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Latest commit

 

History

History
218 lines (146 loc) · 25 KB

flytoufu2024.md

File metadata and controls

218 lines (146 loc) · 25 KB
timezone
Asia/Shanghai

flytoufu

  1. 加密圈的人文主义者和加密思潮的传播者,致力于通过加密运动创建更良善的未来。从2022年在大理的瓦猫之夏入圈之后,主要在Uncommons做内容生产和传播工作,广泛参与华语区的讨论。
  2. 你认为你会完成本次残酷学习吗?百分之八十的概率可以
  3. 笔记的内容参考:
    • 今天的阅读有哪一点让你觉得值得和大家分享的或者特别有感触的?
    • 有什么想在叙事共读会上和大家讨论的点?
    • 有什么补充的相关材料可以给大家分享的,并简要介绍一下材料内容。

Notes

2024.09.11

阅读GreenPill第138期播客《激进区块链》感想: Josh在这期播客谈得非常坦诚,区块链特别是加密货币催生了超级资本主义,币圈的过度金融化已经是内嵌于系统的feature,而不是bug,以太坊至今最红火的应用依然是Defi. 对于Josh谈到的想增强区块链的社会主义属性,我是持悲观看法的。这与币圈人群的品性无关,而与区块链的技术特性有关。尽管圈内的理想主义者对建立于区块链基础上的新形态社会有很多想象,但回到最基本的,区块链最大的技术优势是创造了不可篡改的账本,建立于其上的是确定性的个人身份和确定性的货币。这是一套将数目字管理的效用成倍放大的系统,而一些无法被量化的社会连接,人情往来,都难以被纳入到区块链技术覆盖的半径范围。DAO的实践经历了三年来的由盛而衰,人们发现促成组织成功的因素复杂到根本无法用智能合约来描述。 尽管如此,这期播客依然非常精彩,我准备自己再去听一遍。

2024.09.12

今天自己又听了GreenPill第138期播客《激进区块链》,重点听Josh对于网络国家构想的批判。 Josh对于Balaji这本书主要有几个大的意见:全书虽然纵论了历史,并且把人类组织的模式变迁概括为god,state,network,但作者Balaji其实是ahistorical,即去历史的,他用一套似是而非的框架将人类历史强行塞进来,与真实的人类历程相差甚远;站在左翼的立场,Josh尤其不喜欢Balaji从资本家角度看待建立国家这回事,就好像在初创一个企业,构想中在贫弱国家买地然后逐渐建立主权的做法,无疑有很强的殖民历史色彩。 听的过程中想到一个好玩的视频,小约翰可汗有一起视频讲到俄罗斯大亨安东·巴科夫在财富自由后试图寻找人生意义,于是想到了复兴俄罗斯帝国,他在全世界相中了好几处地方,但反复被骗,尤其是在非洲小国冈比亚,被诈的一愣一愣的。可以想见,即使是最弱小的主权国家,也比当前的几个大亨要更强力的多,建国这种虚无缥缈的事,属于Balaji这种妄人。

2024.09.13

定慧分享: Network State已经有官网,列出Balaji认可的项目。多数其实不符合Balaji对Network State的限定。 会在未来国际变局中成为一股力量? 最核心是一戒,凝聚共识。但绝大多数都没有这种核心。少数有,Don't die. Oceanix.Exit.可以对他的叙事祛魅。

看项目:

