位基因,诱导小麦单倍体效率更高 The Crop Journal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宁夏农林科学院发现小麦春化基因Vrn-A1新等位变异 Mol Plant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三亚国家南繁研究院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全基因组选择新方法 2022年第45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11-13) 原创解读 | 《Science》人们每天都在杀菌,殊不知“好菌”也被误杀了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麦耐热种质资源筛选 南京农业大学王秀娥课题组揭示重金属结合蛋白HIPP1介导的小麦白粉病抗性依赖于异戊二烯化修饰 PBJ | 西北农林植物免疫研究团队在小麦广谱抗条锈病材料创制方面取得新进展 麦田一线 | 今冬南方麦区应持续关注旱情不利影响 PJ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免疫研究团队揭示锈菌特异效应子PstSIE1抑制植物免疫反应新机理 2022年第45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11-08) 原创解读|部分同源染色体交换能够使人工合成四倍体小麦快速进化出耐盐和高渗透胁迫的特性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麦育种中的几点体会 JIA | 小麦转录因子基因TaNF-YB11通过调控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和活性氧稳态增强植株抗旱能力 原创解读|Plant Phy 胁迫诱导蛋白调节短柄芥和拟南芥的耐旱性和开花时间 JIA | 四川农业大学郑有良教授研究团队针对四川地方种质资源和育种品种的品质进行了全面评价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一作解读|《Nat. Commun》宁波大学植物病毒研究所陈剑平院士团队鉴定小麦黄花叶病易感基因TaMTB 育种家有话说 | 关于小麦抗倒伏性的一些思考 案例分享丨博瑞迪小麦16K液相芯片助力小麦性状定位相关研究 庄巧生小麦研究贡献奖2022年申报通知 原创解读 | 综述:中国小麦性状遗传改良的基因组学研究(八):小麦抗病虫害的研究进展 综述解读 |中国小麦性状遗传改良的基因组学研究(七):小麦非生物胁迫的遗传改良 综述解读 |中国小麦性状遗传改良的基因组学研究(六):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综述解读 |中国小麦性状遗传改良的基因组学研究(五):小麦春化调控 综述解读 |中国小麦性状遗传改良的基因组学研究(四):小麦品质的调控 育种家有话说|高产优质小麦育种方法探讨 一作解读 | PP: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科所张学勇研究员团队发现生长素响应因子TaARF15-A1调控小麦衰老与成熟的分子机制 原创解读 | 综述:中国小麦性状遗传改良的基因组学研究(三) 原创解读 | 综述:中国小麦性状遗传改良的基因组学研究(二) 综述解读|中国小麦基因组学和性状改良研究(一):小麦起源与产量走势 原创解读|携带Fhb7等位基因的易位系创制与鉴定 原创解读∣长读长测序助力克隆Pm69: 一个位于快速进化的抗病基因簇中的小麦抗白粉病基因 育种家有话说 | 氮肥种类及其对小麦分蘖的调控作用 2022年第42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10-23) New Phytol. | 康振生院士/毛虎德课题组揭示了TaERF87与TaAKS1协同调控小麦抗旱性的作用机理 育种家有话说∣小麦抗赤霉病材料的筛选与创制 作者解读 | NG:德国IPK通过预育种基因组学开启小麦种质资源库利用新策略 数据可视化,带你了解小麦条锈菌3D基因组 原创解读 | 麦麸的碾磨对麸皮蛋白的消化率、水解和营养特性的影响 作科所牵头的中国农业科学院小麦产业专家团启动 麦田一线 | 冬小麦如何预防“拉尼娜”现象冻害来袭 原创解读 | Nature Communications 病原菌如何巧妙的从植物防疫机制逃脱? 简聊小麦黄斑叶枯病(tan spot) 原创解读│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与我国有关单位合作,从扬麦12中鉴定出一个控制赤霉病抗性和产量性状的QTL簇 第二十届中国作物学会学术年会暨中国作物学会建会60周年庆祝大会通知 育种家有话说 | 国内外153份小麦种质条锈病抗性鉴定与评价 JIPB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免疫团队发现小麦条锈菌效应蛋白调控致病的新机理 小麦远缘杂交创新种质的“两把剪刀” ModA 公开征集 | 农业中的100个重要问题 2022我国小麦品质数据新鲜出炉 Mol Plant | 山东农业大学和陕西师范大学合作阐明了小麦一种水通道蛋白促进生长与防卫的分子机制 《中国农业科学》小麦抗条锈病基因育种利用专辑 2022年第40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10-09) 育种家有话说 | 大品种之所以是大品种的原因 华中农业大学杨光圣团队揭示MYB28调控甘蓝型油菜种子硫苷积累的分子机制 原创解读∣TAG-Yr28的单倍型变异及抗性抑制 育种家有话说 | 适合做杂交小麦不育系的类型 2022年小麦秋冬季病虫害防控技术指导意见 育种家有话说 | 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西农20 一作解读 | NC:北美地区小麦育种策略带来的产量增益无法完全抵消气候变化对小麦产量造成的负面影响 一作解读 |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挖掘小麦加工品质相关性状关键基因 The Crop Journal | 西澳大学闫桂军教授团队开发小麦抗穗发芽的KASP标记 JIPB | 中国农业大学朱蕾发现拟南芥驱动蛋白ARK2稳定微管正端并促进微管成束的分子机制 育种家有话说|整地凉墒等雨 Plant Com | 中国农业大学陈绍江、刘晨旭团队提出双性花作物单倍体高通量诱导策略 JIA | 山东农业大学小麦品质育种团队陈建省教授课题组利用连锁分析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对小麦籽粒灌浆速率相关性状进行遗传解析 Nature Com|英国研究人员揭示小麦叶枯病菌诱导小麦叶枯病的分子机制 Nature | 柴继杰、陈宇航等合作揭示小麦CNL类抗病蛋白的共性作用机制 原创解读|精细定位簇毛麦中的抗白粉和抗条锈病基因 新生入门|从零开始学转录组:软件安装 促进小麦籽粒加工及营养和健康品质性状优异等位变异Gli-D2-null的挖掘与育种应用研究 康振生院士:博士生不知道怎么解决问题,我把他带到田里 Plant Journal | 湖南农业大学吴德志课题组合作解析大麦群体镉积累的遗传机制 特异响应茉莉素动态变化的荧光蛋白活体成像小麦系统 2022年第38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09-25) 2022年第38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09-25) 学者风采|李振岐:绝不仅是著名植物病理学家和小麦锈病专家 原创解读∣普通小麦的育种史、选择热点区域和未被利用的等位基因多样性 河南郸城:紫优香富硒全麦粉荣获第29届中国杨凌农高会“后稷特别奖” PJ: 小麦抗旱分子机制研究的新进展 2022年全国小麦秋冬种技术意见 一作解读|在Q基因中引入错义突变协同提高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含量 2022年第37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09-18) 2022上半年小麦文献及对应解读总结(六) 一作解读|麦类作物四种土传病害病原的宿主特异性研究 Sci Adv | 欧阳松应揭示病原菌效应蛋白AvrSr35激活抗病蛋白Sr35功能机制 原创解读 | 作物根系自调节丢失对养分吸收和作物发育的影响 The Crop Journal | 西安科技大学定量分析条锈病害对小麦冠层光谱的独立影响 新生入门 | 小麦单基因分析 首例单子叶植物NLR抗病毒基因—抗大麦条纹花叶病毒基因BSR1 Pedosphere | 镉胁迫下华北小麦群体苗期表型变异及关联分子标记挖掘 原创解读∣PJ 临近依赖性生物素化技术(BioID)助力禾谷镰刀菌效应蛋白的批量鉴定 原创解读|利用ND-FISH和Oligo-FISH精确识别小麦与中间偃麦草衍生后代的染色体组成及重排 The Crop Journal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建立小麦穗数智能识别模型并验证其遗传应用价值 一作解读|TaCER1-6A参与小麦叶片蜡质烷烃的生物合成并增强抗旱性 The Crop Journal | 河南农业大学王晨阳课题组揭示水氮亏缺降低小麦叶片光合能力的生理机制 原创解读 | PC: “禹式三角” 的最后一块:四倍体埃塞俄比亚芥的基因组进化 The Crop Journal │ 河南农业大学提出一种应用多角度遥感数据监测小麦白粉病的方法 原创解读 | Commun Biol-来源于野生二粒小麦的Yr84命名与定位 一作解读 | FRI: B型淀粉颗粒的适量添加可改善小麦面团的流变学特性 The Crop Journal | 中科院成都生物所利用BSE-seq快速定位小麦籽粒大小和粒重QTL PBJ | 利用BSMV病毒的sgRNA递送系统在小麦Q基因启动子上实现多靶标编辑 一作解读 | PBJ-中国农科院植保所揭示麦蚜唾液蛋白效应子抑制小麦免疫反应机制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突变篇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麦遗传新种质的创制及遗传分析 原创解读 | JXB-大麦旗叶衰老进程中的蛋白稳态、脂质重塑和氮素再转运 泉脉农业 | 优异小麦突变体资源 Plant Cell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毛虎德组揭示了TaDTG6-B功能获得性等位基因调控小麦抗旱性的分子遗传机理 原创解读|《Science》设计-合成生物学自定义侧根的生长密度 原创解读 | 硬质冬小麦种质的全基因组分析确定了与穗部和籽粒性状相关的基因组区域 CGM第275期:多倍体小麦的散布式起源和长期驯化规律 NC | 全球小麦白粉病基因组分析揭示病原菌传播与历史上人类迁徙和贸易的关联 原创解读 | PJ-大麦Ror1基因编码XI类肌球蛋白 回放 | 小麦基因组与分子育种论坛-20220729 原创解读|小麦激酶和NBS-LRR免疫受体形成的寄主特异性屏障阻碍麦瘟病菌的侵染 一作解读 | TAG-一整套来源于八倍体小偃麦小偃7430的附加系的创制与鉴定 小麦功能基因发掘新思路\u0026ndash;激发小麦基因组中沉默的抗病基因提高白粉病抗性 育种家有话说 | 克字号小麦的前世今生 The Crop Journal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创制适宜小麦高效遗传转化新种质 2022年第30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07-31) 原创解读|授粉在植物出现之前就存在了吗? STE丨杨建军课题组:土壤-小麦系统汞生物有效性预测及主控因子研究新进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保通/李强团队揭示谷胱甘肽硫转移酶介导小麦白粉病抗性的分子机制 Nature Food | 小麦供应持续动荡,我们能做什么? 【作者解读】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免疫研究团队揭示条锈菌富含甘氨酸/丝氨酸效应子抑制植物免疫反应的分子机理 原创解读 | 小麦矮化基因的苗期和田间评价及其在多种遗传背景下对根系性状的影响 原创解读|小麦白粉菌无毒基因AvrPm17的变异使Pm17丧失持久抗病性 一作解读 | 小麦品种科农9204基因组及氮高效分子解析 小麦多组学网站上线科农9204基因组资源 一作解读 | 小麦品种科农9204基因组及氮高效分子解析 Mol Plant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揭秘小麦国宝基因Ms2导致花药败育的分子机制 Int J Biol Macromol | 利用系统获得抗性关键调控因子HvWRKY6基因提高小麦广谱抗病水平 原创解读∣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22a的共分离KASP标记 一作解读 | TAG-小麦成株抗条锈病新基因YrBm的标记定位和利用 【原创解读】The Plant Journal-大麦染色体近着丝粒区域的进化模式 原创解读 | 磷酸盐溶性假单胞菌菌株WS32根际定植对小麦根系的影响 Nature Plants | 北京大学焦雨铃研究团队发现小麦增产基因 一作解读|《自然-遗传学》:燕麦参考基因组构建及其揭示的六倍体栽培燕麦的起源与进化 原创解读 | PJ-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小麦光系统II耐热性的影响 国家统计局关于2022年夏粮产量数据的公告 原创解读|小麦叶片细菌群对水淹的响应受植物物候控制 一作解读|组蛋白乙酰转移酶TaHAG1与TaPLATZ5相互作用激活TaPAD4的表达,在小麦白粉病抗性中发挥积极作用 专家论坛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晓杰教授:小麦感条锈病基因鉴定及其利用 一作解读 | Cell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免疫团队在小麦感条锈病机制取得重大突破 陈剑平、许为钢院士点评 Cell | 历经18年,我国科学家在小麦感条锈病机制及广谱抗病材料创制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PBJ | 利用负荷检验技术分析六倍体小麦突变体库 (Cadenza 突变体库) 中的代谢性状相关基因! 育种家有话说|2022年我国冬小麦丰产原因讨论 一作解读|NC:中国农大小麦研究中心揭示多倍体小麦的散布式起源与长期驯化规律 Science Advances | 携手共御:含有两个基因的遗传模块共同赋予大麦条锈病抗性 一作解读|普通小麦基础耐热性主效位点HST2的精细定位与调控机理初步解析 The Crop Journal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发现小麦背景下诱导染色体易位的新工具 Nature | 栾升团队在植物有性生殖和信号传导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一作解读| 抗叶锈基因Lr9/Lr58的克隆 Mol Plant|突破!快速春化可使麦子一年生长5季 育种家有话说 | 内蒙古小麦生产与育种情况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麦常规育种四大技术环节浅谈 JIA | 四川农业大学颜泽洪教授课题组仅表达Glu-D1位点人工合成小麦的加工品质参数和面筋蛋白含量的多环境变异研究 一作解读| PBJ-中国农大小麦中心揭示小麦组蛋白乙酰转移酶TaHAG1调控小麦耐热性的分子机制 原创解读 | PC:面包小麦的起源与演化(下) 一作解读 | JGG:南京农业大学细胞所王秀娥团队构建纤毛鹅观草“泛核型”与“核心核型” New Phytol | 山东大学、中科院土壤所等合作揭示TaSRO1介导的小麦特色耐盐新机制 一作解读|TaSTP3在小麦感条锈病时被TaWRKY19/61/82转录激活增强条锈敏感性 育种家有话说 |小麦五圃提纯复壮法介绍 PBJ | 华中农大苏汉东课题组发表植物着丝粒生物学及其在生物技术、合成生物学领域应用的综述 JIPB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孙丽英课题组发现中国小麦花叶病毒致病新机制 一作解读 | NP: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在小麦调控耐旱与生长平衡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他山之石|潜在的植物高温感受器的发现,揭示植物响应极端高温的新机制 一作解读 | New Phytologist-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解析小麦面筋蛋白积累的分子调控机制 原创解读|水分限制对小麦幼苗叶、根中赤霉素及其他激素浓度和转录的影响 The Crop Journal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揭示细胞分裂素正向调控小麦耐旱性 原创解读 | 共表达网路分析揭示了普通小麦中与防御反应相关的生物合成通路 Plant Com | 遗传所张爱民课题组联合多单位解析乌拉尔图小麦群体进化历史及地理适应性 原创解读 | The Plant Journal-六棱野生大麦的杂交起源 原创解读 | PC:面包小麦的起源与演化(中) 育种家有话说 | 浅谈呼伦贝尔小麦育种初衷 原创解读|蛋白质组学与面包小麦品质改良面临的挑战与机遇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韩方普研究组在小麦远缘杂交及抗Ug99研究中取得进展 一作解读 | TaYRG1通过可变剪切重组蛋白质结构来激活细胞死亡并增强抗病性 一作解读 | 源自节节麦的小麦抗叶锈病基因 Lr42 的克隆 JIA|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小麦遗传育种团队 小麦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位点缺失对蛋白体发育、蛋白组分和面团特性影响的研究 一作解读|New Phyto 小麦赤霉菌生长抑制因子协调不同复合体以维持组蛋白乙酰化的动态平衡 一作解读 | 麦类多维组学数据整合及比较分析平台WheatCENet正式发布 原创解读|氮素调节热、干旱和复合胁迫对冬小麦光合作用、抗氧化能力、细胞渗透调节和产量的影响 原创解读∣PBJ 利用抗性基因富集测序及高质量参考基因组进行冬小麦抗病基因定位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傅向东团队应邀撰写可持续型氮高效绿色革命综述文章 小麦生态学的重要研究方向 浙大陈云课题组在Nature Microbiology发文揭示生物防治真菌病害新机制 原创解读|小麦叶片背面和正面气孔对叶片气体交换和光合作用的贡献不同 The Crop Journal | 中国农大王志敏团队基于长期定位试验评估限水灌溉冬小麦产量的可持续性 原创解读 | PBJ-基于全基因组测序揭示小麦-Ambylopyrum muticum山羊草渐渗系的结构和转录组学特征 新时期小麦育种抗条锈病基因利用现状与策略 原创解读 | PG:MiR172-AP2L 通过整合春化和植物年龄来调控小麦开花时间 The Crop Journal | 南京农业大学与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合作解析Q基因在小麦穗型决定中的功能 The Crop Journal | 耦合遥感水分胁迫因子与作物模型的区域冬小麦产量估测 原创解读|过去60年由二氧化碳升高导致小麦增产的利好被气候变暖和干旱抵消 育种家有话说 | 浅谈个人的小麦穗发芽研究 Plant Physiol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免疫研究团队揭示条锈菌富含丝氨酸效应子抑制植物免疫反应的分子机理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麦适应性强、抗逆性好是这样“炼”成的 温故而知新│ 中国农大小麦研究中心和南京农大细胞遗传研究所共同报道波兰小麦亚种分类基因P1的克隆及功能解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课题组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解析并挖掘了小麦幼苗叶片气孔指数的遗传基础和重要调控基因TaHXK3-2A Annu Rev of Phytopathology综述|谷类作物黄矮病毒的分类及分子机制 The Crop Journal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通过表达高大山羊草HMW-GS 1Slx2.3*基因创制优质小麦新种质资源 Plant Cell | 中国农业大学王献兵课题组揭示MAPK信号通路调控植物弹状病毒跨界感染的新机制 一作解读|新型高能混合粒子场与7Li离子束对小麦的诱变机制 Plants 特辑|小麦改良的遗传和基因组资源邀稿 Nature Genetics | 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团队揭示植物基因枪介导的转基因过程及番木瓜的驯化历史 育种家有话说 | 遐想小麦抗干热风机理 周阳等: 矮败小麦技术体系在黄淮冬麦区南片抗赤霉病育种中的应用 一作解读 | miR319-TaGAMYB3模块协同调控小麦株型和产量的分子机制 JIA | 四川农业大学郑有良教授团队:在不同遗传背景下鉴定和验证稳定表达的小麦小穗数主效QTL 原创解读 | PC:面包小麦的起源与演化(上) 育种家有话说 | 开花可以不好,只要不开颖就行 Plant Com | 浙江大学张国平-湖南农大吴德志联合团队解析了盐生植物海大麦基因组及其耐盐机制 PBJ | GmTDN1基因协同改良小麦抗旱性和氮肥利用效率 Phytopathol Res |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朱墨/邱宗波团队在小麦白粉病生防菌的筛选和基因组组装方面取得新进展 以Pm41基因为例探讨小麦抗白粉病研究进展 广州大学董志诚课题组与中科院分子植物卓越中心、复旦大学张一婧课题组合作完成面包小麦苗期新生转录组图谱,检测到增强子的转录 育种家有话说 | 对小麦倒春寒冻害的一点认识和思考 NC | 大麦叶锈病抗性基因Rph3编码跨膜蛋白,并受致病型Puccinia hordei无毒基因诱导表达 COMPR REV FOOD SCI F | 小麦中天然活性营养成分综述 一作解读 | TAG-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抗白粉病易位系的创制与鉴定 一作解读 | New Phytologist | 山东农科院、北林等开发异源多倍体亚基因拆分新算法 New Phyto | 丝状植物病原真菌可变剪接和可变聚腺苷酸化调控研究新进展 Journal of Advanced Research|华中农业大学麦作团队在小麦母系祖先起源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原创解读|小麦全基因组与非生物胁迫抗性相关的CHYR基因家族的分析及功能鉴定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麦数量遗传学及分子育种应用的一点思考 JIA | 山东农业大学王振林教授课题组施氮量和灌溉方式对高产冬小麦抗倒伏特征影响的研究 原创解读 | PP: 陆地植物中动力蛋白序列的连续性丧失先于完全丧失 一作解读 | PJ:唐定中团队在小麦白粉病抗性位点Pm60的等位功能基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原创解读|大麦纤维素合酶like F3基因(CsIF3)介导细胞壁多糖的合成并影响根的生长和分化 原创解读 | PP-小麦VRT2基因的高表达使基部退化小穗数目增加 一作解读|赤霉病抗性主效QTL—QFhb-2DL的发掘及应用 JIPB | 重大技术突破:北京农林科学院吴忠义课题组创建纳米磁珠介导不依赖基因型的玉米遗传转化全新方法 JIPB | 中科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凌宏清课题组和中科院庐山植物园刘毅联合撰写生物强化综述论文 一作解读 | TAG:冰草1P染色体为小麦株型改良提供新的基因源 一作解读 |湖北农科院粮作所与青岛农大马武军团队合作综述小麦品质形成及其调控机制 The Crop Journal | 王秀娥团队发现簇毛麦CERK1-V异源过量表达提高小麦抗病性 原创解读|Plant Comm小麦紫酸植酸酶结构为植酸降解提供新见解 Science | 改变1个基因,可提高小麦产量,田间平均增产11.9% 育种家有话说 | 河南小麦大品种的特征特性\\r\\n ——浅谈大品种的“相” 原创解读 | PBJ:大麦端粒到端粒的基因组组装前景:MorexV3参考基因组中未知序列的分析 一作解读|高抗条锈病、免疫白粉病的普通小麦-顶芒山羊草7M (7A)二体代换系创制与鉴定 罕闻小麦细条病? 原创解读|Plant Communication 植物生物合成基因集群水平转移 利用BSMV-sg系统进行小麦可遗传编辑的详细实验流程 大田与温室条件下小麦光合性状的表型变异 原创解读 | NC 小麦近缘种沙融山羊草的基因组组装与抗秆锈病基因Sr62的克隆 一作解读|Plant Disease:一种改良接种法检测小麦和大麦抗茎基腐病基因型 PBJ |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SMV)介导的小麦抗赤霉病基因编辑系统的开发与优化 育种家有话说 | 今年麦苗有看头儿 PPT分享 | 植物育种数据分析 小麦甲基磺酸乙酯(EMS)突变体库创制及种质筛选 他山之石 | PC: OsPP95通过影响磷酸盐转运蛋白的运输来调节水稻磷酸盐稳态 Trends in Plant Science综述 | 植物如何抵御高温胁迫 一作解读|PBJ bHLH转录因子PGS1调控Fl3影响谷物种子大小和重量 中国农大李大伟课题组揭示大麦条纹花叶病毒干扰水杨酸防御信号通路以促进病毒胞间移动的新机制 Current Biology | 生长素作用于淀粉积累相关的中心碳代谢途径以驱动大麦花粉成熟的新发现 一作解读 | Food Chemistry: 复旦大学缑金营研究员揭示了提高小麦制品抗氧化活性的方法 原创解读|Nature Genetics 小麦长读长基因组测序助力抗病基因克隆 育种家有话说 | 浅谈分子标记辅助小麦品质育种进展 一作解读 | 中间偃麦草和十倍体长穗偃麦草2St和3St染色体的FISH核型构建及特异分子标记开发 Plant Com | 作科所联合多家单位构建大麦突变体库和TILLING技术平台助力大麦种质创新和功能基因研究 The Crop Journal | 2021年度高被引论文 一作解读 | 节节麦抗白粉病基因Pm58的精细定位 Plant Com | 复旦大学张一婧联合遗传所刘志勇组合作开发Triti-Map平台助力麦类作物功能基因定位研究 PBJ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免疫研究团队揭示条锈菌效应蛋白调控小麦pre-mRNA可变剪接抑制植物免疫新机制 The Crop Journal | 西澳大学闫桂军教授团队发现小麦抗热育种早期选择的可能性 温故知新 | Nature!植物激素水杨酸与受体结合的分子机理 原创解读 | Plant Science利用gene-based方法简单准确预测棉花和玉米的复杂性状 原创解读|Nature 监测CRISPR–Cas9系统错配(脱靶)的结构基础 日本冈山大学马建锋团队揭示节点转运蛋白HvSPDT介导磷分配到大麦种子中的重要功能 育种家有话说 | 对小麦育种的一些做法和认识 一作解读 | Plant Disease:聚合成株和全生育期两种白粉病抗性的小麦-黑麦2R(2D)异代换系的分子细胞遗传学鉴定 The Crop Journal │ 扬州大学完成大麦矮秆无叶舌基因的精细定位和鉴定 俄罗斯乌克兰粮食生产、贸易数据大全(值得收藏) PBJ 植物生物技术先锋人物传记| P.K. Gupta教授的60年学术生涯:从植物细胞遗传学到功能基因组学 小麦表达数据库推荐 原创解读|Nature Plants全球植物多样性为人类的微量营养素提供资源库 原创解读 | TAG-瓦维洛夫小麦新型成株期抗条锈病基因资源的挖掘 原创解读 | PP:二倍体A基因组小麦种的遗传表征和信息收集与展示 Plant Cell|三十年的抗争:植物免疫中的Zig-zag New Phytologist | 中科院微生物所研究揭示氮肥和浇水对丛枝菌根真菌的时间动态影响 Mol Plant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领衔倡导GS4.0作物杂交育种新方法 原创解读|相较C3作物C4气孔快速关闭有助于提高水分利用效率 四川农业大学在大麦基因编辑修饰淀粉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麦育种3.0时代 一作解读 | NC:部分同源基因表达量失调影响多倍体小麦农艺性状 一作解读 | 小麦杂种坏死基因Ne1和Ne2的精细定位及其在中国的分布分析 小麦抗白粉病新种质Tamlo-R32分子标记辅助选择育种 Plant Breeding 杂志赤霉病育种专刊征稿启事 浅谈小麦育种工作中的个人体会 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选育特点及表型演变 New Phytologist | 澳大利亚学者揭示小麦茎锈病效应蛋白AvrSr50通过单个表面残基的替代逃避植物Sr50的识别 专家点评 Nature | 历经8年,我国科学家在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Nature│遗传发育所和微生物所合作在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The Crop Journal │ 烟台大学马朋涛团队发掘到一个小麦抗白粉病新基因PmLS5082 PBJ | 法国科研团队揭示小麦与其野生或栽培近缘种杂交亲和性的遗传控制机制 2022年第5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02-06) 2021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四) 2021年小麦领域已发表文章总结(三) 育种家有话说 | 高产、优质强筋系列品种选育及育种技术简介 原创解读|单子叶模式植物短柄草中NPR和TGA转录因子介导免疫基因激活的调控模型 原创解读 |TAG-利用HarvestPlus项目关联分析群体鉴定小麦抗锈病和微量元素含量遗传位点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麦育种的几点感受 一作解读|中国农大小麦研究中心提出作物种质资源血缘区间精准解析方法并构建小麦多尺度种质资源网络Plant Physiology 一作解读 | 打破多倍体基因功能冗余-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杨平课题组证实首个小麦隐性抗病毒基因 2022年第4周小麦英文文献汇总(2022-01-30) 原创解读|Science封面:玉米花粉有丝分裂I期配子体基因组的激活 一作解读 |大麦温和花叶病毒BaMMV/黄花叶病毒BaYMV的基因组变异和致病性分化 原创解读 | PJ-小麦颖枯病效应因子ToxA与TaNHL10互作诱导Tsn1介导的细胞死亡 The Crop Journal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张学勇团队发现调控小麦抽穗期新基因 Microbiome | 唐才贤团队揭示二氧化碳浓度升高改变小麦根际微生物组成和代谢以矿化有机磷! 原创解读 | Nature: 拟南芥的突变偏好与自然选择的因果关系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麦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一些理解 一作解读 | 贵州师范大学和青岛农业大学合作揭示粗山羊草SRG1调控小麦响应镉胁迫的分子机制 一作解读|南京农业大学宋庆鑫课题组揭示开放染色质互作在小麦多倍化中的调控作用 The Crop Journal | 四川农业大学定位中国小麦地方种质宜宾猪儿麦成株期抗条锈病新位点 原创解读|Nature重要的基因组区域变异频率较低 The Crop Journal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解析调控小麦氮吸收的关键基因TaNRT2.1-6B 原创解读 | Front Plant Sci 多效抗病位点Lr34/Yr18和Lr46/Yr29互作增强小麦抗病性 Mol Plant背靠背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刘录祥研究员团队揭示小麦重要矮秆基因Rht8调控株高的分子机制 Mol Plant背靠背 | 中国农大小麦研究中心图位克隆小麦矮秆基因Rht8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麦新品种百农307选育实践及思考 一作解读 | New Phy: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毛龙研究员团队解析过氧化物在TaMTL诱导小麦单倍体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原创解读 | COPB综述:麦类作物中与育性恢复关联的基因家族研究 COPB综述|谷类作物花序分枝的遗传调控机制 JIPB | 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李承道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提高大麦氮利用效率 麦田一线 | 2022年保夏粮小麦丰收春季管理技术意见 PLOS PATHOGENS | 研究揭示小麦死体营养型病原真菌效应蛋白触发宿主易感性的机制 [* 重磅]8个山羊草属基因组发布并上线小麦多组学网站 Nature Plants | 突破基因型依赖性瓶颈!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叶兴国团队利用TaWOX5显著提高小麦遗传转化效率 Mol Plant | 中国科学家和以色列科学家合作解析多倍体小麦B亚基因组起源 一作解读 | MP: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毛龙团队解析中国小麦育种过程中多性状协同/聚合改良的遗传基础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MlWE74 Nature:EDS1-PAD4-ADR1 节点介导拟南芥的PTI免疫 原创解读 | PJ: 三个山羊草属物种基因组序列组装和系统发育分析揭示其为小麦遗传改良提供资源的潜力 NBT|基于mRNA序列长度进行建库的技术提高转录数据分析的准确性并改进了下游转录组差异分析性能 原创解读|Cell:拟南芥中发现种子水分感受器 原创解读 |TAG小麦产量相关性状遗传位点的Meta分析 一作解读 |植物免疫团队揭示转录因子抑制ROS产生负调控植物免疫新机制 原创解读|The Plant Journal硬粒小麦品质和产量的采前表型预测 PBJ|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揭示了小麦FT-D1基因调控小穗数和抽穗期的遗传机制及潜在的应用价值 【原创解读】1BL/1RS易位染色体融合着丝粒的研究进展 原创解读 | PJ:追踪多倍体短柄草中已知和未知二倍体同源亚基因组的祖先 预印速览|基于野生二倍体小麦近缘种参考基因组的小麦抗秆锈病Sr62基因的克隆 原创解读|植物干旱、盐和冷胁迫下不同蛋白激酶的信号感知和转导 Nature | 2021年度重磅合集:植物免疫! The Crop Journal | 莫道克大学完成大麦芽期耐盐基因的精细定位和鉴定 原创解读 |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82 【一作解读】JIPB | 中国农业大学孙其信教授团队应邀综述多倍体小麦的成功之路:起源、进化及遗传改良的分子基础 The Crop Journal | 成株期高抗白粉病小麦-黑麦2RL附加系的创制与鉴定 原创解读|Plant Physiology通过CRISPR/Cas9技术将“绿色革命”突变基因引入小麦 Mol Plant | 2021技术突破和资源类文章集锦 2021年度合集!英国皇家学会Jonathan Jones院士在植物免疫领域取得重大突破! 原创解读 |Plant Journal烟碱酰胺(NA)生物强化小麦的多年多点田间评估 Plant Cell | 生物钟蛋白CCA1和LHY通过春化响应的顺式元件激活VIN3转录 New Phytologist | 英国邓迪大学研究揭示蓝光调节植物免疫促进致病疫霉侵染! Nature | 单子叶植物能否嫁接?新研究揭示单子叶植物的嫁接亲和性及嫁接体形成机制 冬小麦出现黄弱苗、缩心苗、疙瘩苗、吊死苗,正确补救很重要!方法都在这! FIPS|山东农业大学研究团队利用Y2H技术揭示了小麦 F-Box 蛋白基因TaFBA1与植物对热胁迫的耐受性有关 大麦细胞色素P450基因突变能够增强病原菌诱导的PCD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 能促进病害也能引发植物抗性的双重功能蛋白! The Crop Journal │ 河南农业大学定位小麦抗Bipolaris sorokiniana黑胚病QTL Nature Communications | 发现抑制植物免疫反应的化合物!研究植物免疫的新工具! 