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258 lines (189 loc) · 12.8 KB

029.Dive Into Code: VSCode 源码阅读(一).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258 lines (189 loc) · 12.8 KB

Dive Into Code: VSCode 源码阅读(一)

作者简介 zqlu 蚂蚁金服·数据体验技术团队

VS Code 是一款新的工具,它将代码编辑器的简洁和程序开发人员在开发-构建-调试流程中所需要的工具结合在一起。Code 提供了全面的编辑和调试功能支持、一个可扩展的模型、和与现有工具的轻量化集成。

这是 VSCode Github 仓库上的介绍,如今,VSCode 的 Github Star 数已达 4.7 万,VSCode 采用了 Electron,使用的代码编辑器名为 Monaco、Monaco 也是 Visual Studio Team Service(Visual Studio Online)使用的代码编辑器,在语言上,VSCode 使用了自家的 TypeScript 语言开发。

在开始 VSCode 本身源码的解析之前,首先来看 VSCode 依赖的 Electron,理解了 Electron 可以更好的理解 VSCode 的代码组织和依赖关系;其次是在 VSCode 源码中使用到的的依赖注入模式。

Electron

Electron 是一款可以前端使用 HTML、JavaScript 和 CSS 开发桌面应用程序的框架,关于 Electron 介绍的资料很多。我们可以看看 Electron 官网提供的快速启动应用程序实例:

其中package.json定义如下,注意其中的main字段和start脚本:执行npm start即启动这个 Electron 应用:

{
	"name": "electron-quick-start",
	"version": "1.0.0",
	"description": "A minimal Electron application",
	"main": "main.js",
	"scripts": {
		"start": "electron ."
	},
	"repository": "https://github.com/electron/electron-quick-start",
	"keywords": ["Electron", "quick", "start", "tutorial", "demo"],
	"author": "GitHub",
	"license": "CC0-1.0",
	"devDependencies": {
		"electron": "~1.7.8"
	}
}

然后看main.js脚本:

const electron = require('electron');
// Module to control application life.
const app = electron.app;
// Module to create native browser window.
const BrowserWindow = electron.BrowserWindow;

const path = require('path');
const url = require('url');

// Keep a global reference of the window object, if you don't, the window will
// be closed automatically when the JavaScript object is garbage collected.
let mainWindow;

function createWindow() {
	// Create the browser window.
	mainWindow = new BrowserWindow({ width: 800, height: 600 });

	// and load the index.html of the app.
	mainWindow.loadURL(
		url.format({
			pathname: path.join(__dirname, 'index.html'),
			protocol: 'file:',
			slashes: true,
		}),
	);

	// Open the DevTools.
	// mainWindow.webContents.openDevTools()

	// Emitted when the window is closed.
	mainWindow.on('closed', function() {
		// Dereference the window object, usually you would store windows
		// in an array if your app supports multi windows, this is the time
		// when you should delete the corresponding element.
		mainWindow = null;
	});
}

// This method will be called when Electron has finished
// initialization and is ready to create browser windows.
// Some APIs can only be used after this event occurs.
app.on('ready', createWindow);

// Quit when all windows are closed.
app.on('window-all-closed', function() {
	// On OS X it is common for applications and their menu bar
	// to stay active until the user quits explicitly with Cmd + Q
	if (process.platform !== 'darwin') {
		app.quit();
	}
});

app.on('activate', function() {
	// On OS X it's common to re-create a window in the app when the
	// dock icon is clicked and there are no other windows open.
	if (mainWindow === null) {
		createWindow();
	}
});

// In this file you can include the rest of your app's specific main process
// code. You can also put them in separate files and require them here.

可以看到,main脚本主要定义了应用对几个事件的处理函数,其中对ready事件的处理函数中,创建了一个BrowseWindow对象,并且去加载index.html页面。

index.html中,又通过 script 标签去加载了renderer.js脚本:

<!DOCTYPE html>
<html>
  <head>
    <meta charset="UTF-8">
    <title>Hello World!</title>
  </head>
  <body>
    <h1>Hello World!</h1>
    <!-- All of the Node.js APIs are available in this renderer process. -->
    We are using Node.js <script>document.write(process.versions.node)</script>,
    Chromium <script>document.write(process.versions.chrome)</script>,
    and Electron <script>document.write(process.versions.electron)</script>.