洪都拉斯Prospera.卖土地给国外公司,有司法独立,仅需要提供税收和就业。很多硅谷大佬支持。包括一家生物研究公司。2021年大选之后政府尝试去撕毁已经达成的协议,剽窃成果。据说打到了国际法庭。判Prospera胜诉,有权力将洪都拉斯海外资产收归自己。还处在博弈阶段。发行了Token可以抵扣税款。 瓦鲁阿图的Satoshi island. 搞绿卡比较容易。将岛上划分了很多区域标注了价格,公开售卖,2022年卖出一波。发行了token,OKX曾上架然后又下架了。有华人背景,香港富商投资。模块化的住宿共建。Opensea上可以买土地和身份。 阿根廷Aleph 韩国项目Oceanix。担心海平面上升会淹掉,构想在海上建立一个城市。用水泥做成六边形的可以漂浮的建筑。 Zuzalu. 十月在泰国有四场popup city,11月有两场。 Edge city,Zuzalu比较靠谱两个创始人出来搞的。收费比较高,但质量真的高。 CabinDAO,几百刀一年,可以参加各种线下聚会和活动。四海也成为节点。感觉706可以学习这种模式。 Blueprint protocol. 长寿。 SignPass,加入会员,获得小国的永居。塞拉利昂的数字永居签证。 Network State适合天生反骨的人。在天下大乱的时候可以揭竿而起,比如美元进入死亡螺旋。 就好像上海封城时候给SeeDAO带来了第一波关注,下一波的危机来临之时我们有什么样的选择呢?

2024.09.14

总结几个我对Network State持怀疑态度的理由: 1.前几个人类组织的范式,无论是god还是nation state,都有着自下而上的对这种组织形态的信仰,而如今对于network除了web3的边缘人群,普通民众几乎没有认知,更何况信仰,即使是crypto圈子内部,大家是信仰network还是信仰炒币的赚钱效应,也难说的很。 2.在Balaji等人的叙述中,传统民族国家的形态正在走向穷途末路。但这一点是否属实其实要打上很大的问号。可能在欧美这样的西方国家对于现存秩序有很大的幻灭感,但在广泛的南方国家,特别是二战之后新独立的民族国家,国家内部的整合其实依然是正在进行时(土耳其,印度,etc),也就是说民族国家的范式对于这些国家的民众来说还处在上升期。如同福山所说,很多南方国家的任务还在于制度的建构而不是瓦解。 3. Network与State是否是一个缝合怪。我们总是以旧的坐标来标记新的事物,而基于信息革命而带来的全新的人类组织形式,或许将超越State,甚至带来人类的大联合,而不必刻舟求剑。至少在很长历史时间内,Network与State将是并存关系。

2024.09.15

看了延展阅读推荐的《Are Network States a scam?》,总的来说,没太大说服性的东西。 作者显然是Balaji的粉丝,回顾了和Balaji同在discord频道交流的经历,以及在专注于solana开发的superteam的体验,然后认为,Network School是建设第一个Network State的良机。由于名字School的掩护性,不会给外界太突兀的感觉。 但作者全文并没怎么回应标题里提出的问题,以及文章前段引述的在Reddit上的质疑,而只是相对感性的谈到自己在discord以及Superteam的感受,认为这些经历最重要的是交到了一生的朋友。但这些感受和网络国家的构想的合理性之间,并没啥逻辑上的关系。

2024.09.16

Vitalik对The Network State这本书的评论,前年我就在当时的GreenpillCN现在的Uncommons翻译出来,后来被Vitalik看到还被归并到他的博客。 这次重看了一遍,由于翻译的过程中看的次数太多,总的来说没产生太多新的想法。只是这两年来DAO发展的极速变化,让人对类似的构想多了一些新的理解。 虽然Balaji写这本书未必是参考了DAO这个概念,但Vitalik写这篇评论显然是有DAO的想法在心里,甚至不妨揣测Vitalik是把Network State当做DAO的升级版。当他说区块链是唯一一种能够不同于主权国家的形态构建根的时候,当他说治理可以围绕智能合约和硬分叉的时候,他其实就是在将DAO与Network State两者重影。 但这两年的DAO的实践,让人对智能合约以及硬分叉参与治理打上了问号。智能合约显然难以描述千变万化的组织方式,而硬分叉往往让社区大伤元气一蹶不振。这些纸面上理想型的治理方式,落在实处就变了味儿。 如果小规模的DAO都如此举步维艰,何况Network State?