上海农科院王建华研究员系统总结新型镰刀菌毒素—NX毒素研究进展 鲁非组计算生物学|数据工程师岗位工作人员招聘启事 JIA | 农家品种武都白茧成株期抗条锈病QTL定位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杂交小麦育种分子生物学和遗传改良研究组招聘启事 Plant Com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研究团队发现小麦族物种近期发生了基因重复爆发事件 PBJ |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景蕊莲团队揭示TaMOR基因调节小麦次生根起始的分子机制,对于小麦增强耐逆性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原创解读 | 植物中顺式调控序列的重要性及其鉴定与未来挑战(下) PNAS | 研究揭示植物免疫受体如何感知结构不同的毒力因子! PBJ | 康振生院士团队克隆了小麦抗旱新基因TaPYL1-1B并揭示了其调控小麦抗旱性的作用机理及其潜在应用价值 Science|英国John Innes Centre等解开禾本科植物具鞘叶的进化起源之谜 植物APC/CTE E3泛素连接酶复合物介导ABA和GA对根生长和分蘖的拮抗调节 Cell |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研究者研究揭示根细胞类型发育中基因功能的创新、保守和改变 PBJ |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张增艳研究组鉴定出小麦纹枯病抗性基因TaSTT3b-2B,为小麦抗病生物育种提供了基因储备和材料基础 Mol Plant | 多倍体植物的单倍型研究辅助育种 【Nature】植物所科研人员首次解析大麦叶绿体PSI-NDH膜蛋白超大分子复合物空间结构 The Crop Journal | 旱地冬小麦秸秆带状覆盖增产效果及其土壤水热驱动机制 Plant Physiology | 开始战斗!研究揭示小麦对抗真菌侵袭的新机制! 原创解读 | 植物中顺式调控序列的重要性及其鉴定与未来挑战(中) 南京农大常明组就近期四篇发表于Nature针对PTI-ETI免疫反应的交互机制热点发表综述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 铁三角:水杨酸与植物生长-免疫之间的权衡取舍! Trends in Plant Science|矿物质营养信号控制光合作用:专注于铁缺乏诱导的黄化现象 小麦多组学网站上线设计CAPS/dCAPS, KASP标记的工具 The Crop Journal | 旱地冬小麦秸秆带状覆盖增产效果及其土壤水热驱动机制 一作解读|小麦质外体定位的磷脂转移蛋白TaLTP3增强对叶锈菌的防御反应 Genome Biology | 中英团队合作揭示RNA结构在异源多倍体小麦翻译亚基因组不对称性中的主导作用 Nature Communications | 大麦免疫受体Mla可以识别多种病原菌并且在条锈病的宿主特异性中起关键作用 【一作解读】New Phytologist-新视角深入解析小麦籽粒灌浆期籽粒蛋白质的积累过程 原创解读 | 植物中顺式调控序列的重要性及其鉴定与未来挑战(上) 原创解读|小麦抗穗发芽基因TaMKK3小传 Mol Plant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存课题组发现Ca2+信号“阴阳”调控植物锰稳态的重要新机制 综述 | 小麦抗赤霉病遗传育种研究进展及思考 原创解读|Plant Cell 小麦颖果发育中基因表达的系统空间分析 他山之石|中国农大联合西北农林开发基因组优化设计模型加速玉米杂交育种 禾谷镰孢菌毒力因子研究获进展 JGG | 全基因组系统分析揭示节节麦在中国的传播和适应性进化 育种是否改变了小麦叶片光合机构和光合能力?山东农业大学赵世杰/张子山团队给出了新答案 一作解读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与山东省农科院水稻所合作揭示作物株型调控的保守机制(New Phytologist) 一作解读|小麦抵抗热胁迫的新机制解析(New Phytologist) 浙江大学张国平教授团队在大麦耐盐机理和水稻耐盐种质创制上取得新成果 PBJ | 基于染色体水平预测大麦重组率变异 —获得高重组基因型的途径 Mol Plant|康振生院士团队/毛虎德研究组在小麦抗旱遗传调控机理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The Crop Journal | 陕麦155成株期抗条锈病QTL挖掘及其单倍型变异分析 一作解读|瑞华麦520与丰德存麦12号中一对互作位点(3BS-4BL)控制小麦成株期抗条锈性及拟黑颖的表达 陈剑平院士/微生物生态与土壤健康组联合小麦病毒研究组共同揭示小麦黄花叶病发生与土壤-作物连续体上微生物群落构建的关联机制 一作解读|小麦Rht24b降低株高而不影响产量 The Crop Journal | 异源六倍化在小麦进化过程中促进祖先种D基因组遗传重组 长穗偃麦草滨海草带研究进展 [重磅|* NBT+Commun Biol] 节节麦群体基因组分析揭示普通小麦改良可选择位点及优质谷蛋白亚基的进化 JIA | 河北农业大学甄文超教授团队与中国农业大学马骏副教授用非标定量法揭示抗感小麦品种受茎基腐病菌侵染后的蛋白质组变化 2021年第43周小麦文献汇总(2021-10-31) PBJ |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田莉教授团队利用四倍体小麦的TILLING 突变体获得富含β-胡萝卜素新品种 PBJ | 北大现代农业研究院陈时盛课题组与合作者成功鉴定到秆锈病抗性基因Sr22b为小麦抗秆锈病育种提供了基因储备和材料基础。 Mol Plant | 多家单位联合发布小麦组学大数据可视化和在线分析平台WheatOmics The Crop Journal | 扬州大学揭示春季低温下小麦穗发育延迟的细胞和分子机制 原创解读| The Plant Cell 小麦和珍珠粟杂交胚发育过程中亲本染色体选择性消失的机制 《生物技术进展》特邀|小麦抗赤霉病外源种质的创制和育种利用 研途小记|一个具有条锈病和白粉病抗性且依赖于光照强度的小麦类病斑突变体的鉴定及其候选基因的精细定位 利用高密度遗传连锁图谱解析小麦籽粒大小和粒重QTL位点 The Plant Cell|多位知名学者联合发文评述植物表观基因组数据的质控 一作解读|硬粒小麦\u0026quot;Kronos\u0026quot;抗秆锈病基因的定位与鉴定 一作解读 |小麦TaIAA21基因在籽粒发育中的功能机制研究 The Crop Journal |在CIMMYT小麦品种Borlaug 100中发掘3个兼抗小麦叶锈病和条锈病位点 PBJ | 山东农业大学封德顺课题组揭示中间偃麦草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TiAP1抗小麦白粉病的功能机制 原创解读|The Plant Cell 小麦籽粒大小和形状变异的遗传框架 JIA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远缘杂交遗传育种团队陈新宏课题组小麦-华山新麦草远缘杂交后代中抗病基因研究 aBIOTECH | 李振声课题组在小麦与中间偃麦草抗条锈病易位系的创制及鉴定方面取得新进展 文献速览|通过GWAS鉴定了一个水稻D11的同源基因——为国际六倍体小麦品种的籽粒大小候选基因 Nature Communications | 德国基尔大学研究揭示表观遗传修饰影响小麦致病真菌的自发突变率! Trends in Plant Sci |基因编辑介导的基因驱动技术助力植物快速改良 原创解读|小麦W1和大麦Cer-cqu基因座的代谢基因簇决定了β-二酮的生物合成和白霜表型 小麦抗湿应变播种管理技术意见 Plant Physiol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何中虎研究员团队利用无人机的时间多光谱成像技术定位小麦衰老性状的重要QTL位点 The Plant Journal-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胡小平教授课题组揭示TaCRK10介导小偃6号小麦高温抗条锈病的分子机制 一千零一技 | 画小麦矢量图 NBT | pegRNA的3’端添加结构化的RNA motifs可提高PE的编辑效率3-4倍 知识学习| GW7通过增强水稻OsMADS1启动子中H3K4me3的富集来增加粒宽 文献速览|玉米WRKY转录因子ZmWRKY79通过提高ABA的生物合成正调控干旱胁迫 一作解读|大穗、高抗条锈且携带叶鞘、叶耳绒毛特征的硬粒小麦-节节麦4D (4B)染色体二体代换系的鉴定 原创解读| The Plant Cell通过对小麦黄斑病菌毒素A 的定位揭示蛋白进入小麦叶肉细胞 综述:小麦小种专化型抗病性由NLR免疫受体与多种非NLR蛋白控制 原创解读|New Phytologist-优化配子组合实现小麦-水稻杂交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0 原创解读|The Plant Cell多倍体配对问题:小麦如何通过着丝粒重复序列的分化进行分类 Plant Com | 中国农科院孙加强团队揭示蓝光受体通过GA信号调控植物光形态建成的机制 The Crop Journal | 柏贵华教授团队定位小麦抗黑森瘿蚊主效基因位点QHf.hwwg-6BS BMC Biology | 小麦秆锈菌侵染后期诱导产生DNA甲基化修饰相关着丝粒小RNA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5 The Crop Journal | 利用TadA8e构建小麦高效腺嘌呤碱基编辑器并创制小麦抗二硝基苯胺种质 Plant Physiology-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晓杰课题组揭示条锈菌效应子抑制小麦叶绿体防御的新机制 原创解读|Development VRN1调控冬小麦在高温环境下的发育应答 文献速览|表皮细胞长度的增加是影响六倍体小麦粒重QTL的基础 西北农大赵惠贤/农科院作物所景蕊莲/华中农大陈伟共同揭示小麦TaCYP78A5基因提高籽粒产量的作用机制 【更正】张一婧|郎曌博|薛勇彪|张文利研究组合作揭示麦类特异转座子重塑小麦环境适应调控网络 一作解读|高分子量谷蛋白Dy10亚基翻译后剪切提升小麦饼干品质 一作解读 | The Plant Journal-小麦NAC家族转录因子TaNAC100调控籽粒蛋白和淀粉的合成 一作解读|PBJ 小麦AGL6基因参与花器官和小穗发育的机制 英国批准基因编辑小麦田间试验,该小麦烤食致癌物将降低 90%以上! 【一作解读】澳大利亚马武军团队发现硫元素调控小麦储藏蛋白合成新机制 原创解读 | DMC1、染色体轴、H3K27me3和适应特征标记小麦减数分裂染色体交换活跃区域 原创解读|调控种子休眠基因Qsd在大麦中的研究进展 小麦多组学网站更新:法国知名小麦品种Renan基因组发布 New Phytologist | 浙江大学研究揭示植物防御化合物诱导禾谷镰刀菌毒素合成的分子机制 原创解读|Development 多拷贝的拮抗EPF肽优化禾草的气孔启动 一作解读|小麦抗黑森瘿蚊(Hessian fly)基因位点QHf.hwwg-3B的精确定位 高彩霞研究组建立瞬时表达系统介导的小麦基因组编辑新方法 中科院吴丽芳组制备出高效绿色的抗小麦穗发芽防护剂 PNAS | 德国科学家克隆了响应重力调节根系生长角度的关键基因EGT2 一作解读|基于snp和功能单倍型的旗叶相关性状GWAS及其对面包小麦产量的影响 原创解读| Plant Cell 创新性进化驱动C4禾草和谷物的非生物胁迫耐受性 PBJ | 扬州大学刘巧泉课题组在协同改良水稻产量和品质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JIA | 四川农业大学小麦研究所刘登才教授团队利用荧光原位杂交和高通量SNP技术构建小麦物理-遗传整合图谱的研究 【一作解读】The Plant Journal-小麦籽粒发育过程的蛋白质代谢物的空间分布特征及调控反应 原创解读|鹰嘴豆和硬粒小麦的结构功能研究揭示细胞壁特性影响淀粉生物可利用性的机制 宁波大学陈剑平院士团队揭示小麦花叶病毒致病新机制 Mol Plant|EDS1-BZR1模块调控植物生长与免疫协同的分子机制 分析取得新进展 高质量Fielder基因组的释放有望提高小麦基因组编辑效率 JIPB | 中国农业大学杨淑华/施怡婷团队通过ChIP-seq揭示CBF转录因子的全基因组结合位点 JIPB | 植物病原真菌分泌的效应分子靶向植物免疫机制综述 一作解读|小麦-簇毛麦 6VS•6DL易位系中GW2同源基因表达量的降低导致粒宽和千粒重的增加 一作解读|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小麦遗传育种团队在小麦品质分子标记选择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免疫研究团队揭示小麦广谱抗条锈病的新机制 2021年小麦文献及对应解读总结(一) 【一作解读】TAG-冰草野生种的7P染色体携带提高小麦千粒重和粒长性状的基因 小麦BSR-Seq分析:良星99成株期抗白粉病新QTL定位 小麦BSR-Seq分析:颖壳茸毛新基因Hg2定位 【一作解读】TAG-两个具有多效性的小麦穗长/穗密度主效QTL的鉴定和验证 一作解读|小麦α -淀粉酶2过表达对籽粒萌发过程中淀粉代谢和ABA敏感性的影响 The Crop Journal |晏月明团队研究水胁迫和高氮肥影响小麦贮藏蛋白结构与面包品质形成机制 【原创解读】The Plant Journal-基于7BS.7HL易位系揭示染色质重组区域差异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 小麦ERF基因TaSRL1对根系生长的调节作用 Development cell | 生物学与数学分析方法相结合,提出植物侧根分枝发生新机制 ! 第八届小麦遗传育种研讨会暨第十一届全国小麦基因 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延期举办的补充通知 原创解读|PC 潜在转运受体AtNRT1.13依赖硝酸盐调控茎蘖结构和开花时间 一千零一技|使用TASSEL学习GWAS笔记(3/6):基因型数据可视化:kingship,PCA,MDS 一作解读 | 一款专为小麦、玉米和水稻设计特异高效gRNA的新工具 The Crop Journal | 中国农业大学揭示苯并噁唑酮在小麦茎基腐病抗性中的作用 The Crop Journal |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041133定位 PBJ | 探究小麦祖先种、历史种和现代商业化品种中的启动子和5’UTR序列多样性 Nature Plants | 澳大利亚CSIRO研究揭示新的茎锈病无毒基因和小麦抗性基因 原创解读|PC 长非编码RNA桥接MdWRKY1和MdERF109调控早期光诱导苹果花青素积累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小麦种质资源创新团队在小麦抗纹枯病研究方面取得进展 The Crop Journal | 类甜蛋白基因TaTLP1过表达提高小麦抗病性 美国田纳西大学终身教授程宗明:科研、论文写作和发表全过程剖析 JIPB | 农科院作科所创制高产潜力的小麦新种质 JGG | 靶向基因组编辑增强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和产量 原创解读 | 三代测序在群体水平上的研究进展 小麦BSR-Seq分析:郑麦103抗条锈病基因YrZM103定位 PBJ | 拓展Cas12a和Cas9在小麦基因组中的基因编辑范围并优化编辑效率 一作解读|Molecular Plant 开发无需组织培养的小麦基因组编辑递送系统 原创解读|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21的多样性揭示小麦进化足迹和它在广谱抗叶锈病中的新角色(PCE) 【原创解读】Plant Physiol-水分胁迫下野生二粒小麦渐渗系改变根冠生长 原创解读 | 基于SNP的小麦多功能性状解析(PJ2021) 原创解读|New Phytologist 三重威胁:小麦颖枯病菌 效应蛋白SnTox267利用三种不同的宿主遗传因子引发病害 温故知新∣PJ小麦抗秆锈病基因Sr13等位变异的功能和进化 【plant commu综述】利用mGWAS和mQTL研究小麦代谢组学 小麦BSR-Seq分析:孟麦58和淮阳1号抗条锈病基因定位 J. Exp. Bot.|河南农业大学陈锋团队在沉默小麦脂肪氧化酶基因提高软麦饼干加工品质方面取得进展 The Crop Journal | 小麦转录因子TaMADS2-3D基因参与调控低磷胁迫响应 原创解读|Nature Plants \u0026amp;Nature Biotechnology基因编辑专题开启下半年科研之旅 原创解读|有限的单倍型多样性是70多年间小麦育种中多基因性状结构的基础 一作解读|显性抑制缺位条件下斑点叶基因TaSpl1激活胞吞作用和防御相关基因引发细胞死亡 六倍体栽培裸燕麦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发布 Nature Plants | 张大兵团队揭示大麦花序发育响应高温环境的分子机制 偃麦草抗白粉病基因发掘(二) TAG | 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在大麦侧小穗发育调控机理方面取得进展 New Phytologist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凌宏清课题组在小麦杂种坏死方面取得新进展 原创解读|Nature Genetics 经典论文:DEP1基因座的自然变异可以提高水稻产量 【权威解读】教你认识一个真实的小麦茎基腐病 Frontiers|小麦抗主要根茎病害抗病遗传学研究进展 大数据在植物育种中的作用:IPK科学家在小麦产量预测准确性上实现了翻倍 原创解读 | Science Advances 大数据使杂交小麦产量预测的准确性翻倍 Nature Communications | 瑞士纳沙泰尔大学通过机器学习预测小麦病原菌结构变异的决定因素! 植物泛基因组综述|Plant pan-genomes are the new reference TAG|对小麦和水稻TGW6粒重基因的重新研究表明:粒重基因在花粉发育中起作用而不调节籽粒生长素的含量 偃麦草抗白粉病基因发掘(一) Current Biology|植物育种之揭开小麦胞质雄性不育的秘密 历时30年!中国农科院攻克小麦与冰草杂交国际难题—— 创制出小麦优异种质材料,增产超10% New Phytologist | 河南农业大学康国章和王道文团队在小麦磷吸收和利用分子解析方面取得进展 AQP|国产SNP基因分型系统助力分子标记应用 原创解读|plant physiology 小麦抽穗期受tae- mir408介导的TaTOC1基因转录调控 温故知新|NC山东农大付道林研究组成功克隆小麦雄性不育基因 The Crop Journal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植物免疫团队发现肌动蛋白相关蛋白TaARPC5参与对条锈菌的防卫反应 原创解读 | Molecular Plant | 六倍体小麦开花机制新发现 JXB | 山东农业大学王勇课题组揭示大麦转录因子 HvNLP2 调控硝酸盐信号传导和氮利用效率的功能机制 科技论文写作|如何在短时间内写出一篇高质量的学术论文(Ⅱ)?——引言、文献综述 TAG|小麦野生远缘种高分辨率遗传作图的方法:以Lr57和Yr40基因精细定位为例 Nature Plants|河南大学宋纯鹏教授团队在探索利用节节麦改良小麦方面取得取得重要进展 他山之石 | PBJ南农陶小荣教授团队在植物抗病基因人工改良设计方面取得新进展 MP背靠背| 新疆稻麦控制长颖/长粒性状的P1基因的克隆及功能解析 MP背靠背| 波兰小麦亚种分类基因P1的克隆及功能解析 原创解读|抗穗发芽主效基因TaPHS1等位变异对中国小麦的穗发芽抗性影响 Food Chemistry | 卵穗山羊草1Ug染色体异附加提高小麦面团结构与流变学特性 NC|单双子叶植物温度靶向蛋白(MAP4K4/TOT3)调控植物温度介导的形态建成 “优质强筋小麦科兴3302现场考察、产销对接以及小麦绿色种业发展交流会”成功召开 Science Advances | 大麦花分生组织的转录全景图 PBJ | 一种简单高效的体内双荧光素酶报告系统,可同时检测GA和ABA响应、激素串扰和热胁迫响应 Molecular Plant | 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研究探寻持久抗性基因的方法–小麦R基因图谱! 