    <script>
      // You can also require other files to run in this process
      require('./renderer.js')
    </script>
  </body>
</html>

到此,Electron 的快速启动实例应用程序就完成了,执行npm start后,就可以看到界面上展示index.html中的内容了。

我们首先需要了解的是在上面 Electron 应用中会遇到的两种进程类型,以及它们的区别,它们称为主进程和渲染进程。

首先看主进程和渲染进程的定义:

在 Electron 应用中,package.json中的main脚本运行所在的进程被称为主进程,在主进程中运行的脚本通过创建 web 页面来展示用户界面。一个 Electron 应用总是有且只有一个主进程。由于 Electron 使用了 Chromium 来展示 web 页面,所以在 Chromium 的多进程架构也被使用到。每个 Electron 中的 web 页面运行在它自己的渲染进程中。在普通的浏览器中,web 页面通常在一个沙盒环境中运行,不被允许去接触原生的资源。然而 Electron 的用户在 Node.js 的 API 支持下可以在页面中和操作系统进行一些底层交互。

主进程和渲染进程之间的区别:

主进程使用BrowseWindow实例创建页面,每个BrowseWindow实例都在自己的渲染进程里运行页面。当一个BrowseWindow实例被销毁后,相应的渲染进程也会被终止。主进程管理所有的 web 页面和它们对应的渲染进程。每个渲染进程都是独立的,它只关心它所运行的 web 页面。

对开发者来说,比较关心的是主进程和渲染进程中的脚本分别可以使用哪些 API。

首先 Electron API 提供了丰富的 API,其中一些 API 只能在主进程中使用,又有一些 API 只能在渲染进程中使用,而有一些主进程和渲染进程都可以使用。

然后对于 Node.js 的 API,以及第三方 npm 包,主进程和渲染进程都可以直接使用。

最后,由于渲染进程运行在 chromium 的页面中,所有还可以是有浏览器提供的 API,如 DOM 操作 API 等。

API 主进程 渲染进程
Electron API 部分 部分
Node.js API/module
浏览器 API

在了解了 Electron 之后,后面我们会看到 VSCode 中哪些代码是运行在主进程中,哪些代码是运行在渲染进程中。

依赖注入

依赖注入作为一个设计模式,前端开发者可能使用的不多,但在 VSCode 的源码中随处可见,所以这里简单介绍下。首先看依赖注入的定义:

在软件工程中,依赖注入是一种为一类对象提供依赖的对象的设计模式。被依赖的对象称为Service,注入则是指将被依赖的对象Service传递给使用服务的对象(称为Client),从而客户Client不需要主动去建立(new)依赖的服务Service,也不需要通过工厂模式去获取依赖的服务Service

在典型的依赖注入模式中,存在以下几类角色:

  • 被依赖和使用的对象,即Service
  • 使用服务的客户对象,即Client
  • 客户使用服务的接口定义,Interface
  • 注入器:负责建立服务对象并提供给 Client,通常也负责建立客户对象

而依赖注入的实现有几种形态,其中常见的一种的构造函数式的依赖注入:Client 在其构造函数的参数中申明所依赖的 Service,如下 TypeScript 代码所示:

class Client {
	constructor(serviceA: ServiceA, serviceB: ServiceB) {
		// 注入器在建立Client的时候,将依赖的 Service 通过构造函数参数传递给 Client
		// Client此时即可将依赖的服务保存在自身状态内:
		this.serviceA = serviceA;
		this.serviceB = serviceB;
	}
}

通过这种模式,Client 在使用的时候不需要去自己构造需要的 Service 对象,这样的好处之一就就是将对象的构造和行为分离,在引入接口后,Client 和 Service 的依赖关系只需要接口来定义,Client 在构造函数参数中主需要什么依赖的服务接口,结合注入器,能给客户对象更多的灵活性和解耦。