2024.09.17

中秋聚餐完简单打个卡。 关于 Network School,一直宣传说是新加坡的一个小岛上,后来才听说就是碧桂园那儿位于马来西亚的烂尾的森林城市项目,不禁对巴老师宣传团队的信誉产生担心。 另外有朋友也因为报名人数太多而被软rug,取消的入学资格。虽然会全额退还学费,还是让人对其操盘能力捏一把汗。

2024.09.18

记录几个脑洞想法: mass adoption似乎意味着要去迎合消费者的需求,要去找到 PMF.但这个思路可能有点问题,因为如果将 web3 看做一种革命力量的话,可以类似社会主义在中国的成功建立。民国时候大众虽然对社会有诸多不满,但绝大多数人并没想要一个叫做“社会主义”的东西。只有革命党人将大众的需求诠释理解为“社会主义”的方向,并在全国强行推广之后,其才成为中国的未来之路。可以坦率的说,大众并没想要一个叫做 web3 的东西,至少在绝大多数场景中并没那么需要,你可以说是大众没有觉醒,或者时代还没到那个时候,但摆在这个时代的革命者面前的抉择就是,如何将大众的需求诠释成web3 的模样,并通过三场大决战战胜对手?

2024.09.19

看《精通以太坊》,里面关于代币的讲法涉及到信任,很值得记录。 链上资产由共识规则控制,就如同代币本身,这就意味着:代表着链上资产的代币不会有额外的对手方风险,如果你有一个以太币,没有额外的第三方可以控制或影响你的控制权。这就是 web3 的信任,对技术体系本身的信任进儿泛化到对这套技术之上的社会体系的信任。 相反的,很多代币用来表示区块链之外的资产,例如房地产,公司的投票权,商标,金条等,这些资产的所有权,并不在区块链上,是有现实中的法律,法规这些与区块链世界中的共识规则完全不同的方式管理,因此具有额外的对手方风险。 因此,基于区块链代币的非常重要的未来,就是用链上资产替换链下资产,由此才能达到更具信任的社会。

2024.09.20

今晚 Swift 分享信任主题,举了Gitcoin 和 Karma 的例子,前者 verify,后者 trust. Verify 也是 trust 的一种,必须信任背后的技术机理和维护的系统。往大了说,个体在社会上生活基本以信任整个系统和其他人为前提。 Swift 提到的一个点很重要,链上因为其公开透明的属性,verify 的成本极大降低,从而让信任的成本极大降低,进而信任得以更大规模的扩展。成本经常是社会转变的关键变量,阿桑奇十年前在加密朋克书里就预言,数据存储成本的极大降低,将让政府得以更便捷的收集社会数据并加以监控。GPU成本的极大降低和性能的提升,让大语言模型的大力出奇迹得以可能。 千百年来人性基本没变,这让基于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信任很难迅速提升,但技术的发展一日千里,让区块链基础上的 verify 能够单兵突进,改造社会的运行方式。

2024.09.21

福山这本《信任》,今天翻了一下郭于华写的前言对书里论断的介绍,进一步明确了对福山不感冒的预感。 福山已经和历史终结论深深绑定在一起,近年来不得不对外解释他的不断调整的立场。他在苏联倒台之际论断历史终结,人类政治经济体制达成一统,可谓虚妄,在巨大历史的迷阵中摸到一根柱子就宣称到了万神殿,而那柱子只是大象的一条腿。近二十年来,从金融危机到川普上台英国脱欧,都显示他预言的永恒的制度,才三十年已经有崩解的迹象。 《信任》这本写于 1995 年的书,承接他的历史终结论的论断,其实无非是西方中心论的另一个掩饰。德国日本因为有社会资本于是互相信任才有大型企业和国际品牌?华人社会和韩国南欧就走不出家庭组织的形态窠臼?这些论断,在当时的经济状况下或许还可以自圆其说,如今早已经过时。 信任来自哪里,是对社会中其他人行动的稳定预期,而这项稳定预期来自反复博弈之后的权衡。因此,抛开社会制度不谈,信任的源泉是:稳定的环境,相对固定的博弈对象。德国日本一度相对单一的社会组成,是他们看上去互相更信任的基础。而以中国的广袤,古代国人远行往往对陌生之地提心吊胆。在当代的交通条件下,国人在各个区域和领域经过反复的互相试探,才培养起对异乡他人的信任。这或许是中国大型企业能够崛起的前提。