原创解读|小麦TaMFT基因在种子休眠调控中的作用 一作解读|内质网亚蛋白组分析揭示了盐胁迫下小麦幼苗叶片的基本防御机制 一作解读|小麦苯丙氨酸解氨酶 PAL 在禾谷孢囊线虫抗性反应中的调控作用及机制 原创解读|小麦驯化过程中粒重和胚重差异选择的遗传证据 一作解读|大麦最上节间伸长调控基因HvSS1的定位及候选基因筛选 The Crop Journal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揭示去除强势粒促进小麦弱势粒灌浆的生理机制 MP|小麦NLR蛋白介导高温叶锈病抗性和杂种坏死 RISISTANCE The Crop Journal | 四川农业大学刘亚西团队在六倍体小麦中定位小穗粒数相关的新QTL BSA-CGT-Seq助力抗白粉病基因MlWE18克隆 原创解读 | The Crop Journal-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42标记的开发 他山之石|一个时空特异的分子开关控制植物细胞不对称分裂 原创解读|小麦抗穗发芽主效基因TaPHS1定位及克隆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 国际小麦玉米改良中心科学家综述如何解决作物生产力的研究瓶颈 The Crop Journal | 澳大利亚马武军团队综述小麦叶片衰老的基因调控网络 原创解读|一种调节大麦感染内脐蠕孢菌(Drechslera teres)生理机能的生物作用 一作解读|彩色小麦富含营养元素硒的机制研究 原创解读 | 小麦赤霉病感病因子Sf-Fhb-7AS的鉴定 温故知新 | Genome Biolog: 小麦染色质构象与基因转录 一作解读 |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揭示组蛋白修饰酶TaHAG1在六倍体小麦盐适应性中的作用 他山之石|拟南芥休眠调控基因MFT的分子机理解析 科技论文写作|SCI论文写作套路(1):写作和排文顺序,附SCI各章节经验贴汇总! 原创解读|TAG-小麦成株期抗条锈病基因Yr75的精细定位 The Crop Journal-小麦中独立于春化作用的分蘖角度位点的鉴定 原创解读|The Plant Journal-四倍体小麦抗秆锈病基因Sr13的功能与进化研究 作者解读|NC糖基化酶基因精细调控冬性小麦品种开花时间 作者解读|基于荧光原位杂交揭示小麦染色体减数分裂重组及结构变异 作者解读|基于荧光原位杂交揭示小麦染色体减数分裂重组及结构变异 博瑞迪小麦液相芯片丨小麦16K液相芯片新品发布 原创解读|普通小麦品种“内麦836”叶锈病和条锈病成株抗性基因的发掘 New Phytologist|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揭示小麦穗发育及芒长调控新机制 世界首款!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宋卫宁教授团队突破关键瓶颈,“大麦芯片”成果重磅发布 PBJ|细胞分裂素稳态的关键调节因子,葡萄糖基转移酶(CGTs)对小麦改良具有潜在价值! 一作解读|JXB小麦根系综述 麦田一线|条锈病、赤霉病\u0026ndash;该防防、该控控,虫口夺粮不放松 MP|作科所利用多基因编辑技术获得一代聚合多个优异等位基因的小麦新种质 小麦周麦22及其衍生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Trends Plant Sci. | 小麦亲缘品种抗性基因与土壤微生物研究为小麦全蚀病抗病策略提供新见解 New Phytologist | 淀粉合酶调控小麦胚乳淀粉粒起始的功能解析 WheatOmics网站上线最新黑麦基因组数据,进一步丰富麦族多物种的基因组可视化、blast和序列提取! Nature Genetics 刊发黑麦基因组高质量精细物理图谱构建成果 The Crop Journal | 贾继增研究团队发现影响小麦抽穗期的新基因 PBJ | 7种小麦(二倍体+多倍体),3个组织,7个籽粒发育阶段中可变剪切的差异分析 Nature Plants | 小麦抗白粉病新机制,抗病基因Pm4的可变剪切控制抗病性 他山之石| Nature 背靠背:中英科学家揭示了植物免疫响应PTI与ETI的协作机制 (II) Nature 背靠背 | 王源超点评,中英科学家揭示了植物免疫响应PTI与ETI的协作机制 (I) 一作解读|小麦与长穗偃麦草抗Ug99易位系的创制与鉴定 The Crop Journal │ 中国农业大学张英华团队揭示微喷水肥一体化协同提高冬小麦籽粒产量和蛋白质含量的机制 一作解读|四川农业大学王际睿团队揭示小麦籽粒颜色与穗发芽抗性关系的分子机制 PBJ | 华中科技大学何光源课题组在提高小麦非生物胁迫抗性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PBJ | 基于149份材料靶向测序数据结合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揭示小麦光能利用相关遗传位点 原创解读∣NC瑞士苏黎世大学揭示膜结合锚蛋白赋予小麦叶锈病小种专化抗性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 综述面包小麦和硬粒小麦绿色革命和育种展望 PNAS | 为何小麦花序有限生长,而大麦无限生长?钟晋顺博士等揭示大麦无限花序的进化遗传基础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发现低聚果糖合成通路参与小麦异源多倍化过程中耐逆适应性获得 PBJ | 南京农业大学小麦遗传育种创新团队揭示小麦-簇毛麦易位染色体6VS·6AL的基因组结构和易位过程中发生的微小结构变异 一作解读∣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景蕊莲团队发现调控小麦孕穗期根系深度重要基因(PBJ) 报告回顾 | 基于CENH3的小麦胞质不育一步转育技术,助力小麦杂种优势研究和杂交小麦推广 Nature Commnications| 澳大利亚科学家揭示普通小麦T型细胞质雄性不育与育性恢复的遗传基础 报告回顾 | 茉莉酸调控小麦粒重的研究 Plant Physiology | 严六零教授课题组解析六倍体小麦NLR基因致死的诱导机制! 报告回顾 | 西藏半野生小麦起源与高原适应性研究 The Plant Cell|小麦锈病分子机制取得重大突破!支链氨基酸转氨酶TaBCAT1正向调节小麦锈病易感性 报告回顾|小麦和大麦茎基腐病抗性:经验教训和进展 PLOS Pathogens | Paul Schulze-Lefert团队揭示mla NLR对大麦白粉病菌的特异性免疫机制! PBJ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和新疆农业大学合作解析TabZIP15基因提高小麦耐盐性的分子机制 硬粒小麦抗白粉病基因Mld、Pm3h和PmDR147 一作解读|小麦-簇毛麦#4易位系Pm97033中抗白粉病基因的筛选和功能鉴定 原创解读|一个新的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M 一作解读|【TAG】:小麦抗黑森瘿蚊(Hessian fly)隐性基因h4的定位 一作解读|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合多环境表型快速鉴定小麦抗条锈病的候选基因 作者解读|Plant science:扩展蛋白基因TaEXPA2在转基因小麦中正向调节耐旱性 PLOS GENETICS | 河北农大王海燕教授团队在小麦病程相关蛋白抗叶锈病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他山之石| 麦田土壤微生物核心菌群能够提升土壤生态功能 一作解读|小麦高温抗条锈病分子机制探究 一作解读|MolBioEvo:小麦属异源多倍化过程中的核质协同进化研究 小麦抗菲利普孢囊线虫新基因Cre9 一作解读|利用GWAS探究中国小麦种质芽期耐盐性的优异单倍型及其溯源分析 作者解读|Plant Disease:小麦籽粒赤霉病抗性评价方法以及Fhb1对籽粒抗性的效应 一作解读|济麦23白粉病抗性的分子鉴定及表达模式分析 一作解读|NPR1在小麦中通过NB-NPR1融合蛋白的新作用模式调控对锈病的防御反应 重磅袭来|刘志勇团队与李洪杰团队合作连续克隆两个小麦抗白粉病基因! 一作解读| 两对小麦分蘖近等基因系的lncRNA鉴定分析 一作解读|GigaScience:可快速部署的SNP数据检索分析数据库模型SnpHub及在小麦中的应用 一作解读|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所景蕊莲团队发现调控小麦籽粒大小重要基因 一作解读| PNAS发表小麦等异源多倍体物种部分同源重组事件重要进展 舶来赏析|宿主表皮特性影响大麦白粉菌侵染前发育过程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34和Pm35 小麦抗蠕孢叶枯病(spot blotch)基因Sb4 他山之石|PNAS:70项研究、1732个数据揭示全球气候变化下植物耐热性的变化规律 【Nat Plants】突破瓶颈,新的植物基因编辑方法无需组织培养,可获得稳定遗传材料 一作解读|TAG:两个小麦抗黑森瘿蚊(Hessianfly)新基因H35和H36的定位 点突变小麦Rca-α蛋白能够增加小麦产量潜力 他山之石 |水稻表观遗传学进展(万字长文!!!) 一作解读 | 小麦籽粒灌浆速率位点的鉴定和验证 一作解读|mc-FISH解析新合成硬粒小麦-偏凸山羊草异源多倍体早期世代的染色体行为模式 作者解读|异源六倍体小麦对长期盐胁迫的适应策略 一作解读|可变剪接参与小麦盐胁迫响应机制 一作解读|小麦叶锈菌保守结构效应蛋白的全基因组筛选 The Crop Journal│首都师范大学马力耕课题组发表小麦生物学研究策略和进展的综述文章 小麦根部性状 QTL meta 分析 舶来赏析|New Phytologist:小麦-山羊草物种的染色体重建 PBJ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刘杰课题组提出“糖饥饿”策略控制小麦条锈病 舶来赏析|Genome Biology:解析六倍体小麦的3D基因组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37 一作解读|TAG:小麦单位面积穗数主效位点QSnpa.cau-4B的遗传分析 利用Vis-NIR和SWIR高光谱成像技术对小麦枯萎病中DON水平进行无损检测 舶来赏析| 多组学数据揭示缺硫条件下一粒小麦籽粒蛋白的组成和调控(pp2020) 他山之石| 代谢组解析蚜虫对植物组织部位偏好性的机制 一作解读|Plant Direct: 外源喷施茉莉酸合成途径抑制剂二乙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 (DIECA) 诱导小麦对白粉病的抗性 一作解读|TAG:小麦抗茎基腐病资源评价及抗性位点发掘 温故知新| 中国小麦茎基腐病抗性鉴定、基因定位及关联分析 一作解读|细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脱毒酶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Science发表长穗偃麦草基因组 《Science》一作解读∣Fhb7基因水平转移塑造小麦赤霉病抗性 一作解读 | 小麦外源优异基因渗入育种的进展和趋势 一作解读| 利用关联分析发掘小麦优异等位基因及其在重要品种的分布 CIMMYT小麦品系\u0026quot;Arableu #1\u0026quot;条锈病和叶锈病成株抗性位点发掘 一千零一技|全基因组选择中G矩阵和H矩阵构建时的计算效率问题的研究 山农35个野生二粒小麦的重测序数据 | 小麦多组学网站 一千零一技 | Wheat-SnpHub-Portal数据库介绍及使用示例 广谱抗白粉病基因mlo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6 麦田一线|小麦白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一作解读 | 小麦生物钟基因TaPRR1的功能分析 一作解读 | 福建农林唐定中团队在乌拉尔图中成功克隆抗条锈病基因 一作解读 |雄蕊发育相关PHAS位点在小麦基因组中的鉴定与进化研究 麦田一线|今年小麦条锈病有高发态势! 一作解读 | 新合成六倍体小麦耐受非整倍体的分子基础研究 JIPB综述| 研究小麦粒重和产量的一种简化方法(三) JIPB综述| 研究小麦粒重和产量的一种简化方法(一) 一作解读 | PNAS: 生态选择和染色体重排驱动野生二粒小麦同域物种形成 他山之石| 无义介导的mRNA降解途径调控植物早期抗性和生长的平衡 一作解读—水分亏缺和高氮处理对小麦抗性淀粉晶体结构与理化特性的影响 华中农大陈伟团队在小麦籽粒代谢方面又取得重要进展 一作解读 | 660K芯片在多倍体小麦分子标记选择中具有巨大潜力 一作解读|利用部分同源配对基因ph1b实现抗白粉病基因Pm6精细定位 一作解读│印度圆粒基因Tasg-D1的图位克隆和进化分析 TAG综述|小麦面筋蛋白基因的基因组学分析及在品质改良中的应用 一作解读|穗部性状以及抽穗期的QTL定位 PBJ | 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解析LRD基因在水分胁迫下调节小麦根系生长的作用机制 综述|大麦黄花叶病毒在小麦和大麦中的研究进展 小麦广谱抗白粉病基因PmDTM的精细定位及其与Pm24的关系 一作解读|普通小麦半显性表皮蜡质突变体w5的表型分析和精细定位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83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定位 一作解读|西北农林植物免疫研究团队发表小麦条锈菌侵染机制的研究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张爱民组在小麦籽粒淀粉合成调控上取得进展 华中农业大学欧阳亦聃课题组揭示水稻生殖隔离的动态平衡演化机制 一作解读| Plant Physiology报道ABA参与小麦氮素吸收过程的分子机制 利用重测序鉴定小麦远缘杂交染色体结构变异 用15N示踪剂测定小麦、大麦和黑麦草的深根表型 农科院作物所李立会团队在对远缘杂交衍生系的研究中取得进展 高分子量谷蛋白亚基1Ay在育种中的应用 快速育成品种、育成好品种的几个修正原则 The Crop Journal 第7卷第6期【中文摘要:北温带小麦育种专辑 】 PacBio全长转录组分析2 【重磅】大麦基因组更新以及基因表达证据汇总 转录+代谢在抗虫研究中的应用 mGWAS解析青稞的高紫外适应机制 一作解读|PBJ系统分析和综述细胞分裂素氧化酶——小麦产量改良的遗传靶点 大麦转录组数据库BaRTv1.0释放 一作解读|小麦遗传转化和基因编辑最新研究进展综述 一作解读| 小麦抗麦红吸浆虫基因定位取得重要进展 MPMI|利用麦类作物系统获得抗性提高小麦广谱抗病水平 The Crop Journal | 小麦可持续性生产新品种培育 一作解读|PBJ 通过外显子捕获测序关联分析解析小麦抗叶锈病基因 一作解读|小麦中表达玉米转录因子基因ZmC1和ZmR组织特异性调控花青素的合成 Cell Reports|基因组编辑的三隐突变改变了小麦种子的休眠性状 2019年第49周小麦文献汇总(12.08) 小麦条锈菌效应蛋白调控寄主叶绿体功能机制的研究进展 小麦同源基因该怎么称呼? 中国农业科学院叶兴国团队在小麦基因编辑体系优化和应用方面取得可喜进展 New Phytol. | 农科院作物所何中虎团队在小麦春化开花研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农科院作物所张增艳团队在小麦抗纹枯病研究上取得重要进展 3000年前古埃及二粒小麦基因组测序揭示其传播和驯化史 我国学者在普通小麦中发现干旱胁迫下细胞自噬先于程序性细胞死亡发生 小麦CAPS/dCAPS和KASP标记设计 千呼万盼-遗传所梁承志研究组公开发表高质量基因组组装软件HERA 半透明黄单胞菌通过影响宿主体内ABA的合成增强其致病性 稷麦336——我看好这样的优质强筋品种 Nucleic Acids Research | 小麦黄花叶病毒RNA1不依赖帽子结构进行蛋白翻译的动态平衡调控机制 生信小白7行代码画一个高颜值的世界地图 Nature Plants | 凝集素类受体激酶在大麦——叶锈菌互作中的关键作用! 小麦基因id转换 小麦旗叶相关性状位点鉴定、验证及其与产量性状的关系 γ-氨基丁酸(GABA)研究进展 [* 统计]从p-value到q-value的计算(附代码) 丝绸之路小麦创新联盟在西农成立 NCBI网站的小彩蛋 小麦RNA-seq的文章发到plant cell上 使用ALLHiC基于HiC数据辅助基因组组装 小麦地方品种青心麦抗白粉病新基因PmQ 南农王秀娥课题组在簇毛麦抗小麦黄花叶病毒病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一作解读|小麦抗旱基因TaSNAC8-6A克隆和功能研究新进展 该重新认识的强筋优质麦——师栾02-1 舶来赏析|利用独立RNA-seq数据验证GENIE3网络 【小麦重磅】10+ Wheat Genomes Project基因组序列释放 使用QTLseqr进行BSA-seq分析 西农李海峰课题组揭示小麦 AGL6基因调控雄蕊发育的功能和作用机理 西农植物免疫研究团队再发力!揭示小麦与条锈菌互作新机制 一作解读|TaNAC2-5A可增加种子中硝酸根含量并加速种子萌发 一作解读 | 农杆菌介导的高效小麦基因编辑及其在后代中的遗传规律分析 他山之石(5)|中国小麦重要蚜虫狄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的全基因组测序进展 PNAS | 病原菌操纵小麦ABA的生物合成,促进侵染! 