最后,在 VSCode 的源码中,大部分基础功能是被实现为服务对象,一个服务的定义分为两部分:

  • 服务的接口
  • 服务的标识:通过 TypeScript 中的装饰器实现

Client 在申明依赖的 Service 时,同样时在构造函数参数中申明,实例如下:

class Client {
	constructor(
		@IModelService modelService: IModelService,
		@optional(IEditorService) editorService: IEditorService,
	) {
		// ...
		this.modelService = modelService;
		this.editorService = editorService;
	}
}

这里,申明的客户对象Client,所依赖的ServiceIModelServiceIEditorService,其中装饰器@IModelService是 ModelService 的标识,后面的IModelService只是 TypeScript 中的接口定义;@optional(IEditorService)是 EditorService 的标识,同时通过optional的装饰申明为可选的依赖。

最后,在代码中实际使用Client对象时,需要通过注入器提供的instantiationService来实例化的到 Client 的实例:

const myClient = instantiationService.createInstance(Client);

源码组织

在了解了 Electron 和依赖注入之后,我们就可以来看看 VSCode 自身的源代码组织了。

VSCode Core

首先 VSCode 整体由其核心core和内置的扩展Extensions组成,core是实现了基本的代码编辑器、和 VSCode 桌面应用程序,即 VSCode workbench;同时提供扩展 API,允许内置的扩展和第三方开发的扩展程序来扩展 VSCode Core 的能力。

首先看Core的源码组织,Core的源代码分为下列目录:

  • src/vs/base: 定义基础的工具方法和基础的 DOM UI 控件
  • src/vs/code: Monaco Editor 代码编辑器:其中包含单独打包发布的 Monaco Editor 和只能在 VSCode 的使用的部分
  • src/vs/platform: 依赖注入的实现和 VSCode 使用的基础服务 Services
  • src/vs/workbench: VSCode 桌面应用程序工作台的实现
  • src/vs/code: VSCode Electron 应用的入口,包括 Electron 的主进程脚本入口

其次,由于 VSCode 依赖 Electron,而在上述我们提到了 Electron 存在着主进程和渲染进程,而它们能使用的 API 有所不到,所以 VSCode Core 中每个目录的组织也按照它们能使用的 API 来组织安排。在 Core 下的每个子目录下,按照代码所运行的目标环境分为以下几类:

  • common: 只使用 JavaScript API 的源代码,可能运行在任何环境
  • browser: 需要使用浏览器提供的 API 的源代码,如 DOM 操作等
  • node: 需要使用Node.js提供的 API 的源代码
  • electron-browser: 需要使用 Electron 渲染进程 API 的源代码
  • electron-main: 需要使用 Electron 主进程 API 的源代码

按照上述规则,即src/vs/workbench/browser中的源代码只能使用基本的 JavaScript API 和浏览器提供的 API,而src/vs/workbench/electron-browser中的源代码则可以使用 JavaScript API,浏览器提供的 API、Node.js提供的 API、和 Electron 渲染进程中的 API。

VSCode Extensions

在 VSCode 代码仓库中,除了上述的src/vsCore之外,还有一大块即 VSCode 内置的扩展,它们源代码位于extensions内。

首先 VSCode 作为代码编辑器,但与各种代码编辑的功能如语法高亮、补全提示、验证等都是有扩展实现的。所以在 VSCode 的内置扩展内,一大部分都是各种编程语言的支持扩展,如:extensions\htmlextensions\javascriptextensions\cpp等等,大部分语言扩展中都会出现如.tmTheme.tmLanguage等 TextMate 的语法定义。

还有一类内置的扩展是 VSCode 主体扩展,如 VSCode 默认主体extensions/theme-defaults等。

参考


本篇简单了介绍了在 VSCode 源码阅读之前的需要的一些准备工作,主要是 Electron 应用的结构、依赖注入设计模式、和 VSCode 源代码和大体组织情况。

下篇预告:从命令行输入code命令到出现 VSCode 桌面应用程序,VSCode 的代码是的执行流程是怎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