2024.09.22

昨天写到应该从博弈论的角度理解信任,今天恰好有朋友推荐王则柯的《新编博弈论平话》,翻了翻重温了一遍。 里面与信任比较相关的一篇是《威胁与承诺是否可信》。如果从中立角度理解信任,那么是否相信绑匪做出的威胁,也是信任的一种。 威胁是否可信,根源在信息不完全,至少一方不知道另一方对各种可能结局的真实价值判断,即不知道对方在这些可能的结局的真实得益,真实赢利是多少。如果很清楚“我要怎样你偏不怎样”的情侣博弈其实对你没有好处,你的威胁可能只不过是一种小花样。恋人赌气的时候,可能就是这样。如果很清楚“我要怎样你偏不怎样”真是你的利益所在,那么如果原来是恋人,现在就预示着要散伙,只不过为散伙找借口而已。这时候,对方的威胁可不是儿戏。1994 年诺贝尔经济学奖除纳什以外的另外两位获奖人哈萨尼和泽尔滕的主要贡献,就是对付不完全信息和讨论威胁承诺的可信性。

2024.09.23

近几十年信息技术和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已经以及将要更大程度的改变人类社会的组织模式,关于未来的设想不只是 Network State 一种,虽然是最有影响力的一个,其他的还有 Coordi-nation 以及 Glen Wyel 提出的 Network Society. Medium 有一篇Primavera de Filippi 和 Jessy Kate Schingler写的文章《Coordi-nations: A New Institutional Structure for Global Cooperation》介绍 Coodi-nation 的构想。文中提到,民族国家的形态已经无法满足信息时代的需要,以及应对全球性的共同挑战,Coordi-nation 才是未来之路。 这种新的形态也是网络主权的一种,但与 Network State 有诸多的不同之处,最醒目的就是它不寻求取代现有的民族国家,而是可以在民族国家的既有架构之上再叠加一层,以做到对现有政治制度的补充。Coordi-nation也不想 Network State 那样必然的建立在 crypto 技术或者 web3 之上,而是采纳其中有利的部分。Coordi-nation将采取节点之间的自愿联合和参与式治理,自下而上的共享资源,促进节点之间互相依赖。在此基础上,新的身份和认同将不仅在节点,也在整个网络。 相比 Balaji 构想的咄咄逼人,Coordi-nation显然更具现实世界的可操作性。

2024.09.24

The Blockchain Socialist 采访 Nathan Schneider: 2011 年以来的社会抗议运动,让他感受到社交网络的威力。一直在思考如何产生更持久性的影响。 互联网越来越封建领主化(implicit feudalism)。Exit 似乎成了足够的治理。cancel culture 泛滥,因为应对网路平台没有其他办法。 一个观察:自由意志主义者遇到 bad actor,立马转向权威主义国家主义,或者羞辱那个 bad actor 直到其退出,也就是cancel culture。 币圈话语带有很强的殖民色彩,V给以太坊各个阶段的命名:homestead, frontier.整个想象和实践都带有殖民痕迹。 马一龙不装了,把推特变成个人领地,科技行业越来越政治化。 如何建立更民主的网上社区?区块链改造了互联网的结构,不是说它就更好或者更民主了,而是去除了服务器的枢纽地位,而是默认的共享的治理结构,比特币的挖矿,以太坊的质押,实现了去中心化,共同治理,和共同的主权。过去几年这个亚文化,产生了互联网创造性治理的显著影响。政府有些时候也支持新的治理,巴塞罗那成为这方面中心。

2024.09.25

听播客主播潘乱找几位朋友聊互联网从 rss 到 follow 的兴衰历史,这场讨论有很多启发的地方,可以把 rss 的时代看做互联网的纯真年代,大家凭借热情和兴趣爱好分享,但当互联网从兴趣变成生活和工作收入所在,终归要面对商业化变现的现实,而 rss 的机制给不了创作者,所以从 web1.0 到 web2.0 不是歧路而是现实的必然逻辑,就好像 web3 的到来那样难以避免,不妨把 read write own 的互联网三部曲更清晰界定为:延展现实生活,成为现实生活,取代现实生活。