一作解读| 利用剩余杂合体精细定位小麦7D粒重QTL(QTgw.cau-7D) New Phyto背靠背文章 | 小麦芒长抑制基因B1的克隆 他山之石(4) | 利用有机硅缓解土壤镉/铅复合污染对小麦的毒害 中国农业大学揭示茉莉酸信号途径调节植物高温胁迫响应的分子机制 New Phytologist | 小麦MIKC类型MADS-box基因家族分析 利用 Su1-Ph1 抑制系统定向诱导部分同源染色体间的重组交换 Nature Genetics | CIMMYT发布小麦大规模全基因组选择及关联分析研究结果 西农植物免疫研究团队在小麦条锈菌侵染机制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济麦22号小麦TILLING突变体库开通在线查询 利用X射线微型计算机断层扫描成像技术分析小麦籽粒形态 一作解读| 小麦粒重QTL定位取得进展 还说早衰 IJMS:全基因组水平解析小麦抗叶锈病Lr47基因转录调控网络 舶来赏析|麦类抗逆境胁迫育种新进展 New Phyto一作解读|一粒小麦抗秆锈基因Sr60的克隆 小麦的早衰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一作解读 | 节节麦抗条锈病基因YrAS2388的图位克隆 TAG | 小麦小穗数主效QTL位点的鉴定和功能研究而 一作解读| Give me five-以TaCYP81Ds为例,重要基因的串联重复影响小麦耐盐性 小麦品种HOPE PBJ |染色体特异的KASP基因分型芯片来快速的鉴定小麦的纯合性和野生近缘种的基因导入位点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率先发布小麦7DL染色体的升级版 序列组装与注释研究工作 黑小麦 GTX.Zip—小麦基因组测序数据存储利器 基因家族分析研究-拟南芥vs小麦 糯小麦 水稻粒形遗传调控研究进展 利用fastp进行测序数据质控 funRiceGenes\u0026ndash;水稻已克隆基因数据库\u0026ndash;小麦基因功能可以来看一看 一作解读| 突变TaGW7可以使麦粒变宽变短并增加千粒重 [* 小麦会workshop3]后基因组时代的小麦多组学数据资源及利用 【One week,One paper】|小麦花粉脂质体在昼夜高温胁迫下的变化 小麦育种KASP标记标记库及高通量检测平台 PBJ|TaD27-B基因控制小麦分蘖数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3 他山之石-利用无人机多光谱图像对麦类中生物乙醇潜力进行高通量表型分析 农科院景蕊莲课题组在小麦根系构型上的研究进展 这就是小麦的落黄 PBJ|中国农业大学陈绍江课题组将玉米单倍体诱导系统拓展至多倍体作物 一作解读 | 小麦VRN1、FUL2和FUL3在小穗发育和穗部形态建成过程中起关键并冗余作用 疙瘩穗 小麦注释基因不同ID之间的转换 【一作解读】基因组重测序揭示六倍体普通小麦的遗传多样性来源于频繁的种内和种间杂交 一作解读|首个野生大麦基因组草图的绘制 欣闻近期国内团队小麦重要进展有感 一作解读|韩方普研究组在小麦着丝粒组成及其进化研究领域取得新进展 专家点评-解密小麦表观遗传密码 一作深度解读-张一婧课题组合作完成面包小麦精细表观组图谱绘制及全基因组顺式作用元件鉴定 小麦背景下冰草6P染色体多粒位点的物理定位及其验证 利用图像表型分析鉴定冬小麦田间存活率的QTL 农科院作物所张学勇团队在小麦族着丝粒DNA序列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刚刚,西农发表世界首个大规模小麦全基因组重测序研究结果!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小麦花序发育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 Trends in Plant Science: 中英印科学家提出有望实现小麦“减氮”的路线图 大麦雄性不育基因msg26的图位克隆 阻击小麦“癌症” 中科院张爱民课题组一粒小麦籽粒大小的研究进展 2018~2019年度小麦高产因素分析 Plant Physiology | 小麦TaSPL8通过生长素和油菜素内酯信号调控叶夹角发育 舶来赏析-再论现代育种体系对欧洲小麦的影响(Nature Plants 2019) 中国和巴基斯坦普通小麦现代育种进程中的选择差异分析 Q基因的转座子插入突变导致去驯化过程中普通小麦重获脆穗性 老数据新玩法也能发NG-欧洲多点环境玉米产量全基因组预测 舶来赏析-种内与物种间比较,提高小麦Rubisco活化酶热稳定性(PP 2019) 农科院作物所景蕊莲课题组在小麦抗旱方面取得新的进展 Plant Journal:小麦ms5基因编码非特异脂转运蛋白控制雄性不育表型 舶来赏析-现代育种体系降低了欧洲小麦对气候波动的适应性?(PNAS 2019) Nature Genetics | 南京农业大学马正强团队克隆了一个重要的小麦抗赤霉病基因 一作解读-古小麦基因组推断现代面包小麦在中国的传播路线 如何进行基因功能研究\u0026ndash;三个受干旱诱导的MYB转录因子 小麦穗部激素应答的转录组图谱 西农大许金荣课题组在小麦赤霉病研究领域取得重要突破 无毒基因AvrPm3与抗白粉基因Pm3互作研究进展 2018小麦育种行业创新现状与发展趋势(九) 粉质胚乳基因FLO6影响小麦AB型淀粉粒的形成 小麦的整齐度 舶来赏析-利用基因网络模型来鉴定小麦衰老相关的转录因子(pp2019) 硬粒小麦基因组揭示了过去的驯化特征和未来的改良目标 小麦的穗型和穗下节 从蛋白修饰角度调控小麦春化取得进展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 结合多组学的思路探究Qltn.sicau-2D调控分蘖的潜在机制 说说小麦的开花习性 人工合成小麦的1/8基因组渗入育种方法 舶来赏析-2657份小麦的系谱及引申(PLOS Biology 2019) Nature Genetics 一作解读| 野生麦类近缘物种基因渗入主导的小麦适应性进化 小麦的颖壳 中国小麦茎基腐病抗性鉴定、基因定位及关联分析 小麦里的圈圈图(小麦science文章图的本色)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52 小麦育种有“吸引力”的地方 小麦新Ph基因研究取得进展 小麦苗期根部性状QTL定位和总根长QTrl.saw‑2D.2的鉴定 “一麦相承”为苍生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36的前世今生 小麦EMS突变体中Wx-A1剪接位点单碱基突变导致RNA错误剪辑和基因失活 小麦品质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显示TaRPP13L1基因与面粉色泽显著相关 小麦抗白粉病新基因Pm64 小麦多组学网站更新四倍体小麦基因组等信息 小麦多抗位点Lr34/Yr18抗病机理研究进展 中国小麦生产上年种植面积超66.7万hm2的品种及其分析 利用snpEff对SNP进行注释 2018小麦育种行业创新现状与发展趋势(十三) 二代结合三代转录组测序探究小麦对高温信号的传递 对利用“光温敏”或“两系”制小麦杂种的一点疑问 JIA 麦类研究合辑(2017) JIA 2018麦类研究合辑 禾谷镰孢菌代谢物类致病因子的鉴定\u0026ndash;文章推送后记 重磅|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焦雨玲团队发布120份普通小麦基因组重测序研究进展(续) PNAS发表小麦穗粒数控制基因GNI1的图位克隆和功能解析文章 中国栽培小麦老家来自欧洲?\u0026ndash;首篇小麦基因组大规模重测序研究 舶来赏析-Q的新认识(2篇Development和一篇PBJ 2017) 马忠华团队|小麦赤霉菌中麦角甾醇合成调控机制的进展 小麦和大麦高等电点α-淀粉酶基因位点结构变异及功能分化 NC重磅解读\u0026ndash;唐老师/刘老师课题组对赤霉病镰孢菌代谢物类致病因子的鉴定 2019年第11周小麦文献汇总(3.17) 中科院遗传所童依平组鉴定到一个负调控小麦生长、籽粒产量和氮吸收的转录因子 人工合成小麦衍生系Soru#1条锈病抗性遗传解析 禾本科作物基因组的kmer分布 一个新的小麦粒长位点TaGL3-5A的鉴定 用玉米花粉对小麦进行基因编辑还能同时诱导单倍体\u0026ndash;这脑洞开大了 小麦籽粒大小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表明TaGW8基因对小麦产量相关性状具有重要影响 小麦抵抗紫外线(UV)胁迫复杂分子机制初步解析 真菌分类学的角度研究小麦病害(二) 多倍体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小麦分辑 舶来赏析-过表达ABA受体促进缺水条件下小麦的产量(Nature Plants 2019) 他山之石(4)|表观遗传在雄性不育中的作用 “洋人”麦穗的“耷拉头”或穗下垂及无芒类型 Crop J小麦野生近缘种的利用专辑(七):野生二粒PI481521蜡质抑制基因Iw1的进一步定位 Crop J小麦野生近缘种的利用专辑(六): 尾状山羊草新型γ-醇溶蛋白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Crop J小麦野生近缘种的利用专辑(五):冰草基因组特异性SNP开发及其应用 Crop J小麦野生近缘种的利用专辑(四):乌拉尔图小麦对条锈菌反应型的分析 Crop J小麦野生近缘种的利用专辑(三):一个早熟、矮秆小麦-山羊草种质的鉴定 Crop J小麦野生近缘种的利用专辑(二):小麦-中间偃麦草-大麦三属间第二群染色体代换聚合体的培育、鉴定和遗传分析 Crop J小麦野生近缘种的利用专辑(一):麦族参与维生素C合成的磷酸甘露糖变位酶基因的分子特性 张学勇团队在小麦产量相关基因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小麦‘20828’抗条锈病主效QTL的鉴定和验证 产量性状补偿能力强是高产稳产的关键 几篇最新抗病研究 小麦90K芯片探针序列过滤 利用Bionano DLS技术提升野生二粒Zavitan的基因组组装 2019年第3周小麦文献汇总(1.20) 小麦族囊泡运输相关基因EXO70家族的鉴定 小麦基因GO富集 PNAS经典品读-从全球小麦种质资源中挖掘Pm3 【国家奖】攻克远缘杂交国际难题 为小麦育种创制优异新种质_中国农业科学院 2018年总结之抗病抗逆系列 【One week,One paper】代谢组学全基因组关联分析(mGWAS)揭示低磷条件下玉米幼苗的反应机制 马武军团队在the Plant Journal上发表研究成果揭示了氮素参与小麦品质形成的分子机制 耐盐碱渐渗系小麦的小RNA组和降解组研究取得进展 抗白粉病的新型小麦-黑麦6RL小片段易位系的创制 PNAS| 野生二粒小麦类燕麦蛋白基因进化取得重要进展 Nature Genetics|玉米丝黑穗病抗性基因ZmWAK(续) CIMMYT-中国(河南)小麦玉米联合研究中心博士后(数据分析)招聘启事 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缺失显著降低面团强度和面包加工品质 张忠军课题组-小麦2AL抗条锈病的主效QTL的定位及验证 PacBio全长转录组分析 Nature Genetics|徐明良教授团队克隆玉米丝黑穗病抗性基因 Fact sheet-小麦品质和产量 大师兄,我的QTL到底解释了多少方差变异? 与植病界恶魔的抗争-resistance to bunt disease 小麦CBL-CIPK信号通路介导小麦抗条锈病机理的系列研究 张爱民团队\u0026ndash;小麦重要矮秆基因Rht12的精细定位及其遗传效应解析 中国春DNA甲基化数据 抗病基因定位以及病理模型预测 使用Plant Reactome数据库进行小麦基因的pathway分析 小麦茎伸长期农艺性状的遗传解析 PBJ: GS2转基因小麦的田间产量和氮性状 安调过研究组\u0026mdash;-小麦-黑麦远缘杂交种质资源创新研究进展 抗病基因鉴定和精细定位 大麦茎基腐病抗性主效位点Qcrs.cpi-4H的精细定位 他山之石(2)| 华北平原小麦根际微生物群落相互关系研究取得进展 小麦GWAS-QTL结果高密度分子标记画图 提倡杂种后代尽早密植、不提倡过分追求F2代个体单株产量 张忠军课题组-小麦抗赤霉病新的主效QTL的定位及验证 经典文献解读:真核生物转座子的分类-2 设计小麦特异KASP引物和 CRISPR single guide RNAs (sgRNAs) 开发小麦抗性基因Sr26连锁分子标记的一种新策略 小麦高密度分子标记作图 李振声课题组-长穗偃麦草4Ag染色体蓝粒基因研究进展 小麦中TCP转录因子家族系统研究取得新进展 小麦族基因预blast (pre-blast) 麦类作物获得抗性的基因调控网络 百年赵洪璋 | 麦泽苍生 普通小麦染色体着丝粒位置 中国农科院-张学勇课题组-调控小麦开花新机制研究 大麦Rf育性恢复基因的鉴定和多样性分析 小麦基因功能研究-突变体库的应用 小麦病虫害及防治原色图册 野生二粒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15的图位克隆 农大3338和它的后裔品种 李俊明团队-小麦根系相关性状研究进展 大麦根毛关键基因的鉴定和功能研究 针对CRISPR/Cas9开发一种新的编辑小麦基因的方法——不依赖愈伤组织 他山之石(1)| 中科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利用纳米材料防控小麦穗发芽 中国农科院小麦品质育种课题组系统解析Glu-1启动子区保守顺式调控模块的功能 利用NGS技术快速鉴定CRISPR突变体 【One week,One paper】利用转录组和代谢组揭示燕麦根部在缺磷环境下的离子响应机理 小麦抽穗和开花期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以及预测方程的构建 如何进行小麦基因功能研究-2 小麦基因组研究现状与展望 张爱民组在小麦D基因组LMW-GS基因组成和进化研究取得进展 李家洋:将水稻带入量身定制时代的科学家 | 2018年未来科学大奖获奖人 堪萨斯州立大学-柏贵华课题组-Fhb1简易、诊断标记的开发及其应用 组蛋白Chip-Seq PNAS经典品读-小麦秆锈病抗病基因Sr13及感想 小麦的生长和发育-6(完) 中国农科院-毛龙课题组-小麦抗白粉病表观遗传调控机制研究 Genome Biology: 六倍体小麦转座子研究 在分子和细胞学水平鉴定小麦-簇毛麦3V(3D)代换系 如何进行小麦基因功能研究 新型成株抗小麦白粉病基因Pm62的挖掘 基于55K SNP芯片的小麦遗传图谱构建及主效分蘖QTL鉴定 丰产性和丰产相 小麦的生长和发育-5 普通小麦面粉颜色相关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案例解读 | ChIP-seq发现植物感知春化信号的关键基因及表观调控网络 小麦生长发育图-中文版 小麦耐热基因RAD23介绍 转基因与快速基因克隆技术在培育小麦持久抗病品种中的应用 小叶=灌浆快、籽粒饱满 中国农业大学孙其信团队在小麦耐热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小麦生长发育图 傅向东组助力新一轮绿色革命——刘耀光院士解读 水稻驯化过程中花序二级枝梗增加的分子机制 今晚第九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有重要活动 植物所揭示植物感知春化信号的表观修饰位点和记忆调控网络 大麦铝耐受性基因HvAACT1研究 小麦穗型和穗下节 短柄草-单子叶模式植物属种 小麦的生长和发育-4 小麦单基因分析 高彩霞研究组建立基因组编辑调控内源基因蛋白质翻译效率的新方法 偶然的组合必然的结果——谈黑小麦农大3753的育成 新寡核苷酸探针的开发与应用 小麦TaWRKY51通过负调控乙烯合成促进侧根发生 抗性育种研究方法探讨\u0026ndash;赤霉病 普通小麦花期调控基因TaHdm605的精细定位 小麦异源六倍体形成初期减数分裂稳定性的研究 小麦jbrowse数据更新 PNAS经典品读-从ACC看小麦功能基因研究 赤霉病全基因组选择 FHB 抗性在育种中的应用 小麦的生长和发育-3 不同倍性小麦苗期初生根的差异研究初探 PNAS经典品读-不同倍性小麦的籽粒硬度 小麦多倍化过程中的4A染色体结构变异 基于SNP的PCR标记技术3-高通量dCAPS标记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小麦地方品种对现代小麦育种的价值—抗白粉病新基因Pm61的发现 张一婧研究组开发方法助力小麦等大基因组作物核心基因组低成本组装及新基因挖掘 小麦苗期叶片组蛋白修饰文章导读和应用 赤霉病抗病“新“抗源 小麦的生长和发育-2 PNAS经典品读-为乳糜泻疾病患者改良小麦(二) 小麦品质系列(三)—Low falling number 续 美国西北部小麦美景 性状改良我们错在了那里? 鉴定中国小麦染色体重排和多态性 小麦的生长和发育-1 PNAS经典品读-为乳糜泻疾病患者改良小麦(一) 表观遗传学简介 大穗小麦身后的83岁老人 贵州的小麦 "},{
"section": "Pages",
"slug": "/genetic/",
"title": "genetic research",
"description": "",
"date": "January 1, 1",
"image": null,
"imageSM": null,
"searchKeyword": "",
"categories": "",
"tags": "",
"content":" The Crop Journal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联合青岛农大揭示黄酮醇合成酶基因调控小麦类病斑性状 TAG | Lr75 的表征:小麦部分广谱叶锈病抗性基因 中国农业科学专题文章 | 四川农业大学王际睿课题组关于小麦穗发芽抗性机制及抗性育种的研究 JIPB | 中国科学院遗传发育所童依平课题组解析TaNAM-A1调控叶片衰老及其等位变异的功能差异分子机制 一作解读丨Plant Journal 中国农业科学院孙加强团队发现发育性状驯化改良基因Q负调控小麦耐盐性 育种家有话说|野生二粒小麦抗白粉病基因挖掘与育种应用探讨 原创解读∣454份普通小麦中含有超过两万个外源渗入片段和多个种内亚基因组间易位 关于如何利用基因组数据描述小麦育种材料的思考 全环境科学|基于多位点基因型的作物模型揭示未来气候条件下冬小麦开花期将更加稳定 一作解读 | aBIOTECH综述-原创算法驱动多倍体小麦复杂基因组解析 JIPB |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大学合作在CRISPR/CasΦ2系统介导麦类作物基因组编辑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他山之石 | 强光胁迫对转玉米C4型ZmPEPC+ZmPPDK基因小麦光合和生理特性的影响 JIPB | 河南农业大学/河南大学合作在CRISPR/CasΦ2系统介导麦类作物基因组编辑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一作解读 | aBIOTECH综述-原创算法驱动多倍体小麦复杂基因组解析 全环境科学|基于多位点基因型的作物模型揭示未来气候条件下冬小麦开花期将更加稳定 关于如何利用基因组数据描述小麦育种材料的思考 原创解读∣454份普通小麦中含有超过两万个外源渗入片段和多个种内亚基因组间易位 论坛通知|小麦族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国际论坛(2024 第I期) 育种家有话说|野生二粒小麦抗白粉病基因挖掘与育种应用探讨 JIPB | 山东大学王勐骋课题组发现小麦耐盐基因TaCHP稳定提高盐碱地小麦产量 综述(全)∣抗病基因的工程化聚合促进大麦、小麦真菌病害防控(锈病和白粉病) The Crop Journal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揭示小麦蔗糖合酶基因TaSus1影响穗粒数的重要遗传位点 原创解读 | PNAS: 430万个小麦启动子突变位点测序助力基因表达操控 原创解读|转基因聚合小麦初级和三级基因库中的免疫受体可提高小麦田间白粉病抗性 综述∣抗病基因的工程化聚合促进大麦、小麦真菌病害防控(锈病和白粉病) Nature Protocols | 河南大学宋纯鹏团队发展的A-Wi技术体系奠定了小麦D基因组改良工程的基础 一作解读 | TAG-基于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发掘小麦产量及干旱响应值相关的重要基因组区域 一作解读 | NC:多单位合作揭示多倍体小麦亚基因组特异转座子介导穗发育可塑性 Plant Com | 北京大学现代农业研究院郭立和陈时盛团队发布栽培一粒小麦基因组近完成图谱 一作解读 | 华中农大小麦改良创新团队利用半注释代谢组高效鉴定小麦的代谢功能基因并解析相关途径 普通小麦籽粒硬度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会议通知 | 小麦族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国际论坛(2023 第V期) 小麦族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国际论坛(2023 第V期) Plant Com | 山东农业大学张宪省实验室发现过量表达TaLAX1可以提高小麦遗传转化和基因编辑效率 