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预装了 30+ 自定义节点,包括:
-
安装不易的 ComfyUI-3D-Pack
-
初次启动时会下载模型文件(国内用户经常卡住不动)的 ReActor Node 、 Impact Pack
-
-
包含 240+ 版本兼容的 Python 包,包括:
-
需要编译安装的
insightface
、dlib
、CLIP
等 -
Comfy 官方包里没带的 xFormers,细节参见 关于 xFormers.
-
-
仅预置了少量会卡程序启动的功能性模型,绘图模型还请用户自行下载。
-
使用 GitHub 流水线打包,方便 DIY。用户无需配置 CI/CD,只需在 GitHub 上 Fork 仓库,即可运行打包脚本。 【操作方法】
-
仅支持 NVIDIA 显卡,最好先装好最新驱动
-
在发布页面下载整合包:
-
https://github.com/YanWenKun/ComfyUI-Windows-Portable/releases
-
注意有多个文件(压缩包分卷),需要全部下载后解压。
-
-
将 SD 模型放到
ComfyUI\models\checkpoints
下-
可以随意建立子目录,便于分类
-
-
编辑启动脚本
-
大陆地区用户推荐先将
中文脚本
目录下的文件复制到主目录,并编辑run_cn.bat
-
如用户可直接访问 GitHub,编辑
run_nvidia_gpu.bat
即可 -
如果不想自动打开浏览器,在启动脚本中添加启动参数
--disable-auto-launch
-
如果正在用 40 系及未来的 GPU,可尝试添加启动参数
--fast
,有 魔法
-
-
执行启动脚本。启动后程序会自动打开浏览器,也可手动访问: http://localhost:8188/
-
点击 ComfyUI 页面右上角的 齿轮(⚙)图标可修改设置,找到 AGL 可以修改语言(默认 English)。
-
安装 Visual Studio Build Tools 2022 ( 下载页面 | 安装程序 ), 选择安装“桌面C++开发”,可选项仅需这两个:
-
MSVC 生成工具(最新即可)
-
用于 Windows 的 C++ CMake 工具
-
注:3D 工作流需要 JIT 编译 PyTorch C++ 扩展,所以需要编译工具。如已安装 Visual Studio C++ 工作负载,不必重复安装。
-
-
安装 CUDA Toolkit 12.4.1, 只需安装 Libraries 与 Compilers 。
-
编辑
run_nvidia_gpu.bat
,根据你的 GPU 架构 来精简TORCH_CUDA_ARCH_LIST
,以节约运行时的 JIT 编译耗时。
在成功启动 ComfyUI 并加载 ComfyUI-3D-Pack 后,推荐先执行 TripoSR 工作流,该工作流所需模型文件较小,执行较快,且成功率高。
此外请注意,Comfy3D 还会在执行各节点时下载所需模型,而访问 HuggingFace 可能需要挂代理。中文脚本默认走国内代理。
-
如果在其他位置已经保存了模型文件,且不想移动,可以配置程序加载:
-
将
ComfyUI
目录下的extra_model_paths.yaml.example
重命名为extra_model_paths.yaml
-
编辑
extra_model_paths.yaml
,根据不同的目录结构,编辑掉对应的注释 -
除
base_path
外的条目都可以随意增删,用于映射新加的子目录,程序会全部加载
-
-
如果需要挂代理,编辑
run_nvidia_gpu.bat
,在开头加上:set HTTP_PROXY=http://localhost:1081 set HTTPS_PROXY=http://localhost:1081
-
善加利用 ComfyUI-Manager (ComfyUI 页面右下角 Manager 按钮),可用它来安装更多自定义节点,或更新 ComfyUI 及节点,也可以禁用不需要的节点。
-
如果觉得一些用不到的节点影响了启动时间,可以将其禁用。
-
-
如何大更新:ComfyUI-Manager 可以完成大部分的更新,但如果想要“翻新式”更新,可以先删除
python_embeded
目录,再将新版压缩包中的同名目录解压到原来位置即可。可能需要额外在 ComfyUI-Manager 中“try fix”。
依赖项难伺候的热门节点基本都兼容了,而且依然可以正常通过 ComfyUI-Manager 安装其他节点。
如遇兼容性问题,可以尝试在 ComfyUI-Manager 中禁用冲突节点。
本仓库使用流水线构建整合包,直接 fork 本仓库即可开始执行 GitHub Workflow。代码库中不含特化配置,也不需要额外配置访问权限。
-
Fork 后,在页面中找到 Actions。
-
找到 Build & Upload Package。
-
比如我代码库里的页面长 这样
-
-
找到 Run Workflow,点击运行。
-
等待执行完毕(20~40分钟)
-
如果想要减少压缩耗时,编辑
stage3.sh
并修改参数为-mx=3 -mfb=32 -md=4m
, 总耗时将降至15分钟内,代价是压缩包体积更大。
-
-
找到仓库的 releases 页面,里面会有刚生成的草稿,即可下载或编辑发布。
在 Sandboxie 中监测到的文件变化如图,注册表尚不清楚。
如需配置沙盒,建议在“资源访问”中将程序目录(ComfyUI 上级目录)配置为“完全访问”。
个人体验,用沙盒倒不是为了安全考量,主要是避免各种 Python 包运行时乱下文件。尤其是 Huggingface Hub 喜欢下载到 %USERPROFILE%\.cache
下,而有些糙快猛的节点会直接调用其下载器,下载下来的又是 Git LFS blob 文件而非单个模型文件,既不直观又不方便拷贝复用。当然吐槽归吐槽,出图没问题,套沙盒主要还是方便清理临时文件。
Linux/WSL2 用户不妨看看我的 ComfyUI-Docker ,和 Windows 整合包的“又大又全,不易更新”截然相反,我是带着洁癖的眼光来设计 Docker 镜像的,精心挑选了一系列互不冲突且版本最新的依赖项,且本着 KISS 原则仅自带 ComfyUI-Manager,节点繁简交给用户决定,更不用说容器运行本身带来的易于升级、易于清理、安全隔离。
代码原本是抄的 ComfyUI 的 GitHub workflow ,后来发现实在是难调试,就重写了一遍脚本。
但打包理念都差不多,都是自带一个免安装的 Python Embedded,半绿色,可移植,依赖项完备,解压即可运行。
不同之处在于,我没有像 comfyanonymous 一样先下载 wheel,再批量安装。因为依赖关系太棘手,我是直接走的 pip install
,以便 pip 解析。
感谢 ComfyUI GitHub workflow ,我的灵感来源于此,一开始的代码也是抄的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