2024.09.26

看推荐的《秘密結社、網路國家、火人祭、ZUZALU—對新政治社群的思考》这篇文章,观点让人耳目一新。 作者认为,当一个社群的特殊知识被外部揭露,或者被记录在一些公开物件中(例如文本)时,这将稀释社群的凝聚力或对彼此的依赖程度。社群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的信息障碍强度,指涉该社群在多大意义上真正构成了一个有凝聚力的社群,而与其周围环境有所区别。 作者还认为:最深厚的关系和最强大的社群往往是患难见真情。商业环境也有类似的结果,当边界完全开放,且资本能够通行无阻,建立信任的可能性就较低。人们在商言商时,就比较没有理由去投资这些人情世故。低的“退出成本”使社群更难深化和成熟。 总而言之,相互示弱在凝聚群体中的作用似乎非常重要。通过有意义的关系、分享秘密、面对共同问题和亲密连接,人们变得容易受到彼此的伤害。例如,当每个人都清楚地理解,任何人对规范的不尊重,都会对每个人造成灾难时,就可能形成一个愿意尊重共同规范的文化。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信息科技进展会削弱社群。开放的金钱和信息网络降低了地方组织的重要性,破坏了保密性,减弱了相互示弱的依赖,并且让退出社群变得容易。这就是包括齐美尔在内的社会学家自工业革命以来一直研究的原子化现象。问题并未减少,反而加剧,我们没有理由认为这种趋势会停止。 由此,作者设想了两种可能建立互相信任的社群的方式。一种是无担保的信任网络,在这种相互示弱的系统中,任何人都可以轻易地欺骗其他人,内部经济很可能会意外地高效且产生合作。另一种是猜拳式的权威结构,类似 A➡️B➡️C➡️A,有点像一座“纸牌屋”,循环权威结构的效力明显取决于成员之间的非正式规范。因此,非正式规范可能有非常好的机会来获得力量。系统中的所有参与者可能会一起努力发展合理的规范,并认真对待它们。

2024.09.27

今晚听豆泥分享在台湾实践 web3 的事情,如何推广强化隐私的数字身份,感慨同样都是在这个行业,有些地方已经可以落地为实际政策。 豆泥说的无论是W3C/VC 的 DID 方案,还是 Semaphore方案,都是通过将身份加密转换为一串随机的字符串,而在大型企业面前隐藏自己,避免个人数据泄露而被广告商猎取。 但他推荐的两篇文章中,似乎重点在于如何在大型企业面前隐藏自己,对于如何在政府面前隐藏,并没提及。由于生成数字身份必须先要登记自己的真实身份,因此在这个入口处,如果是被政府把持,或者像豆泥这样在政府内部发起,就很难说不被政府追踪到。 豆泥提到可以通过政府的监管力量突破大企业的阻扰来推广这个项目,但政府本身成了难以被关照的黑洞。

2024.09.28

看豆泥那篇《数位时代的意识形态光谱》,很有意思。 他将数位民主/网络国家,加速主义/减速主义,中心化/去中心化,左派/右派,数位极权/数位封建,这些热门的网络概念融为一炉。 豆泥做这张图的最核心的取向,还是为台湾的数位未来找到自己的定位,即非中非美的自主性。用作者自己的话说,“台湾的自我主权(Taiwan as a Sovereign State),刚好与台湾人自我主权(Taiwanese Self-Sovereignty)高度重叠。保护公民主权,就是保障国家主权。或许我们可以吸收密码朋克、数字民主与网络国家的新思维,在去中心的边陲迈向丰裕(弃增长)的社会愿景。”