The Crop Journal | 北大现代农业研究院陈时盛团队精细定位小麦抗秆锈病基因Sr8155B1 PNAS | 曹晓风院士团队在羊草基因组演化与育种方面取得重要进展 PBJ | 适当降低Importin-基因的表达增强小麦对黄矮病的抗性 JIPB |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团队揭示印迹基因TaLFL2参与调控不同倍性小麦杂交障碍 宁麦系列小麦品种性状特点及相关基因位点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新疆冬小麦品种资源主要产量性状 JGG|复旦大学张一婧团队开发小麦族代谢基因簇检测与注释平台Triticeae-BGC 一作解读 | NC-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47的克隆及其短片段易位系创制 育种家有话说|小麦广谱抗白粉病基因Pm24种质创新 Nature Plants|特定生育阶段的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决定小麦的产量组成部分 JIPB |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曹晓风院士课题组建立羊草基因编辑体系 TAG:四川农业大学开发长穗偃麦草1E-7E染色体特异Oligo-FISH探针用于E基因组检测及鉴定 一作解读 | The Plant Cell-现代小麦育种对基因组和表型的重塑 一作解读|烟台大学马朋涛团队综述小麦抗白粉病基因挖掘、转育和机制研究进展 育种家有话说 | 中国特有黑麦1RS染色体臂上抗条锈病基因的发掘和利用 JIA | 扬州大学大麦遗传育种研究团队许如根教授课题组发表大麦MATE转运蛋白基因调控了大麦叶原基形成间隔期和株高表型的研究 JGG|中国农大小麦研究中心综述小麦复杂基因组和种质演化研究进展 原创解读 | Commun biology整合一粒小麦遗传和基因组资源,实现重要性状的精确定位 德国国家科学院院士 Andreas Graner教授: 致力于解开农作物基因组的秘密以保护和利用育种种质 一作解读|全生育期广谱抗白粉病小麦-黑麦6RS小片段易位系的创制和抗病基因PmW6RS的物理定位 一作解读 | 华中农业大学小麦团队苏汉东课题组解析小麦10+基因组着丝粒多样化进化和着丝粒功能稳态的协调机制 PCE-中农大张英华课题组探索小麦整穗可育小花形成的动态调控基因网络机制 Nature丨一粒小麦基因组揭示最古老驯化小麦的历史 有关小麦抗穗发芽的问题 The Crop Journal | 南京农业大学马正强团队精细定位小麦抗白粉病新基因PmNJ3946 The Crop Journal | 南京农业大学马正强团队精细定位小麦抗白粉病新基因PmNJ3946 一作解读 | NC-利用STAM技术快速克隆小麦条锈病抗性基因YrNAM The Crop Journal | 青岛农大鉴定小麦株高QTL簇及其候选基因 原创解读∣小麦重组抑制区基因的精细定位新方法-辐射杂交作图 The Crop Journal | 四川农大对来自小麦农家种的全生育期条锈病抗性基因YrAS1676进行精细定位及候选基因解析 第八届全国小麦遗传育种研讨会暨第十一届全国小麦基因组与分子育种大会第一轮通知 一作解读 | PBJ-提升小麦品质:多技术联合助力小麦高分子量麦谷蛋白基因研究 小麦小穗数基因克隆与应用研究进展 一作解读 | PJ: 刘宝课题组揭示染色体易位对新合成异源六倍体小麦表型、基因表达和代谢组的直接影响 原创解读|Nature genetics:抗秆锈病基因Sr43编码了一个罕见的蛋白激酶 一作解读 | TAG:基于三标记策略和部分同源配对基因ph1b快速创制小麦-簇毛麦抗白粉病补偿性易位系 一作解读|Plant Physiology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揭示小麦族进化过程中细胞器基因向核基因组转移的高度积累 Mol Plant | BRIDGEcereal:机器学习助力查绘泛基因组中大片段插入缺失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麦成株抗条锈病基因的发掘与利用 他山之石|水稻理想株型基因IPA1:一个基因的研究到底有没有尽头 小麦族基因组学与分子育种国际论坛 (2023 第II期) 原创解读|BMC Biology:抗白粉病基因Pm8的广泛应用导致了AvrPm8的超突变 原创解读 |Commun biology 合成六倍体小麦中D亚基因组受到大规模抑制:揭示后多倍体化基因组重编程现象 一千零一技 | 基因与环境互作(G by E) 综述 |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鉴定与创新利用 一作解读|小麦属群体基因组揭示面包小麦及其近缘种全新世群体演化历史 PNAS | 小松田隆夫/刘成团队克隆小麦抗黄花叶病毒基因Ym2 一作解读|小麦0.1K育种家基因检测和分子辅助选择芯片的开发与应用 Nature Commun.|山东大学夏光敏/王勐骋团队鉴定到小麦抗旱关键基因TaWD40-4B.1并揭示其分子机制 Plant Com | 中国农科院小麦基因资源发掘与利用创新团队揭示小麦B亚基因组的遗传改良潜力 Sustainability|从全基因组水平纵览小麦抗叶锈病遗传学研究进展 The Crop Journal | 四川农大等单位联合揭示小麦远缘杂交种质创新“新工具”基因phKL的作用规律 原创解读 | NC:12-氧磷二烯酸还原酶基因的剂量差异调节小麦根系生长 一作解读| NC-刘旭/孔秀英/孙加强合作克隆小麦分蘖调控新基因TN1并解析其调控的分子机制 原创解读| BMC Biology:小麦族基因存留分析揭示影响基因复制和固定的影响因素 工具 | 全新小麦泛基因组外显子捕获探针 工具 | 全新小麦泛基因组外显子捕获探针 一作解读|小麦成株期抗叶锈病新基因LrYang16G216的定位 Plant Com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构建小麦AB-NAMIC群体为基因发掘与育种利用提供有力支撑 一作解读 | PBJ-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杨平课题组发现小麦抗病毒新基因 一作解读 | JXB-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农学院在杂交小麦育性恢复基因的发掘方面取得新进展 PBJ | 李承道/周美学/王轲等多课题组合作发现新的半矮秆基因GA3ox1并解析其调控大麦株高的作用机制 PBJ | 利用基因编辑创制新的小麦不育系 Mol Plant | 南京农业大学王秀娥团队构建小麦三级基因库重要野生近缘物种簇毛麦染色体水平参考基因组 一作解读 | Communications Biology: 多倍体小麦F1代胚胎发育基因表达分析 育种家有话说|小麦MATRILINEAL基因诱导单倍体产生的分子机制探讨 小麦品系天民668成株期和苗期抗白粉病基因 Mol Plant | 中国农大小麦研究中心构建小麦整合基因调控网络wGRN助力功能基因发掘 小麦亲缘物种抗白粉病基因研究 PBJ | 首次在小麦中实现了非基因型依赖的同源重组修复介导的大片段精准敲入 育种家有话说|小麦组蛋白甲基化酶基因在杂交种中干旱胁迫应答模式分析 PBJ | 农业基因组所通过CRISPR/Cas9恢复失活基因创制抗穗发芽红麦 原创解读|创制一套覆盖乌拉尔图小麦全基因组的渗入系 一作解读 | PCE-利用关联标记与生态模型聚合小麦优异基因并设计理想株型 MBE | 高精度比较基因组分析揭示禾本科植物自交不亲和系统的起源与进化过程 原创解读 | PNAS-新型矮秆小麦基因Rht13功能解析 JGG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利用基因编辑创制出大麦单倍体诱导系新种质资源 中科院遗传发育所小麦遗传转化与基因编辑平台科研人员招聘 CRISPR诱导TaSPL13基因突变以改善小麦产量性状和植株结构 一作解读|PJ:HvGST为调控大麦籽粒花青素积累的关键基因 PBJ | 利用CRISPR/Cas9编辑小麦SPO11-1 基因,实现对细胞减数分裂的遗传调控创造新的等位变异 NC文章PPT讲解 | 小麦基因组的战争与和平-转座子与小麦进化 【Nat Biotech】杂合的等位基因,诱导小麦单倍体效率更高 The Crop Journal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联合宁夏农林科学院发现小麦春化基因Vrn-A1新等位变异 Mol Plant | 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三亚国家南繁研究院提出基于深度学习的全基因组选择新方法 JIA | 小麦转录因子基因TaNF-YB11通过调控渗透调节物质积累和活性氧稳态增强植株抗旱能力 JIA | 四川农业大学郑有良教授研究团队针对四川地方种质资源和育种品种的品质进行了全面评价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一作解读|《Nat. Commun》宁波大学植物病毒研究所陈剑平院士团队鉴定小麦黄花叶病易感基因TaMTB 原创解读 | 综述:中国小麦性状遗传改良的基因组学研究(八):小麦抗病虫害的研究进展 综述解读 |中国小麦性状遗传改良的基因组学研究(七):小麦非生物胁迫的遗传改良 综述解读 |中国小麦性状遗传改良的基因组学研究(六):提高养分利用效率从而提高作物产量 综述解读 |中国小麦性状遗传改良的基因组学研究(五):小麦春化调控 综述解读 |中国小麦性状遗传改良的基因组学研究(四):小麦品质的调控 原创解读 | 综述:中国小麦性状遗传改良的基因组学研究(三) 原创解读 | 综述:中国小麦性状遗传改良的基因组学研究(二) 综述解读|中国小麦基因组学和性状改良研究(一):小麦起源与产量走势 原创解读|携带Fhb7等位基因的易位系创制与鉴定 原创解读∣长读长测序助力克隆Pm69: 一个位于快速进化的抗病基因簇中的小麦抗白粉病基因 作者解读 | NG:德国IPK通过预育种基因组学开启小麦种质资源库利用新策略 数据可视化,带你了解小麦条锈菌3D基因组 《中国农业科学》小麦抗条锈病基因育种利用专辑 一作解读 |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挖掘小麦加工品质相关性状关键基因 JIA | 山东农业大学小麦品质育种团队陈建省教授课题组利用连锁分析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对小麦籽粒灌浆速率相关性状进行遗传解析 原创解读|精细定位簇毛麦中的抗白粉和抗条锈病基因 原创解读∣普通小麦的育种史、选择热点区域和未被利用的等位基因多样性 一作解读|在Q基因中引入错义突变协同提高小麦产量和籽粒蛋白含量 新生入门 | 小麦单基因分析 首例单子叶植物NLR抗病毒基因—抗大麦条纹花叶病毒基因BSR1 原创解读 | PC: “禹式三角” 的最后一块:四倍体埃塞俄比亚芥的基因组进化 PBJ | 利用BSMV病毒的sgRNA递送系统在小麦Q基因启动子上实现多靶标编辑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21-突变篇 Plant Cell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毛虎德组揭示了TaDTG6-B功能获得性等位基因调控小麦抗旱性的分子遗传机理 原创解读 | 硬质冬小麦种质的全基因组分析确定了与穗部和籽粒性状相关的基因组区域 NC | 全球小麦白粉病基因组分析揭示病原菌传播与历史上人类迁徙和贸易的关联 原创解读 | PJ-大麦Ror1基因编码XI类肌球蛋白 回放 | 小麦基因组与分子育种论坛-20220729 小麦功能基因发掘新思路\u0026ndash;激发小麦基因组中沉默的抗病基因提高白粉病抗性 原创解读 | 小麦矮化基因的苗期和田间评价及其在多种遗传背景下对根系性状的影响 原创解读|小麦白粉菌无毒基因AvrPm17的变异使Pm17丧失持久抗病性 一作解读 | 小麦品种科农9204基因组及氮高效分子解析 小麦多组学网站上线科农9204基因组资源 一作解读 | 小麦品种科农9204基因组及氮高效分子解析 Mol Plant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揭秘小麦国宝基因Ms2导致花药败育的分子机制 Int J Biol Macromol | 利用系统获得抗性关键调控因子HvWRKY6基因提高小麦广谱抗病水平 原创解读∣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22a的共分离KASP标记 一作解读 | TAG-小麦成株抗条锈病新基因YrBm的标记定位和利用 Nature Plants | 北京大学焦雨铃研究团队发现小麦增产基因 一作解读|《自然-遗传学》:燕麦参考基因组构建及其揭示的六倍体栽培燕麦的起源与进化 原创解读 | PJ-基因型与环境互作对小麦光系统II耐热性的影响 专家论坛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王晓杰教授:小麦感条锈病基因鉴定及其利用 PBJ | 利用负荷检验技术分析六倍体小麦突变体库 (Cadenza 突变体库) 中的代谢性状相关基因! Science Advances | 携手共御:含有两个基因的遗传模块共同赋予大麦条锈病抗性 一作解读| 抗叶锈基因Lr9/Lr58的克隆 一作解读 | 源自节节麦的小麦抗叶锈病基因 Lr42 的克隆 原创解读∣PBJ 利用抗性基因富集测序及高质量参考基因组进行冬小麦抗病基因定位 原创解读 | PBJ-基于全基因组测序揭示小麦-Ambylopyrum muticum山羊草渐渗系的结构和转录组学特征 新时期小麦育种抗条锈病基因利用现状与策略 The Crop Journal | 南京农业大学与俄克拉荷马州立大学合作解析Q基因在小麦穗型决定中的功能 温故而知新│ 中国农大小麦研究中心和南京农大细胞遗传研究所共同报道波兰小麦亚种分类基因P1的克隆及功能解析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康振生课题组通过全基因组关联研究解析并挖掘了小麦幼苗叶片气孔指数的遗传基础和重要调控基因TaHXK3-2A The Crop Journal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通过表达高大山羊草HMW-GS 1Slx2.3*基因创制优质小麦新种质资源 Plants 特辑|小麦改良的遗传和基因组资源邀稿 Nature Genetics | 福建农林大学研究团队揭示植物基因枪介导的转基因过程及番木瓜的驯化历史 Plant Com | 浙江大学张国平-湖南农大吴德志联合团队解析了盐生植物海大麦基因组及其耐盐机制 PBJ | GmTDN1基因协同改良小麦抗旱性和氮肥利用效率 Phytopathol Res | 河南师范大学生命科学学院朱墨/邱宗波团队在小麦白粉病生防菌的筛选和基因组组装方面取得新进展 以Pm41基因为例探讨小麦抗白粉病研究进展 NC | 大麦叶锈病抗性基因Rph3编码跨膜蛋白,并受致病型Puccinia hordei无毒基因诱导表达 一作解读 | New Phytologist | 山东农科院、北林等开发异源多倍体亚基因拆分新算法 原创解读|小麦全基因组与非生物胁迫抗性相关的CHYR基因家族的分析及功能鉴定 一作解读 | PJ:唐定中团队在小麦白粉病抗性位点Pm60的等位功能基因研究方面取得新进展 原创解读|大麦纤维素合酶like F3基因(CsIF3)介导细胞壁多糖的合成并影响根的生长和分化 原创解读 | PP-小麦VRT2基因的高表达使基部退化小穗数目增加 JIPB | 重大技术突破:北京农林科学院吴忠义课题组创建纳米磁珠介导不依赖基因型的玉米遗传转化全新方法 一作解读 | TAG:冰草1P染色体为小麦株型改良提供新的基因源 Science | 改变1个基因,可提高小麦产量,田间平均增产11.9% 原创解读 | PBJ:大麦端粒到端粒的基因组组装前景:MorexV3参考基因组中未知序列的分析 原创解读|Plant Communication 植物生物合成基因集群水平转移 原创解读 | NC 小麦近缘种沙融山羊草的基因组组装与抗秆锈病基因Sr62的克隆 一作解读|Plant Disease:一种改良接种法检测小麦和大麦抗茎基腐病基因型 PBJ |大麦条纹花叶病毒(BSMV)介导的小麦抗赤霉病基因编辑系统的开发与优化 原创解读|Nature Genetics 小麦长读长基因组测序助力抗病基因克隆 Plant Com | 作科所联合多家单位构建大麦突变体库和TILLING技术平台助力大麦种质创新和功能基因研究 一作解读 | 节节麦抗白粉病基因Pm58的精细定位 Plant Com | 复旦大学张一婧联合遗传所刘志勇组合作开发Triti-Map平台助力麦类作物功能基因定位研究 The Crop Journal │ 扬州大学完成大麦矮秆无叶舌基因的精细定位和鉴定 PBJ 植物生物技术先锋人物传记| P.K. Gupta教授的60年学术生涯:从植物细胞遗传学到功能基因组学 原创解读 | TAG-瓦维洛夫小麦新型成株期抗条锈病基因资源的挖掘 原创解读 | PP:二倍体A基因组小麦种的遗传表征和信息收集与展示 四川农业大学在大麦基因编辑修饰淀粉研究中取得重要进展 一作解读 | NC:部分同源基因表达量失调影响多倍体小麦农艺性状 一作解读 | 小麦杂种坏死基因Ne1和Ne2的精细定位及其在中国的分布分析 专家点评 Nature | 历经8年,我国科学家在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Nature│遗传发育所和微生物所合作在小麦基因组编辑抗病育种研究中取得突破性进展 The Crop Journal │ 烟台大学马朋涛团队发掘到一个小麦抗白粉病新基因PmLS5082 原创解读|单子叶模式植物短柄草中NPR和TGA转录因子介导免疫基因激活的调控模型 一作解读 | 打破多倍体基因功能冗余-中国农科院作科所杨平课题组证实首个小麦隐性抗病毒基因 原创解读|Science封面:玉米花粉有丝分裂I期配子体基因组的激活 一作解读 |大麦温和花叶病毒BaMMV/黄花叶病毒BaYMV的基因组变异和致病性分化 The Crop Journal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张学勇团队发现调控小麦抽穗期新基因 原创解读|Nature重要的基因组区域变异频率较低 The Crop Journal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解析调控小麦氮吸收的关键基因TaNRT2.1-6B Mol Plant背靠背 | 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刘录祥研究员团队揭示小麦重要矮秆基因Rht8调控株高的分子机制 Mol Plant背靠背 | 中国农大小麦研究中心图位克隆小麦矮秆基因Rht8 原创解读 | COPB综述:麦类作物中与育性恢复关联的基因家族研究 JIPB | 澳大利亚莫道克大学李承道团队利用基因编辑提高大麦氮利用效率 [* 重磅]8个山羊草属基因组发布并上线小麦多组学网站 Nature Plants | 突破基因型依赖性瓶颈!