2024.09.29

读豆泥在博客中推荐的 Glen Wyel 这篇《Political Ideologies for the 21st Century》,依据文明六中的划分将未来人类社会的意识形态图谱总结为三个阵营:Corporate Libertarianism, Digital Democracy, or Synthetic Technocracy. 这种划分显然带有硅谷精英思维的深刻痕迹,将科技和资本的权力抬高到无上的位置,名义上划为三个阵营,其实最终是同样一小撮人在主导人类社会,而无视全球南方以及这个精英小圈子之外的 99% 的人的需求。 如果将视野从硅谷移开,会看到全球南方真正的痛点所在,人们还是需要大规模的基础设施建设以建立经济起飞的根基;人们痛恨腐败和官商勾结;人们需要更强有力的组织来驾驭科技与资本的横冲直撞。以这样的痛点出发的意识形态,才是未来人类社会真正的样貌。

2024.09.30

因为豆泥的分享对台湾 web3 运动产生起兴趣,正好有朋友贴出 g0v 的宣言,表示喜欢,摘抄如下: 「 我们来自四方 …… 我们多中心化运作、打造自主贡献文化 …… 我们实践公民参与,创造改变 …… 我们成果开放,取之开源,用之开源 …… 我们很欢乐,也想改变现状 …… 我们就是你 …… 」

Connie 留言:

谢谢付老师每次都这么认真地参与我们的读书会,记笔记、分享观点,让讨论变得更加有深度。能有你这样用心的参与者真的是我们的幸运!期待之后的交流~~~

2024.10.01

豆泥推荐了 2022 年 9 月的他的一次给 web3 for all的分享《Web3 for All - 誰是多元宇宙人》,可以在油管看到。 惊讶的是参与者身份的多元,媒体人,律师,医生。

豆泥:

FabDAO,帮助台湾非盈利的行动者。已经做了十几个尝试。 元宇宙,推荐马修的书。web3可能是元宇宙的基础设施, 互通的多重的体验。 重点还是讨论 Glen Weyl 关于 pluralty 的论述。现代的整体主要是共产主义资本主义纳粹主义,未来是企业自由意志主义,合成技术官僚主义,数位民主主义。以中国为例,像是合成技术官僚主义,三体作者刘慈欣写的超新星纪元,他说未来大家都死光了剩下 15 岁以下小朋友,各种国家应用不同治理技术,中国就用 AI,以前是集体领导集团,未来幻化成人工智能。企业自由意志主义,有点像现在的加密世界,每个人都处于自利的立场,强调原子主义。Glen 自己倾向的是数位民主,用 web3 和 AI的特色,百纳众长,更聪明的投票,更好的资讯收集,创造出数位民主主义。说是很像台湾,但不符合心目中的台湾经验。但接近 g0v 的实践,尤其是衍生出的 Da0.

洁平:

元宇宙是虚拟世界本位的设定,可以在混沌初开的时候介入进来,植入自己的世界观,每个人都想变成自己想象的样子。70 年代的一本书,小而美,回到珍惜身边和社群和附近,小的中间的技术,而不是追求大的同质化的算法或者技术,最终形成垄断的,贫富不均。汉娜阿伦特对我最有启发的是,人应该有积极的行动力。Glen的多元宇宙的观点,放置在两个极端的光谱之间,是在极权主义和极端的原子化的个人主义之间。AI是高度集中的极权的,web3 是往个人主义走的。人不应该以完全个体化的方式存在,而是有很多社区小泡泡。我很认同。我们当然要避免大的资本权力的宰制,但人的能动性非常重要,不是说给一个自由的空间,小国寡民,社区就自动出现,而是取决于人的能动性,非常自治,这也是非常难的一点。我不是非常乐观,但我所有精力都会帮助实现。但对人的要求太高,所以不是很乐观。汉娜阿伦特强调公民的积极参与和行动,不管设计了怎样的架构还是协议,通用的世界观,都需要每个人积极的能动。我是很希望世界变成这样。 推荐末日松茸。环境人类学给我们非常多的启发,去看多元宇宙的形态。

陈静芳:

回应洁平:希望有消极的躺平的自由。 多元是相对于一元,更有包容性,多元宇宙难以定义,大家一起定义。我很珍视自由,选择的自由,时间的自由。 自由是最上位的,比起自治,民主,合作,共事,原生的 web3 可能会有多种路径。