中国农科院作科所叶兴国团队利用TaWOX5显著提高小麦遗传转化效率 Mol Plant | 中国科学家和以色列科学家合作解析多倍体小麦B亚基因组起源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MlWE74 原创解读 | PJ: 三个山羊草属物种基因组序列组装和系统发育分析揭示其为小麦遗传改良提供资源的潜力 PBJ|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揭示了小麦FT-D1基因调控小穗数和抽穗期的遗传机制及潜在的应用价值 原创解读 | PJ:追踪多倍体短柄草中已知和未知二倍体同源亚基因组的祖先 预印速览|基于野生二倍体小麦近缘种参考基因组的小麦抗秆锈病Sr62基因的克隆 The Crop Journal | 莫道克大学完成大麦芽期耐盐基因的精细定位和鉴定 原创解读 |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82 原创解读|Plant Physiology通过CRISPR/Cas9技术将“绿色革命”突变基因引入小麦 FIPS|山东农业大学研究团队利用Y2H技术揭示了小麦 F-Box 蛋白基因TaFBA1与植物对热胁迫的耐受性有关 大麦细胞色素P450基因突变能够增强病原菌诱导的PCD Plant Com | 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等研究团队发现小麦族物种近期发生了基因重复爆发事件 PBJ |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景蕊莲团队揭示TaMOR基因调节小麦次生根起始的分子机制,对于小麦增强耐逆性提高产量具有重要意义 PBJ | 康振生院士团队克隆了小麦抗旱新基因TaPYL1-1B并揭示了其调控小麦抗旱性的作用机理及其潜在应用价值 Cell |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研究者研究揭示根细胞类型发育中基因功能的创新、保守和改变 PBJ |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张增艳研究组鉴定出小麦纹枯病抗性基因TaSTT3b-2B,为小麦抗病生物育种提供了基因储备和材料基础 Genome Biology | 中英团队合作揭示RNA结构在异源多倍体小麦翻译亚基因组不对称性中的主导作用 原创解读|小麦抗穗发芽基因TaMKK3小传 原创解读|Plant Cell 小麦颖果发育中基因表达的系统空间分析 他山之石|中国农大联合西北农林开发基因组优化设计模型加速玉米杂交育种 JGG | 全基因组系统分析揭示节节麦在中国的传播和适应性进化 PBJ | 基于染色体水平预测大麦重组率变异 —获得高重组基因型的途径 The Crop Journal | 异源六倍化在小麦进化过程中促进祖先种D基因组遗传重组 [重磅|* NBT+Commun Biol] 节节麦群体基因组分析揭示普通小麦改良可选择位点及优质谷蛋白亚基的进化 PBJ | 北大现代农业研究院陈时盛课题组与合作者成功鉴定到秆锈病抗性基因Sr22b为小麦抗秆锈病育种提供了基因储备和材料基础。 研途小记|一个具有条锈病和白粉病抗性且依赖于光照强度的小麦类病斑突变体的鉴定及其候选基因的精细定位 The Plant Cell|多位知名学者联合发文评述植物表观基因组数据的质控 一作解读|硬粒小麦\u0026quot;Kronos\u0026quot;抗秆锈病基因的定位与鉴定 一作解读 |小麦TaIAA21基因在籽粒发育中的功能机制研究 PBJ | 山东农业大学封德顺课题组揭示中间偃麦草天冬氨酸蛋白酶基因TiAP1抗小麦白粉病的功能机制 JIA |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小麦远缘杂交遗传育种团队陈新宏课题组小麦-华山新麦草远缘杂交后代中抗病基因研究 文献速览|通过GWAS鉴定了一个水稻D11的同源基因——为国际六倍体小麦品种的籽粒大小候选基因 Trends in Plant Sci |基因编辑介导的基因驱动技术助力植物快速改良 原创解读|小麦W1和大麦Cer-cqu基因座的代谢基因簇决定了β-二酮的生物合成和白霜表型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0 The Crop Journal | 柏贵华教授团队定位小麦抗黑森瘿蚊主效基因位点QHf.hwwg-6BS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5 西北农大赵惠贤/农科院作物所景蕊莲/华中农大陈伟共同揭示小麦TaCYP78A5基因提高籽粒产量的作用机制 一作解读|PBJ 小麦AGL6基因参与花器官和小穗发育的机制 英国批准基因编辑小麦田间试验,该小麦烤食致癌物将降低 90%以上! 原创解读|调控种子休眠基因Qsd在大麦中的研究进展 小麦多组学网站更新:法国知名小麦品种Renan基因组发布 一作解读|小麦抗黑森瘿蚊(Hessian fly)基因位点QHf.hwwg-3B的精确定位 高彩霞研究组建立瞬时表达系统介导的小麦基因组编辑新方法 PNAS | 德国科学家克隆了响应重力调节根系生长角度的关键基因EGT2 高质量Fielder基因组的释放有望提高小麦基因组编辑效率 JIPB | 中国农业大学杨淑华/施怡婷团队通过ChIP-seq揭示CBF转录因子的全基因组结合位点 一作解读|小麦-簇毛麦 6VS•6DL易位系中GW2同源基因表达量的降低导致粒宽和千粒重的增加 【一作解读】TAG-冰草野生种的7P染色体携带提高小麦千粒重和粒长性状的基因 小麦BSR-Seq分析:颖壳茸毛新基因Hg2定位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Botany | 小麦ERF基因TaSRL1对根系生长的调节作用 第八届小麦遗传育种研讨会暨第十一届全国小麦基因 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延期举办的补充通知 一千零一技|使用TASSEL学习GWAS笔记(3/6):基因型数据可视化:kingship,PCA,MDS The Crop Journal |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041133定位 Nature Plants | 澳大利亚CSIRO研究揭示新的茎锈病无毒基因和小麦抗性基因 The Crop Journal | 类甜蛋白基因TaTLP1过表达提高小麦抗病性 JGG | 靶向基因组编辑增强小麦氮素利用效率和产量 小麦BSR-Seq分析:郑麦103抗条锈病基因YrZM103定位 PBJ | 拓展Cas12a和Cas9在小麦基因组中的基因编辑范围并优化编辑效率 一作解读|Molecular Plant 开发无需组织培养的小麦基因组编辑递送系统 原创解读|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21的多样性揭示小麦进化足迹和它在广谱抗叶锈病中的新角色(PCE) 温故知新∣PJ小麦抗秆锈病基因Sr13等位变异的功能和进化 小麦BSR-Seq分析:孟麦58和淮阳1号抗条锈病基因定位 J. Exp. Bot.|河南农业大学陈锋团队在沉默小麦脂肪氧化酶基因提高软麦饼干加工品质方面取得进展 The Crop Journal | 小麦转录因子TaMADS2-3D基因参与调控低磷胁迫响应 原创解读|Nature Plants \u0026amp;Nature Biotechnology基因编辑专题开启下半年科研之旅 原创解读|有限的单倍型多样性是70多年间小麦育种中多基因性状结构的基础 一作解读|显性抑制缺位条件下斑点叶基因TaSpl1激活胞吞作用和防御相关基因引发细胞死亡 六倍体栽培裸燕麦高质量参考基因组发布 偃麦草抗白粉病基因发掘(二) 原创解读|Nature Genetics 经典论文:DEP1基因座的自然变异可以提高水稻产量 植物泛基因组综述|Plant pan-genomes are the new reference TAG|对小麦和水稻TGW6粒重基因的重新研究表明:粒重基因在花粉发育中起作用而不调节籽粒生长素的含量 偃麦草抗白粉病基因发掘(一) AQP|国产SNP基因分型系统助力分子标记应用 原创解读|plant physiology 小麦抽穗期受tae- mir408介导的TaTOC1基因转录调控 温故知新|NC山东农大付道林研究组成功克隆小麦雄性不育基因 TAG|小麦野生远缘种高分辨率遗传作图的方法:以Lr57和Yr40基因精细定位为例 他山之石 | PBJ南农陶小荣教授团队在植物抗病基因人工改良设计方面取得新进展 MP背靠背| 新疆稻麦控制长颖/长粒性状的P1基因的克隆及功能解析 MP背靠背| 波兰小麦亚种分类基因P1的克隆及功能解析 原创解读|抗穗发芽主效基因TaPHS1等位变异对中国小麦的穗发芽抗性影响 Molecular Plant | 英国约翰英纳斯中心研究探寻持久抗性基因的方法–小麦R基因图谱! 原创解读|小麦TaMFT基因在种子休眠调控中的作用 一作解读|大麦最上节间伸长调控基因HvSS1的定位及候选基因筛选 BSA-CGT-Seq助力抗白粉病基因MlWE18克隆 原创解读 | The Crop Journal-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42标记的开发 原创解读|小麦抗穗发芽主效基因TaPHS1定位及克隆 The Crop Journal | 澳大利亚马武军团队综述小麦叶片衰老的基因调控网络 温故知新 | Genome Biolog: 小麦染色质构象与基因转录 他山之石|拟南芥休眠调控基因MFT的分子机理解析 原创解读|TAG-小麦成株期抗条锈病基因Yr75的精细定位 原创解读|The Plant Journal-四倍体小麦抗秆锈病基因Sr13的功能与进化研究 作者解读|NC糖基化酶基因精细调控冬性小麦品种开花时间 原创解读|普通小麦品种“内麦836”叶锈病和条锈病成株抗性基因的发掘 MP|作科所利用多基因编辑技术获得一代聚合多个优异等位基因的小麦新种质 Trends Plant Sci. | 小麦亲缘品种抗性基因与土壤微生物研究为小麦全蚀病抗病策略提供新见解 WheatOmics网站上线最新黑麦基因组数据,进一步丰富麦族多物种的基因组可视化、blast和序列提取! Nature Genetics 刊发黑麦基因组高质量精细物理图谱构建成果 The Crop Journal | 贾继增研究团队发现影响小麦抽穗期的新基因 Nature Plants | 小麦抗白粉病新机制,抗病基因Pm4的可变剪切控制抗病性 PBJ | 基于149份材料靶向测序数据结合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揭示小麦光能利用相关遗传位点 PBJ | 南京农业大学小麦遗传育种创新团队揭示小麦-簇毛麦易位染色体6VS·6AL的基因组结构和易位过程中发生的微小结构变异 一作解读∣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景蕊莲团队发现调控小麦孕穗期根系深度重要基因(PBJ) Plant Physiology | 严六零教授课题组解析六倍体小麦NLR基因致死的诱导机制! PBJ |中国农科院作物所和新疆农业大学合作解析TabZIP15基因提高小麦耐盐性的分子机制 硬粒小麦抗白粉病基因Mld、Pm3h和PmDR147 一作解读|小麦-簇毛麦#4易位系Pm97033中抗白粉病基因的筛选和功能鉴定 原创解读|一个新的小麦抗叶锈病基因LrM 一作解读|【TAG】:小麦抗黑森瘿蚊(Hessian fly)隐性基因h4的定位 一作解读|全基因组关联分析结合多环境表型快速鉴定小麦抗条锈病的候选基因 作者解读|Plant science:扩展蛋白基因TaEXPA2在转基因小麦中正向调节耐旱性 小麦抗菲利普孢囊线虫新基因Cre9 重磅袭来|刘志勇团队与李洪杰团队合作连续克隆两个小麦抗白粉病基因! 一作解读| 两对小麦分蘖近等基因系的lncRNA鉴定分析 一作解读|中国农科院作物科学所景蕊莲团队发现调控小麦籽粒大小重要基因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34和Pm35 小麦抗蠕孢叶枯病(spot blotch)基因Sb4 【Nat Plants】突破瓶颈,新的植物基因编辑方法无需组织培养,可获得稳定遗传材料 一作解读|TAG:两个小麦抗黑森瘿蚊(Hessianfly)新基因H35和H36的定位 一作解读|小麦叶锈菌保守结构效应蛋白的全基因组筛选 舶来赏析|Genome Biology:解析六倍体小麦的3D基因组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37 温故知新| 中国小麦茎基腐病抗性鉴定、基因定位及关联分析 一作解读|细菌脱氧雪腐镰刀菌烯醇毒素脱毒酶基因的克隆与鉴定 Science发表长穗偃麦草基因组 《Science》一作解读∣Fhb7基因水平转移塑造小麦赤霉病抗性 一作解读 | 小麦外源优异基因渗入育种的进展和趋势 一作解读| 利用关联分析发掘小麦优异等位基因及其在重要品种的分布 一千零一技|全基因组选择中G矩阵和H矩阵构建时的计算效率问题的研究 广谱抗白粉病基因mlo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6 一作解读 | 小麦生物钟基因TaPRR1的功能分析 一作解读 | 福建农林唐定中团队在乌拉尔图中成功克隆抗条锈病基因 一作解读 |雄蕊发育相关PHAS位点在小麦基因组中的鉴定与进化研究 一作解读|利用部分同源配对基因ph1b实现抗白粉病基因Pm6精细定位 一作解读│印度圆粒基因Tasg-D1的图位克隆和进化分析 TAG综述|小麦面筋蛋白基因的基因组学分析及在品质改良中的应用 PBJ | 内布拉斯加大学林肯分校解析LRD基因在水分胁迫下调节小麦根系生长的作用机制 小麦广谱抗白粉病基因PmDTM的精细定位及其与Pm24的关系 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83的分子细胞遗传学定位 【重磅】大麦基因组更新以及基因表达证据汇总 一作解读|小麦遗传转化和基因编辑最新研究进展综述 一作解读| 小麦抗麦红吸浆虫基因定位取得重要进展 一作解读|PBJ 通过外显子捕获测序关联分析解析小麦抗叶锈病基因 一作解读|小麦中表达玉米转录因子基因ZmC1和ZmR组织特异性调控花青素的合成 Cell Reports|基因组编辑的三隐突变改变了小麦种子的休眠性状 小麦同源基因该怎么称呼? 中国农业科学院叶兴国团队在小麦基因编辑体系优化和应用方面取得可喜进展 3000年前古埃及二粒小麦基因组测序揭示其传播和驯化史 千呼万盼-遗传所梁承志研究组公开发表高质量基因组组装软件HERA 小麦基因id转换 使用ALLHiC基于HiC数据辅助基因组组装 小麦地方品种青心麦抗白粉病新基因PmQ 一作解读|小麦抗旱基因TaSNAC8-6A克隆和功能研究新进展 【小麦重磅】10+ Wheat Genomes Project基因组序列释放 西农李海峰课题组揭示小麦 AGL6基因调控雄蕊发育的功能和作用机理 一作解读 | 农杆菌介导的高效小麦基因编辑及其在后代中的遗传规律分析 他山之石(5)|中国小麦重要蚜虫狄草谷网蚜Sitobion miscanthi的全基因组测序进展 New Phyto背靠背文章 | 小麦芒长抑制基因B1的克隆 New Phytologist | 小麦MIKC类型MADS-box基因家族分析 Nature Genetics | CIMMYT发布小麦大规模全基因组选择及关联分析研究结果 IJMS:全基因组水平解析小麦抗叶锈病Lr47基因转录调控网络 New Phyto一作解读|一粒小麦抗秆锈基因Sr60的克隆 Nature Communications 一作解读 | 节节麦抗条锈病基因YrAS2388的图位克隆 一作解读| Give me five-以TaCYP81Ds为例,重要基因的串联重复影响小麦耐盐性 PBJ |染色体特异的KASP基因分型芯片来快速的鉴定小麦的纯合性和野生近缘种的基因导入位点 GTX.Zip—小麦基因组测序数据存储利器 基因家族分析研究-拟南芥vs小麦 funRiceGenes\u0026ndash;水稻已克隆基因数据库\u0026ndash;小麦基因功能可以来看一看 [* 小麦会workshop3]后基因组时代的小麦多组学数据资源及利用 PBJ|TaD27-B基因控制小麦分蘖数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3 小麦注释基因不同ID之间的转换 【一作解读】基因组重测序揭示六倍体普通小麦的遗传多样性来源于频繁的种内和种间杂交 一作解读|首个野生大麦基因组草图的绘制 一作深度解读-张一婧课题组合作完成面包小麦精细表观组图谱绘制及全基因组顺式作用元件鉴定 刚刚,西农发表世界首个大规模小麦全基因组重测序研究结果! 大麦雄性不育基因msg26的图位克隆 Q基因的转座子插入突变导致去驯化过程中普通小麦重获脆穗性 老数据新玩法也能发NG-欧洲多点环境玉米产量全基因组预测 Plant Journal:小麦ms5基因编码非特异脂转运蛋白控制雄性不育表型 Nature Genetics | 南京农业大学马正强团队克隆了一个重要的小麦抗赤霉病基因 一作解读-古小麦基因组推断现代面包小麦在中国的传播路线 如何进行基因功能研究\u0026ndash;三个受干旱诱导的MYB转录因子 无毒基因AvrPm3与抗白粉基因Pm3互作研究进展 粉质胚乳基因FLO6影响小麦AB型淀粉粒的形成 舶来赏析-利用基因网络模型来鉴定小麦衰老相关的转录因子(pp2019) 硬粒小麦基因组揭示了过去的驯化特征和未来的改良目标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 人工合成小麦的1/8基因组渗入育种方法 Nature Genetics 一作解读| 野生麦类近缘物种基因渗入主导的小麦适应性进化 中国小麦茎基腐病抗性鉴定、基因定位及关联分析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52 小麦新Ph基因研究取得进展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36的前世今生 小麦EMS突变体中Wx-A1剪接位点单碱基突变导致RNA错误剪辑和基因失活 小麦品质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显示TaRPP13L1基因与面粉色泽显著相关 小麦抗白粉病新基因Pm64 小麦多组学网站更新四倍体小麦基因组等信息 重磅|中科院遗传发育所焦雨玲团队发布120份普通小麦基因组重测序研究进展(续) PNAS发表小麦穗粒数控制基因GNI1的图位克隆和功能解析文章 中国栽培小麦老家来自欧洲?\u0026ndash;首篇小麦基因组大规模重测序研究 小麦和大麦高等电点α-淀粉酶基因位点结构变异及功能分化 禾本科作物基因组的kmer分布 用玉米花粉对小麦进行基因编辑还能同时诱导单倍体\u0026ndash;这脑洞开大了 小麦籽粒大小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表明TaGW8基因对小麦产量相关性状具有重要影响 多倍体作物基因组学与遗传改良-小麦分辑 Crop J小麦野生近缘种的利用专辑(七):野生二粒PI481521蜡质抑制基因Iw1的进一步定位 Crop J小麦野生近缘种的利用专辑(六): 尾状山羊草新型γ-醇溶蛋白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Crop J小麦野生近缘种的利用专辑(五):冰草基因组特异性SNP开发及其应用 Crop J小麦野生近缘种的利用专辑(一):麦族参与维生素C合成的磷酸甘露糖变位酶基因的分子特性 张学勇团队在小麦产量相关基因研究中取得新进展 利用Bionano DLS技术提升野生二粒Zavitan的基因组组装 小麦族囊泡运输相关基因EXO70家族的鉴定 小麦基因GO富集 【One week,One paper】代谢组学全基因组关联分析(mGWAS)揭示低磷条件下玉米幼苗的反应机制 PNAS| 野生二粒小麦类燕麦蛋白基因进化取得重要进展 Nature Genetics|玉米丝黑穗病抗性基因ZmWAK(续) Nature Genetics|徐明良教授团队克隆玉米丝黑穗病抗性基因 张爱民团队\u0026ndash;小麦重要矮秆基因Rht12的精细定位及其遗传效应解析 抗病基因定位以及病理模型预测 使用Plant Reactome数据库进行小麦基因的pathway分析 PBJ: GS2转基因小麦的田间产量和氮性状 抗病基因鉴定和精细定位 开发小麦抗性基因Sr26连锁分子标记的一种新策略 李振声课题组-长穗偃麦草4Ag染色体蓝粒基因研究进展 小麦族基因预blast (pre-blast) 麦类作物获得抗性的基因调控网络 大麦Rf育性恢复基因的鉴定和多样性分析 小麦基因功能研究-突变体库的应用 野生二粒小麦抗条锈病基因Yr15的图位克隆 大麦根毛关键基因的鉴定和功能研究 针对CRISPR/Cas9开发一种新的编辑小麦基因的方法——不依赖愈伤组织 小麦抽穗和开花期的全基因组关联分析以及预测方程的构建 如何进行小麦基因功能研究-2 小麦基因组研究现状与展望 张爱民组在小麦D基因组LMW-GS基因组成和进化研究取得进展 PNAS经典品读-小麦秆锈病抗病基因Sr13及感想 如何进行小麦基因功能研究 新型成株抗小麦白粉病基因Pm62的挖掘 普通小麦面粉颜色相关性状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案例解读 | ChIP-seq发现植物感知春化信号的关键基因及表观调控网络 小麦耐热基因RAD23介绍 转基因与快速基因克隆技术在培育小麦持久抗病品种中的应用 今晚第九届全国小麦基因组学及分子育种大会有重要活动 大麦铝耐受性基因HvAACT1研究 小麦单基因分析 高彩霞研究组建立基因组编辑调控内源基因蛋白质翻译效率的新方法 普通小麦花期调控基因TaHdm605的精细定位 PNAS经典品读-从ACC看小麦功能基因研究 赤霉病全基因组选择 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定位研究进展 小麦地方品种对现代小麦育种的价值—抗白粉病新基因Pm61的发现 张一婧研究组开发方法助力小麦等大基因组作物核心基因组低成本组装及新基因挖掘 育种家有话说 | 浅析2022-2023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抗病性鉴定结果 育种家有话说 | 浅析2022-2023年度国家冬小麦品种试验抗病性鉴定结果 一作解读 | NC:肖军研究组及合作者解析小麦不同品种低氮适应性差异的表观调控机理 育种家有话说|石麦系列品种选育环境选择与节水小麦育种方法探讨 宁麦系列小麦品种性状特点及相关基因位点分析 中国农业大学小麦研究中心利用全基因组关联分析新疆冬小麦品种资源主要产量性状 育种家有话说|山西省旱地小麦品种抗旱节水指标分析 The Crop Journal | 河南大学宋纯鹏教授团队在探索利用节节麦实现现代小麦品种产量性状改良方面取得新进展 育种家有话说 | 不同小麦品种穗发芽初步研究 育种家有话说 | 关于小麦品种评价问题的思考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小麦遗传育种团队利用Fhb1和Fhb2分子标记辅助改良优质弱筋小麦品种扬麦15赤霉病抗性 一作解读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科所小麦遗传种团队利用Fhb1和Fhb2分子标记辅助改良优质弱筋小麦品种扬麦15赤霉病抗性 江苏省小麦品种性状分析 天选、中梁系列抗条锈病小麦品种选育概况 JIA | 四川农业大学郑有良教授研究团队针对四川地方种质资源和育种品种的品质进行了全面评价和全基因组关联分析 育种家有话说 | 大品种之所以是大品种的原因 育种家有话说 | 优质强筋小麦新品种西农20 一作解读 | 小麦品种科农9204基因组及氮高效分子解析 一作解读 | 小麦品种科农9204基因组及氮高效分子解析 育种家有话说 | 河南小麦大品种的特征特性\\r\\n ——浅谈大品种的“相” 河南省审定小麦品种选育特点及表型演变 育种家有话说 | 高产、优质强筋系列品种选育及育种技术简介 育种家有话说 | 小麦新品种百农307选育实践及思考 JIA | 农家品种武都白茧成株期抗条锈病QTL定位 JIA | 河北农业大学甄文超教授团队与中国农业大学马骏副教授用非标定量法揭示抗感小麦品种受茎基腐病菌侵染后的蛋白质组变化 PBJ | 美国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田莉教授团队利用四倍体小麦的TILLING 突变体获得富含β-胡萝卜素新品种 The Crop Journal |在CIMMYT小麦品种Borlaug 100中发掘3个兼抗小麦叶锈病和条锈病位点 文献速览|通过GWAS鉴定了一个水稻D11的同源基因——为国际六倍体小麦品种的籽粒大小候选基因 小麦多组学网站更新:法国知名小麦品种Renan基因组发布 PBJ | 探究小麦祖先种、历史种和现代商业化品种中的启动子和5’UTR序列多样性 作者解读|NC糖基化酶基因精细调控冬性小麦品种开花时间 原创解读|普通小麦品种“内麦836”叶锈病和条锈病成株抗性基因的发掘 小麦周麦22及其衍生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 Trends Plant Sci. | 小麦亲缘品种抗性基因与土壤微生物研究为小麦全蚀病抗病策略提供新见解 一作解读| 利用关联分析发掘小麦优异等位基因及其在重要品种的分布 快速育成品种、育成好品种的几个修正原则 The Crop Journal | 小麦可持续性生产新品种培育 稷麦336——我看好这样的优质强筋品种 小麦地方品种青心麦抗白粉病新基因PmQ 小麦品种HOPE 中国小麦生产上年种植面积超66.7万hm2的品种及其分析 农大3338和它的后裔品种 转基因与快速基因克隆技术在培育小麦持久抗病品种中的应用 小麦地方品种对现代小麦育种的价值—抗白粉病新基因Pm61的发现 "},{
"section": "Pages",
"slug": "/genome/",
"title": "GENOME",
"description": "",
"date": "January 1, 1",
"image": null,
"imageSM": null,
"searchKeyword": "",
"categories": "",
"tags": "",
"content":" IWGSC CS RefSeq v2.1 Submitted GenBank assembly : GCA_018294505.1 Cultivar : Chinese Spring WGS project : JAGHKL01 JBrowse : Chinese Spring v2.1 DIO : 10.1111/tpj.15289 BioProject : PRJNA669381 Triticum aestivum cultivar:Chinese Spring Genome sequencing and assembly Tae_Kariega_v1 Submitted GenBank assembly : GCA_910594105.1 Description : Kariega_genome WGS project : JBrowse : Kariega v1.0 DIO : 10.1038/s41588-022-01022-1 BioProject : PRJEB45541 Long-read genome sequencing of bread wheat facilitates disease resistance gene cloning Triticum_aestivum_Renan_v2.1 Submitted GenBank assembly : GCA_937894285.1 Cultivar : WGS project : JBrowse : Renan v2.1 DIO : 10.1093/gigascience/giac034 BioProject : PRJEB46515 Triticum aestivum cv Renan, genomic and transcriptomic data iwgsc_refseqv1.0 Submitted GenBank assembly : GCA_900519105.1 Cultivar : Chinese Spring WGS project : JBrowse : Chinese Spring v1.0 DIO : 10.1126/science.aar7191 BioProject : PRJEB27788 IWGSC RefSeq Assembly For Triticum aestivum v1.0 wheat_cv_fielder_v1_assembly Submitted GenBank assembly : Cultivar : Fielder WGS project : CAJRHR01 JBrowse : Fielder v1.0 DIO : 10.1093/dnares/dsab008 BioProject : PRJEB44721 Chromosome-scale assembly of bread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cultivar Fielder wheat_cv_attraktion_v1 Submitted GenBank assembly : GCA_918797515.1 Cultivar : Attraktion WGS project : JBrowse : Attraktion v1.0 DIO : 10.1111/pbi.13843 BioProject : PRJEB48529 Chromosome-scale sequence assembly of the genome of bread wheat (Triticum aestivum) cultivar Attraktion Triticum_aestivum_Renan Submitted GenBank assembly : GCA_920937835.1 Cultivar : WGS project : CAKLAU01 JBrowse : Renan v1.0 DIO : 10.1093/gigascience/giac034 BioProject : PRJEB48956 Triticum aestivum cv. Renan ASM2589588v1 Submitted GenBank assembly : GCA_025895885.1 Cultivar : Aikang58 WGS project : JADDYC01 JBrowse : AK58 DIO : 10.1093/gigascience/giac034 BioProject : PRJNA664347 Triticum aestivum cultivar:Aikang58 Genome sequencing and assembly 10wheat_assembly_spelt Submitted GenBank assembly : GCA_903994165.1 Cultivar : PI190962 (Spelt) WGS project : CAJEWP01 JBrowse : Spelta PI190962 v1.0 DIO : 10.1038/s41586-020-2961-x BioProject : PRJEB39559 Assembly of Triticum aestivum cv. \u0026lsquo;Spelt\u0026rsquo; as part of the 10+ Wheat Genomes Project 10wheat_assembly_arinaLrFor Submitted GenBank assembly : GCA_903993985.1 Cultivar : ArinaLrFor WGS project : CAJEVW01 JBrowse : Arina LrFor v1.0 DIO : 10.1038/s41586-020-2961-x BioProject : PRJEB39552 Assembly of Triticum aestivum cv. \u0026lsquo;ArinaLrFor\u0026rsquo; as part of the 10+ Wheat Genomes Project. 10wheat_assembly_sy_mattis Submitted GenBank assembly : GCA_903994185.1 Cultivar : SY Mattis WGS project : CAJEWS01 JBrowse : SY Mattis v1.0 DIO : 10.1038/s41586-020-2961-x BioProject : PRJEB39558 Assembly of Triticum aestivum cv. \u0026lsquo;SY Mattis\u0026rsquo; as part of the 10+ Wheat Genomes Project. 10wheat_assembly_lancer Submitted GenBank assembly : GCA_903993975.1 Cultivar : LongReach Lancer WGS project : CAJEVV01 JBrowse : LongReach Lancer v1.0 DIO : 10.1038/s41586-020-2961-x BioProject : PRJEB39555 Assembly of Triticum aestivum cv. \u0026lsquo;LongReach Lancer\u0026rsquo; as part of the 10+ Wheat Genomes Project. 10wheat_assembly_mace Submitted GenBank assembly : GCA_903994175.1 Cultivar : Mace WGS project : CAJEWO01 JBrowse : Mace v1.0 DIO : 10.1038/s41586-020-2961-x BioProject : PRJEB39557 Assembly of Triticum aestivum cv. \u0026lsquo;Mace\u0026rsquo; as part of the 10+ Wheat Genomes Project. 10wheat_assembly_norin61 Submitted GenBank assembly : GCA_904066035.1 Cultivar : Norin 61 WGS project : CAJFCQ01 JBrowse : Norin61 v1.0 DIO : 10.1038/s41586-020-2961-x BioProject : PRJEB39982 Assembly of Triticum aestivum cv. \u0026lsquo;Norin61\u0026rsquo; as part of the 10+ Wheat Genomes Project. 10wheat_assembly_stanley Submitted GenBank assembly : GCA_903994155.1 Cultivar : CDC Stanley WGS project : CAJEWR01 JBrowse : CDC Stanley v1.0 DIO : 10.1038/s41586-020-2961-x BioProject : PRJEB39560 Assembly of Triticum aestivum cv. \u0026lsquo;CDC Stanley\u0026rsquo; as part of the 10+ Wheat Genomes Project. 10wheat_assembly_julius Submitted GenBank assembly : GCA_903994195.1 Cultivar : Julius WGS project : CAJEWQ01 JBrowse : Julius v1.0 DIO : 10.1038/s41586-020-2961-x BioProject : PRJEB39554 Assembly of Triticum aestivum cv. \u0026lsquo;Julius\u0026rsquo; as part of the 10+ Wheat Genomes Project. 10wheat_assembly_landmark1 Submitted GenBank assembly : GCA_903995565.1 Cultivar : CDC Landmark WGS project : CAJFAH01 JBrowse : CDC Landmark v1.0 DIO : 10.1038/s41586-020-2961-x BioProject : PRJEB39556 Assembly of Triticum aestivum cv. \u0026lsquo;CDC Landmark\u0026rsquo; as part of the 10+ Wheat Genomes Project. 10wheat_assembly_jagger Submitted GenBank assembly : GCA_903993795.1 Cultivar : Jagger WGS project : CAJEVU01 JBrowse : Jagger v1.0 DIO : 10.1038/s41586-020-2961-x BioProject : PRJEB39553 Assembly of Triticum aestivum cv. \u0026lsquo;Jagger\u0026rsquo; as part of the 10+ Wheat Genomes Project. Triticum_aestivum_CS42_TGAC_v1 Submitted GenBank assembly : GCA_900067645.1 Cultivar : WGS project : FAOM01 JBrowse : TGACv1 Publications : View all 6 in PubMed BioProject : PRJEB11773 Triticum aestivum CS42 whole genome assembly Triticum_aestivum_weebil_EIv1 Submitted GenBank assembly : GCA_902810675.1 Cultivar : WGS project : CADDYO01 JBrowse : Weebill v1.0 DIO : 10.1038/s41586-020-2961-x BioProject : PRJEB35709 Sequencing and assembly of 5 wheat lines Triticum_aestivum_Claire_EIv1.1 Submitted GenBank assembly : GCA_902810655.1 Cultivar : WGS project : CADDYM01 JBrowse : Claire v1.0 DIO : 10.1038/s41586-020-2961-x BioProject : PRJEB35709 Sequencing and assembly of 5 wheat lines Triticum_aestivum_Cadenza_EIv1.1 Submitted GenBank assembly : GCA_902810645.1 Cultivar : WGS project : CADDYN01 JBrowse : Cadenza v1.0 DIO : 10.1038/s41586-020-2961-x BioProject : PRJEB35709 Sequencing and assembly of 5 wheat lines Triticum_aestivum_Robigus_EIv1.1 Submitted GenBank assembly : GCA_902810685.1 Cultivar : WGS project : CADDYY01 JBrowse : Robigus v1.0 DIO : 10.1038/s41586-020-2961-x BioProject : PRJEB35709 Sequencing and assembly of 5 wheat lin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